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燕京八景是谁题写的,以及燕京八景指的是哪八景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燕京大八景是什么小八景是什么
所谓燕京八景,有燕京大八景和燕京小八景之分,有许多自认为老北京人的知道几个景点,譬如银锭观山,西直折柳,西便群羊等等,其实这都算在小八景之内,燕京八景是金章宗御定,清乾隆皇帝钦定的,大八景,每景都有乾隆爷御笔题字的石碑。下面我们就分别来介绍大小八景,这一十六个著名景观。
其实最著名的也是经常提到的,燕京八景第一景,说出来,许多人都会恍然大悟,哦原来是他啊,对,没错,这就是著名的——“卢沟晓月”古时,这里涧水如练,西山似黛,每当黎明斜月西沉之时,月色倒影水中,更显明媚皎洁,从而成为古代著名的燕京八大景点之一。在桥的东西两头各立御碑一通,东头为清代乾隆帝御书“卢沟晓月”碑,西头则是清康熙帝于一六九八年为记述重修卢沟桥而竖的御制碑。众所周知,卢沟桥的狮子栩栩如生,大小不同,形态各异。如今卢沟桥下不像古时那样有涓涓细流,不过观赏石狮子和参观坐落在桥畔的抗日战争纪念馆,既陶冶了情操又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不失为一个旅游的好地方。
燕京八景之——“琼岛春荫”,琼岛,这地方怎么那么熟啊?哦,北海阿,记得我小时候常到北海公园里面去玩儿,当年的门票1毛钱,后来5毛1块的涨价,现在通票已经50多块钱了,不过有空我还是带些朋友到公园里面给他们讲讲北京的历史。琼岛,本名琼华岛,北京人俗称琼岛,当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帅蒙古铁骑踏破金中都,一把火烧了中都城,到了他的孙子元世祖忽必烈到北京来的时候,已经没地方住了,后来他发现了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而且还有片广阔的水域,是金中都的后花园,皇帝避暑纳凉的地方,此处便是今天的北海公园。我们都知道元代有位大水利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那么元代的北京城是谁主持建造的呢,其实不难想象,一个比郭守敬还有能耐的人能是谁?他师傅呗,他便是元代奇人刘秉忠,他以琼华岛为中心建造了北京城,琼华岛便是元代皇宫旧址,那时的岛上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琼岛密宗佛塔,那是乾隆年间才建的,岛上原有个广寒宫,是元代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前三海后三海合称为太液池,也叫海子,可能是因为蒙古人久居草原没见过海是什么样,有点水的地方就叫海。如果你还想看到点元代的老物件,别说还真有,在北海的团城里有个忽必烈盛酒的大玉瓮,名唤“渎山大玉海”国宝级文物,有兴趣的朋友一定要去看看,在欣赏北海湖光山色的同时别忘了回味一下历史。
燕京八景之——“金台夕照”这个地方别说您了,我都没怎么听说过,不过出于兴趣,我还是骑着单车满北京城的找了一圈,没找到阿,后来翻阅古书,在《帝京景物略》中发现写了一段在齐化门(朝阳门)外红庙附近有个燕昭王拜大将的拜将台,据说为黄金打造,仔细想了想,齐化门外红庙附近有没有这么个地方呢?嘿,突然想到一个地名“金台路”可能是这个拜将台已经不复存在了,后人为了纪念便起了这个名字。此台原为燕昭王拜大将军乐毅时所建,遍体镏金,以证明他对贤才的渴望,后来金人为了招揽天下贤士,便在中都城也建此台,《长安客话》中写道:“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吊古之土,登斯台者,辄低睠顾,有千秋灵气之想。京师八景有曰‘金台夕照’”这便是金台夕照的由来。
燕京八景之——“西山晴雪”西山是太行山余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汇点,著名的香山公园,八大处公园现在便是北京人踏青或秋赏红叶的好去处,不过何谓之晴雪呢?相传乾隆十五年,一冬五雪,入春无雨。皇帝和大臣忧心忡忡。一天,乾隆等人到香山打猎散心。出西直门经青龙桥时,望见香山山凹一片洁白,酷似积雪覆盖。皇帝大为惊喜,赶来细看,原来是十万杏树勃勃生机,漫山遍野的杏花沁人心脾。乾隆皇帝触景生情,欣然提笔"西山晴雪"。也有记载说乾隆皇帝赞叹不已西山雪后的壮观景象而亲题碑文。"西山晴雪到底源于西山雪后的银妆素裹的壮美景象,还是十万株杏树生机勃勃,漫山遍野的杏花沁人心脾,给人以美好的遐想。正月十五云遮月,八月十五雪打灯,兴许您有幸,就能看到这美丽的晴天雪景了呢。
