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这个问题,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辛弃疾《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原文: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翻译及注释翻译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著皱纹的红色地毯。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注释 1晋臣:即赵不迂,字晋臣,官至敷文阁学士。寓居上饶时常与辛弃疾唱和。2十三女儿: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3不教花瘦:将花绣得肥大,这里指春光丰腴。4甚:正。下得:忍得。雨僝(zhan)、风僽(zhou):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5向:同像,地衣红绉:地衣指地毯,这两句说,园林里落花满地,像铺上一层带皱纹的红地毯一样。6荡子:浪荡子,指不重感情的轻薄男子。7春波:碧波荡漾的春水。醇酎(zhou):浓郁的美酒。8约:束、控制,清愁:凄凉的愁闷情绪,相候:指等待春天归来。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赏析此词自辟意境、写法新奇,通篇用比拟手法,一气贯注,寓意深沉,风格绮丽宛转,色彩浓丽缤纷,是词人婉约词的代表作之一。夏敬观评日:「连续诵之,如笛声宛转,乃不得以他文词绳之,勉强断句。此自是好词,虽去别调不远,却仍是裱丽一派也。」用十三女儿学绣喻春光丰满,用轻薄浪子难久比喻风雨对春花的摧残,护花爱美之意的深处,是对美好生命的热爱和呵护之心。落花将春水酿成醇醪,与人之清愁约会,想像奇妙,余味无穷。
为了加大「赋落花」的情感重量,词章从「繁花」切人:「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如果依现代女性年龄标准看,十三岁不过是刚刚踏进中学校门的稚气十足的少女,谈什么拈针学绣。也许是中国古代女性早熟吧,十三岁被视为「豆蔻年华」的妙龄期。如唐代诗人杜牧就这样描写他喜爱的歌女:「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二首》其一)诗人把「昨日春」比成「十三岁女儿学绣」真算是善于创新的神来之笔:如果把「昨日春」比做一位姿容娇美而又技艺精湛的成熟的绣花女,凭著丰富的刺绣经验,当然要讲究个疏密相间,浓淡相宜的美学原则,决不可能把每一朵花都绣得同样鲜艳肥大;只有十三岁少女如春蕾初绽,涉世未深,心地不杂一丝尘滓,有少女的聪慧和青春的热情又不工于心计,学起刺绣来,全神贯注,一丝不苟,一枝一叶自然会绣得丰盈而厚实,真个是「一枝枝不教花瘦」,体现了春阳普照,春雨均沾的春的特点。这正好显示了姹紫嫣红、繁花似锦的浓郁而热烈的春光。
诗人写春闹花繁的可喜,正是为了反衬春去花残的可惜:「甚无情便下得雨儇风倦,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大自然真个是太无情了,竟忍心让风雨一个劲儿摧残折磨著春花,使零落残红严严实实地覆盖著园林地面,简直像铺上一层地毯一样。春花随风飘落,地面或厚或薄,那厚处犹如红色地毯上叠起的皱纹。这落红狼藉的景象描画,昭示了诗人对花落春残的惋惜情怀。
下阕,诗人从对「昨日春」的深情关注中转到对「而今春」的艺术观照:「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诗人对春的情感太深太重了,他简直把春当成理想中的情人。春,本是岁序中一个季节,诗人不但使她有明确的性别、具体的年龄,还有鲜明的个性。当写到东风君临大地、万物开始苏醒的「昨春日」,诗人把她比成十三岁的妙龄女郎在心爱的绣物上绣进少女的柔情,绣进青春的智慧,一心绣出人间最美丽的锦绣;当写到春尽花残的「而今春」,诗人又把他比成用情不专、朝秦暮楚的浪荡子。这不但充分体现出诗人爱春惜春真挚情怀,也收到了诗歌口语化的美学效应。
人生代代无穷已,风雨年年送春归。诗人回忆起前一年送春归去:「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春来江水绿如蓝」,自居易不过写出了春水的颜色,就惹得人们赞叹不已,被誉为咏春的名句;辛弃疾呢,却进了一层,道出了春水的质地:浓浓的、酽酽的,春水春波像酿成为一江醇醪佳酿。春真的要走了,愁,是诗人内在的情感,怎么一下子变成「约」的对象,从外部应邀而至呢。显然,愁,被诗人别具机杼地人化了,仿佛变成了与诗人休戚与共的好友,被邀请在杨柳岸边等候着为春举行告别宴会,以壮春的行色哩。向春告别,为什么要在「杨柳岸边?」因为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在这里,春也被人化了,也成了诗人难分难舍的挚友了。人与自然如此融洽契合,真亏诗人妙笔驱遣。
