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居士是什么意思的问题,以及和居士是什么意思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古代叫居士,“居士”是什么意思
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的人的泛称;同时,这名词还是文人雅士的自称,如道家李白自称青莲居士,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孙越自称明月居士等等。
在我国古代,居士一词原出于礼记玉藻篇,在韩非子一书中,亦谓有任矞、华仕等居士,皆指颇有道艺而不求仕宦之处士。其后,我国与日本多不依经律所说之本意,而泛称有道之处士为“居士”。
唐宋时期,道教修行之人也自称居士,对中上层知识分子影响很深,所以许多人物便以“居士”为号。比如笃信道教的李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自称‘香山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范成大自号“石湖居士”;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等等。
扩展资料
依据中国道教协会《关于道教宫观管理办法》第六条第八款之规定:“宫观可接受信仰道教的公民为居士。道教居士要遵守宫观管理制度,不干预宫观事务”。由本人申请,自愿选择师父,经茅仙洞清天观批准。
年满18周岁,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尊师重道的道门信众拜师皈依入道,居士证是道教宫观核发的身份证明,它是居士的教职身份凭证。
佛教“在家居士”修行时的事项主要包括:皈依三宝、受持五戒、持斋、修行菩萨六度、居家八法等等。
1.皈依三宝,一心向善,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释徒的必要条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五戒,可不断绝尘缘,一切生活依旧。
3.持斋,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观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六度、四摄等等。
5.居家八法,居家八法是佛陀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即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乐,还可得来世的安乐。
遵守三皈、五戒和持斋,对人努力行善,对自己清净身心,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佛教在家信徒修持的标准。实际上有不及这个标准的,也有超过这个标准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居士
佛教中什么是居士
居士:本指正式受过戒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现泛指所有不出家的佛教信徒。男性叫优婆塞即男居士,女性叫优婆夷即女居士。
居士戒律:
1、五戒(在家生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2、八关斋戒(一日一夜的出家生活):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为不淫),还有:过午不食、不坐高广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3、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
扩展资料:
一、在家居士,应该具足五个条件,称为五法具足,那就是:
1、信具足:对佛教,首先要有正确的信仰,信仰的中心是佛法。
2、戒具足:主要是指五戒,或者不妨于五戒之外,可以另于每月阴历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二十三,及月底最后两日),受持以一日一夜为期限的八关戒斋,所谓八关戒斋,是指除五戒外(不邪淫提升为不淫),还有过午不食、不坐高广大床、不打扮和享受歌舞。
3、施具足:施的内容,是以尊敬心供施父母、师长、三宝;以悲悯心布施孤苦、贫病;以公益施舍促成社会大众的福利。
4、闻具足:若要求得佛法的正知正见,并期如理奉行佛法的话,那就必须从闻法入手。看经也是闻法之一。
5、慧具足:这是对于真谛的体会或领悟,也是从闻法的精进实践而得的一种实证经验。