燕京八景之——“蓟门烟树”这个景在哪儿?告诉您,已经没有了,不过我可以告诉您在哪儿,德胜门外有个地名叫蓟门桥,对于北京人这并不陌生,其实这并不是蓟门所在,而是古蓟城的遗址,也叫蓟丘。《燕京八景图》记说:“门之外,旧有楼馆,雕栏画栋,凌空漂渺,游人行旅,往来其中,而门犹存二土阜,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浮空,四时不改。”故曰“蓟门烟树”。为了后人怀古之情,1949年后,据史料和乾隆的诗,在学院路西侧土城又建起雄伟壮观的城门和碑台,蓟门烟树碑重新高高耸立;修造古朴典雅的楼、馆、廊、青砖灰瓦,别具风彩,种植了花木草坪,再现“芳树重重拥蓟门,苍茫烟翠满郊原”的景色。
燕京八景之——“太液秋风”太液刚才好像在哪儿出现过阿,没错,在第二景丽我向大家介绍了一个地方就是今天的前后三海,久称太液池,有了琼岛春荫了怎么还有个太液秋风阿?这就对了,为了表现太液池一春一秋的两种景色不同韵律,别有风味,不过这个景色您今天恐怕也无法看到了,这是为什么?并不是因为他也没了,而是他那个地方太特别了,您想啊,北海在往南是哪儿啊,一层层的防护网,周围的巡逻士兵,不用想了那是中南海,就是您想去看也不让您进阿,其实站在团城上远远望去中海上一岛,岛上一亭,名唤水云榭,站在水云榭四望,北面的是北海大桥,原为金鳌玉蝀桥,背倚琼岛白塔,南面可越过宽阔的水面遥望瀛台;东岸万善殿、千圣殿是近景;西岸绿荫丛中掩映着金碧辉煌的紫光阁;远处碧波千顷,近处荷花映日,景色宜人。朗朗秋日,在水云榭上静观秋风微动太液池水,波光鳞鳞,真是一种享受。
燕京八景之——“居庸叠翠”居庸关长城,对于北京人并不陌生,北京的北大门,长城三大名关之一。居庸关两侧山势雄奇,翠嶂如屏,林木繁茂,景色幽美,故有“居庸叠翠”之名。清代,乾隆皇帝多次游览,并写了居庸叠翠诗:“居庸天险列峰连,万里金汤固九边。雄峻莫夸三峡险,崎岖疑是五丁穿。岚拖千岭浮佳气,日上群峰吐紫烟。盛世祗今无战伐,投戈戌卒艺山田”。也许乾隆认为自己诗写的很美,或是想对此景再称颂一番,乾隆十六年又重写赋诗:“断戌颓垣动接连,当时徒说固防边。洗兵玉垒曾无藉,守德金城信不穿。泉出石鸣常带冷,日含峰暖欲生烟。鸣鞭阿那羊肠道,可较前兹获有田”。并题写“居庸叠翠”,立碑于居庸关东南的大道旁。现已不知去向,只有碑座遗弃在公路的西侧。有空的您不妨驾车去看看。
燕京八景之——“玉泉趵突”有人说趵突泉不是山东济南府的吗,怎么在玉泉山上也有?其实济南大明湖的趵突泉才哪儿跟哪儿啊,玉泉山的泉可是乾隆爷御封“天下第一泉”那么有第一就得有第二泉阿?当然有了,不然二胡大师瞎子阿炳华彦钧先生哪儿写得《二泉映月》这首传世名曲阿,这天下第二泉就在无锡。玉泉山很容易看到,站在颐和园昆明湖向西望去,有座七八玲珑塔,那里便是玉泉山,昆明湖甚至太液池的水都是流自玉泉山,门头沟的煤玉泉山的水,那是北京人生活所必需的。乾隆亲题“天下第一泉”碑,并记文:“两山泉皆泭流,至玉泉山势中豁,泉喷跃而出,雪涌涛翻,济南趵突不是过也。向之题八景者目以垂虹,失其实矣。爰正其名,且表天下第一泉,而为之记。”并直言不讳地说:“即予向日题燕京八景,亦何尝不随声云云”而“不能免讹议”。由此一说,群臣附和,人云亦云,长达数百年之久。不过北京近千年,虽然地形变化不大,但由于植被减少,气候干旱,水位下降很大,乾隆帝说的“不改千秋翻趵突”,时至今日,不但趵突翻涌不复存在,就连涓涓细流也已消失。
小八景,下面我们逐一介绍。
后燕京八景应该说没有顺序之分,那么我就按我熟知的顺序来写了,八景之中谁最熟呢?必然是位于什刹海的“银锭观山”。自小在什刹海边,鼓楼根儿下成长的我,对银锭桥有着他人无法比拟的热爱。入地安门大街,只见钟鼓楼遥相呼应,东边是南北锣鼓巷,西边是什刹海,这里有北京新兴的两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酒吧街,从烟袋斜街入什刹海,只见一个大牌子,上写“银锭桥观山一景,烤肉季烤肉一绝”小时候常在什刹海畔玩耍,我爷爷告诉我,他小时候,站在在银锭桥上远远望去,可以见到西山,可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时北京的天空灰蒙蒙的,严重空气污染,我站在桥上却什么也看不到,甚是扫兴,后来北京申奥,加强对空气污染的治理,直到2001年才真的让我目睹了银锭观山一景,现在的时尚一族经常光顾什刹海,酒吧街一景与燕京小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成为鲜明的对比,一古一今,在享受现代生活的同时又有一股怀古气息,成为现代北京的一景儿,十分值得一游,别忘了去尝一尝烤肉季的烤肉,尤其是“塔斯蜜”这道菜一定要亲口品尝一下,人间美味阿。
后燕京八景——“东郊时雨”,所谓东郊便是齐化门外,今天的蓝岛附近,老北京都知道,九门走九车,齐化门走的是粮车,因为齐化门内便是国库粮仓,今天的南新仓文化街当年便是其中较大的一个。当初的齐化门外是良田万顷,一马平川。远近农村散落、杨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绵绵农民扶犁耕耘的时期,更显出田园风光的乐趣。便引出东郊时雨一景儿。
