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雪莱简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玛丽雪莱和雪莱的关系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诗人雪莱简介
雪莱是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以下是我整理的诗人雪莱简介,欢迎参考阅读!
短暂一生
一个出身贵族、家境富裕的少年,又天资聪颖、俊美异常,他的一生该是怎样一个华美而圆满的故事?[2]
在伊顿公学(黛安娜王妃的儿子威廉王子和哈利王子就是在这里上中学)读书的时候,因为他的美和聪慧,对学校学仆传统的不肯妥协,激起了同学疯狂的嫉妒,他们甚至成立了一个"恼雪团"来专门欺负他。他们把他逼到墙角,撕掉他的书,踢他,掐他,往他身上吐口水。然而他们发现雪莱的眼中冒着一种让人害怕的光芒,于是一哄而散,而他,只是拾起他喜爱的书,默默地走到如茵的草地上。
他一生的基调都在伊顿中学奠定好了。
他的母亲很不喜欢这个长子,她理想中的男子该是魁梧而剽悍的,而他那么秀美,那么爱冥想,那么爱拿着一本诗集走到丛林里去读,那么狂热地宣扬无神论。
18岁他考进牛津大学,却因为他在学校里散发了一本小册子《无神论的必然性》,又拒不妥协而被校方开除。
他的父亲是一个保守的辉格党成员,一怒之下,断绝了他的经济资助。雪莱,一个庞大家产的继承者,因为坚持自己的叛逆思想而陷入身无分文的困境。
不得已,他只好靠妹妹海伦的零花钱来救济一下。海伦此时正在伦敦一个私立女子学校读书。为此,雪莱常到学校去找妹妹。学校里的女学生也因此有机会结识海伦的这位小有名气的哥哥。雪莱俊美的仪表、潇洒的风度和广博的学识,立即赢得了一群女生的崇拜。其中海伦的好友哈丽特更是对雪莱一见倾心。
哈丽特的父亲曾经是一个酒馆的老板,其他的同学都因此看不起她,说她是"堕落的贱妇"。她给雪莱写了一封信,说父亲逼她回去上学,而她宁愿自杀也不想回学校了。雪莱毅然决定和她私奔。
就这样,一个19岁的少年带着一个16岁的少女上路了,他们怀着幼稚而真诚的拯救对方的决心上路了,他们在苏格兰举行了婚礼。
目睹了苏格兰和爱尔兰人民的处境后,他写了《告爱尔兰人民书》,号召他们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在大学他就读过激进的政治家葛德温的《政治正义论》,而且把葛德温作为自己的精神导师。他写了许多热情洋溢的信向这位导师倾诉自己的看法。终于有一天,葛德温请他和夫人去府上做客。
在那里,他遇到了葛德温的两个女儿。这两个女儿都不是他亲生的,范妮是他的第一任夫人带过来的,珍妮是他的第二任夫人与前夫所生。他的亲生女儿,他的掌上明珠,他最心爱的宝贝儿玛丽这个时候正在苏格兰度假。
珀西·比希·雪莱
他的原配夫人是英国卓越的进步思想家和作家玛丽·沃斯托尼克拉夫特(1759~1797),曾写过《人权的辩护》和《女权的辩护》两篇文章。她在生下玛丽之后不幸死于难产。
玛丽当时15岁,是智力卓越的父母亲的结晶,又兼有母亲的美貌。做父亲的很遗憾雪莱没有见到自己最珍爱的女儿,但他还是带诗人去看了原配夫人的一张画像。
范妮和珍妮都爱上了雪莱,她们每天望眼欲穿地等待着诗人来做客,听他讲话,听他朗诵自己的诗作,她们深深地迷上了他!她们写给妹妹玛丽的每一封信里谈论的都是他!
玛丽终于回来了。
他看到了期待已久的女神。她就像他钟爱的古希腊史诗一样让他欣喜若狂。而她,从看到他的一刹那就知道他们的一生再也分不开了。
可是他已经有妻室,虽然哈丽特到底只是一个肤浅而爱慕虚荣的女子,可当初是他把她带出来的,并允诺给她一生的幸福,更何况她已经生下了他的孩子,怎么能离弃她?
