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芦笋产地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白芦笋产地哪里最好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芦笋产地主要在哪里
1、芦笋原产于地中海东岸及小亚细亚,至今欧洲、亚洲大陆及北非草原和河谷地带仍有野生种,已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17世纪传入美洲,18世纪传入日本,20世纪初传入中国。世界各国都有栽培,以美国最多。
2、中国栽培芦笋从清代开始,仅100余年历史,在沿海地区各大城市郊区零星栽培,当地鲜销。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台湾省的芦笋外销量逐年增多,到80年代台湾省的蔬菜出口量占总物资出口量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芦笋的出口量在蔬菜中首屈一指。1980年台湾省的出口量为7.64万吨芦笋罐头,冰冻蔬菜仅为6.15万吨。台湾省芦笋罐头的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70%以上。80年代后,台湾省由于芦笋品质不佳,种植芦笋经济效益有所轻视。因而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到1987年芦笋罐头出口量仅为1.21万吨,以年23.1%的速度递减。由此,国际市场芦笋紧俏。从1984年开始,这种形势促使中国福建、河南、陕西、安徽、四川、天津等地市大规模地发展芦笋生产。到90年代初,全国栽培面积达6.6万公顷以上,年产罐头超过8万吨,成为中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产品之一。其中山东省是芦笋生产的主要基地,年出口芦笋罐头约占全国出口总量的1/3,在全国芦笋生产和出口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芦笋主要销往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和中国香港。
3、据20世纪80年代初的统计资料,世界芦笋罐头的产量为20万吨,进出口贸易量各9万吨左右。中国和西班牙为主要出口国,占世界出口量的80%~90%。主要进口国为德国和法国等西欧国家。美国和日本等国由于芦笋罐头生产的经济效益低而逐渐减少生产。未来世界上芦笋贸易的称雄者中国与西班牙。中国良好的生态环境,加上国内市场的开发,芦笋生产的大发展是肯定的。至目前,芦笋仍是中国主要创汇蔬菜,但在国内市场上仍属销量较少的稀特蔬菜。
芦笋生长在什么地方
芦笋是在土里生长的。
芦笋的种植需要选择水分适宜的地方,其对温度、土壤要求不高,但也需要选择适于根系及根株发育的土壤。
芦笋为百合科天门冬属植物石刁柏的嫩芽。中国芦笋相对集中的产地分布在江苏徐州、山东菏泽等地。另外,崇明岛也有分布。北方旱田里生长的芦笋品质要优于南方水田里生长的芦笋。旱田里水分少,芦笋生长周期慢,茎体所含水量小,口感佳。水田里生长的芦笋吸收水分多,生长快。
拓展资料:芦笋生长的条件:
温度。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
水分。芦笋蒸腾量小,根系发达,比较耐旱。但在采笋期过于干旱,必然导致嫩茎细弱,生长芽回缩,严重减产。芦笋极不耐涝,积水会导致根腐而死亡。故栽植地块应高燥,雨季注意排水。
芦笋营养价值: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维生素A以及叶酸、硒、铁、锰、锌等微量元素。芦笋具有人体所必需的各种氨基酸。
参考资料:芦笋(天门冬科植物石刁柏的嫩芽)百度百科
芦笋的产地在哪里
芦笋,又名石刁柏,系百合科,天门冬属的多年生草本作物,以柔嫩的幼茎作为蔬菜食用。
【发展历史】芦笋引入我国至今仅100多年历史,浙江省于1974年开始试种,宁波于80年代开始种植,到1986年种植面积发展到1万亩左右,产量约5000吨。1989年后由于灾害性气候,茎枯病、锈病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全市芦笋面积缩减到1200亩左右,产量约2000吨。