后燕京八景——“西便群羊”,听这名儿,不用问,一定在西便门阿,莫非当初的西便门外养羊的颇多,形成一片壮观景色?其实不然,并不是这里因为羊多而得名,其实这儿一只羊都没有。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在西便门外护城河左侧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着的白石数十块,长有三四尺,远处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卧或在啃青,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与真羊无异,遂为一景。关于这些白石民间传说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说鲁班用法术把石头变成羊,赶来修建北京城,由于延误了时辰,未被用上,白羊又变回石头。这只是老百姓的传说,但由此可见,当初的老百姓对这个景观的喜爱。
后燕京八景——“南囿秋风”北京人喜欢说歇后语,什么前门打绞手,好大的架子,什么四牌楼的警察,各管一段。形容这一景的也有句歇后语叫南海子的鹿,愕着。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在南苑有一片水域名叫飞放泊,咱们昨天讲到,元朝人没怎么见过海,见到点水域就管它叫海子,所以这里也俗称南海子,当年这里草木丰茂,林泉溪水,环境优美,养了许多仙鹤和麋鹿,每年春秋季节,皇帝常来这里狩猎。这些鹿由于有人喂养,逐渐失去了野性,吃饱了睡,睡好了就在那儿愣神,等着一支快箭射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近年来政府为了恢复旧观,曾大力绿化,种植了森林,引回了麋鹿,重建了团河行宫等,将成为一处迷人的旅游区。
后燕京八景——“燕社鸣秋”这个地方我也没去过,据说在大兴采育镇东南,有台高约两丈,土人呼为“聚燕台”,故老相传,为燕群南归聚齐之处。聚燕之日,恰逢秋社,故曰“燕社鸣秋”。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有兴趣您可以去看看,这大夏天的,顺便捎几个大兴产的西瓜回来,又有吃的又有游的,优哉游哉阿。
后燕京八景——“长安观塔”这个景已经不复存在了,原址在西长安街13号的庆寿寺里有双塔,关于这塔有个奇妙的传说,但是年代十分久远,这个传说已经鲜为人知了,我依然在不断的查找,希望能够补上。
后燕京八景——“回光返照”您可能会问了,这个词儿怎么那么神阿,快死了的人才回光返照呢,其实并不是这么个意思。当年的灯市口有座二郎真君庙,二郎真君是谁?这您还用问我啊,就是没看过《封神演义》也得看过《西游记》吧,就是那个与孙悟空斗法,后来太上老君帮忙才险胜孙猴子的二郎神杨戬阿,手持三间两刃刀,身后跟着啸天犬。因为二郎有宝物宝莲灯,后来归了三圣母,才有了《华山救母》这出戏,所以卖灯的都求二郎保佑,二郎神庙也叫狗神庙,传说在清末光绪年间,有一条狗忽然跑入殿中,卧伏香案之上不肯离去。附近居民以为此狗是哮天犬显圣,便焚香礼拜,昼夜不绝。此消息一传十,十传百,闹腾得满城风雨。人们称此狗为狗神,于是二郎神庙便有了狗神庙的俗称。至于狗神庙的“回光返照”景观,则与不远处的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有关。据说每日清晨日出时分,狗神庙便有一缕金光直射殿内。人们起初不知何故,颇感神奇,后来才发现,原来狗神庙的庙基与紫禁城内的中和殿正好东西相对,中和殿殿顶的正中有一个三米高的金黄色宝顶。镏金的宝顶在阳光的照耀下光彩夺目,再反射到仅有二里之遥的狗神庙内,便形成了“回光返照”奇妙的景象。因为这座庙在灯市口大街的扩建过程中居于路中于是便拆了,今天已经见不到了,不过我当年在王府井附近上学,时常去灯市口坐车,就在108路汽车站的后面有个城隍庙小吃,大门口有只石狗,隐约记得好像是断了条后腿儿,小时候不知是怎么回事儿,也没太注意,后来经过查阅资料,才知道原来那便是狗神哮天犬,您要是路过,别忘了看看。
后燕京八景——“西直折柳”这不用说一定是西直门了,不过现在繁华的西直门已经看不到当初外沿着河水垂柳成行的美景了。西直门走水车,因皇帝御用之水取自玉泉山。元称和义门。瓮城门洞中刻有汉白玉水纹石雕一块,京人皆称"西直水纹"。东直门和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的含意。西直门折柳这是人们对西直门外长河沿岸垂柳成行、山清水秀美丽风光的描写。每年清明过后,柳树吐绿,百花盛开。亲朋好友相邀互携,到西直门外的长河春游,临别时依依不舍,折柳相赠。久之,形成了“西直门折柳”的说法。
