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我们是浩瀚星空的小小尘埃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这一段话在哪里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这一段话出自于《折纸时代》第六章。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们生活中浩瀚辽阔的宇宙当中,这句话出自郭敬明《折纸时代》的第六章。
原文如下: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近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扩展资料:
《折纸时代》故事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轮裂汪了林萧、南湘、顾里源早、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
在一个宿舍朝夕相处的四个女生,开始了找工作实习的忙碌生活,面对巨大生存压力,在看似平静校园生活相继发生着让她们措手不及、不腊仔知如何面对、抉择的事情。郭敬明在本书中,采用全新的叙述笔调,加入大量时尚元素,随处可见轻松搞笑的对话与内容,时而让人捧腹大笑,时而令人扼腕叹息。
《小时代之折纸时代》的故事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林萧、南湘、顾里、唐宛如四个从小感情深厚、有着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女生,先后所经历的友情、爱情,乃至亲情的巨大转变,是一部当下时尚年轻人生活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折纸时代
“这是我要给你的,宇宙级别的浪漫。”
1.其实分别也没有那么可怕,
65万个小时后,当我们氧化成风,
就能变成同一杯啤酒上两朵相邻的泡沫,
就能变成同一盏路灯下两粒依偎的尘埃。宇宙中的原子并不会湮灭,而我们,也终究会在一起。
--物理学家Lawrence. krauss
2.地球正一点点的疏离月亮。据说,每一百万年就会陌生一秒,早在25亿年前,我们便开始了漫长的别离。
3.我从未想到有一天会与人结婚,
所以我能找到你简直就是奇迹了。这就好比找到暗物质,
除了科学家是很认真在找暗物质,
而我都没有很认真在找你,
所以你是比暗物质更美好的存在。
--《生活大爆炸》谢尔顿
4.这朵世间最美好的玫瑰,星尘为泥,银河滋养。永远不会枯萎,永远在沉静宇宙中盛放。“这是我要给你的,宇宙级别的浪漫。”
--稚楚《我只喜欢你的人设》
5.你看到的每颗星星,都是泯灭的星球在亿万年前发出的光线,穿过宇宙的空间时间,投上视网膜的倒反光斑。超越生死,超越时空,超越爱情。在这千年的尽头,请抱住我,即使只有影像。
--劳伦斯·M·克劳斯《无中生有的宇宙》
6.每一个在地球上活过的庆裂人,在这个宇宙上都有一颗对应的星星在闪烁。
--《2001:漫游宇宙》
7.我甚至相信你拥有整个宇宙,我要从山上带给你快乐的花朵,带给你钟性花,黑榛实,以及一篮篮野生的吻,我要,像春天对待樱桃树般地对待你。
--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8.当我说出「你」这个字,我的意思是,一百个宇宙。
--鲁米
9.当恒星被撕裂的时候,它会将自己生命过程中创造的所有元素炸入空中,然后死去,这些元素将在宇宙中铺开形成星云,在星云的中心将有一团小小的光,新的恒星重生于消亡恒星的残余,在这个死亡又重生的宇宙循环中,我们出现了。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0.当我们仰望天空,望向遥远的恒星和星系时,我们其实是在仰望过去,因为光从那些遥远天体到达地球需要时间,而光从那个红点处传播到我们这里差不多经历了整个宇宙史。我们看到的是一百三十亿年前发生的事情,我们看到的是宇宙初期的一颗恒星爆炸灭亡的景象。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1.每个人,你所热爱的一切,你所憎恨的一切,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在宇宙生命最为伊始的几分钟内,由自然力量的合成,在恒星的中心转化,或者在它们燃烧的消亡中诞生,而当你去世的时候,这些碎片将回到宇宙中,进入无限的死亡又重生的轮回之中。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2.从宇宙起源到最后一个黑洞的消失这个过程中,生命正如我们所言之有百分之千亿分之,千亿分之千分之一的可能性,所以对我来说,宇宙中最惊人的奇迹不是恒星,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而是时间里的一瞬间,那个瞬做差镇间,就是现在。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3.我们与那些遥远星系息息相关,无论它们是如何与我们天各一方,那些经过数十亿年旅行到达地球的光线,终究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4.当我们注意太空的时候,我们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起源,我们的故事就是宇宙的故事,因为我们是恒星真正的孩子。注入进我们身体的,每一个原子和分子,就是从宇宙大爆炸到现在,全部的历史。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5.一开始,世界上只有氢,恒星内部的聚变到铁为止,金、铂这样的重金属元素只能来自于超新星爆发这种宇宙中最绚丽的葬纯粗礼,也就是说,如果你送了女孩一枚铂金的戒指,她就戴上了一块星星的碎片。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6.太阳最终会成为烂漫星云里一块散发着微光的灰烬,这就是曾经巨大壮丽的太阳的残骸。它的命运,就是在广袤极寒的太空中逐渐冷却,届时它的光芒,将相当于晴夜里的满月。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7.收音机里沙沙作响的静电噪音,有1%在物理学家听来是优美的音乐,因为这是大爆炸中被拉伸的光。这个声音就是宇宙起源时,第一束光奏响的乐章。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8.光束穿过广袤宇宙,
使我们涉足了最遥远的星系,
目睹了恒星的生死。这些古老的光束,
