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月面48小时 嫦娥五号都做了些啥,嫦娥五号的秘密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嫦娥五号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
是的,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2日22时,经过约19小时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顺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动采样,并已按预定形式将样品封装保存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采样和封装过程中,科技人员在地面实验室根据探测器传回数据,仿真采样区地理模型并全程模拟采样,为采样决策和各环节操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着陆器配置的月壤结构探测仪等有效载荷正常工作,按计划开展科学探测,并给予采样信息支持。
扩展资料
嫦娥五号的任务目标:
和前几次探月任务相比,嫦娥五号任务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采样返回”。这也是中国“探月工程”规划的“绕、落、回”中的第三步。
具体的工程目标是三个方面:一是突破跟采样返回相关的新的一些关键技术。二是实现地外天体的自动采样返回。三是进一步完善探月工程体系,为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奠定一定的人才、技术和物质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环球网-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月面自动采样封装有效载荷工作正常
月面48小时,嫦娥五号都做了什么
48小时两天的时间,我们正常人可以做些什么呢?吃饭喝酒睡觉,与朋友聚会,或者是完成老板给的一项任务,或者是去洽谈一项生意,或者是坐在电脑前面玩几局游戏,但是我们的嫦娥5号探测器,在月球上面用了48小时的时间做了很多不为人知的事情,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我国科学技术研究者的实力,以及让我们看到了,未来我国在外星球的研究上面可能会有一定的成果,下面就来详细的说一下嫦娥5号究竟做了些什么。
降落这也需要说一下吗?当然需要说一下,一个外星球的探测器有我国的发射场升空,然后在38万公里的月球表面降落,这可真的不像是我们平时坐飞机降落那样简单,再说就算是飞机降落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看一看天气,要看一看场地,要看一看很多事情,还有非常多的其他因素受影响,更何况是一个月球探测器,所以嫦娥5号第1件事要做的就是让自己安全着陆。
与外部连接器进行组装嫦娥5号探测器这一次降落到地球上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要提取地球表面的土壤,还有用自己的外部连接器与本身相结合,然后再探测到地球的深层,提取一些土壤以及其他的物质,还是要老调重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在38公里以外的月球完成,如果在这期间探测器或者是外部连接器出现任何一个微小的故障,这件任务都是无法完成的。
封装样品,安全回程把样品取样完成,当然要把它安全的封装起来,然后等待着自己能够安全的回到地球上,这就是嫦娥5号在最后的任务中要做完的一切事情,现在嫦娥5号探测器基本上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任务,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等待自己安全返回。
嫦娥五号在月面采样的目的是什么
嫦娥五号已经在月球顺利落脚,开始了为期两天的采样工作。此次嫦娥五号前往月球执行任务,进行月球表面的采样,主要的目的就是带回样品,供我国的科学家研究月球的火山是如何活动的以及月球是如何演变的,是如何形成的等等。因此,此次嫦娥五号造访月球,其实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对于月球我们有无数的猜想,但是只靠猜想是不行的,要揭开月球的谜团,唯有靠科学家的研究,唯有靠科学结论才能知道月球是如何形成的,月球现在是如何活动的,月球的表面有那些动态等等。月球和我们地球看起来息息相关,月球能够影响地球的旋转速度,能够影响地球海洋的涨潮和落潮。因此,研究月球是非常有意义的。
备受关注此次嫦娥五号奔月,备受关注,很多的网友称嫦娥去了月球,月球离揭开真相就不远了。的确,月球就像我们的守护神,和我们地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我们古代的神话里面,月球上面可是住着神仙的。当然,神话只是神话,神仙是不可能有了,但是从古至今,人们对月球充满了想象,想要彻底的了解月球却是众人皆想的事情。现在,我们的嫦娥五号去采样了,有了样品,通过科学家严谨的研究,月球之谜就会很快被揭开了。
采样此次嫦娥五号采样科学家更设定了两种取样,一种是月球表面土壤的取样,一种是月球地下二米左右的取样。两种取样方式被科学家称为表取和钻取,也是非常通俗和容易理解了。
此次月球取样,嫦娥五号已经开始了取样工作,为时两天的取样任务,嫦娥五号将会在二天后返回月球,带回样品供科学家研究。
48小时是几天
48小时发货是两天。完整的一天包括通常的一天一夜,即24小时,1440分钟,86400秒,这是在平均太阳日的基础上得来的。48小时就是两天。
48时=2日,因为一天是24小时,2天就是24小时乘以2=48小时
嫦娥五号已经在吕姆克火山山麓上登陆成功,嫦娥工程的收官之作,取样返回胜利在望了,如果取表土返回的话会很快,但它如果需要钻深2米的话就需要折腾一下了,怎么也得几天!