这前后一十六景是老北京的标志,如果您是北京人便要牢牢记住,以防在外人面前出丑,如果不是北京人,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定要亲自走一走,感受一下老北京的文化内涵所在。游玩美景过后一定要去隆福寺或者护国寺品尝一下北京风味小吃,一豌豆汁,一碟水疙瘩丝,一盘焦圈,两个门钉肉饼,美哉,妙哉。
燕京八景的历史来历
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是指北京旧时的八个景观,包括蓟门烟树(西土城)、卢沟晓月(卢沟桥)、金台夕照(金台路)、琼岛春荫(北海公园)、居庸叠翠(八达岭)、太液秋风(中南海)、玉泉趵突(玉泉山)和西山晴雪(香山、八大处)。八景这种形式常见於中国各地,北京地区八景的说法最早见金代古籍《明昌遗事》,此后历代方志包括《宛署杂记》(明)、《宸垣志略》(清)等对燕京八景均有提及,早期的燕京八景与之后的燕京八景略有出入,八景之说历经数代,至清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亲自主持修订了燕京八景的说法并下旨建造御书燕京八景碑,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才固定下来。
历史上的燕京八景
不同历史时代燕京八景的景观和描述均有不同。
金代燕京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元代燕京八景为:太液秋波、琼岛春荫、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明代燕京八景为:太液晴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清乾隆之前的燕京八景为:太液晴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流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乾隆皇帝修订的燕京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指的是皇家宫苑西苑,由北海、中海和南海三部分组成,太液秋风描述的是西苑水域在秋季晴空下的景色,乾隆御书太液秋风碑位於中海东岸水云榭中。
[编辑]
琼岛春荫
琼岛春荫指的是北海琼华岛,琼华岛上兼有永安寺白塔,岛上树木茂盛,有传说指岛上常有云雾缭绕,琼岛春荫就是对春季琼华岛上绿树白塔掩映的景观的描述。乾隆御书太液秋风碑位於琼华岛西坡悦心殿门前。
[编辑]
金台夕照
金台夕照所指的地点不明,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金台是朝阳门外关东店金台路附近,有人认为金台夕照指的是广渠门内夕照寺。金台典出於燕昭王筑黄金台广纳天下贤士的历史故事。乾隆御书金台夕照碑位於朝阳门外关东店附近,近已经无存,在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收录了倒伏路边的金台夕照碑的照片。
[编辑]
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碑蓟门烟树指的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这段城墙为夯土构建,元末明军攻陷大都后,将元大都北侧城墙南移5里,蓟门烟树所指一段城墙遂遭荒废,在夯土城墙的遗址上树木生长,遂称蓟门烟树。但是在历史上,金代的典籍中就有蓟门烟树的记载,有学者认为蓟门烟树指的是古蓟州城门附近的树林,目前的蓟门烟树是清乾隆年间考证错误的结果。乾隆御书蓟门烟树碑位於北京电影学院附近的元大都城墙遗址上。
[编辑]
西山晴雪
西山晴雪指的是北京的西山,北京西山是太行山脉的一个支脉。西山晴雪描述的是在北京城内远眺冬季雪后西山山脉白色积雪的景色。乾隆御书西山晴雪碑位於香山公园香雾窟北侧岩石上。
[编辑]
玉泉趵突
玉泉趵突指的是玉泉山。玉泉山位於颐和园之西,山上有泉水流下,金章宗曾在玉泉山麓建玉泉水院作为行宫。玉泉山泉水甘冽,明清两代是进贡宫廷引用的水源,乾隆皇帝曾经赐名玉泉山泉水为天下第一泉。在民间玉泉垂虹的说法流传也很广。乾隆御书玉泉趵突碑位於玉泉山上的静明园中。
[编辑]
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指的是位於北京西南横跨永定河的卢沟桥。卢沟桥建於金大定二十九年,曾经是出入北京的咽喉要道,从北京出发的旅客行至卢沟桥常已天黑,便在附近住宿,从而得以欣赏卢沟桥的夜景。卢沟晓月的说法自金代就有,金章宗亦曾经题写卢沟晓月御书碑,但该碑现已无存。乾隆御书卢沟晓月碑位於卢沟桥进京一侧桥头。
[编辑]
居庸叠翠