是遥远过去的信使,
它们带来了一个故事,
宇宙起源的故事。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19.望天际,你可能觉得宇宙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类诞生以来,连银河系的1/1000都没走遍,一切都亘古不变。但是这只是错觉。恒星,不过是宇宙的昙花一现。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中布莱恩·考克斯教授所说
20.恒星死后,这些元素被释放出来成为宇宙尘埃,宇宙尘埃又凝成行星,行星再逐渐演化出生命。我们确实都来自已逝的恒星,仰望星河,是在凝视未死的同伴。
--纪录片《宇宙的奇迹》
21.你身体里的每一粒原子都来自一颗爆炸了的恒星,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和形成你右手的也许来自不同的恒星,这就是我所知的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事情:你的一切都是星尘。
--劳伦斯•克劳斯《一颗原子的时空之旅》
22.宇宙拉扯着我的肉体和火光,在飞在长在扭动在膨胀,沿途在天空中写下不可辨认的、不详的,匆匆逃离的星宿。
--海子《太阳·断头篇》
23.人类肉眼能观测到最远的天体,是距离我们250万光年以外的仙女座星系,当你看到她的时候,眼睛里这束星光是人类祖先穿过非洲大草原时发出的。
24.我常会想那些原子,穿越140亿年的事件和空间来创造我们,为的是让我们彼此相遇,完整对方。
25.仰望星空,这些星星距我们成百上千光年,有些已经不存在了。
它们的光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到达地球,在此期间,它们已经消失或爆炸瓦解成红矮星。
这些事实让人觉得自己很渺小,如果生活中遇到了困难,不妨想想这些,你会明白什么叫微不足道。
--马克·哈登
26.就像地球上的一切,我们产生于早已灭绝的天体遗骸。一切的元素都产生于恒星内部氢原子与氦原子的核聚变。你可以把人类看作是恒星的放射性尘埃。
--《我们都是散落的星骸》
27.太阳的命运也是所有恒星的命运,
终有一天,它们都会消亡。宇宙将会陷入永无止境的黑暗之中。
这便是时间镜头最深远的影响。
28.粒子从宇宙诞生之初就存在世上,是它造就了我们。我常想那些原子,用140亿年穿越时间和空间来创造我们,
好让我们能相遇,完整对方。
29.我们DNA里的氮元素,我们牙齿里的钙元素,我们血液里的铁元素,还有我们吃掉的东西里的碳元素,都是曾经大爆炸时的万千星辰散落后组成的,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
--卡尔萨根
30.假如在宇宙中粉身碎骨,
残骸将漂泊于永夜,
有朝一日在碰撞中湮灭,
成为星星的一部分,
而灵魂将重回故里,
回到你出发的地方、你誓死守卫的地方。
--priest《残次品》
31.也许几亿年,
甚至几百亿年后,
我跟你都化作尘埃。在另一个星球上遇见,
在广袤的宇宙空间里,
我们其实很近很近。
32.我感激我们的光锥曾彼此重叠,
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
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
是我宇宙之网的永恒组成。
33.量子力学里的量子纠缠,两个粒子在经过短暂时间彼此耦合之后,相距再遥远,其中一个粒子受干扰发生变化,瞬时的,遥远空间外另一个粒子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如果两个量子相遇后分开,之后不管他们相隔多远,其中一个量子发生变化的时候,另外一个也会随之发生改变。更简单地说,我们每个人都不孤独,我们所有的孤独感都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而是在酝酿找到知音的那一刻的感动,总有个人在遥远的地方理解着你。
34.我们与那些遥远星系息息相关,
无论它们是如何与我们天各一方,
那些经过数十亿年旅行到达地球的光线,
终究会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35.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包括我和你。
36.每个人你所热爱的一切
你所憎恨的一切
你所拥有的最宝贵的东西
在宇宙生命最为伊始的几分钟内
由自然的力量合成
在恒星的中心转化
或者在他们燃烧的消亡中诞生
而当你去世的时候
这些碎片将回到宇宙中
进入无限的死亡又重生的轮回之中
37.经过138亿年,从奇点到热寂,我们跨越了无数的星系,从夸克到原子,从核酸蛋白质到智人。也许我们互相吸引,是因为我们曾经一起从奇点出发,瞭望过黑眼星系,在银河的旋臂中驻足,被太阳的日冕所吸引,沉淀在了海洋的浪花里。在恐龙的瞳孔中;在秦朝的城墙上;在革命的硝烟中......我见过你。
38.大约150亿年前,宇宙是个体积无限小,密度无数大的点。构成我们的粒子在爆炸前的瞬间都挤在一起,这世界本质上都是那瞬间诞生出来的。它们在150亿年里在宇宙飘荡,碰撞,转变,创造了完整的我和你。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因为远在150亿年前,我们就相遇过了,从那一刻起,我就在寻找你。
39.生命,正如我们所知
只有百分之千亿分之一
千亿分之千分之七的可能性
所以对于我来说
宇宙中最惊人的奇迹不是恒星
不是行星也不是星系
甚至根本就不是一个物质
而是时间里的一瞬间
那个瞬间就是现在
40.看到此刻的你,一定在长吁一口气,想象着明天又会怎样,宇宙给予我们的温柔不止于此。被城市的霓虹衬得微弱的星光,可能从二百五十万年前就踏上了旅程。那时地球上还没有人类,远古的祖先能人,正在非洲广袤的平原上漫步。就是在那些光线穿行于无垠宇宙的同时,人类不断进化,一代又一代的生老病死,周而复始。
旅途开始的二百五十万年后,这些远道而来的信使,穿越漫长的时间,映入现在我们的眼帘。
41.也许亿万年前,我是围绕你旋转的卫星,恒星爆炸将我们粉碎,飞散的原子飘到无数光年的银河系相遇,你的一切都是星辰,我也依旧环绕着你,星星都死去,今生才能遇到你。
42.知道吗,宇宙中的每一个原子都是恒星从最简单的氢经过聚变产生的,无数年之后,恒星燃料耗尽死亡,他所孕育的原子便喷薄到宇宙空间中,这便是生命的起源,世间万物也由此而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星星的孩子,在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千万不要放弃,如果实在感到沮丧的话,抬头看看星空,无尽的繁星孕育着无尽的生命,你可是群星之子,怎么会被一个行星上的麻烦困住,不是吗?
