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乾隆二十二年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乾隆和路易十六是笔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乾隆二十二年是公元多少年
乾隆22年是公元1757年。乾隆是中国清代年号,起止时间为公元1736年至1795年。
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十四年春,平定了埋轮大小金川。乾隆二弯斗信十年平定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内讧,剪除达瓦齐割据势力。二十二年,平定卫拉特蒙古辉特部首领阿睦尔撒销扒纳叛乱。
乾隆二十二年是哪一年
乾隆二十二年是1757年。
乾御笑隆是拿伍清代高宗年号,前后一共六十年。开始时间为公元1736年,结束时间为公元1796年。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清高宗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消拆或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写出乾隆的年历(历史)
1、乾隆元年(1736)二十升培五岁登基
三月,释汪景祺、查嗣庭亲族回籍。免广东归善等四县加增渔税及通省逋赋。
七月,宣谕密书建储谕旨,以皇二子永琏为太子。
十月,送世宗梓宫于泰陵。
2、乾隆二年(1737)二十六岁
四月,疏浚清口并江南运河。
八月,命鄂尔泰详勘直隶河道水利。
十一月,恢复军机处,以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尚书讷亲、海望,侍郎纳延泰、班弟为军机大臣。
十二月,册立嫡妃富察氏为皇后。
3、乾隆三年(1738)二十七岁
二月,始举经筵,自是每季仲月举行一次。
九月,赈台湾旱灾。
十月,皇储永琏病殁,谥端慧皇太子。
十二月,准噶尔部酋长噶尔丹策零之使哈柳等,随侍郎阿克敦至北京,召见哈柳等。
4、乾隆四年(1739)二十八岁
正月,皇四子永珹生,母金氏。
三月,赈甘肃、江苏、直隶、沧州、湖南、湖北等地灾荒,并免其额赋及盐课。
七月,额驸策凌奏率兵驻鄂尔海西拉乌苏,并分兵驻鄂尔坤河、齐齐尔里克、额尔德尼昭、塔密尔及乌里雅苏台,防范准噶尔叛乱。
十月,庄亲王允禄、理亲王弘皙结党营私案发,革允禄议政大臣、理藩院尚书职,弘皙削爵圈禁,贝勒弘昌等革降、停俸有差。
5、带坦乾隆五年(1740)二十九岁
二月,与准噶尔部议和成功。
十二月,张广泗率军彻底平定广西、湖南苗叛。
6、乾隆六年(1741)三十岁
正月,命参赞大臣阿岱驻乌里雅苏台。下诏征求遗书。
二月,皇五子永琪生,母为珂里叶特氏。
四月,议政大臣、步军统领鄂善因受贿处死。
七月,首次举行秋狝典礼。奉皇太后至避暑山庄,免除所经过地区额赋之十分之三,减行围所经过州县额赋,岁以为常。
十二月,左都御史刘统勋请停张廷玉近属升转,减讷亲所管事务。
7、乾隆七年(1742)三十一岁
三月,以旱求言,并饬九卿大臣体国尽职。噶尔丹策零遣吹纳木喀进贡。
五月,定移驻满兵屯垦拉林、阿勒楚喀事宜,设副都统,以巴灵阿为之。禁奏章称蒙古为“夷人”。
十月,对朝鲜金时宗等越境犯法宽大处理,以表“柔远之恩”。
十二月,左副都御史仲永檀与鄂容安以泄漏机密,逮交内务府慎刑司。命庄亲王鞫治。命宽鄂尔泰党庇仲永檀罪。
8、乾隆八年(1743)三十二岁
正月,免鄂容安发军台,仍在上书房行走,仲永檀死于狱中。
四月,命试行区田法。
七月,自热河首次诣盛京谒陵,沿路行围,免经过之直隶、奉天等地钱粮。谒永陵、福陵、昭陵。
十月,免盛京、兴京等十五处旗地本年额赋。作《盛京赋》,返京。
十二月,皇六子永瑢生,母为苏佳氏。
9、乾隆九年(1744)三十三岁
三月,讷亲奏报查阅江南、河南营伍废弛,为表示防止外省大吏所欺,必“惩一警百”。
九月,山东登州镇总兵马世龙以科派兵丁论绞。允准噶尔贡使哈柳等随带牛羊等物在肃州贸易。
10、乾隆十年(1745)三十四岁
四月,发江南帑银五十六万两濬河道。大学士鄂尔泰逝世。
六月,首次普免全国钱粮。以讷亲为首席军机大臣。
11、乾隆十一年(1746)三十五岁
四月,戒军机处漏泄军机。佛诞之日皇七子永琮生,母皇后富察氏。
五月,顾琮查明南河虚糜之款,令白钟山赔补。瞻对之役结束。
七月,高斌赴江苏察看黄、运工程。刘于义署直隶河道总督。清查云、贵、川、楚白莲教。宥被扑之天主教二千余人。皇八子永璇生。
十二月,准噶尔部使玛木特入觐,召见。
12、乾隆十二年(1747)三十六岁
正月,命玉保办理准噶尔使赴藏事务。赐准噶尔台吉策旺多尔济那木札勒敕书,允许所遣西藏念经人在哈集尔得卜特尔之地过冬及贸易。
二月,大、小金川骚动,申谕整饬守备。