恨不相逢未娶时。
他只能把一颗滚烫的心埋进墓地里。让它冰冷,让它加盖,覆上泥土,让它永远不再发芽。希望是可怕的,希望有时候更像绝望。
可是最怕的就是连墓地都开出了花,连死和冷,连埋葬都阻止不了爱的生长。
他们的爱情被葛德温发现了。这个一向抨击英国虚伪的婚姻制度,维护世间真爱的斗士,却不能容忍自己的女儿爱上一个已婚的男人,哪怕这种爱是百年难得一见的,哪怕他们的缘分是天注定,他也要拆散他们。他威胁诗人不准再进他的家门,要他永远死了这条心。
1814年7月28日,雪莱与玛丽约定好清晨四时出走,雇好了马车。雪莱守护在葛德温家对面的房子里。当星月渐渐隐去,灯烛熄灭时,玛丽轻轻推开房门,向黑暗中的雪莱奔去。
这一去就是一生一世,这一去就是颠沛流离,而她从未后悔。17岁的她,做了人生最大的冒险,用一生做赌注来赢得一段爱情。珍妮在几分钟前才下了决心同妹妹一道出逃。因为她心中也怀着对雪莱真诚的爱慕。
他们三人租了一条小船,渡海去了瑞士,又徒步走到巴黎,后来穷困潦倒又回到了伦敦。他们相守的8年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不停地流浪,搬家,躲避,经受贫穷、恶语中伤、误解、整个正统社会的攻击。所谓的美好爱情,首先需要的就是一颗强大的心,足以对抗绝大部分人的污蔑。天才都是不见容于当时的,在所有的人都说他是疯子的情况下,你如何相信他是天使?
不知道一个17岁的少女是如何做到的。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用血和泪来浇灌它。
阴冷的伦敦,阴冷的日子大大地摧残了他的健康,他们不得不出国。他们在日内瓦湖畔遇到了另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那是两位诗人幸福的时光,白天一起泛舟湖上,晚上在火炉边谈论诗歌,谈论哲学,谈论政局。好不快意!
6月连续下了十多天的阴雨,闷在房子里,大家只好讲鬼怪故事来打发无聊的日子。拜伦提议每个人把自己的鬼怪故事写成一个小说,结集出版。
拜伦和雪莱都没写成,对于诗人来说,这些怪力乱神的故事毕竟是旁门左道,大丈夫不屑为之。只有玛丽认真了,她花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写成了一本后世给予很高评价的小说《弗兰肯斯坦》(又翻译为《人造人的故事》),被认为是科学幻想小说的开山之作。
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名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把死人的尸体缝接在一起,用电击的方法使他复活,而他却被自己创造的身高2米5的丑陋不堪的巨人吓跑了。这个人造人心地善良,可是因为长相丑陋遭到人类的唾弃,非常孤独。他央求弗兰肯斯坦给他造一个女友,然后他们永远离开人类到北极去生活。弗兰肯斯坦答应了,可是在快成功的一刹那,他担心一旦这女人造人也复活的`话,他们的后代会不会战胜并摧毁人类的世界?于是他毁掉了这个女人造人。这一切被窗外的人造人看在眼里,他发誓报复弗兰肯斯坦,杀死了他的新婚妻子、幼弟和好友,然后他们走上了相互追杀的不归路。
写这部小说时,玛丽才19岁。
那个丑陋的怪物其实就是她的化身,被整个正统社会唾弃的孤独感,无法取得身份认同的焦虑都在这个怪物的身上体现出来了。玛丽幼年丧母,被后母欺凌,后母一心只想赶她出家门,她选择了没有人祝福的爱情,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但是遭众人责骂。
小说中有一个细节,写怪物躲在山里一户人家的墙壁后面,偷偷地学人类说话。虽然聪颖,她毕竟是一个女子,只能在父亲的书房里自学;拜伦和雪莱高谈阔论的时候,想必她的心里很酸涩。她就像那个怪物一样只能躲在墙壁后面,偷偷地学习以男性为主宰的话语。她和伍尔芙一样,终身以自己是女子进不了牛津和剑桥为憾。
一个女子选择了一个天才,她的一生似乎就是牺牲自我来成全一位天才的成长,若能做到这样,世人已经足矣。可是玛丽让人动容的是,用一只手撑在雪莱的背后,帮他挡住这个世界的一切伤害和误解,另一只手还要腾出来匆匆地记下自我,刻下一个自己的雕像。而这一切,竟是一个19岁女子所做的。
哈丽特死了,投水自杀。那些反对雪莱的人抓住了这个把柄作为永久攻击他的匕首,对他的人格大肆地泼污水,而且动用一切法律剥夺了他对一子一女的监护权。他们想让他一无所有。
他突然之间变老了。
他只是一颗赤子之心,把这个世界想得过于美好。他怀有的憎恨也是爱,他笔下的西风在摧残旧的隆冬的时候,也呼唤新的春天的到来。
可是这个世界却只顾着对他一味地摧残。
婚姻对于一般的人来说,能做到相看两不厌已经足够了,再好一点是相濡以沫,在患难之中结出一点超乎情欲之上的友爱,更好一点是两情相悦,互相有点喜欢。可是爱,对于两个人来说,太沉重、太艰难了。那不仅仅是一个两情相悦、花好月圆,而且是人生最大的考验,这样的一分真爱最难的就在于,如何在万难的境遇下,使它变成可能,并且去维持它?