居庸叠翠指的是居庸关以及附近的山区,居庸关又称军都关、蓟门关,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关之一,位於八达岭山区的关沟内,居庸关一带的山区植被覆盖率高,重峦叠翠。乾隆御书居庸叠翠碑位於居庸关关城东南。
[编辑]
外景与补景
在燕京八景之外,还有未列入八景的外景和补景,外景又称作外二景,指南囿秋风和东郊时雨,补景是银锭观山和西便白羊。
[编辑]
南囿秋风
南囿秋风指的是丰台南苑一带。南苑俗称南海子自金代便是皇家围场,清代皇帝也经常在南苑围场打猎游乐。
[编辑]
东郊时雨
东郊时雨指的是朝阳门外的村庄农田,这一带历史上是一片开阔的平原,村庄错落期间,春雨袭来一幅田园景观。
[编辑]
银锭观山
银锭观山指的是什刹海东南的银锭桥,因桥形似元宝而命名为银锭桥,从银锭桥上向西北方眺望是开阔的什刹海水面,西山的景色倒映水中,因此有银锭观山的说法。但1980年代以来北京西北方向建起大量高层建筑遮挡了银锭观山的视线。
银锭观山[编辑]
西便白羊
西便白羊指的是西便门外的护城河堤,在西便门河段的河岸上有数十枚条形白石,长约1米,远望有如羊群。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7%95%E4%BA%AC%E5%85%AB%E6%99%AF"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7%95%E4%BA%AC%E5%85%AB%E6%99%AF
燕京八景分别是什么
燕京八景
一、太液秋风
今中南海(原名太液池)东岸万善门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云榭",榭中立景名牌。《燕京八景图》中记述说:"...天气晴明,日月晃漾而波澜涟漪清澈可爱,故曰太液晴波。"乾隆诗中有"秋到农居爽籁生,玉湖澄碧画桥横"之句,故叫太液秋风。
二、琼岛春阴
乾隆钦定该景石碑原在今北海白塔山西坡悦心门前。乾隆五十一年(1786)迁到白塔山东侧现址。
三、玉泉趵突
玉泉山在万寿山之西。金章宗于山鹿建泉水院。玉泉山有三个石洞,一个在山西南,下面有泉,深浅莫测;一个在山南,泉水流出"鸣若杂佩,色如素练";一在山根,有泉涌出,其味甘冽,门刻"玉泉"二字。
四、西山晴雪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连绵山脉的总称,是太行山的一支余脉。所说的雪景亦泛指此一带。香山是这一带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
五、蓟门烟树
"蓟门烟树"碑,立在德胜门外五里的土城边。这里历史上曾有"烟树"的景观。
六、居庸叠翠
古时居庸关范围包括全部关沟峡谷。下端沟口叫下口或夏口,也叫南口。关沟曲折而上。经居庸关、上关,直达北口——八达岭。北沟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脉的缺口,山谷中峰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层林尽染,山水明媚,景致非凡,"居庸叠翠"碑就在此谷中部的叠翠山上。
七、金台夕照
金台,即黄金台。原指公元前三世纪,燕昭王为礼贤下士所置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聘请天下名士。至于该台的位置,由于年代久远,一时较难确切指出。目前有金台七八处。乾隆皇帝把石碑立在朝外。即今关东店南3501厂内(原苗家地教场东边半里的土丘上)。1935年出版的《旧都文物略》中,还能见到石碑倒卧的照片现在无任何遗迹了。
八、卢沟晓月
卢沟即永定河,古来交通要津。金世宗1189年下令建桥,1192年(明昌三年)落成,命名广利桥。桥如长虹,十一拱券门,四个华表,望柱上雕有大水石狮485个。桥长266米,宽9米。古时交通不太方便,京城距此约是半天的路程。送别京门,打尖住宿,来日早行。鸡鸣上路,尚见明月当空,大地似银,"卢沟桥上月如霜"。于是"晓月"的意境名传遐迩。
“燕京八景”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边缘,年平均温度为11.8℃,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为-4.6℃,最热为7月份,月平均26.1℃。北京春秋季较短、冬季稍长,年均降水量644毫米。北京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春秋的气候适中,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宜人,是一年中的黄金季节。北京最佳的旅游时间为每年的5、9、10三个月份。5月是北京文艺生活最丰富的时节之一,经常有国际水准的演出,比如每年的喜力国际爵士音乐节。冬天的北京也别有韵味,在北海滑冰,上西山观雪,再来上一锅热气腾腾的涮羊肉,那才是冬天游北京的乐趣。当然,选择这个季节来北京,可别忘了带上厚的棉外套和羽绒服。