三月,召庆复入阁办事,调张广泗为川陕总督。西藏郡王颇罗鼐逝世,次子珠尔默特那木札勒袭爵。命张广泗进剿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给讷亲钦差大臣关防,往山西同爱必达审议安邑、万泉二县民人反对欠粮一事。
七月,命高斌等疏濬江苏六塘等河道。张广泗进驻小金川美诺寨,定小金川。
九月,江苏崇明潮灾,淹死一万二千余口人,免明年额赋,并赈之。
十二月,皇七子永琮殇,年二岁。
13、乾隆十三年(1748)三十七岁
正月,命吵行唯讷亲赴浙江会同高斌审理常安贪污案。
二月,东巡,驻曲阜,诣阙里,谒孔林,祭少昊、周公,登泰山。福建瓯宁老官斋会起义,旋被镇压。
三月,减直隶、山东监候、缓决及军流以下罪。至德州登舟,皇后富察氏于舟中逝世。命讷亲经略四川军务。以岳钟琪为征四川提督。
六月,御试翰林、詹事等官,擢齐召南等三人为一等。谕禁廷臣请立皇太子,并责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于皇后之丧无“哀慕之诚”,不得继承大统。
七月,谕讷亲速奏进兵方略。皇九子生。
闰七月,江南河道总督周学健、湖广总督塞楞额以皇后丧期剃发,被逮下狱,旋皆处死。
十二月,定内阁大学士满、汉各二员,协办大学士满、汉一员或二员,改所兼四殿二阁为三殿三阁。亲审张广泗,处斩。命于军前斩讷亲。
14、乾隆十四年(1749)三十八岁
正月,以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土舍郎卡投降,命傅恒班师,特封忠勇公。
二月,以岳钟琪亲赴勒乌围,招莎罗奔来降,谕特嘉奖之。
四月,御太和殿,册封娴贵妃辉发那拉氏为皇贵妃,摄六宫事。
七月,命傅恒、陈大受译西洋等国番书。
十一月,削致仕大学士张廷玉宣勤伯爵,仍准配享太庙。
15、乾隆十五年(1750)三十九岁
正月,谕全免直隶、山西、河南、浙江未完耗羡。免江苏、安徽、山东耗羡十分之六。
三月,皇长子永璜逝世,追封定安亲王。准噶尔内乱,喇嘛达尔札弑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自立。
五月,谕九卿科道直陈得失。
七月,命刘统勋赴广东查核折米收仓积弊。
八月,册立皇贵妃辉发那拉氏为皇后。巡幸嵩、洛。
16、乾隆十六年(1751)四十岁
正月,首途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逋赋、额赋。
四月,赈江南各省州县水灾,免江南及河南州县多年逋赋及额赋。
五月,结束南巡返京。皇十子生。
17、乾隆十七年(1752)四十一岁
二月,皇十一子永瑆生。母金氏。
三月,以浙东灾重,谕地方官加赈,毋令流移。
四月,皇十二子永璂生。母辉发那拉氏。
九月,岳钟琪平定四川杂谷土司苍旺之乱。
十二月,谕福建巡抚陈宏谋不许究捕天主教民。
18、乾隆十八年(1753)四十二岁
正月,鄂昌等革职,逮问。
二月,命兆惠赴藏办事。阅永定河工。
四月,命永常、努三往安西,给钦差大臣关防。
八月,秋狝木兰。南河侵亏案起,命策楞同刘统勋查办。拨江西、湖北米各十万石赈江南灾。高斌因河工案被革职。
十二月,命归降杜尔伯特台吉车凌等移居呼伦贝尔。以准噶尔台吉达瓦齐未遣使来京,谕暂停贸易。
19、乾隆十九年(1754)四十三岁
正月,准噶尔台吉车凌入觐。
二月,准噶尔乌梁海库本来降。
三月,四川提督岳钟琪逝世。准各地驻防汉军出旗为民。
五月,以准噶尔内乱,命两路进兵取伊犁。再谒盛京祖陵。封准噶尔台吉车凌为亲王,车凌乌巴什为郡王。
七月,辉特部台吉阿睦尔撒纳率部来降,封亲王。
九月,谒永陵、昭陵、福陵。免奉天府本年丁赋。自山海关外及宁古塔等处,已结、未结死罪均减等,军流以下悉免之。停本年秋决。谒文庙,御大政殿。盛京宗室、觉罗、将军等进御膳。
十一月,至避暑山庄,召见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杜尔伯特台吉纳默库等,分别封为亲王、郡王以及贝勒、贝子等。
20、乾隆二十年(1755)四十四岁
正月,命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定边右副将军萨喇勒各率参赞大臣,分别由北路、西路进征准噶尔。
二月,命兆惠留乌里雅苏台协办军务。
五月,清军定伊犁,封赏有功大臣。
六月,获达瓦齐,准噶尔叛乱平。罗卜藏丹津等被解至京师,行献俘礼,御午门受俘。
九月,阿睦尔撒纳入觐,途中叛乱,掠额尔齐斯台站,并进攻伊犁,颁谕招抚之。封噶勒藏多尔济为绰罗斯汗,车凌为杜尔伯特汗,沙克都尔曼济为和硕特汗,巴雅尔为辉特汗。
十月,达瓦齐等解至京,行献俘礼,御门楼受俘,释之。命进剿阿睦尔撒纳,将军班弟、尚书鄂容安败于乌兰库图肋,死之,副将军萨喇勒被执。
十二月,免伊犁贡赋。赈索伦、达呼尔水灾、霜灾。皇十三子永璟生,母辉发那拉氏。
21、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十五岁