二、释迦牟尼成道后即广收僧俗男女弟子,并根据当时的实际和佛教发展的需要,对僧伽和居士的地位、职责等作了相应的规定。概括而言,僧伽为三宝之一,具有住持佛教,摄受、教化居士之责,居士则具有礼敬、供养三宝,护持佛教之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戒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佛教的礼仪
居士指的是什么人
居士,大致上指下面这两种人;
1、信奉佛教或者道教但是又没有出家住在寺庙或者道观之中,而在家修行之人,居家之士的简称。
2、古代社会某些文人雅士的自称,如唐代大诗人李白自称青莲居士;宋代大词人苏轼自称东坡居士;唐寅自称六如居士等等。
居士类型:
居士分为男居士和女居士。男居士称优婆塞,是梵文Upàsaka的音译,又译为乌波素迦、伊蒲塞等,意为清信士、近事男、近善男等。指亲近皈依三宝、接受五戒的在家男子,亦通称一切在家的佛教男信徒。
女居士称优婆夷,是梵文Upasika的音译,又译为优婆斯等,意译为近事女、近善女、清信女等。指接受五戒的在家女性佛教徒。
在家居士是什么
在家居士,指的是由寺庙里的出家师教授并经过皈依仪式的大众。
皈依仪式并不是界定是不是在家居士的条件,而是作为一种仪式启发皈依者对宗教的认知及精进的态度进而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而做度化的事业,皈依不能等同于出家,两者有着天壤之别。
如果没有皈依在家修习宗教,我们称之为信众。在家抄写经文天人赞叹,万佛随喜,藉此已经种下无边福田,已经结下万善之缘,将来机缘成熟自然成就功德,当然,首要条件是你要知道所抄经文的实际意义,不然的话只是结缘没有功德。
在家居士的要求:
1.皈依三宝,一心向善,确信佛法僧三宝为身心归向依靠之处,更不皈依佛教以外的其它宗教与神庙,这是在家佛教徒的必要条件。
2.其次是奉行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佛法戒律虽然多,但最重要的就是五戒,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菩萨都要遵守五戒,可不断绝尘缘,一切生活依旧。
3.持斋,持斋是在每月一定的日子里实行一种克己的生活,即过午不食,不涂香装饰和观歌舞剧,不坐卧高广床座。持斋的日子一般是阴历朔日、初八、十四、望日、二十三、二十九(晦日)。
4.大乘经典则广说在家菩萨应当怎样修六度、四摄等等。
居士是什么意思(分享佛教居士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居士?
是指虔诚信仰佛教,并且受了三归五戒的,优婆塞(男)优婆夷(女)的统称。在习惯上(不管你有没有受过五戒),对所有男女在家信众,都称为居士或者护法。
而实际上,只受了归依,没有受五戒的男女在家信众,只能称为信士。
什么是威仪?
戒律守得清净后,所有的德行自然就显现,所以令人可畏佩服,并不是势力的威。摄受别人,主要是由于心具备戒德,容止和雅,所以令人可敬,不是诈现的仪。
所谓诈现威仪,就是为了得到信众的信仰,从而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名和利。实际上,佛门的威仪,就是佛教徒日常生活言行的规范。
居士如何称呼出家人?
对寺院的方丈或者住持,应该叫大和尚;对受过具足戒的比丘(比丘尼),应该叫长老、老法师、法师、师父,还有按照寺院执事叫,比喻:当家师、知客师、僧值师等等,或者统一叫法师也可以;对沙弥(沙弥尼),也应该叫师父。
各位千万要注意,不要叫出家人什么师兄师弟,否则罪过很大。背后或者书信,应该称上某下某大和尚、上某下某法师、上某下某师父等。
看到出家人应该怎样?
答:应该见须起立,坐须让位,如果在路上碰到了出家人,应该在下道合掌侧立,等待出家人走过去了,自己才走。
什么时候看到出家人不用招呼?
有五种时候,暂时不用招呼出家人:
1、正在读经的时候;
2、生病的时候;
3、理发的时候;
4、吃饭的时候;
5、工作的时候。
在寺院中如何拜见师父?
想进房间拜见师父,必须约两个居士以上(如果是女居士),首先应该先在门外三弹指,为何先要三弹指呢?主要是怕惊扰师父参禅打坐,先要让师父知道。如果房间内师父答话可以进,就进去,如果师父没有答话,就在门外安静等候。
进去后,先向佛菩像问讯顶礼;次向师父顶礼,师说一拜答依教奉行就拜一拜,千万不要自认为虔诚,尊重师父,师说一拜,还要拜三拜,这样不但不是尊重师父,而且还是藐视——不听师父的话,也就是不依教奉行了;然后才向师父请益。
实际上,在寺院中,是不准出家人随便在房间内,接待信众,而客堂才是会客的地方,否则,就违反了长住规约,会被迁单的。应该先通过客堂,只要客堂知客师同意,就可以。
一般情况下,居士应该先到客堂,拜见知客师,说我求见上某下某法师,知客师会吩咐招客师去叫某某法师到客堂来,接见信众。
信众到寺院中如何挂单?