43.这片宇宙银河里,玫瑰色星云荡漾,迸出湛蓝色星体。桔红色燃烧在红巨星之上。白矮星兀自黯淡坠落,齐望海胆色宇宙。桃子色超新星残余,极光绿蔓延其间。可是它们都在消亡,没有什么能够永恒。
44.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你被失望拖进深渊,你被疾病拉近坟墓,你被挫折践踏的体无完肤,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放弃。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45.看到那些明亮的光了吗?那些都是垂死的星星。
--NASA
46.我与你身体里每一个原子,在几亿光年以外,在宇宙的伊始,出自同一母体,我们紧紧相依,即使天各一方,时间也会让我们彼此重叠,生生不息。
47.我们是恒星的孩子,我们就是星辰本身。我们的起点和终点,就是头顶这片星空里。
48.在茫茫宇宙间,
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生存的机会,
都是一个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存在。活在世上,最重要的事就是活出你自己的特色和滋味来。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
衡量的标准不是外在的成功,
而是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从而使你的自我闪现出个性的光芒。
--周国平《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49.我想虽然现在是太空时代,
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
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50.地球的生命真的是宇宙中偶然的偶然,
宇宙是个空荡荡的大宫殿,
人类是这宫殿中唯一的一只小蚂蚁。这想法让我后半辈子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态:
有时觉得生命真珍贵,一切重如泰山;
有时又觉得人是那么渺小,什么都不值一提。
--刘慈欣《三体》
51.黑暗中我们抬头。星辰从远方赶来,赴一面之约。
这种相遇是宇宙级别的浪漫。
52.遇见你的那一刻就是大爆炸的开始,
每一个粒子都离开我朝你飞奔而去,
在那个最小的瞬间之后,宇宙才真正诞生。
53.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的地方。
--帕斯捷尔纳克
54.我们见到的太阳,
是8分钟之前的太阳,
见到的月亮,
是1.3秒之前的月亮,
见到1英里之外的建筑,
是5微秒之前存在的,
即使你在我一米之外,
我见到的也是3纳秒以前的你。我们所眼见的都是过去,
而一切也都会过去。
55.他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眼睛,那是你永远无法触及的浩瀚宇宙。
--雷狮《凹凸世界》
56.宇宙星辰的演化,时空诡谲的变幻,
都是为了保证两个人能在此刻相遇,
那个人仿佛整个世界为你准备的一份礼物。在那一刻,你终于拆开了他,然后发现:
四海列国千秋万载,果然只此一人。
57.你也曾是银河的浪漫子民孤身坠入地球,等不到群星来信。
--李倦容《银河诗集•地球琐事》
58.为了与你共沐这份光辉与爱意,地球已历四十亿年而不死。
--李倦容《银河诗集•地球琐事》
59.宇宙的最不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可以理解的;宇宙的最可理解之处在于它是不可理解的。
--刘慈欣《乡村教师》
60.你的温柔,带着光,沿着发际泄下银河的全长。
--林耀德
61.当我把眼睛沉入你的眼睛,我瞥见幽深的黎明,我看到古老的昨天,看到我不能领悟的一切,我感到宇宙正在流动,在你的眼睛和我之间。
--阿多尼斯
62.正是因为你爱的人住在这里,宇宙才有了意义。
--霍金
63.在有益健康的生活纪律之外,
对待自己也要温柔一点。你只不过是宇宙的孩子,
与植物、星辰没什么两样。
--麦克斯·埃尔曼
64.他觉得月亮是存在于十四行诗里的光辉,是思想词藻结晶后形成的产物。而天空挂着的不过是一颗死气沉沉的岩石。遇见她那天,戴不作声,笔尖沙沙的与纸张亲吻:“我想我看见了月亮。”
--段淮生
65.宇宙还挺谦虚,明明拥有一切,却叫太空。
--银教授
66.总有一天,宇宙变成一个点,你和我都在里面。
--刘慈欣
67.不要因为事与愿违而感到惊讶,因为这个宇宙比你大得多。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68.年少时代的忧郁是对整个宇宙的骄傲。
--芥川龙之介
69.宇宙山河浪漫,生活点滴温暖。喜欢到整个世界森林里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黄油。
--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
70.振作起来。没人知道这有多难。人们从外表看你,只能看见你的身体外形,看见你是原子和分子的统一体,没人能看出,你的内心就像经历过宇宙大爆炸一样,自我意识化成了碎片,散落在无边的黑暗宇宙里。
--马特・海格《活下去的理由》
71.量子力学的平行多宇宙学说,在交叉小径的花园里总会有一条路,让人们在生命中的每一个节点都得到幸福。在每一次铭心刻骨的选择里,总有一个你选对了路。在茫茫的恒河沙数的宇宙里,总有一个你,终生幸福。
--《Coherence》影评
72.没有什么会被忘记,也没有什么会失去,宇宙自身是一个广大无边的记忆系统。如果你回头看,你就会发现这世界在不断地开始。
--珍妮特温特森《守望灯塔》
73.我们是在时间之中彷徨,从宇宙诞生直到死亡的时间里。所以我们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只是风。
