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谁推翻了清朝,以及1911年谁推翻了清朝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清朝是被谁推翻的
清朝是被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推翻。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
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分别于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汉阳和汉口。
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武昌起义胜利后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至此,2132年的帝制历史告终结。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型侍大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扩展资料:
清朝(161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共传十一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
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多民族国家得到统一巩固,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谈薯专制、闭关锁国卜竖、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北洋军阀袁世凯逼迫末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清朝从此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辛亥革命
清朝政府是谁推翻的
清政府整体来说是辛亥革命推翻的革命的主要组织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后来成立的中国同盟会。除此以外,还有共进会,文学社,同盟会中的丈夫团等。各省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廷独木难支这是外因。
内部的袁世凯的逼宫这是内因。
严格来说当时还没有国民党国民党是1919年孙中基缓山将中华革命党改饥罩组为中国搏肢模国民党。
清朝是谁推翻的
清朝是孙中山推翻的。
1911年,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次年的2月,傅仪退位,意味着清王朝结束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和清王朝,但没有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况。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扩展资料:
清敬腊朝灭亡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有感于中国的落后现状,准备进行资本主义改革。他接受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的变法,宣布改制,以求福民强国。但这次变法只持续一百零三天,最后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捕杀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康、梁二人逃亡国外而告终,后世称之为“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中国北方爆发了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义和团运动,以英、美、法、俄、日、德、意、奥八国组成的联军再次进军中国,并攻占北京,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仓皇出逃。之后,中国与八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同意进一步开放商埠,割地赔款,并协助消灭义和团。
随着清政乱稿滑府统治的日益衰落,一些爱国的进步人士在各哗腊地组织反清团体,其中,中国近代革命的先驱国父孙中山先生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开始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革命历程。1905年,孙先生团结世界各地的革命力量,成立了"同盟会",为中国国民党的前身。
1911年,武昌发生起义,仅仅两个月,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支持革命而独立,清政府的统治迅速解体。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同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中山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最后的王朝清朝简史
推翻清朝,谁的作用最大
要说对清政府的灭亡贡献最大的人,我们首先想要的肯定是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如果一直不同意清廷退位,袁世凯也没有办法逼迫清帝退位。那样的话,战争很可能还将延续下去。
因为只要清朝皇室不宣布皇帝退位,那么皇帝还将存在。尽管这个皇帝只不过是个小皇帝,但是,必然有一批忠勇的遗宏拍老遗少,要为保护这个皇帝去战斗。比如南宋末年的时候,尽管都城被攻破了,皇帝和太后都被蒙元掳去了,但是依然有不少大臣及仁人志士保护着两个小王子,保护着这点皇室仅有的血脉,继续拼搏,战斗到底。哪怕被逼到了崖山,也决不投降。
再比如北京城被农民起义军攻破了,皇帝吊死了,清军也打进关来了。但是,在南方依然有不少军队,不少集团,为恢复明朝誓死战斗。清朝末年并不是没有这样的人存在,张勋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不过,当时像张勋这样的人其实并不多,更没有出现其他朝代末年那么多复兴旧国的盛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是因为隆裕太后宣布皇帝自行退位的缘故。
既然你皇帝自己已经宣布退位了,那些遗老遗少就找不到忠诚的对象,人数自然就少得多。事实上,隆裕太后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她也认为自己是促成清廷灭亡最重要的那个人,她觉得清朝正是断送在自己手里。所以心里充满忧伤,以至于最终抑郁而死。
而隆裕太后死陆辩后,从全国各地的报纸评价她为“女中尧舜”,给予了崇高的赞誉,也可以看出,大家都认为,隆裕太后在清朝灭亡中,所起到的作用,确实是至关重要的。不过,清朝灭亡,隆裕太后所起的作用很大。但是,如果当时袁世凯不对隆裕太后进行威逼利诱的话,隆裕太后也不会自动退位。
说起来,在促成清帝退位这件事情上,袁世凯是有智慧的。他答应了清皇室每年400万的待遇,并且允许他们继续住在紫禁城里。这其实是个极小的代价。如果不是袁世凯采用这种非常灵活的手段,隆裕太后也不会答应。只要隆裕太后不答应,清朝皇室不答应,战争就将继续进行下去,那样的话,全国还不知要死多少人,造成多么大的损失。
这样一算起来,给清皇室每年400万的待遇,实际上还是比较划算的。或者说,袁世凯不采用这种和平谈判的方式,而是对清皇室采用赶尽杀绝的方式,就像苏维埃对待末代沙皇那样。那么,必然有不少人站出来,要报仇雪恨,和袁世凯战斗到底。那样的话,必然也会引发新的战争。所以说,袁世凯当时为了促成清朝灭亡,所采用的措施,确实是非常恰当的。
不过,就算在清朝灭亡中,袁世凯所做的贡献,比隆裕太后大,我依然认为,袁世凯并不算促成清朝灭亡贡献最大的人。因为从袁世凯一生的表现,以及后来他成为大总统后又复辟当皇帝来看,他实际上是封建帝制的忠实维护者。本质上,他是不愿意帝制覆灭的。如果没有全国性的失控,袁世凯也不会去逼迫清帝退位。也就是说,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只能算是一种投机,是想趁机把权力从清皇室手中,转移到自己手中而已。
从这里我们似乎又可以得出结论,革命党在清朝退位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显然是比袁世凯更大的。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革命军在推翻清朝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超过袁世凯的。但是尽管如此,我依然不认为革命军是促成清朝灭亡的最重要原因。事实上,从鸦片战争开始,希望通过暴力的方式推翻清朝的,并不在少数,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
但是这些暴力革命都没能实现推翻清朝的目的,何以武昌起义一次小小的起义,清朝立刻就灭早绝缺亡了呢?这是因为,在太平天国起义、捻军起义的时候,国人还认为清政府很重要,不应该灭亡。而到了武昌起义的时候,全国各地不仅仅是老百姓,包括清朝的各级官员们,也都不再拥护清朝,觉得清朝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所以,武昌起义一声炮响,全国各地纷纷宣告独立,清朝实际上已经解体了。有没有隆裕宣布退位,有没有袁世凯逼迫,有没有革命党继续革命,清朝也都不存在了。而清朝之所以造成全国性的不信任,是因为他们既打不赢西洋人,又打不赢东洋人,积贫积弱,却又拒绝变革,完全是一副垂死的样子。从这个角度来讲,灭亡清朝贡献最大的,不是别人,恰好是清朝自己。(参考资料:《清史稿》)
是谁推翻清朝的统治
清朝是袁世凯推翻洞信信的。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迫使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将权力交给袁世凯政府,清朝灭亡。
袁世凯在推翻清朝的事件作用是最大之人,他本就是实力派,他有打算镇压革命党,能够镇压得了武昌起义,也能打压其他省份起义军。
他的北洋军力量在那里,其他地方起义军只能小大小闹,起不了大风浪,袁世凯搞定武昌起义,其他省份看情况不对,也就顺势投坦滑降。
可袁世凯不是个单纯之人,他想获得至高权利,他只是借用满清这艘破船,给自己铺好路而已。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半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成为中纳轮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