嫦娥五号着陆效果图
所以接下来几天里嫦娥五号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钻入月面以下2M,NASA的火星探测器洞察号钻孔就遭遇了不少麻烦,万一钻到坚硬岩石,折腾的时间就久了!
NASA洞察号打孔就不顺
嫦娥五号最后返回时间是什么时候?它需要经历几个难关
和NASA在月球上钻孔没有时间限制不一样,嫦娥五号的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是有归期的,为什么呢?因为月球的黑夜长达半个月,在这个半个月内啥事都做不了,只能静静的捱过寒冷的月夜,因为月夜最低温达零下170摄氏度,大部分航天器在没有保温的情况下捱过月夜,所以嫦娥五号必须要在此之前回来!
落月效果图
吕姆克火山附近在月面风暴洋北侧,坐标是北纬40.8°、西经58.1°,这个位置的太阳起来晚一点,今天是农历17,差不多是吕姆克火山地区正午12点左右的样子,距离太阳下山还有7天左右,也就是说,在吕姆克山执行任务的嫦娥五号登陆组合体,必须要在7天之后返回地球!
圈圈处为登陆位置
否则没有捱过月夜御寒设计的登陆组合体日子似乎够呛的,因为嫦娥五号和四号三号设计思路完全不一样,五号不准备过月夜,因为起飞后,作为发射台的着陆器表面很多设备都会毁伤报废,所以可以确定着陆器上没有保温的核电池(嫦娥四号)!不过还有7天,时间看起来也足够了!
嫦娥四号
嫦娥五号回来要经过几个难关?
采样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数个难关要过,首先要从月面起飞,从零加速到月面环绕速度为1.68千米/秒,并且上升到距离月面200千米的轨道器环绕高度,然后两器对接!
对接交接月岩
接下来最关键的一步是对接后样品的交接,从上升器转移到返回器上!这个步骤必须在月球轨道上上完成。
转移完成后,上升器就被抛弃在月球轨道上了,然后轨道器带着返回器从月球轨道开启发动机,达到月球逃逸速度约为2.4千米/秒,脱离月球轨道开始返回地球!
分离返回地球
大约数天后将进入“环地球轨道”,为什么打引号?因为半弹道返回并不会环绕地球几圈做下降准备,而是直接切入返回大气层的轨道,所以返回速度极高,也就是第二宇宙速度,也许有朋友搞不明白为什么月球轨道逃逸速度只有2.4千米/秒,到地球速度就变第二宇宙速度也就是11.2千米/秒了?
其实月球轨道逃逸进入地球轨道后,这是一个大椭圆轨道,近地点在内蒙古上空,远地点在月球轨道附近,如果不进入大气层,那么它会在绕一圈后回到当初逃逸的位置,而此时月球已经不在那个位置了,但它回到近地点时的速度仍然是可以逃离地球的,这个速度就是第二宇宙速度或者稍稍小点。
最后就是俗称的水漂弹道返回的方式,经过第一次减速,然后弹回太空降温,再次进行减速,最后打开降落伞着陆,完美!