--村上春树《且听风吟》
74.西方天空已经暗下来,紫色的云彩间有星光点点闪烁,宛如深邃的宇宙。
--乙一《箱庭图书馆》
75.一个宇宙,九大行星,二百零四个国家,八百零九个岛屿,七个大洋,六十八亿人口,我竟如此幸运,可以遇见你。
--叶非夜《101次抢婚》
76.对于某人来说,你就是宇宙的中心:就像小麦哲伦星云一样,你散发着整个宇宙的光芒,帮助他们找到方向。虽然你可能并没有意识到。
--NASA
77.人人心中一宇宙,数落磅礴。但令我磅礴的不是宇宙,而是作为宇宙的你。
78.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完成。
--保罗・柯艾略
79.我想和你互相浪费
一起虚度短的沉默,长的无意义
一起消磨精致而苍老的宇宙
比如靠在栏杆上,低头看水的镜子
直到所有被虚度的事物
在我们身后,长出薄薄的翅膀
--李元胜
80.我的建议是:出发吧。给你的宇宙套上马鞍,看它会变成什么样。
-- 《瑞克和莫蒂》
81.生活就是要敢于冒险,否则你就称不上生命,只是一团随机排布的分子,在宇宙之中随波逐流。
-- 《瑞克和莫蒂》
82.宇宙很大,生活更大,也许以后还有缘相见。
--刘慈欣《三体》
83.你必得一个人和日月星辰对话,和江河湖海晤谈,和每一棵树握手,和每一株草耳鬓厮磨,你才会顿悟宇宙之大、生命之傲、时间之贵、死亡之近。
--毕淑敏《在雪原与星空之间》
84.前行的路上,我们不仅受远方的羁绊,还被行人影响,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去接近那样的人。宇宙除了爆炸后形成了银河系,它还给了相同磁场的人,同样的运气。
--张皓宸
85.明天,明天起来后我要重新做人,我要成为宇宙的孩子,世纪的孩子,挥霍我自己的青春,然后放弃爱情的王位,去做铁石心肠的船长,走遍一座座喧闹的都市。
--海子
86.不把宇宙解释透彻,这是解释宇宙的好办法,也是让一切保持鲜活生动,而非存在时间中的好办法。
--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87.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王勃《滕王阁序》
88.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宇宙,包含着我们这个宇宙,所有可能性的总和。这样,我们的错误,就能在另一个宇宙被修正。
--《狗十三》
89.宇宙中唯有两件事物是无限的:那就是宇宙的大小与人的愚蠢。而宇宙的大小我却不能肯定。
--爱因斯坦
90.不仅仅是我们理解的平行宇宙,并行不悖。而是,有些宇宙还没有起源,有些宇宙已经快要老去了。
--艾萨克·阿西莫夫《神们自己》
91.星星应该哈哈大笑,反正宇宙是个偏僻的地方。
--帕斯捷尔纳克《诗的定义》
92.宇宙花了些时间,将你精雕细琢,使你与众不同。
--露比·考尔
93.我们不过是亿万年宇宙中的转瞬即逝,有一天终将被忘记的尘埃,所以我们过去做了什么不要紧,我们将被如何记住也不要紧,唯一要紧的是现在是此时此刻,是我们在一起的这一特殊的时刻。
--《BoJack Horseman》
94.我们的一切,不是星尘,就是创世的余烬。那么从现在起,不止是在你的眼中才能看见星辰大海,就连靠近你都是在感受世界的起源,星宿的轮回。所以遇到你是踏过无数星空的骨架。我们犁的土都是星尘,随风四处飘散;而在一杯雨水中,我们饮下了宇宙。
--伊哈布·哈桑
95.不要因为事与愿违而感到惊讶,因为这个宇宙比你大得多。
--阿兰·德波顿《哲学的慰藉》
96.宇宙山河,浪漫人间,点滴温柔都值得我们珍藏。好好生活,遇见美好。
97.因为光速的传播,满天的繁星中有些都已经消亡。阳光是八分钟前的阳光。我看到的我听到的都是延迟接受的信息。而你在我面前,心的频率确实共同跳动。
98.总有人找到你这颗小星球,了解你的温柔和璀璨,即使旁边的宇宙再浪漫。
99.羡慕别人的天空简直没道理,因为你就是一座宇宙。
100.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
--朱生豪
101.心怀浪漫宇宙,也珍惜人间日常。
102.我总爱跟你谈及宇宙,温柔,橘子汽水味儿的风和蓝色的落日。
103.打翻了牛奶,哭也没用,因为宇宙间的一切力量都在处心积虑要把牛奶打翻。
--毛姆
104.组成你身体的所有元素都是千百万年前,在一个遥远的星球核心里造就的,那个星星后来爆炸了,逝去了。经过了上百万年周而复始,这些元素又聚合起来又分崩离析,最后,它们聚在一起构成了你。你在宇宙中是独特的,绝不会再有第二个。
--《神秘博士》
105.138.2亿年前,奇点大爆炸,宇宙从量子涨落的背景中浮现,但至少要到240亿年以后,所有物质才会彻底消散。时间从过去流到当下又流向未来,太阳膨胀老化,行星死亡,黑洞扩大,一切都会消逝,可是在宇宙坍塌的尽头,我爱且只爱你。
106.我们是洪荒时代在太空互相寻找的星星,我们相爱已经10万年。
--黄永玉
107.你终于回头的时候,宇宙正在慢慢转动。
108.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109.你我皆为星辰之子,每一个细胞都书写着整个宇宙的历史,当你凝视自己,也望见了宇宙的轮廓。
--卡尔·萨根
110.自童年起,我便独自一人,照顾着历代星辰。
--白鹤林《孤独》
111.如果每个人都是一颗小星球,逝去的亲友就是身边的暗物质。我愿能再见你,我知我再见不到你。但你的引力仍在。我感激我们在光锥曾彼此重叠,而你永远改变了我的星轨。纵使再不能相见,你仍是我所在的星系未曾分崩离析的原因,是我宇宙之网永恒的组成。
--游识猷
112.你看这一片混乱的星系,就像一棵开花的樱花树。明亮的区域是恒星们的幼儿园。在那里,新的星星正在绽放。
--NASA
113.今天春天的发现:一只宇宙蝴蝶正在用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的翅膀振荡。
--NASA
114.星星从尘雾中诞生,散落在宇宙之中,它们将我们与宇宙联系在一起。
--NASA
