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观音山上观山水正确下联,以及顺口溜看山看水看风景下一句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是什么
“观音山上观山水”满意下联
之我见
————广西桂林市:W.J.Q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自在圣前自圣贤下联:度母圣前度圣贤
横批:地灵人杰横批:地灵人杰
有道是:“今逢一九八二年,十方聚会来参禅;回光返照观自在,万佛城中选圣贤”。本人依据“回光返照观自在,万佛城中选圣贤”而得下联——自在圣前自圣贤。
个人认为:对句“自在圣前自圣贤”,完全符合广东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征联要求,是经得起诸多考验、较为满意的,因为:
1、从下联要求以观音山景点为题上说:
大家知道,“观音菩萨”又名“观自在”、“圣自在”。下联的“自在圣”,是为了押韵,它实为“圣自在”的倒装;而且,其意可指:“自在观音”,也可指:“观音山上的观音圣像”;更广义上说,可指:“观音山上的所有菩萨圣像”(因为“自在”为佛学名词,是“菩萨”的意思)。
对句“自在圣前自圣贤”,能让人有肃穆、敬畏之礼,而且句中的“自在圣”,自然而然的,可以让人联想到观音山上的观音圣像,或公园内其他所有菩萨圣像,由此可见,该对句完全符合以观音山景点为题的要求。
2、从平水韵要求、联通律则上说: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为:“平平平仄平平仄”;下联“自在圣前自圣贤”,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可见上、下联字数相等、对仗工整、平仄相对,完全符合平水韵要求。并且,也符合联通律则,因为“自在”泛指“菩萨”,“自在圣”泛指“菩萨圣像”,而“观自在”或“圣自在”才专指“观音菩萨”,故下联的“自在”和上联的“观音”,没有“合掌”之嫌。
3、从上、下联断句上分析:
上联的断句方式,分别是:“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上/观/山水;观音/山上/观/山水”。它的意思,可分别理解为:“(人们)在观音山上观看山水”,或:“观音(菩萨)在山上观看山水”。而下联,则也有相应的断句方式,分别是:“自在圣前/自/圣贤;自在圣/前/自/圣贤;自在/圣前/自/圣贤”。它的意思,也可分别理解为:“(人们)在菩萨圣像面前,自然(度化)成为圣贤,遵从圣贤之礼”,或:“自在菩萨(或专指:观音菩萨),在圣人面前,是圣贤(之师)”。上、下联每一种断句,都非常巧妙,且语言通顺、言简意赅。
纵观整幅对联,它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人们)在观音山上观看山水,在菩萨圣像面前,自然(度化)成为圣贤,遵从圣贤之礼”;另一层意思是:“自在菩萨(或专指:观音菩萨),在山上观山看水,在圣人(或称:游客)面前,是圣贤之师”(也可寓意:观音山的山山水水及游览观音山的所有游客,均受佛光普照,受菩萨恩惠)。
4、从专有名词属性上说:
上联的“观音”和“观音山”,都是专有名词;下联的“自在”(指:菩萨,它为佛学名词,)和“自在圣”(指:观音山上的菩萨圣像),也都是专有名词,均符合生活习惯用法。
上联的“观”,前面的是名词,后面的是动词,是一字两用;下联的“自”,前面的是名词,后面的也是“动词(“自”字作动词,有“是”和“成为”的意思,也有“遵从”之意)。也是一字两用,能完美对应上联的“观”。
上联的“山”,是两个重字,为名词;下联的“圣”也为两个重字,是名词。上联的“山”和“水”,分开的话,分别是独立名词,组合在一起“山水”,也是并列专有名词;下联的“圣”和“贤”,分开的话,也分别是独立名词,组合在一起“圣贤”,也是并列专有名词。可见这付对联的上、下联,均构思巧妙、寓意深刻。也可见我国文化渊远流长、博大精深!
再者,观音山上,在观音菩萨佛光普照之下,以景区内其他众多景点为题作答,都显渺小,也有头重脚轻之感;并且,如离开佛道教文化,也极易心存遗憾!故本人斗胆,以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菩萨圣像为题,来对这下联,个人认为是符合征联方要求,较为满意的。
更重要的是,征联是用来挂观音山门楼、为整个公园服务的,观音菩萨圣像,是观音山公园的标志,游览中心!我们只有用观音自己或与之关联的事物相对,才能体现公园的主题,展现公园开门纳客的宗旨。并且,我对的这付对联,是可以挂得上东莞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门的。因为它不仅对句巧妙、语言通畅、言简意赅、寓意深远。它还表明:(人们)在观音山上观山看水,在菩萨圣像前,佛光普照下,自然(度化)成为圣贤,遵从圣贤之礼;游览东莞观音山,可成圣贤人,有鼓励人们积极游览观音山之意;同时亦能倡导人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鞭策人们积极向上,努力成为圣贤;并进一步表明:东莞观音山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地方,是一个“南天灵秀胜境,森林康养福地”!
多罗观世音菩萨,全称“圣救度佛母”,简称“圣度母”、“度母”。度母,能引度三界众生,是观世音菩萨所化现之身,其光照一切众生,犹如慈母般之怜愍,救度众生脱离生死苦海。人们参拜度母,得度母庇佑,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万事顺遂,心想事成!同样的道理,对第二幅下联:“度母圣前度圣贤”,也就不难理解了。
由上可见,这两付下联,是不可多得的完美下联!
