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冼星海的资料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冼星海1994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原籍广东番禺,1905年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家庭,出生前父亲已去世。1929年,冼星海赴巴黎勤工俭学,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学院。留法期间,冼星海创作了《风》《游子吟》《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等10余首作品。
1935年回国后,冼星海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8年冼星海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扩展资料
冼星海病逝前不忘创作: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临行前,毛泽东在家中请他吃饭并饯行。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冼星海因劳累和营养不良,肺病日益严重。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由于患严重血癌,沉疴积疾,医生回天无力,于1945年10月30日病逝,年仅40岁。
冼星海被安葬在莫斯科近郊公墓,骨灰盛放于一灰色大理石小匣,匣子正中镶着音乐家的一张椭圆形照片,周围环绕缎制花束,下刻金色俄文:中国作曲家、爱国主义者和共产党员:黄训(赴苏联后用母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冼星海:谱写不朽的英雄乐章
冼星海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主要作品有以下:
《拓荒歌》《牺盟大合唱》《小孤女》《心头恨》《杨柳枝词》《夜半歌声》《赞美新中国》
《在太行山上》《战时催眠曲》《只怕不抵抗》《祖国的孩子们》《做棉衣》《热血》
《青年进行曲》《怒吼吧黄河》《牧歌》《民族解放》《茫茫的西伯利亚》《路是我们开》
《梁红玉》《九一八大合唱》《江南三月》《黄河之恋》《黄河》《妇女进行曲》
《反攻》《到敌人后方去》《打倒汪精卫》《别情》《保卫黄河》《“三八”妇女节》
《“满洲”囚徒进行曲》《保卫卢沟桥墩》《拉犁歌》《二月里来》《救国军歌》
《莫提起》《赞美新中国》《谁来跟我玩》《游击军》《生产大合唱》《追悼歌》《顶硬上》
拓展资料:
冼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是中国近代作曲家、钢琴家,于1939年所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冼星海名言:
“我有我的人格、良心,不是钱能买的。我的音乐,要献给祖国,献给劳动人民大众,为挽救民族危机服务。”——冼星海
“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冼星海
“中华民族的解放胜利,就是要每一个国民贡献他纯洁的爱国之心。”——冼星海
冼星海的事迹
1940年5月,冼星海赴苏联,为大型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进行后期制作与配乐。1941年6月22日随着苏德战争爆发,该片制作停顿。他想经新疆回延安,却因当地军阀盛世才反共、交通中断而未成,被迫羁留于哈萨克的阿拉木图。
1945年初,苏联有关方面将他送到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医院接受治疗。刚住进医院,冼星海便开始创作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但病魔无情,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
扩展资料
冼星海大道:1998年10月7日,根据阿拉木图市长命令,将市内的弗拉基米尔大街重新命名为冼星海大道,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冼星海大道位于阿拉木图市东区,毗邻一条繁华的主干道,街道上绿树成荫。
街头拐角处树立着以荷花为造型的冼星海纪念碑,碑体下部荷叶层叠,上部荷花绽放。荷花纯洁高雅,寓意东方文化。用中、哈、俄三种文字镌刻的碑文写道:“谨以中国杰出的作曲家,中哈友谊和文化交流的使者冼星海的名字命名此街为冼星海大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冼星海的丝路故事(习近平讲故事)
洗星海简介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04年生于澳门,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教学之余,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是我国现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出生于1905年6月11日,1945年10月30日病逝于前苏联莫斯科。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贫苦船工家庭。童年和少年时期曾在新加坡生活和学习,后在岭南大学预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立艺专音乐系、上海国立音专及法国巴黎音乐学院学习。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到达延安,任“鲁艺”音乐系教授和音乐系主任,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中创作了近300首音乐作品和大量论文。塑造了无数生动的艺术形象,并以他对革命音乐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称号。作品有《救国军歌》、《只怕不抵抗》、《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他在延安鲁艺时期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是我国音乐艺术的不朽名作。
冼星海死在哪里是怎么死的
肺病,病逝于莫斯科。
冼星海(1905年6月13日-1945年10月30日),男,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现属广州市南沙区榄核镇),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其作品中《黄河大合唱》最广为人知。
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著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10月因劳累和营养不良,他的肺病日益严重,最后冼星海病逝于莫斯科。
扩展资料
1、名言
冼星海致家书:在这大时代里,我们要把自己所能的贡献给民族,一切贡献给党,不要时常挂怀着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
2、相关悼念事项
冼星海逝世后,延安各界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主席亲笔写的挽词“为人民的音乐家冼星海同志致哀”几行大字赫然在目;接着是敬爱的周总理1939年7月回延安时给星海的亲笔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1998年10月7日,阿拉木图市长颁发市长令,决定将符拉基米尔大街重新命名为“冼星海大街”,并为冼星海竖立纪念碑。由莲花瓣组成的纪念碑于澳门回归祖国的1999年落成,这对出生在澳门的冼星海来说无疑是一种特殊的慰藉。江泽民主席访哈时还到冼星海当年的故居凭吊,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这位音乐家的永久怀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冼星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冼星海: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
关于冼星海的资料,冼星海1994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