宁波芦笋的主要产地在北仑的梅山,镇海的城关,鄞县的瞻岐、横溪、奉化的萧王庙、裘村镇等地,近年宁海、慈溪等地也有种植,其中以北仑梅山的栽培面积最大,曾达2000余亩,为浙江省的主要芦笋基地之一。
【产品价值】芦笋质地细腻,柔软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被誉为“世界十大名菜”之一。芦笋是一种食疗兼用的高级营养保健蔬菜,据分析,每100克鲜芦笋含蛋白质1.8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2.5克,纤维1.0克,钙10毫克,镁18毫克,铁1.6毫克,钠37毫克,钾160毫克,维生素A17毫克,维生素B0.11毫克,维生素D0.22毫克,维生素C20毫克。国外资料报道芦笋有防癌作用。因此,芦笋成了近年来风靡全球的食疗蔬菜。
芦笋在国际市场求量很大,每年需芦笋罐头8-10万吨,出口芦笋罐头,每吨可创汇1700美元左右。出口1吨速冻芦笋右换汇2200美元,创汇率比蘑菇罐头高50%以上,芦笋为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之一。鲜芦笋一般亩产500千克左右,高产达1000多千克,平均亩收入1300-1500元左右。
【适生条件】芦笋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既耐寒又耐热,种子发芽的最低气温为13℃,最适气温为25-30℃,当土温度超过10℃左右,嫩茎开始抽生出土,25-30℃嫩茎抽生最快温度超过35℃幼茎生长停止。
芦笋幼苗不耐旱也不耐涝,成株比较耐旱,但若过于干旱,生长缓慢,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故以土壤湿润为宜。
芦笋对土壤要求不很严格,但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而透气性好的沙壤土或壤土栽培为宜。
【丰产技术】近年来生产上推广用营养钵育苗,小苗当年定植,合理密植,第二年留母茎并采笋的栽培技术,亩产量一般达500-600千克,高产达1000-1500千克,比不留母茎栽培,产量高出一倍以上,其具体栽培技术以下:
3月中、下旬在塑料拱棚苗床内用营养钵播种,每亩苗床播种量0.8-1千克,可供30-35亩大田用苗,苗龄80天左右,苗高20-25厘米时定植,定植前施足基肥,将茎肥翻入土中整细耙平,5月下旬到6月上旬定植,行距160-180厘米、苗水,保持土壤湿润,缓苗后每隔10-15天施一次肥,8、9月份植株高达1米以上时重施秋发肥,使茎枝充分生长,多制造养分,积累养分,为夺取翌年高产打好基础。5、6月份的梅雨季节和8、9月份的台风暴雨季节,笋田易遭水淹,应注意防治。
翌年3月下旬、4月中旬,每株选留2-3根生长健壮的嫩茎,任其生长成茎枝,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更多养分供嫩茎生长,采取白芦笋的,在出芦笋前1-2周应培土,使幼苗不见光,成为白色柔嫩的产品。白芦笋应在早晨黎明时采取,采下的芦笋应装入避光容器内,并立即送加工厂加工,以防老化。
芦笋产地最好是哪里
1、芦笋产地最好的是山东菏泽市单县郭村镇的白芦笋。
2、比起云南白芦笋,山东的白芦笋更加粗壮、多汁、肥嫩。白芦笋是完全生长在地下的,整个生长过程必须埋在泥中,不能接触任何阳光照射,没有经过光合作用,所以白芦笋白嫩无暇,有着可以食用的象牙的美誉。白芦笋一旦碰到阳光,只要几分钟,白芦笋就会变成绿芦笋,不仅营养会有所流失,连身价也会降个四五成。
芦笋产地在我国哪里
中国芦笋产地主要分布在江苏徐州、山东菏泽等地。芦笋是天门冬科天门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石刁柏的幼苗,可供蔬食。芦笋茎分地下茎和地上茎,各有不同的功能。芦笋为须根系,由肉质贮藏根和须状吸收根组成。芦笋的粗细,因植株的年龄、品种、性别、气候、土壤和栽培管理条件等而异。
芦笋未出土的呈白色称为白笋,出土后呈绿色称为绿笋。即使生产地域不同,但不管是哪款芦笋品种,只要照到阳光就会变成绿芦笋,埋在土中或遮蔽阳光,就会让芦笋色泽偏白。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
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
好了,关于芦笋产地和白芦笋产地哪里最好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