北京的报纸、电台、电视台都有天气预报栏目和解说,请注意收看。也可以拨电话121,它以汉、英两种语言提供当天和次日的天气预报。
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燕台八景,指北京的八处名胜古迹。八景之说始于金明昌年间(1190年),但八景之名历来传说不一。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定为居庸叠翠、蓟门烟树、卢沟晓月、玉泉趵突、西山晴雪、琼岛春阴、太液秋风、金台夕照,并有乾隆帝亲笔御题之碑,于是燕京八景更是名满四方……
居庸叠翠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的重要关隘,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曾扼据此口,称“居庸塞”。关城附近自然风景十分壮美,城关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溪谷中间,两旁群峰起伏,重峦耸叠,山花野草,葱茏郁茂,好似碧波翠浪,形成一幅天然美景,乾隆皇帝也在此御笔亲提“居庸叠翠”四字,成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
蓟门烟树
相传是古蓟州遗址,又叫蓟丘,俗称土城,是辽城和元城的故址。在德胜门外西北,距城内约4公里。古城墙和古建筑物都已废圮,只有古城门旧址两个土阜还存在。相传当年其树木蓊然,苍苍蔚蔚,晴烟拂空,四时不改,故名“蓟门烟树”。
卢沟晓月
卢沟桥拂晓晨景,斜月低垂,晨霭苍茫,西山诸峰,笼罩轻烟,古桑干河,晓雾蒙蒙,如同一幅月色迷离的画境,故称“卢沟晓月”,卢沟桥的东头是宛平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即发生于此。
玉泉趵突
又叫玉泉垂虹。玉泉山在万寿山之西,玉泉山之玉泉,是以泉水清澈甘洌得名。因它的泉源旺畅,从雕龙口中喷射出来,很象雪花,故又名“喷雪”。乾隆时,基于趵突是玉泉的特点,故改名“玉泉趵突”。
西山晴雪
在香山半山亭往北,径朝阳洞往上的峰腰中。是原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的“香雾窟”。该处每当冬雪初霁,在重叠的峰峦上,凝聚着银白色的积雪,茫茫无边,闪耀不溶,显得格外奇丽。
琼岛春阴
位于景色别具一格的北海琼华岛东侧。这里建筑不多,但春景秀丽,树木成荫,苍翠欲滴,怪石奇峰透剔嵯峨;碧波环岛,莲叶亭亭,分外有幽静。
太液秋风
太液秋风碑立于南海“水云榭”亭内。太液之名,源于西汉长安的太液池。北京的太液指中南海和北海。中海和南海之间相隔一座石桥名叫“金鳌玉东”桥,桥南东水口方亭即为“水云榭”。这座建在南海水中的凉亭,环境是相当优美的,云光倒映,小亭宛在,好象出水的芙蓉,夏日荷香四溢,可说是人间洞天水国。
金台夕照
金台即黄金台。原指公元前三世纪战国时期,燕昭王为招贤纳士所建之土台,上面放着千金聘请天下名士。其准确位置已不可考。目前有金台七八处。乾隆时定的黄金台约在今朝外关东店(台已夷为平地,现有金台路)。在清代,这里原是镶白旗满蒙军队的校军场。传说,校场中有个高台,称为金台。每年春分秋分前后,夕阳西下时,由于金台地势较高,还有阳光照到这个地方。这本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有次乾隆皇帝巡行到此,看到了这一景色就动了疑心。据说,他问明这里的地名叫苗家地之后,担心苗姓得天独厚,对朝廷不利,于是下令为“金台夕照”,遂就地立了一座石碑。
燕京八景题咏
蓟门烟树
凤城朝露润废垣,飘然烟云万树间。
一枝软红沁碧水,四围晴黛画春山。
长吟只缘诗思涩,小饮谁同晚照闲。
紫禁香惹白衣冷,远翠遥绿蓟门关。
西山晴雪
削玉峰雄环帝京,飘云衔山夜色晴。
寒侵梅魂浮香远,雪压松梦映月明。
冻潭滴水千声韵,茅亭小炉一盏清。
霜钟混不解人意,声声碎尽世外情。
太液秋风
红衣褪尽露莲房,断续蝉声伴寒阳。
春老瀛台柳残碧,秋满太液桂生香。
雁掠霜空留澹迹,月上远峰更清凉。
凝眸欲写风景异,梧桐叶落触离肠。
金台夕照
夕阳返照碧云天,古塞名将两渺然。
残阶似诉当年事,衰草空萦旧时烟。
鸡筹频催千嶂晓,戍鼓能振万重山。
英雄已是豪华尽,何曾勋名百世传。
琼岛春荫
琼岛春深游絮吹,也同桃李斗芳菲。
莺簧唱柳随笛语,燕剪裁波引儿追。
鱼梭织浪凭沉浮,蝶翅欺花任飘飞。
趣自天成难着笔,谁图丹青伴香闺。
居庸叠翠
千峰壁立卷云涛,当年雄关满旆旄。
射雕岂独飞将勇,谈兵更有巾帼韬。
会心且看山川秀,登临再振意气豪。
雨洗晴嶂添翠色,看渠挥洒气自高。
卢沟晓月
南襟涿鹿北居庸,王车驱驰曾过从。
一弯澄波星影没,百丈虹桥月色慵。
玉栏拍遍数隐狮,霜钟韵断恐惊龙。
紫气东来佛西去,谁为红尘醒愚蒙?