正月,以额驸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勒珠尔贻误军机,夺爵禁锢。喀尔喀亲王额琳沁多尔济纵容阿睦尔撒纳,处斩。
二月,起程东巡。以奏报获阿睦尔撒纳(实为误传)改谒泰陵,再巡山东,谒孔林。
三月,至曲阜,谒孔子庙。清军收复伊犁,阿睦尔撒纳逃往哈萨克。
四月,命西路、北路进征哈萨克。命大学士傅恒赴额林哈毕尔噶整饬军务。
22、乾隆二十二年(1757)四十六岁
正月,二次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累年逋赋。
三月,噶勒藏多尔济占领伊犁,命成衮扎布进兵讨之。
四月,以夏邑生员段昌绪藏匿吴三桂伪檄,命方观承赴河南查办。以前布政使彭家屏私藏明末野史,革职逮问,旋皆处死。命刘统勋督修徐州石工,梦麟督修六塘以下河工,嵇璜督修昭关滚坝支河。
五月,阿睦尔撒纳从哈萨克逃往俄罗斯,旋出痘死,准噶尔叛乱平定。
七月,巡幸木兰,行围。皇十四子永璐生,母魏氏。
23、乾隆二十三年(1758)四十七岁
正月,命兆惠、雅尔哈善等进征回部,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乱,命永贵、定长以钦差大臣关防办理屯田事务。
九月,提督马得胜以攻库车失机,处死。命驻防伊犁大臣兼理回部事务。乌什城降。
十月,兆惠军孤军陷叶尔羌,即所谓黑水营之围。
十一月,以富德为定边右副将军,阿里衮、爱隆阿、福禄、舒赫德为参赞大臣增援兆惠。
24、乾隆二十四年(1759)四十八岁
正月,免甘肃通省明年额赋及积年各项积欠。
五月,诏诸臣修省,直言得失,素服至社稷坛祈雨,由景运门步行祭方泽。
六月,以久旱,步行至圜丘行大雩礼。命兆惠进兵喀什噶尔,富德进兵叶而羌,收复之。谕李侍尧传集外商,颁布禁约。
七月,清军攻克喀什噶尔、叶尔羌,大、小和卓木逃至巴达克山部被杀,回疆叛乱平定。以捕蝗成效不佳,夺陈宏谋总督衔。
九月,论剿叛军功。命阿桂驻阿克苏办事,除回城霍集占等苛敛。
十月,颁给阿桂钦差大臣关防,禁止各地捕蝗派累百姓。
十一月,命各回城首领轮班入觐。
25、乾隆二十五年(1760)四十九岁
二月,至良乡欢迎兆惠凯旋。
三月,御太和殿,受凯旋朝贺。大兴西域屯田,如伊犁海努克、乌鲁木齐至罗克伦设屯田村庄。阿桂驻伊犁。奖励移民屯垦。
十月,皇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帝)生。
十二月,西安将军松阿哩受属员馈赠,革职论绞。
26、乾隆二十六年(1761)五十岁
正月,浙江提督马龙图以挪用公项,解任问罪。西巡五台,免所过州县逋赋十分之三。
十一月,以皇太后七旬庆典,率王大臣行庆贺礼。
27、乾隆二十七年(1762)五十一岁
正月,第三次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逋赋。命清查俄罗斯疆界。
三月,至海宁阅海塘。与皇太后临视织造机房。命濬筑直隶各河堤,以工代赈。
四月,阅高家堰,谕济运坝至运口接建砖工。回程,太后由水路,自走陆路,由徐州阅河。祭孟子庙,谒先师庙及孔林。
九月,在乌鲁木齐建城堡,赐城名宁边、辑怀,堡名宣仁、怀义、乐全、宝昌、惠徕、屡丰。
十月,命筑科布多城。奉天府府尹通福寿纵容属员高锦勒索商人,解职逮治。
十一月,设伊犁参赞大臣。谕方观承仿河南浚道路沟洫。皇十六子生,母魏氏。
28、乾隆二十八年(1763)五十二岁
正月,御紫光阁,赐爱乌罕、巴达克山、霍罕、哈萨克各部使臣宴。命方观承赴河南勘漳河工程,裁西宁办事大臣。改乌鲁木齐副将为总兵。
29、乾隆二十九年(1764)五十三岁
五月,谕粤海关官员贡不许进献珍珠等物。
九月,命刑部侍郎阿永阿等审理湖南新宁县民传帖罢市案。
30、乾隆三十年(1765)五十四岁
正月,第四次南巡,免江苏、安徽、浙江历年因灾未完丁漕及所过州县额赋十分之三。
五月,和阗办事大臣和诚索勒回疆百姓,夺职逮问,正法。
六月,晋封令贵妃魏氏为皇贵妃。
八月,减朝审、秋审缓决三次以上刑。木兰行围。
十一月,封皇五子永琪为荣亲王。
十二月,缅甸大举入犯,逼近思弟内地,云贵总督刘藻御之。
31、乾隆三十一年(1766)五十五岁
正月,诏自本年始普免各省漕粮一次。
二月,陕甘总督和其衷以弥补段成功亏空罪,夺职逮问。
五月,皇十七子永璘生,母魏氏。
六月,予故西洋人郎世宁侍郎衔。
七月,皇后辉发那拉氏逝世,命丧仪照皇贵妃例。
八月,木兰行围。
32、乾隆三十二年(1767)五十六岁
正月,清军征缅失利,谕杨廷璋回广东。
二月,底瓦江之战,清军征缅失利,提督李时升下狱。巡幸天津。
五月,清军征缅在木邦失利。谕举人蔡显以刊刻逆书,处以斩决。
33、乾隆三十三年(1768)五十七岁
二月,谕用兵缅甸,轻敌致败,引为己过,令明瑞班师。明瑞败于猛育,阵亡。令傅恒赴云南,经略征缅事宜。
四月,御试翰林、詹事等官,擢吴省钦等三人为一等,余各有升降。
五月,因两淮盐务积弊匿而不报,尹继善、高晋均下刑部严议。
34、乾隆三十四年(1769)五十八岁
正月,命阿桂、阿里衮协助傅恒剿缅。败缅军于南底坝。