一个女子以羸弱之躯,承受住生命中几乎所有的钝痛。出生10天之后,母亲死于产后并发症;儿子和女儿夭亡,丈夫早逝。在25岁之前,她经受了我们绝大部分人不可能接受的苦难和打击。
雪莱死后,她和儿子回到了雪莱的家乡,她的儿子成了庞大家产的唯一继承人,再也不用像他的父亲那样一生为金钱所苦所累。更幸运的是,她的儿子完全不喜欢文学,他不喜欢写诗,他是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
雪莱生前的一个朋友向她求婚,她说:”我喜欢我现在的名字。“
她的晚年很幸福,儿子孝顺,出息,儿媳妇也很贤淑。但她后来的小说再也没有《弗兰肯斯坦》那样震撼人心了。一个女人离开了她传奇的经历,不绝如缕的故事也就该结束了。
爱是一场筵席,有的人拼却一醉,有的人举箸伤悲,有的人饮鸩止渴,有的人誓死不悔。
雪莱之死
1822年7月8日,雪莱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驾船去接人,船沉人亡。10天以后,人们才在海边找到他的尸体,他的脸和手,以及露在衣服外面的部位都被鱼吃掉了,只能从他高挑的身材和口袋里的济慈诗集判断他就是雪莱。
死时,他30岁不到。而玛丽·雪莱才25岁。
一个天才就这样陨落了。人们把他的骨灰葬在罗马的新教徒公墓里,那里还躺着他夭亡的儿子威廉和同样早逝的好友济慈。
拜伦等好友为他举行了一个希腊式的葬礼,在海边用木柴烧掉他的尸体。火葬的场面极其悲壮,海岸上站满了围观的意大利人。就像古希腊史诗描写的赫克托尔的火葬一样,拜伦以及其他好友向火中投入香料、油和盐,还倒入了大量的酒。
据说,雪莱的心脏特别大,烧了三个小时没烧化,他的好友从火中抢出了心脏,用一个匣子盛起来,交给了玛丽·雪莱。
雪莱死后,玛丽·雪莱携着唯一存活的幼子回到了雪莱的家乡,由她的儿子继承了庞大的家产。而她,终身再也未嫁。
英国诗人雪莱简介 雪莱的诗
雪莱生于英格兰霍舍姆市,一生信仰柏拉图主义,是公认的历史上最优秀的英语诗人之一雪莱简介,英国诗人、作家、学者、哲学家,他创作大量浪漫主义诗歌,代表作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致云雀》等。
雪莱
英国诗人雪莱简介
珀西·比希·雪莱,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雪莱简介,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
雪莱的诗歌作品有:《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西风颂》《致云雀》《云》《玛丽安妮的梦》《含羞草》《阿波罗之歌》《久远的往昔》《倩契》《暴虐的俄狄浦斯》等。
雪莱写了很多优秀的抒情诗,体现了作者的民主思想和战斗精神。雪莱崇尚大自然,歌颂自然美,善于描写自然现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在描写大自然的力量和变化的同时,寄托自己对光明、自由的追求。
他的诗是典型的心灵化了的社会生活,他的作品的幻想性、描写大自然的自由手法、奇妙无穷的比喻与语言的音乐性,构成了雪莱抒情诗复杂多变的艺术风格。
雪莱是怎么死的
雪莱因海上风暴船翻而死。
1822年6月20日雪莱赴莱亨迎接自英国来意的利·亨特。7月8日在回家的途中,斯贝齐亚海上突然起风暴,雪莱等数人覆舟淹死,雪莱时年不满三十周岁。
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
扩展资料:
雪莱的主要作品
一,长诗《伊斯兰起义》(1817年)塑造了革命者莱昂和茜丝娜的形象。他们领导民众,推翻暴君,但暴君卷土重来,杀害了这对情侣。长诗写于法国革命遭受挫败之后,以蛇与鹰的搏斗象征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斗争,旨在鼓吹革命最终必将胜利,唤起人民对人类解放的信念。
二,《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1819年)对古希腊神话作了新的处理。被锁住的普罗米修斯不肯向暴君低头,最后依靠大自然的力量获得了解放。这首长诗富于象征意义,展望了未来的世界。
三,《钦契一家》(1819)根据16世纪意大利发生一件案子,写贵族女儿贝亚特丽绮杀死她淫乱暴虐的父亲钦契的故事,肯定了以暴力反抗专制奴役的必要性。
四,《致自由主张者的颂歌》(1820),表达了诗人对专制统治的仇恨并号召人民起来战斗,后来这些诗中的名句被编成歌词,在宪章运动的工人行列中广为传诵。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822年7月8日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逝世
雪莱的简介
全名:珀西·比西·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
生卒: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
一般译作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William Wordsworth曾称其为"One of the best artists of us all“,同时期的拜伦称其为"Without exception the best and least selfish man I ever knew",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8岁时雪莱就开始尝试写作诗歌,在伊顿的几年里,雪莱与其表兄托马斯合作了诗《流浪的犹太人》并出版了讽刺小说《扎斯特罗奇》。