115.对宇宙来说也是一样,两颗微小的粒子在一百一年前产生了碰撞,产生了一连串微不足道的连锁反应,这些微小的一连串的小事件,最后领我们走向了那件我们最在乎的事,我们的存在。
116.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谋杀案发生在1969年,阿波罗11号扼死了月亮,从此人类被剥夺了梦境。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是什么意思
解释:虽然大家的生活都有不如意(生活在阴沟里),很多人其实已经认命了,但是还有人在努力拼搏着(仍有人仰望星空)应该是一种启示,让我们对生活的美好不要放弃。
一个小小的仰望的动作,也许改变不了所有,却足以重塑日常。所以说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找寻回到自我的路。生活总是不尽人意,年轻人总是迷惘不已,除了死死撑住,还需要有一点仰望星空的时候,让浩瀚的宇宙星空,抚平你躁动的心绪。
“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出自《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在该剧本第三幕中出现。
扩展资料类芦此似表达的相关例句
1、生活中不只有面包和玫瑰,还有星空。埋葬星空的人,也会埋葬大地。当我们仰望星空时,星空也在仰望我们。
——熊培云《慈悲与玫瑰》
2、人生是一场又一场接力,总有人走在我们曾经走过的路上,仰望着星空,走向想要去的地方。当我们走过那一段,回头看,所有的纠结和磨难,都只是嘴角的微微一笑。不管在意或者不在意,那些不容易,是真真实实地存在过。
而梦想,没有高低之分,都是魔力般地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从未走远。有所期待,就不会被遗忘。即使生活低到尘埃里,梦想也要举得高高的,明亮,闪耀。像天边的星。
——沐沐《你必须有一个不可动摇的第一》
3、这世界,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去做那些正确的事情。纵使不能抵挡黑夜的来临,我们也要站在星空下仰望光明。
——程浩《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4、如果我们以欣赏湖泊山川的情怀去注视尘世中的是是非非,以仰望星空时的胸襟去处理生活中的形形色色,那么,琐碎的生活辩盯不就有了诗意般的安适?让我们像蜜蜂酿造蜂蜜一样,将日常生活酿成一片又一片风景。
——费勇携哗和《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
浩瀚的太空是如何营造一个宇宙的
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永远也想像不出质子有多么微小,占有多么小的空间。它实在太小了。
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莫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多。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
现在,请你想像一下,假如你能(你当然不能)把一个质子缩小到它正常大小的十亿分之一,放进一个极小的空间,使它显得很大,然后,你把大约30克物质装进那个极小极小的空间。很好,你已作好创建一个宇宙的准备。
我当然估计到,你希望创建一个会膨胀的宇宙。不过,要是你愿意创建一个比较老式而又标准的大爆炸型宇宙,你还需要别的材料。事实上,你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从现在到宇宙创建之时的每个粒子——把它塞进一个根本谈不上大小的极小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奇点。
无论哪种情况,准备好来一次真正的大爆炸。很自然,你希望退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来观察这个奇观。不幸的是,你无处可以退避,因为奇点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当宇宙开始膨胀的时候,它不会向外扩展,充满一个更大的空间。仅有的空间是它一面扩展一面创造的空间。
把奇点看成是一个悬在漆黑无边的虚空中的孕点,这是很自然的,然而是错误的。没有空间,没有黑暗。奇点四周没有四周。那里没有空间供它去占有,没有地方供它去存在。我们甚至无法问一声它在那里已经多久——它是刚刚产生的,就像个好主意那样,还是一直在那里,默默地等待着合适的时刻的到来。时间并不存在。它没有产生于过去这一说。
于是,我们的宇宙就从无到有了。
刹那间,一个光辉的时刻来到了,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奇点有了天地之大,有了无法想像的空间。这充满活力的第一秒钟(许多宇宙学家将花费毕生的精力来将其分割成越来越小部分的1秒钟)产生了引力和支配物理学的其他力。不到1分钟,宇宙的直径已经有1600万亿公里,而且还在迅速扩大。这时候产生了大量热量,温度高达100亿摄氏度,足以引发核反应,其结果是创造出较轻的元素——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少量锂(大约是1000万个原子中有1个锂原子)。3分钟以态雀碧后,98%的目前存在的或将会存在的物质都产生了。我们有了一个宇宙。这是个美妙无比的地方,而且还很漂亮。这一切都是在大约做完一块三明治的时岁扮间里形成的。
这个重大时刻的发生时间还是个有点争议的问题。宇宙到底是在100亿年以前形成的,还是在200亿年以前形成帆举的,还是在100亿年到200亿年之间形成的,这个问题宇宙学家已经争论很长时间。大家似乎越来越赞成大约137亿年这个数字。但是,我们在后面将会进一步看到,这种事情是极难计算的。其实,我们只能说,在那十分遥远的过去,在某个无法确定的时刻,由于不知道的原因,科学上称之为t=0的时刻来到了。我们于是踏上了旅程。