三月,命伊尔图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命阿桂署云贵总督。
十二月,巡幸天津,免经过州县乾隆三十五年钱粮十分之三。
35、乾隆三十五年(1770)五十九岁
正月,因六十寿辰,明年皇太后八十万寿,下诏普免全国额征地丁钱粮。
六月,发帑银二万两抚恤古北口地水灾,并开仓赈糶。
七月,小金川与沃克什土司相勾结挑衅,命阿尔泰劝谕小金川。和亲王弘昼、大学士傅恒相继逝世。至木兰围场。
十一月,土尔扈特蒙古脱离俄国羁绊,返回祖国。
36、乾隆三十六年(1771)六十岁
正月,免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等部分地区额赋。
二月,阿贵率军大举征缅。东巡,登泰山,至曲阜,谒孔庙、孔林。
六月,直隶北运河决口。土尔扈特部进入中国境内,命巴图济尔噶勒赴伊犁办
七月,谕四川总督阿尔泰督兵进攻小金川。永定河决口。巡幸木兰,沿途武职懈忽,有关官员下部严议。
十一月,举行皇太后八旬万寿庆典。
十二月,温福进驻大金川日隆宗之地,董天弼收复沃克什土司各寨。
37、乾隆三十七年(1772)六十一岁
正月,征求天下遗书。建乌鲁木齐城,驻兵屯田。命尚书裘曰修协同直隶总督周元理浚永定河、北运河。
三月,河南罗山县在籍知县查世柱因藏匿《明史辑要》,处死。温福、阿桂连克大小金川诸寨。
十二月,以温福为定边将军,阿桂、丰升额俱为副将军,分路占小金川全境,驱师大金川。
38、乾隆三十八年(1773)六十二岁
正月,以小金川平定,免四川额赋。以阿尔泰贪赃,赐死。
三月,开馆纂修《四库全书》。
闰三月,命刘统勋充办理《四库全书》总裁。
六月,清军大败于木果木,温福等主要将领俱死,以阿桂为定边将军,洗劫小金川。
八月,任阿桂为定西将军。木兰行围。
九月,充户部开金川军需捐例。
十一月,阿桂克复小金川全境,再攻大金川。军机大臣刘统勋逝世。再次秘密建储,以皇十五子永琰为储君。
39、乾隆五十七年(1792)八十一岁
正月,免奉天、直隶、安徽、湖南、广东逋赋。谕达赖喇嘛停止私同廓尔喀议和。
闰四月,谕台湾及沿海各省详审命盗各案。
五月,定安南国两年一贡,六年遣使一朝。
六月,福康安败廓尔喀军,出境作战。
八月,命孙士毅驻前藏督粮运。廓尔喀战败乞降,福康安班师。
九月,令福康安、孙士毅等定西藏善后事宜。定金奔巴瓶抽签制度。
十月,《十全武功记》写成。
40、乾隆五十八年(1793)八十二岁
正月,改杭州织造为盐政兼管织造事,改盐道为运司,定南北两关税务归巡抚管理。定西藏善后章程。
三月,通谕设金奔巴瓶于北京雍和宫,饬理藩院堂官、掌印札萨克喇嘛等共同掣出蒙古所出之呼毕勒罕。
六月,英使马戛尔尼来华。
七月,命和琳稽核藏商出入。
八月,于热河接受马戛尔尼使团入觐。
41、乾隆五十九年(1794)八十三岁
正月,吉林将军恒秀以侵吞帑银革职。
七月,停木兰行围。
八月,以御宇周甲,普免各省漕粮。谕各省捕拿白莲教徒起义群众。
十月,荷兰入贡。
十二月,普免各省积年欠赋。
42、乾隆六十年(1795)八十四岁
正月,湘黔苗民起义爆发,至嘉庆二年平定。
二月,陈用敷以查拿要犯刘之协办理错谬,革职逮问。
五月,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以办理灾赈不善,革职审问,旋处死。以于敏中营私玷职,革轻车都尉世职。
九月三日,御勤政殿,宣示建储密旨,立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太子,定明年归政,改为嘉庆元年。
十月,颁嘉庆元年时宪书。普免明年地丁钱粮。
43、嘉庆元年(1796)八十五岁
正月,举行归政大典,自为太上皇帝,军国重务仍奏闻,秉训裁决,大事降旨敕。举千叟宴以太上皇莅之。白莲教起义爆发,数月间遍及川、陕、楚、豫、甘五省,至嘉庆七年平定。
44、嘉庆二年(1797)八十六岁
八月,阿桂逝世,和珅为首席军机大臣。
十月,乾清宫、交泰殿失火,谕急修复。
45、嘉庆三年(1798)八十七岁
八月,得知农民起义领袖王三槐被擒,侈谈“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
46、嘉庆四年(1799)八十八岁
正月,逝世,终年八十八岁,嘉庆皇帝亲政。逮和珅于刑部狱,旋赐死。以成亲王永瑆为军机大臣。
三月,赦乾隆间文字狱各案涉及人员。
四月,上尊谥为“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九月,葬于裕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
乾隆时期发生了哪些事
平大小和卓之乱、平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帝南巡、林爽文事件、安南之役等。
1、平大小和卓之乱
清平大小和卓之战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领霍集占兄弟叛乱的斗争。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2、平大小金川之战