首先到客堂,从右边进入,右脚先入,把包裹放在门边,顶礼佛菩萨像三拜,然后说顶礼知客师,再然后到登记的地方,拿出归依证(五戒证、菩萨戒证)和身份证登记,如实回答知客师的问话,并且仔细听知客师讲寺院里的规矩和吃饭休息的时间,再然后招客师就会送信众到某某房间住下。
在哪些时候不能向师父顶礼?
一、师父参禅打坐时;
二、师父行走时;
三、师父吃饭时;
四、师父讲经说法时;
五、师父洗脸刷牙时;
六、师父洗澡时;
七、师父休息或者睡觉时。
另外,师父关着门,不能在门外礼拜,到房间去礼拜,首先弹指三遍,师父没有应声,应该离去,应声则进礼拜。
为什么方丈大和尚很难见,是不是我没有缘分?
不是的,大和尚都是很慈悲的。主要是由于日常事务太多,应接不暇,不能一一接待信众是可以理解的,见到了自然好,没有见着也不要生烦恼,不可勉强。
拜见方丈时,应该事先拜见衣钵师(负责方丈日常起的师父),衣钵师会与你预定好某某时间来拜见大和尚,到时候,应提前十至五分钟,到方丈室去等待接见,这是比较如法的。
持戒有哪两种清净?
一,受戒之后,严守戒律,宁愿死也不违犯,这个就是上品清净;
二,遇不得已,犯中下品可悔罪,应该赶快到师父或者在佛菩萨形像前,哀求忏悔,尽情发露,精诚悔改,还得清净。
什么是覆藏和发露?
犯了戒,想办法不让人知道,叫覆藏;和盘向别人说出,这个就叫发露。
于师父说话要注意什么?
凡是向师父问经问话,应该仔细听师父讲话,如果有听不明白的地方,应当等师父讲完了话,然后再问。不能待师父还没有讲完话,就急忙发问,扰乱了师父的思路,很不礼貌。
如果师父训诫,自己确实有过错,应该改正,没有过错,也不要讲话,不能与师父争辩,我们修行人,应该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然而,现在的居士,都是很了不得的,很难有这样虔诚的了。
贪睡有哪些过错?
佛说多睡有五过:
一,多恶梦;
二,诸天不喜;
三,心不入法;
四,不思维名相;
五,喜出不净。
什么是地狱五条根?
答:财、色、名、利、睡,就是地狱五条根。
亲近师父有哪些好处?
1、信心坚固;
2、其心觅进;
3、身无诸病;
4、精进;
5、具念心;
6、心不骄慢;
7、能成定慧;
8、具足闻智。
我听别的居士讲不能多使用水对吗?
是的。洗脸洗脚用水,以水覆盖毛巾少许为宜。多使用水,浪费成常住物(在家则浪费财物),最损福报。另外水中还有许多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生命,多使用水,就会伤害更多的生命,会给自己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杀生因果。
在寺院中能随地吐痰吗?
不能,应该要注意卫生在僻静的地方,用卫生纸包好弃到垃圾箱。古代有一个僧人晚上坐在佛塔,偶尔吐痰,月光下见护法神伸手来接,这个僧人很害怕终身注意。
我很好奇喜欢笑,是不懂规矩吗?
多笑失正念,大笑失威仪,哈欠是疲倦懈怠的样子,都是应该戒的。气有两种:上气和下气(放屁)。上气如果要出时,不要当人张口令出,要回避无人处。
如果下气要出时,不能在大众中出,应该作方便外出,到无人处放出,然后才入群,不要扰乱众念。
另外还要注意几点:
1、入塔殿时,不能出口气;
2、和尚大德上座前,不能放屁出声;
3、如果下气来时,应当忍,万一不能忍时,应该在下道在下风放之。
居士听到这里可能感到很奇怪,为什么佛教会这么严格,俗话说拉尿放屁,皇帝老子都管不着。须知殿堂等都是神圣的地方,稍微有修养的人,都会有所克制的。
好了,关于居士是什么意思和居士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