诗词作品: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诗词作者:【宋代】辛弃疾诗词归类:【婉约】、【送春】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全诗翻译赏析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系列:关于描写春天的古诗词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注释 1赵晋臣:赵不迂,字晋臣,是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阁学士,故以敷文称之。 2雨僝(chan)风僽(zhou):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 3醇酎(zhou):浓酒。赏析「落花」,是古典词里一个熟题目,作者多如牛毛,但往往是涂饰许多浓艳的词藻,强作一些无病的***,好的并不太多。辛弃疾这首《粉蝶儿》,不论是意境或语言风格,都能打破陈套旧框,在落花词里,可以算是一阕别开生面的绝妙好词。句逗以不依词谱,作长句读为佳,可以更好地传达出词语的情致。《粉蝶儿》的艺术构思颇为巧妙,前后片作了对比的描写,而在前半片中,前二句与后二句又作了一个转折。主题是落花,却先写它未落前的秾丽。用十三岁小女儿学绣作明喻,礼赞神妙的春工,绣出象蜀锦一样绚烂的芳菲图案,「一枝枝不教花瘦」,词心真是玲珑剔透极了;突然急转直下,递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养者是春,而摧残它的偏又是无情的春风春雨。(词中的「僝僽」,原意指恶言骂詈,这里把连绵词拆开来用,形容风雨作恶。)于是,用嗔怨的口气,向春神诘问。就在诘问的话中,烘染了一幅「残红作地衣」的着色画,用笔非常经济。下半片「而今」一句跟上半片「昨日」作对照,把临去的春光比之于轻薄荡子,紧跟着上句的「无情」一意而来,作者「怨春不语」的心情,也于言外传出。「记前时」三句又突作一转,转到过去送春的旧恨。这里,不仅春水绿波都成有情之物,酿成了醉人的春醪,连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在换了首夏新妆的杨柳岸边等候着。正因为年年落花,年年送春,清愁也就会年年应约而来。就此煞住,不须再著悼红惜香一字,而不尽的余味,已曲包在内。这是首白话词。用白话写词,看来容易,倒也很难。如果语言过于率直平凡,就缺乏魅人的力量;而自然的语言要配合音律谨严的词调,也是要煞费苦心的。这首《粉蝶儿》寓秾丽于自然,散句(上下片的前二句)与整齐句(上下片的后二句)组成「如笛声宛转」(近代词人夏敬观评语)的音节,所以不是一般的白话诗,而是白话词,通首写自然景物,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十分新鲜。遣词措语,更能不落庸俗。与清诗人袁枚所写「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相较,高下立显。词笔于柔韧中见清劲,不是艺术修养达到升华火候,是不能办到的。
粉蝶儿的词牌格律
定格对照例词:【南宋】辛弃疾《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韵),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一枝枝、不教花瘦。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韵)。
甚无情、便下得、雨僝风僽,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韵)。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记前时、送春归后,
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醇酎,
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
平:填平声字;仄:填仄声字(上、去或入声);中:可平可仄。逗号“,”和句号“。”:表示句;顿号“、”:表示逗。粗体字:表示平声或仄声韵脚字,或可押可不押的韵脚。下划线:领格字。『』:例作对偶;〖〗:例作叠韵。)
急求粉蝶儿--辛弃疾的译文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辛弃疾
昨日春如十三女儿学绣,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无情便下得雨潺风愁,向园林铺作地衣红绉。
而今春似轻薄荡子难久。记前时送春归后,
把春波都酿作一江春酎,约清愁杨柳岸边相候。
上阕说:昨天,还是春光明媚,就像一个十三岁的小姑娘,用她轻快灵巧的小手,把一枝枝的花绣得丰盈娇艳;而今就不同了,夜来那一阵无情的风雨,把园中的花吹得满地都是,就像给园林铺上了一块起着皱纹的红色地毯。
下阕说:今天,春光犹如那朝秦暮楚的“轻薄荡子”,尽管你对他一向情意绵绵,也是留他不住的。记得上次送春归去之后,那碧波荡漾的春水呀,都酿成了一杯醇美飘香的浓酒了。请到杨柳岸边来吧,我们在这儿饮酒叙旧,消除那离别的清愁。
这首词清丽、疏朗、开阔,字里行间都荡漾着一股灵秀鲜活的气息,轻舒、婉转、活脱地抒发了词人惜春、爱春的思想感情。
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粉蝶儿和晋臣赋落花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