清平大小金川之战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乱,维护西南边疆稳定的两次大规模战役。同时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夺取小金川泽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军3万人分两路进讨,久而无功,并弊核川陕总督张广泗被清廷处死,改派岳钟琪为总兵,刻期进讨。1749年,莎罗奔请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后,大小金川之间常有冲突。到18世纪60年代,金川局势再度紧张,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关注。
1766年,清廷派四川总督阿尔泰联合9家土司会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联合反清。
1771年清军败绩,清廷又将阿尔泰革职,派温福入川督师,向金川进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开始。1773年,温福战死,清廷又派阿桂为将军,增兵金川。
经多次血战,清军于1776年初取胜。历时五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战后,清朝在卜察大小金川分置阿尔古、美诺两直隶厅。与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仅有弹丸之地、数万人口的大小金川,却致清王朝先后共投入了近60万人力、7000万帑币,其代价远远超过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3、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区。
乾隆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
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
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
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4、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又称林爽文叛乱,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游民头目林爽文发起的叛乱。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到彰化抓捕林爽文。林爽文遂率众起乱,攻清军营垒,歼其官兵。十二月,叛军头目林爽文建元顺天。
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绝掘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叛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伏法。
台湾林爽文叛乱清廷派军不足4万,仅用时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平定。乾隆帝为嘉奖诸罗百姓义举,赐诸罗县名“嘉义”。
5、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又称清平安南之战、清越战争,是指乾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国清朝与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间发生的一场战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两广总督孙士毅奉命带兵出镇南关,用兵安南。清军师出有名,一路势如破竹,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内)。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还广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两广总督孙士毅宣诏正式册封黎维祁为安南国王,安南黎朝正式复国。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军中置酒张乐庆祝春节,夜里西山朝阮兵大军偷袭黎城,清军退走。