据官方透露的消息,登月组合体在月球表面只停留48小时,也就是两天,大约就是吕姆克火山附近大约下午两点的样子,嫦娥五号就升空回家了,在这两天内要完成月面钻探取样、月面抓取取样、样品打包以及准备月面起飞等工作,还是挺忙碌的!
这图制作还是挺科学的,吕姆克山附近在2天后嫦娥五号起飞时的确实就是这个场景
嫦娥五号取回来的2千克样品,我国会赠送给哪几个国家?
嫦娥五号的返回器就是一个缩小号的神舟飞船,它的体积其实够大,不过只装2千克,探月官方是有解释的,主要还是此次采样结构占比太高了,如果是表土采样,应该可以更多一些!
嫦娥五号月面起飞时间
2020年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约6天的环月等待后,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千米的椭圆轨道。
一、月地转移
2020年12月12日9时54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约6天的环月等待后,实施了第一次月地转移入射,从近圆形轨道变为近月点高度约200千米的椭圆轨道。
2020年12月13日9时51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在距月面230千米处实施第二次月地转移入射,四台150牛发动机点火,约22分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
2020年12月14日11时13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28秒钟,完成第一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2020年12月16日9时15分,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两台25N发动机工作约8秒钟,完成第二次月地转移轨道修正。
二、再入返回
2020年12月17日1时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通过地面测控站向嫦娥五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注入导航参数,此后于1时12分轨道器与返回器在距南大西洋海平面高约5000千米处解锁分离,轨道器完成规避机动。
2020年12月17日1时33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度约120千米处,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到达最高点后开始滑行下降。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在降至距地面约10千米高度时,返回器打开降落伞完成最后减速并保持姿态稳定,随后在预定区域平稳着陆。
2020年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任务完成。2时21分许,空中搜索回收分队发现嫦娥五号返回器,并通过直升机红外吊舱传回返回器着陆画面。2时30分许,地面搜索分队抵达嫦娥五号返回器着陆点。
2020年12月17日8时15分,嫦娥五号返回器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米-17V-5直升机吊运至朱日和机场,吊装前为防止返回舱剩余燃料冻结对其采取了保温措施。
15时50分,嫦娥五号返回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运-9自朱日和机场起飞转运并预计于17时30分抵达北京,转运前于机场厂房排空返回器燃料。
2020年12月17日20时左右,当日凌晨着陆的嫦娥五号返回器,经过一天的接续转运,回到了航天五院(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当晚,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为嫦娥五号返回器举办了“回家”欢迎仪式。
扩展资料:
技术创新
嫦娥五号主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同时,嫦娥五号的系统设计面临五大挑战。
第一是“分离面多”。相较于神舟飞船和“嫦娥三号”均只有两个部分需要分离,即两个分离面,“嫦娥五号”有5个分离面,分别是轨道器和着陆器组合体、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轨道器和支撑舱及轨道器与对接支架。这些分离面都必须“一次性成功”。
第二是“模式复杂”。探测器需要经历多个飞行阶段,还需要完成月面采样、月面起飞上升、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地球大气高速再入返回着陆等关键环节,并且设计约束多。其中,上升器与轨道器需要在距离地球38万千米的月球轨道上完成对接,在这里无法借助卫星导航的帮助,需要依靠探测器自身实现交会对接。
第三是“细节严酷”。为获取月壤样品,“嫦娥五号”无人采样器将通过采样钻头深入月球内部和采样机械臂月球表面采样两种方法,再把样品转移到上升器,由上升器与轨道器对接,最终把样品转移到返回器,整个环节必须分毫不差。
第四是“温度控制”。月球表面白天温度约零上180摄氏度,夜间零下150摄氏度,昼夜温差约330摄氏度。另外上升器发动机点火瞬间达到上千摄氏度,如何避免烧毁上升器和着陆器,对研制团队提出挑战。
第五是“瘦身压力”。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对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重量有严格的约束,一方面要尽可能对分系统进行“瘦身”,另一方面,因为备份产品较少,必须确保质量可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嫦娥五号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