12岁那年,雪莱进入伊顿公学,在那里他受到学长及教师的虐待,在当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十分普遍,但是雪莱并不象一般新生那样忍气吞声,他公然的反抗这些,而这种反抗的个性如火燃尽了他短暂的一生。
1810年,18岁的雪莱进入牛津大学,深受英国自由思想家休谟以及葛德文等人著作的影响,雪莱习惯性的将他关于上帝、政治和社会等问题的想法写成小册子散发给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并询问他们看后的意见。
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的雪莱被牛津大学开除。雪莱的父亲是一位墨守成规的乡绅,他要求雪莱公开声明自己与《无神论的必然》毫无关系,而雪莱拒绝了,他因此被逐出家门。被切断经济支持的雪莱在两个妹妹的帮助下过了一段独居的生活,这一时期,他认识了赫利埃特·委斯特布洛克,他妹妹的同学,一个小旅店店主的女儿。雪莱与这个十六岁的少女仅见了几次面,她是可爱的,又是可怜的,当雪莱在威尔士看到她来信称自己在家中受父亲虐待后便毅然赶回伦敦,带着这一身世可怜且恋慕他的少女踏上私奔的道路。他们在爱丁堡结婚,婚后住在约克。
1812年2月12日,同情被英国强行合并的爱尔兰的雪莱携妻子前往都柏林为了支持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解放事业,在那里雪莱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并散发《告爱尔兰人民书》以及《成立博爱主义者协会倡议书》。在政治热情的驱使下,此后的一年里雪莱在英国各地旅行,散发他自由思想的小册子。同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这首诗富于哲理,抨击宗教的伪善、封建阶级与劳动阶级当中存在的所有的不平等。
1815年,雪莱的祖父逝世,按照当时的长子继承法当时在经济上十分贫困的雪莱获得了一笔年金,但他拒绝独享,而将所得财产与妹妹分享。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莱较多创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学以及政治的短文。
次年五月,携玛丽再度同游欧洲,在日内瓦湖畔与拜伦交往密切,这两位同代伟大诗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雪莱逝世,雪莱后来的作品《朱利安和马达洛》便是以拜伦与自己作为原型来创作的。同年11月,雪莱的妻子投河自尽,在法庭上,因为是《麦布女王》的作者,大法官将两个孩子教养权判给其岳父,为此,雪莱受到沉重的打击,就连他最亲的朋友都不敢在他的面前提及他的孩子,出于痛苦及愤怒,雪莱写就《致大法官》和《给威廉·雪莱》。雪莱与玛丽结婚,为了不致影响到他与玛丽所生孩子的教养权,雪莱携家永远离开英国。
1818年至1819年,雪莱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极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与《麦布女王》相同,无法公开出版,而雪莱最成熟、结构最完美的作品《倩契》则被英国的评论家称为“当代最恶劣的作品,似出于恶魔之手”。
1821年2月23日,约翰·济慈逝世,6月,雪莱写就《阿多尼》来抒发自己对济慈的悼念之情,并控诉造成济慈早逝的英国文坛以及当时社会现状。
1822年7月8日,雪莱乘坐自己建造的小船“唐璜”号从莱杭度海返回勒瑞奇途中遇风暴,舟覆,雪莱以及同船的两人无一幸免。按托斯卡纳当地法律规定,任何海上漂来的物体都必须付之一炬,雪莱的遗体由他生前的好友拜伦及特列劳尼以希腊式的仪式来安排火化,他们将乳香抹在尸体上,在火中洒盐。次年1月,雪莱的骨灰被带回罗马,葬于一处他生前认为最理想的安息场所。
主要作品
诗歌
爱尔兰人之歌(The Irishman`s Song,1809)
战争(War,1810)
魔鬼出行(The Devil`s Walk,1812)
麦布女王(Queen Mab,1813)
一个共和主义者有感于波拿巴的倾覆(Feelings Of A Republican On The Fall Of Bonaparte,1816)
玛丽安妮的梦(Marianne`s` Dream,1817)
致大法官(To The Lord Chancellor,1817)
奥西曼迭斯(Ozymandias,1817)
逝(The Past,1818)
一朵枯萎的紫罗兰(On A Faded Violet,1818)
召苦难(Invocation To Misery,1818)
致玛丽(To Mary,1818)
伊斯兰的反叛(The Revolt of Islam,1818)
西风颂(Ode To The West Wind,1819)
饥饿的母亲(A Starving Mother,1819)
罗萨林和海伦(Rosalind and Helen,1819)
含羞草(The Sensitive Plant,1820)
云(The Cloud,1820)
致云雀(To A Skylark,1820)
自由颂(Ode To Liberty,1820)