玉带垂虹
远山含黛帝城西,玲珑玉带垂天梯。
石髓千寻凝翠嶂,云根百尺涌碧溪。
太液荷钱风袅动,瀛台榴火雨迷离。
白衣也是风云客,一朝迹会自如霓。
燕京八景名称沿革表
金代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元代太液秋波琼岛春阴道陵夕照蓟门飞雨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明代太液睛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清代(康熙年间)太液睛波琼岛春云道陵夕照蓟门烟树西山霁雪玉泉流虹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清代(乾隆十六年)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增加几景:南囿秋风东郊时雨银锭观山西便群羊
南囿秋风
今南宛一带是元代的飞放泊,明清两代是皇家养鸟兽的地方,叫南海子。当年这里草木丰茂,林泉溪水,环境优美,每年春秋季节,皇帝常来这里狩猎。上述景观由于多次劫难已渐消失。近年来政府为了恢复旧观,曾大力绿化,种植了森林,引回了麋鹿,重建了团河行宫等,将成为一处迷人的旅游区。
东郊时雨
今朝阳门外,当初是良田万顷,一马平川。远近农村散落、杨柳依依,尤其是春雨绵绵农民扶犁耕耘的时期,更显出田园风光的乐趣。
银锭观山
北京内城什刹海与后海之间,有一微拱石桥,形状像银锭,故名银锭桥。桥东是宽阔的什刹海,桥西为狭长的后海。站在桥上西望,近处可见两岸杨柳轻拂水面;远眺可见绵亘叠嶂的西山。由远山近水,翠柳银河组成了一幅天然图画,在闹市之中实不多见。其奇特之处在于只有站在桥上才能领略此景,一旦下桥,景色全无。
西便群羊
亦叫西便白羊。原在西便门外护城河左侧河坡上的草地中,散落着的白石数十块,长有三四尺,大小形状各异,远处望之,酷似草中白羊,或立或卧或在啃青,与真羊无异,遂为一景。关于这些白石民间传说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说鲁班用法术把石头变成羊,赶来修建北京城,由于延误了时辰,未被用上,白羊又变回石头。综上所述,北京地区除了传统的燕京八景之外,还有诸多景观,只是由于没有被"钦定",只好在民间流传。但是,不满足"八景"而出现增名的趋势已显而易见。
燕京八景是谁写的北京燕京八景是什么
燕京八景是老北京八大名胜之一,又称燕山八景或烟台八景。它产生于晋代的明、常时期,后世文人纷纷作诗,因此而名噪一时。以乾隆确定的燕京八景名称为基础,后文叙述。这八个景点的名字也是代代相传。晋代称为太爷秋风、琼岛春吟、金台(道陵)日落、蓟门飞雨、西山雪、玉泉垂虹、卢沟小月、聚永叠翠。元、清、康熙朝的燕京八景的名称与这八景相似。在明代,它们还被称为烟台、史静和北京,在清代,它们还被称为京畿,在清康熙,它们甚至被称为宛平。明代李东阳在八景中加入了南方的秋风和东郊的时令雨,加诗《十景》首,也被称为“燕京十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朝皇帝决定设置太爷秋风、琼岛春荫、金台日落、蓟门烟草树、西山青雪、玉泉趵突山、芦沟晓月、居庸叠翠八景。当时都是刻有小序小诗的石碑。燕京八景的出现对后来的景点建设影响很大。从此,无论十室九城、三里城、五亩园,还是龚琳樊宇,都没有八景诗了。现代园林和庭院绿化也借鉴燕京八景建设景点,促进了园林建设的发展。
1.秋风太大
如今,中南海东岸的万山门(旧称太液池)旁,有一个水港。水中有一亭名为云水亭,以其中性的景色而闻名。055-79000说:天气高深莫测,日月荡漾,涟漪清澈可爱,故称太液晴波。长诗中有云:秋来田园,沁人心脾,玉湖毕成画桥时,名曰太爷秋枫。
北京,这个原本的奥运之都,这几年化了些漂亮的妆,在东方之角的国度里,充满了迷人的光彩。在祥云的带动下,游客带着几分虔诚聚集在北京。想要玩出大都市的风格,品味老北京的味道,一定要精心安排行程。别担心,边肖生活馆将为您介绍京都旅游指南,让您不停歇地体验一次非凡的奥运之旅。
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又称燕山八景或烟台八景,形成于晋代明清之际,后世文人墨客纷纷作诗,因而名闻遐迩。这八个景点的名字也是代代相传。晋代称为太爷秋风、琼岛春吟、金台(道陵)日落、蓟门飞雨、西山雪、玉泉垂虹、卢沟小月、聚永叠翠。元、清、康熙朝的燕京八景的名称与这八景相似。在明代,它们还被称为烟台、史静和北京,在清代,它们还被称为京畿,在清康熙,它们甚至被称为宛平。明代李东阳在八景中加入了南方的秋风和东郊的时令雨,加诗《燕京八景图》首,也被称为“燕京十景”。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清朝皇帝决定设置太爷秋风、琼岛春荫、金台日落、蓟门烟草树、西山青雪、玉泉趵突山、芦沟晓月、居庸叠翠八景。当时都是刻有小序小诗的石碑。燕京八景的出现对后来的景点建设影响很大。从此,无论十室九城、三里城、五亩园,还是龚琳樊宇,都没有八景诗了。现代园林和庭院绿化也借鉴燕京八景建设景点,促进了园林建设的发展。
2.琼岛纯银
长的
蓟门树碑立于德胜门外五里土城边。历史上这里曾经有一片烟雾缭绕的树木景观。
6.隐居生活。
古居庸关包括整个关沟峡谷。下面的沟口叫峡口或下口,也叫南口。这条沟弯弯曲曲。经过居庸关、上官,到达北出口——八达岭。北沟是北京北部燕山山脉的缺口。谷中峰峦叠嶂,林木葱郁,山花烂漫,林色尽染,山水秀丽,景色非凡。居庸国叠翠碑就坐落在这个山谷中间的叠翠山上。居庸关长城是万里长城上著名的古代军事关隘之一,历史上曾是雄关。这里山峦重叠,河流绵长,植被茂盛,景色宜人。苏沟七十二景的美称。早在晋代,居庸叠翠就位列燕京八景之首,清朝乾隆皇帝亲笔题写居庸叠翠。从晋代到元明清700多年,燕京八景第一景是幽僻青翠。集豪气、奇险、严谨于一身的永长城,东跨翠屏山,西跨金龟山,如鲲鹏展翅,全长4142米。在古代,它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天险居群峰之中,万里金汤九棱。清朝乾隆皇帝的这两首诗,道出了居庸关的雄伟险要。