当然,有大量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还有大量的事情我们现在或在过去很长时间里以为自己知道而其实并不知道。连大爆炸理论也是不久以前才提出来的。这个概念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很流行,是一位名叫乔治·勒梅特的比利时教士兼学者首先提出了这种假设。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这种理论才在宇宙学界活跃起来。当时,两位年轻的射电天文学家无意中发现了一种非同寻常的现象。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阿诺·彭齐亚斯和罗伯特·威尔逊。1965年,他们在美国新泽西州霍尔姆德尔的贝尔实验室,想要使用一根大型通信天线,可是不断受到一个本底噪声——一种连续不断的蒸汽般的咝咝声的干扰,使得实验无法进行下去。那个噪声是一刻不停的,很不集中的。它来自天空的各个方位,日日夜夜,一年四季。有一年时间,两位年轻的天文学家想尽了办法,想要跟踪和除去这个噪声。他们测试了每个电器系统。他们重新组装了仪器,检查了线路,察看了电线,掸掉了插座上的灰尘。他们爬进抛物面天线,用管道胶布盖住每一条接缝,每一颗铆钉。他们拿起扫帚和抹布再次爬进抛物面天线,小心翼翼地把他们后来在一篇论文中称之为“白色电介质”的、用更通常的说法是鸟粪的东西扫得干干净净。可是他们的努力丝毫不起作用。
他们不知道,就在50公里以外的普林斯顿大学,一组以罗伯特·迪克为首的科学家正在设法寻找的,就是这两位天文学家想要除去的东西。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苏联出生的天文物理学家乔治·伽莫夫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假设:要是你观察空间深处,你就会发现大爆炸残留下来的某种宇宙背景辐射。伽莫夫估计,那种辐射穿过茫茫的宇宙以后,便会以微波的形式抵达地球。在新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他甚至提出可以用一种仪器达到这个目的,这种仪器就是霍尔姆德尔的贝尔天线。不幸的是,无论是彭齐亚斯和威尔逊,还是普林斯顿大学小组的任何专家,都没有看过伽莫夫的论文。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听到的噪声,正是伽莫夫所假设的。他们已经找到了宇宙的边缘,至少是宇宙150亿光年以外的可见部分。他们在“观望”第一批质子——宇宙中最古老的光——果然不出伽莫夫所料,时间和距离已经将其转变成了微波。艾伦·古思在他的《不断膨胀的宇宙》一书中提出一种类比,有利于大家理解这一发现的意义。要是你把观望宇宙深处比做是在从美国纽约帝国大厦的100层上往下看(假设100层代表现在,街面代表大爆炸的时刻),那么在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那个现象的时候,已经发现的最远的星系是在大约60层,最远的东西——类星体——是在大约20层。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发现,把我们对宇宙可见部分的认识推进到了离大厅的地面不到1厘米的地方。
彭齐亚斯和威尔逊仍然找不到噪声的原因,便打电话给普林斯顿大学的迪克,向他描述了他们遇到的问题,希望他能作出一种解释。迪克马上意识到两位年轻人发现了什么。“哎呀,好家伙,人家抢在我们前面了。”他一面挂电话,一面对他的同事们说。
此后不久,《天体物理学》杂志刊登了两篇文章:一篇为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所作,描述了听到咝咝声的经历;另一篇为迪克小组所作,解释了它的性质。尽管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并不是在寻找宇宙的本底辐射,发现的时候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没有发表任何论文来描述或解释它的性质,但他们获得了197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只获得了同情。据丹尼斯·奥弗比在《宇宙孤心》一文中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都不清楚自己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直到看到《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报道。
顺便说一句,来自宇宙本底辐射的干扰,我们大家都经历过。把你的电视机调到任何接收不着信号的频道,你所看到的锯齿形静电中,大约有1%是由这种古老的大爆炸残留物造成的。记住,下次你抱怨接收不到图像的时候,你总能观看到宇宙的诞生。
虽然人人都称其为大爆炸,但许多书上都提醒我们,不要把它看做是普通意义上的爆炸,而是一次范围和规模都极其大的突然爆炸。那么,它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那个奇点也许是早年业已毁灭的宇宙的残余——我们的宇宙只是一系列宇宙中的一个。这些宇宙周而复始,不停地扩大和毁灭,就像一台制氧机上的气囊。有的人把大爆炸归因于所谓的“伪真空”,或“标量场”,或“真空能”——反正是某种物质或东西,将一定量的不稳定性带进了当时的不存在。从不存在获得某种存在,这似乎不大可能,但过去什么也不存在,现在有了个宇宙,事实证明这显然是可能的。情况也许是,我们的宇宙只是众多更大的、大小不等的宇宙的部分,大爆炸到处不停地发生。要不然也许是,在那次大爆炸之前,时间和空间具有某种完全不同的形式——那些形式我们非常不熟悉,因此无法想像——大爆炸代表某个过渡阶段,宇宙从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形式过渡到一种我们几乎可以理解的形式。“这与宗教问题很相似。”斯坦福大学的宇宙学家安德烈·林德博士2001年对《纽约时报》的记者说。