2020年12月1日
根据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本着以联会友原则,还以东莞观音山为题,本人自拟一上联:“观音山观观音观山观水观山观叹为观止”,敬请楹联爱好者试对之。
对对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是
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
下联:香客苑中香苑林
香客对观音,“观音”菩萨普渡众生,随时面对无数“香客”。
山水对苑林,“山水”与“园林”是最常见的两个风景名词。“苑”在过去为帝王家所用,“园”用于民间。现在“苑”已大众化,因韵律要求,此下联用仄韵“苑”。山、水、园(苑)、林均可单独成景,也可互为包含,并可多层嵌套。山、水、林可为纯自然形成、也可以有人为因素。园(苑)则必然有人为因素。本联“山水”对“苑林”还体现“观音山森林公园”从山林、林场、荒山、到森林公园的发展过程。
香动词:亲吻、上香、吸、饮、调香。亲吻可引申“拥抱”“亲近”“感触”。
香客:1、本意朝山进香的人。2、受欢迎的客人(游客),3、弘扬东莞“莞香”文化,彰显樟木头镇纯“客家”文化涵义。
整个上下联意境浑然一体,诗意突显,游客到门楼前,对联似乎在说:尊敬的游客,欢迎到观音山公园游览,在这里,您可以观山清,赏水秀,亲吻苑,拥抱林,吸纳“大氧吧”新鲜空气,按你喜欢,亲近体验这里的一切。
游客的参与是公园最活跃、最壮观的景观,请看下图。
观音广场众香客面对观音祈福
公园举办万人登山大赛壮观场面
公园举办万人相亲大会
观音山上观山水最佳下联
主办方公布的十五句优秀下联:
下联一:摩诘画前摩画图
下联二:织女画前织画图
下联三:罗汉画前罗画图
下联四:护法殿前护殿堂
下联五:织女画中织画图
下联六:摩诘画中摩画诗
下联七:罗汉画中罗画图
下联八:护法寺前护寺林
下联九:护法庙前护庙堂
下联十:道子画中道画图
下联十一:护法寺前护寺僧
下联十二:摩诘画中摩画图
下联十三:护法殿前护殿庭
下联十四:欢喜地中欢地天
下联十五:释祖典中释典经
观音山上观山水最佳下联是什么
观音山上观山水,最完美的下联:送子佛前送佛音。符号三大特点:平仄相对,符合景区景点,意义内涵深刻,符合挂在大门口。
其他答案还有:
1、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祈福案前祈福祉。
2、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藏书阁内藏书经。
3、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拜佛案前拜佛神。
4、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修神殿里修神志。
5、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普渡溪里谱溪流。
6、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感恩湖中赶湖鹅。
7、上联:观音山上观山水,下联:回音壁下回碧空。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曾发出征联启事
此前一则东莞一景区“悬赏70万征集七字下联”的消息引起无数网友热议,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提出4项基本要求:
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
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
3、要注意出句“技巧”、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
4、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且具有诗意。
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方面表示,一是未认真审阅征稿启事,或是只看到出句就应对,对出的句子离题很远;二是未掌握对联知识,应对的句子不符合联律要求;三是未弄清出句的机关所在,未能有针对性地攻克机关;四是忘记用观音山的景观作对的要求,因而对非所求。
观音山上观山水正确下联洞庭湖下洞湖深
观音山上观山水正确下联洞庭湖下洞湖深?
——恕我直言:你的对句不工。
为了让更多的网友及楹联爱好者,能够明白上联,现在就把征联要求以及上联的作者邹继海对“观音山上观山水”的解释,整理公布如下:
一、出句平仄
观音山上观山水
平平平仄平平仄
对句则应用“通仄仄平通仄平”应对方为合格联律。
二、出句词性
①【观音】:专有名词;【山】:名词;【观音山】:偏正组成的专有名词性,而且是由“观音”与“山”组合的名词词组。
②【上】:方位词。
③【观】:观赏(动词)。
④【山】:名词;【水】:名词;【山水】:按本句的语境,这是由山、水组成并列结构的名词,作“观”的宾语。所以,“山水”一词不仅仅是“山”和“水”的简单相加,而是并列的词性,指观音山周围山明水秀的自然风景。“山水”若是作偏正词用,则“山上的水”的涵义就显得窄了,要转品也受局限了,故要求不能以偏正词组应对。
三、句子成分
无主句句式
观音山上丨观丨山水
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本句省略主语,“观音山上”在本句里作状语使用,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主谓宾句式
观音丨山上丨观丨山水
主语丨状语丨谓语丨宾语
观音作主语(后面省略介词“于”),“山上”是本句状语,第二个“观”字在本句里作谓语,“山水”一词作宾语。
四、机巧(机关)
重字技巧
第①、⑤字位重“观”字
第③、⑥字位重“山”字
断句技巧
无主句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我)在观音山上观赏山水
主谓宾句式:观音\山上\观山水
观音在山上观赏山水
五、征联启事中对征集对句的基本要求
1、联句要符合《联律通则》,以平水韵入句。
2、对仗工整,具有韵味且词性相当。
3、要注意出句“技巧”、重字及专有名词的运用。
4、对句要以观音山的景点应对,且具有诗意。
六、对句要点
根据上述要求,就会发现目前征到大量的对句未能达到要求。
一是未认真审阅征稿启事,或只看到出句就应对,对出句子离题很远;
二是未掌握对联知识,应对的句子不符合联律要求;
三是未弄清出句的机关所在,未能有针对性地攻克机关;
四是忘记用观音山的景观作对的要求,因而对非所求。
七、对句有以下几点须弄清
1、对句第①字与第⑤字是重字,这个字要具备名、动两用的词性。
2、对句第②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如是意节断句,另当别论)
3、对句第③字与第⑥字是重字,应为仄声字,不然就会出律。
4、对句第④字应为平声字,且最好为方位词,不然就会出律或不工。
5、结句第⑦字应为平声字,不然就会出律。
6、出句的第⑥第⑦字“山水”已明确为并列词组,且可转品,那么对句也应与此对应的并列词组作对。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