居庸关南北券城呈半圆形,上有三座券塔,为砖木结构,南北向三檐。在塔的南北两侧,有两块巨型匾额挂在人间。天下第一雄关之名,来源于清代钱粮多写的一篇游记《十景》:距居庸关城十五里,城门称为天下第一雄关。
7.金泰日落
金台,或黄金台。在公元前三世纪,它指的是燕昭王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下士而设立的土平台,平台上有一个女儿,她雇佣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名人。目前黄金平台有七八家。隆帝曾将石碑立在土墩上,面朝外,在原苗家地教场东半里处。在1935年出版的《塞外纪略》中,还可以看到石碑倒卧的照片。现在已经没有遗迹了。
8.芦沟晓月
卢沟是永定河,在古代是一个重要的交通点。金世宗于1189年下令修建这座桥,并于1192年(明昌三年)完工,命名为广利桥。比如长虹桥,第十一扇拱门,四块花式表,_望塔上雕刻的485只石狮。这座桥长266米,宽9米。古代交通不太方便,到京城大概半天路程。再会北京门,留顶,明日早走。路上公鸡打鸣,我们还能看到天上的明月,地上如银,卢沟桥上的月亮如霜。所以萧月的意境是众所周知的。
燕京八景 是哪八景
燕京八景的说法始于金代,当时的八景指: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飞雨,西山积雪,玉泉垂虹,卢沟晓月和居庸叠翠。
之后元明各朝的八景名称基本大同小异,到了清朝,乾隆御定八景为:琼岛春阴,太液秋风,玉泉趵突,西山晴雪,蓟门烟树,卢沟晓月,居庸叠翠,金台夕照,并且于各景点设立石碑,这就是今天常说的燕京八景,下面分别说说八景御制碑的现状。
琼岛春阴碑位于北海公园内,具体位置在琼华岛东侧,从公园东门进入过了陡山桥右拐就是。正面是琼岛春阴四字,背面有御制诗一首: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嘉禾,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
西山晴雪碑位于香山公园内,朝阳洞山路的右侧,离半山亭不远,正面题西山晴雪,背面有诗一首:久曾胜迹纪春明,叠嶂嶙峋信莫京。刚喜应时沾快雪,便教佳景入新晴。寒村烟动依林袅,古寺钟清隔院鸣。新傍香山构精舍,好收积玉煮三清。此碑雕刻精美,保存完好,因位置较偏,背后有涂鸦痕迹。
蓟门烟树景色也早无存,而且具体位置争议很多,但是石碑还在,位于现在的蓟门桥元大都遗址公园内的土城上。此碑较之北海香山的要简陋的多,而且风化严重,字迹不清。
卢沟晓月碑位于卢沟桥,保存完好,并且恢复了碑亭。八景中以卢沟晓月最为赏心悦目,当然最好是八月十五的晚上来卢沟桥赏月。
目前为止八景中唯一失踪的御制碑是居庸叠翠,如今居庸关景区所立的石碑都是新做。
金台夕照的具体位置历来说法很多,到了乾隆时期地点被定在朝阳门外,并立碑记之,金台路等地名就是由此而来。可惜后来古迹不存,无人知道确切地址,直到后来CBD修建某中心时石碑才被挖出,并被立于原处,正面为金台夕照四字,背面有诗一首:九龙妙笔写空蒙,疑似荒台西或东。要在好贤传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词赋鹜谁过客,博辩方盂任小童。遗迹明昌重校检,辜然高望想流风。
八座御制碑中有两座是一般百姓看不到的,一座是玉泉趵突碑,此碑位于静明园内,也就是传说中的玉泉山,此为禁地,可以从颐和园西堤远观一下。
最后一景是太液秋风,此景其实和北海挨着,在中海,水中有一凉亭叫水云榭,中间立着御制碑。背面有诗一首:微见商飔苹末生,镜栏玉蝀影中横。非关细雨频传响,何事平流忽有声。爽入金行闾阖表,波连瑶渚趯台瀛。高秋文宴传佳话,已觉犁然今昔情。此碑最为神秘,四面临水,目前还没有见有御碑照片传出。远观此景的最佳位置在北海团城。
综上所述,清乾隆所定燕京八景其实只余六景,金台夕照和蓟门烟树名存实亡。而八景御制碑如今还有七座,居庸叠翠碑不知去向。
扩展资料:
燕京八景得名于金代明昌间,金章宗在山河见游走、吟诗,从燕京风物中选出八景,并亲子题字,“玉泉垂虹”、“卢沟晓月”最初的匾额都是他亲手题写的。
而后江山几度易主,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后,还集结了十三位翰林官员,以诗歌唱和的形式,吟咏北京八景,并绘制了《北京八景图》。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高宗弘历御定八景为:太液秋风、琼岛春阴、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卢沟晓月、居庸叠翠。
乾隆皇帝不仅钦定了八景名,并为燕京八景树碑立传,为八景逐一赋诗。
燕京八景的出现,对北京的旅游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北京地区园林建设的发展北京地区的现代园林、庭院绿化借鉴了燕京八景的风格进行建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燕京八景
OK,关于燕京八景是谁题写的和燕京八景指的是哪八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