大爆炸理论并不是关于爆炸本身,而是关于爆炸以后发生的事。注意,是爆炸以后不久。科学家们做了大量计算,仔细观察粒子加速器里的情况,然后认为,他们可以回顾爆炸发生10/43秒之后的情况,当时宇宙仍然很小,要用显微镜才看得见。对于每个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非同寻常的数字,我们无须把自己搞得头昏脑涨,但有时候也许不妨理解一个,只是为了不忘其难以掌握、令人惊奇的程度。于是,10/43秒就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秒,或者是一千亿亿亿亿分之一秒。
我们知道的或认为知道的有关宇宙初期的大部分情况,都要归功于一位年轻的粒子物理学家于1979年首先提出的膨胀理论。他的名字叫艾伦·古思,他当时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现在任职于麻省理工学院。他当时32岁,自己承认以前从没有作出过很大的成绩。要是他没有恰好去听那个关于大爆炸的讲座的话,很可能永远也提不出那个伟大的理论。开那个讲座的不是别人,正是罗伯特·迪克。讲座使古思对宇宙学,尤其是对宇宙的形成产生了兴趣。
最后,他提出了膨胀理论。该理论认为,在爆炸后的刹那间,宇宙突然经历了戏剧性的扩大。它不停地膨胀——实际上是带着自身逃跑,每10-34秒它的大小就翻一番。整个过程也许只持续了不到10-30秒——也就是一百万亿亿亿分之一秒——但是,宇宙从手都拿得住的东西变成了至少10亿亿亿倍大的东西。膨胀理论解释了使我们的宇宙成为可能的脉动和旋转。要是没有这种脉动和旋转的话,就不会有物质团块,因此也就没有星星,而只有飘浮的气体和永恒的黑暗。
根据古思的理论,在一千亿亿亿亿亿分之一秒之内产生了引力。又过了极其短暂的时刻,又产生了电磁以及强核力和弱核力——物理学的材料。之后,又很快出现了大批基本粒子——材料的材料。从无到有,突然有了大批光子、质子、电子、中子和许多别的东西——根据标准的大爆炸理论,每种达1079—1089个之多。
这么大的数量当然是难以理解的。我们只要知道,刹那问,我们有了一个巨大的宇宙,这就够了——根据该理论,这个宇宙是如此之大,直径至少有1000亿光年,但有可能是从任何大小直至无穷大——安排得非常完美,为恒星、星系和其他复杂体系的创建准备了条件。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个结果对我们来说是那么完美。只要宇宙的形式稍稍不同——只要引力稍稍强一点或弱一点,只要膨胀稍稍慢一点或快一点——那么,也许就永远不会有稳定的元素来制造你和我,制造我们脚底下的地面。只要引力稍稍强一点,宇宙本身会像个没有支好的帐篷那样塌下来,也就没有恰到好处的值来赋予自己必要的大小、密度和组成部分。然而,要是弱了一点,什么东西也不会聚集在一起。宇宙会永远是单调、分散、虚空的。
有的专家之所以认为也许有好多别的大爆炸,也许有几万亿次大爆炸,分布在无穷无尽的永恒里,这就是原因之一;我们之所以存在于这个特定的宇宙,是因为这个宇宙适合于我们的存在。正如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华.P.特赖恩所说:“要回答它为什么产生了,我的敝见是,我们的宇宙只是那些不时产生的东西之一。”对此,古思补充说:“虽然创建一个宇宙不大可能,但特赖恩强调说,谁也没有统计过失败的次数。”
英国皇家天文学家马丁·里斯认为,有许多个宇宙,很可能是无数个,每个都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组合,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其组合的方式恰好适于我们存在的宇宙里。他以一家大服装店作为例子来进行类比:“要是服装品种很多,你就不难挑到一件合身的衣服。要是有许多宇宙,而每个宇宙都由一套不同的数据控制,那么就会有一个宇宙,它的一套特定的数据适合于生命。我们恰好在这样的一个宇宙里。”
里斯认为,我们的宇宙受到6个数据的支配,要是哪个值发生哪怕是非常细微的变化,事物就不可能是现在的这个模样。比如,现在的宇宙若要存在,就要求氢以准确而较为稳定的方式——说得具体一点,要以将千分之七的质量转化为能量的方式——转化为氦。要是那个值稍稍低一点——比如从千分之七降至千分之六——那么就不可能发生转化:宇宙只会由氢组成。要是那个值稍稍高一点——高到千分之八——结合就会不间断地发生,氢早已消耗殆尽。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这个数据稍有变动,我们所知的而又需要的宇宙就不会存在。
我要说,到目前为止,一切都恰到好处。从长远来说,引力也许会变得稍强一点;有朝一日,它可能阻止宇宙膨胀,让自己将自己压瘪,最后坍缩成又一个奇点,整个过程很可能重新开始。另一方面,引力也许会变得过弱,那样的话,宇宙会永远地膨胀,直到一切都互相远离,不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相互作用,于是宇宙就成为一个非常空旷呆滞而又没有生命的地方。第三种可能是,引力恰如其分——就是宇宙学家们所谓的“临界密度”——它把宇宙控制在一个恰当的范围,使事物永远继续下去。宇宙学家有时轻浮地把这称之为“金发姑娘效应”——一切都处于恰如其分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这三种可能出现的宇宙分别叫做封闭式宇宙、开放式宇宙和扁平式宇宙。)