解放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1820)
阿多尼斯(Adonais,1821)
一盏破碎的明灯(Lines,1822)
剧本
倩契(The Cenci,1819,五幕悲剧)
暴虐的俄狄浦斯(Oedipus Tyrannus,1820,诗剧)
希腊(Greece,1821,抒情诗剧)
论文及散文无神论的必然(1811)
自然神论之驳斥(1814)
关于把改革付诸全国投票的建议(1817)
诗的辩护(1821)
译著
柏拉图《会饮篇》
荷马《维纳斯赞》等
但丁《地狱》篇部分
歌德《浮士德》部分
附诗一首
On A Faded Violet一朵枯萎的紫罗兰
The odor from the flower is gone,这朵花的香气已经散失,
Which like thy kisses breathed on me;如你的吻对我吐露过的气息;
The color from the flower is flown,这朵花的颜色已经退去,
Which glowed of thee, and only thee!如你曾焕发过的明亮,只有你!
A shriveled, lifeless, vacant form,一个萎缩、死的、空虚的形体,
It lies on my abandoned breast,它在我荒废的胸口,
And mocks the heart, which yet is warm,以它冷漠和无声的安息
With cold and silent rest.嘲弄我那仍炽热的心。
I weep---- my tears revive it not;我哭泣,泪水无法复活它;
I sigh---- it breathes no more on me;我叹息,它的气息永远不再;
Its mute and uncomplaining lot它沉默、无怨的命运,
Is such as mine should be.正是我所应得的。
雪莱的英文简介
我给你翻翻译吧
这是你要的英文:
Percy Bysshe Shelley, August 4, 1792 July 8, 1822, year only thirty years old, commonly translated as Shelley,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gifted lyricist, known as the poet's poet. His life experience extensive, not only is the Platon doctrine, is a great idealist. Creation of poetry rhythm and lively, positive.
Shelley the romantic ideal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creating a person enjoy freedom and happiness of the new world. He envisioned his day and night flying days make blue sky clouds, floating, flying in space the lark, and even the deep autumn wind, is the new world ideal evangelist, singer, summoner. His beautiful language, rich imagination described this new world brilliant pictures and bold and generous the earth's surface, predicted:" 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Therefore, Engels praised the pickle is" gifted seer".
这就是中文了:Percy Bysshe Shelley(这是雪莱的全名:珀西·比希·雪莱),1792年8月4日-1822年7月8日,年仅三十岁左右,一般译作雪莱,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有才华的抒情诗人之一,更被誉为诗人中的诗人。其一生见识广泛,不仅是柏拉图主义者,更是个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创作的诗歌节奏明快,积极向上。
雪莱浪漫主义理想的终极目标就是创造一个人人享有自由幸福的新世界。他设想自己是日夜飞翔的夭使、飘浮蓝空的云朵、翱翔太空的云雀,乃至深秋季节的西风,是新世界理想的传播者、歌颂者、号召者。他以美丽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描绘了这个新世界的绚丽画面,而且豪迈地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因此,恩格斯赞美雪菜是“天才的预言家”。
我是花了一个多小时才敲出来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嘻嘻~~~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雪莱简介和玛丽雪莱和雪莱的关系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