西山朝阮惠惧怕清军再伐,多次向清朝谢罪称臣,并全盘接受乾隆帝四项乞降请封条件(送清军散落士兵回国、将残害清军大员者军前正法示众、阮惠在乾隆八旬生日“亲自赴京吁恳”、为清军许世亨等阵亡将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乾隆帝最终认可阮惠为安南的新君主。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历史上,与安南发生过唯一的一次战争。此役历时虽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大小和卓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大小金川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帝南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林爽文事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安南之役
乾隆元年是公元多少年
1736年。
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起止时间为1736年至1795年。即1736年为乾隆元年。
乾隆纪元和公元纪元对照表(乾隆纪元/公元纪元):
1、
2、
3、
4、
5、
6、
扩展资料:
乾隆年间历史大事:
1、大小和卓之乱
乾隆二余悔十年(1755年)清军平定准噶尔后,将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释放,并派波罗尼都招抚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尔撒纳发动叛乱,和卓兄弟乘机控制了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杀死清军副都统阿敏道,举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发兵征讨大小和卓,在库车、叶尔羌、和阗等地与大小和卓交战。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败西逃,经葱岭进入巴达克山(在今阿富汗东北部),被巴达克山首领素勒坦沙擒杀,叛乱遂平。大小和卓之乱的平定标志着清代中国统一战争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后,天山南路重新纳入中国版图,清代中国疆域臻于极盛。回部平定后,清廷设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各部,设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回部。此后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没有发生大的动乱。
2、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指的竖肆正是清朝乾隆时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区。
乾隆帝曾于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宁府(今南京市)、苏州府、杭州府、扬州府,后四次还巡幸了浙江的海宁。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间也曾六次巡视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历相继下了两道上谕,讲述欲于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点:
一是江浙官员代表军民绅衿恭请皇上临幸;
二是大学士、九卿援据经史及圣祖南巡之例,建议允其所请;
三是江浙地广人稠,应该前去,考察民情戎政,问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后,游览名胜,以尽孝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乾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平大小和卓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雹盯——乾隆帝南巡
OK,关于乾隆二十二年和乾隆和路易十六是笔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