大家迟早会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假设你来到宇宙边缘,把头伸出帘幕,那会发生什么?你的头会在什么地方(要是它不再是在宇宙里的话)?你会看到对面是什么?回答是令人失望的:你永远也到不了宇宙的边缘。倒不是因为去那里要花很长时间——虽然没错儿,的确要花很长时间——而是因为,即使你沿着一条直线往外走,不停地坚持往外走,你也永远到不了宇宙的边缘。恰恰相反,你会回到起始的地方(到了这种地步,你很可能会灰心丧气,放弃这种努力)。其原因是,按照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我们届时将会讲到),宇宙是弯曲的。至于怎么弯曲,我们也不大能想像出来。眼下,你只要知道,我们并不是在一个不断膨胀的大气泡里飘浮,这就足够了。确切点说,空间是弯曲的,恰好使其无限而又有限。恰当地说,甚至不能说空间在不断膨胀,这是因为,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史蒂文·温伯格指出的:“太阳系和星系不在膨胀,空间本身也不在膨胀。”倒是星系在飞速彼此远离。这对直觉都是一种挑战。生物学家J.B.S.霍尔丹有一句名言:“宇宙不仅比我们想像的要古怪,而且比我们可能想像的还要古怪。”
为了解释空间是弯曲的,人们经常提出一个类比,他们试图想像,有个来自平面宇宙、从来没有见过球体的人来到了地球。不管他在这颗行星的表面上走得多远,他永远也走不到边。他很可能最终回到始发地点。他当然会稀里糊涂,说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哎呀,我们在空间的处境,跟那位先生的处境完全相同。我们只是糊涂得更厉害罢了。
如同你找不着宇宙的边缘一样,你也不可能站在宇宙的中心,说:“宇宙就是从这儿开始。这是一切的最中央。”我们大家都在一切的最中央。实际上,我们对此缺少把握。我们无法用数学来加以证实。科学家们只是推测,我们实际上不可能在宇宙的中央——想一想,这会意味着什么——但是,这种现象对所有地方的所有观察者来说都是一样的。不过,我们真的没有把握。
据我们所知,自形成以来,宇宙只发展到光走了几十亿年那么远的距离。这个可见的宇宙——这个我们知道而且在谈论的宇宙——的直径是1.5亿亿亿(即1500000000000000000000000)公里。但是,根据大多数理论,整个宇宙——有时候称之为超宇宙——还要宽敞得多。根据里斯的说法,到这个更大的、看不见的宇宙边缘的光年数,不是“用10个0,也不是用100个0,而是用几百万个0”来表示。简而言之,现有的空间比你想像的还要大,你不必再去想像空间外面还有空间。
很长时间以来,大爆炸理论有个巨大的漏洞,许多人对此感到不解——那就是,它根本无法解释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虽然存在的全部物质中有98%是大爆炸创造的,但那个物质完全由轻的气体组成:我们上面提到过的氦、氢和锂。对于我们的存在至关重要的重物质——碳、氮、氧以及其他一切,没有一个粒子是宇宙创建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但是——难点就在这里——若要打造这些重元素,你却非要有大爆炸释放出来的那种热量和能量不可。可是,大爆炸只发生过一次,而那次大爆炸没有产生重元素。因此,它们是从哪儿来的?有意思的是,找到这个问题答案的人却是一位压根儿瞧不起大爆炸理论的宇宙学家,他还创造了大爆炸这个词来加以讽刺挖苦。
我们很快就会讲到他。不过,在讨论我们怎么来到这里之前,我们先花几分钟时间来考虑一下到底什么是“这里”,这也许是很值得的。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什么歌 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歌词
1、歌名:《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森闭
2、歌词:
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
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
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
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么时候就突然改变了方向
陷入了如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
你被失望拖进深渊
被疾病拉近坟墓
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此团裂肤
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轻视、被放弃
但我们却总是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
保留着不甘心放弃跳动的心
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
而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
它成为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
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
漫天飘洒的宇宙尘埃和星河光尘
我们是比这些还要渺小的存在
你并不知道生活在什或逗么时候就突然改变了方向
陷入了如墨水一般浓稠的黑暗里去
你被失望拖进深渊
被疾病拉近坟墓
被挫折践踏得体无完肤
你被嘲笑、被讽刺、被讨厌、被怨恨、被轻视、被放弃
但我们却总是在内心里保留着希望
保留着不甘心放弃跳动的心
我们依然在大大的绝望里小小的努力着
而这种不想放弃的心情
它成为无边黑暗里的小小星辰
我们都是小小的星辰
关于我们活在浩瀚的宇宙里和我们是浩瀚星空的小小尘埃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