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茨威格简介的问题,以及和茨威格简介及作品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茨威格简介及作品介绍
1、蒂芬·茨威格(Stefan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2、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3、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等。
茨威格的简介以及他为什么要自杀
1、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
2、自杀原因及背景: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女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
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封·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第一部反战剧在瑞士首演,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1918年,发表文章《信奉失败主义》、小说《桎梏》;一战以奥德失败告终;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埋头写作。
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创作《三位大师》;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收录《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等,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
1926年,发表文章《匆忙的静中一瞥》;1927年,发表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收录《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等六个短篇,写老年期的情欲,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些人在情欲的驱逼或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
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且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人类群星闪耀时》;
1929年,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1931年,出版《通过精神进行治疗》;1932年,历史人物传记《玛丽·安东内特》;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同年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妻子介绍一位流亡的犹太少女夏洛特·阿尔特曼做秘书;创作出《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巧识新艺》等作品;
1934年发生维也纳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35年,《玛利亚·斯图亚特》,历史人物传记《鹿特丹人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哀》;
1936年,发表以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为背景的传记《卡斯台里奥反对加尔文》;长篇小说《心灵的焦躁》,1940年被搬上银幕。
1937年,与妻子分居,次年友好地离婚;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阿尔特曼结婚。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
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绿蒂(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茨威格
茨威格的简介(简单一些100字以内)
斯·茨威格(1881—1942),生于维也纳,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茨威格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
奥地利著名文学家茨威格简介
茨威格是奥地利非常有名的作家,他非常擅长写小说以及人物传记,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茨威格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茨威格的简介
茨威格是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他对于小说和人物的传记等方面十分的擅长,同时也可以进行戏剧诗歌以及散文等方面的创作,这位出自于奥地利地区的伟大作家十分擅长描述一个人的内心冲动等感情,具有非常强大的煽情能力。
茨威格简介中介绍到他出生的时间在1881年,他的家庭是首都中一个比较赋予的犹太人家,从小他就非常喜爱文学方面的创作,在十七岁的时候第一次在杂志上公开自己的一首诗歌,一年后在中学成功完成学业,到了第二年的时候他已经有两百多首公开发表了,开始在维也纳以及柏林研读哲学和文学方面的致使,后来又开始阅读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同时也会对法国和比利时的一些著名诗人留下的诗歌进行研读和翻译。
后来他相继发表了许多重要而出色的作品,在茨威格简介中可以了解到。他在1911年的时候遇到了自己的妻子,并且又将许多悲剧以及小说作品出版,在希特勒统治时期,他很快就到了英国居住,而纳粹也不允许他再居住在自己的家乡,从此后开始过上一段流亡的日子。1838年的时候他成为一名英籍奥地利人,第二年的时候和妻子离婚后很快又再次走进婚姻,可是在1942年的时候却和第二个妻子同时服食毒药自杀身亡。
茨威格的成就
茨威格作为一名很有名气的作家,在写作上他有着很大的成就。茨威格的成就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有小说、传记以及戏剧方面的成就。
茨威格的小说一般都是直击人物的内心的思想,通过一些事情将这些思想表达的淋漓尽致,关于情感的描写茨威格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及《最初的经历》都是十分受读者喜欢。其中他的一部作品还被选入教科书中,由此可以看出他的的作品所给人带来的启示以及感染力。茨威格的作品写的都很实在,虽然他强调深层次的精神境界,可是表达出来的内容都是通俗易懂的,让读者很容易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且还会带给人一定的启示以及积极的因素,所以他有着许多忠实的读者,这也是茨威格的成就之一。作为一位作家,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有许多可以接受他作品的读者,而茨威格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做得很好。
茨威格在文学上的成就不止这些,除了小说以外,他的传记和戏剧也很受读者喜爱,可以说茨威格传记所记录的内容就是整个欧洲19世纪的思想路线,茨威格很同情普通民众,他对生命的敬重超乎常人,因此对于欧洲所发起的战斗他都十分厌烦,所以他的传记和戏剧所传播的思想都很容易被人接受。
茨威格的作品
茨威格的作品包括《人生转折点》、《象棋的故事》等等,而在他所有作品中比较出色的有一部名为《异端的权利》这部小说,这部作品主要讲的就是在欧洲这个地区经过了灿烂和美好的黎明之后,却再次进入到黑夜的这样一个故事。当时新教徒们为了能够赢得自己本来就该有的地位做了一些事情,可是却被罗马教廷非常残酷的伤害,而加尔文在得到了一个城市之后,在对于这些受害人的一些处理上十分的有决断,从而就产生了茨威格的这个作品,主角卡斯特里奥就是一个十分坚定而且有着自己信仰的人物,他在前进的道路上不畏惧任何的事情。
关于茨威格的这个作品给人们也带来了许多特殊的意义,茨威格也在文章中解释了一些斗争的问题,在他看来历史的争斗最终会超越发生这个争斗的时间以及时空的先知,这并不是在一些神学观点上出现的争斗,也不是一些教义之间的争端,在这个争斗中始终存在这非常重要的甚至是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
猜你喜欢:
1.茨威格简介及作品
2.茨威格英文简介
3.散文两篇教案范文3篇
茨威格的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
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绿蒂·阿尔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
扩展资料茨威格代表作品:《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
1、《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的中篇小说,也是其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
小说表面上讲述了一条从纽约开往南美的轮船上一位业余国际象棋手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的故事,实际上讲诉了纳粹法西斯对人心灵的折磨及摧残。作为人文主义者的茨威格借这篇小说表达了他对纳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这种文学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2、《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后时刻,饱蘸着一生的痴情,写下了一封凄婉动人的长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绝望的爱慕之情。小说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经历,写出了爱的深沉与奉献。
3、《心灵的焦灼》
该作讲述轻骑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贵族地主封·开克斯法尔伐的女儿艾迪特。这位姑娘生性活泼,正值繁花似锦的年龄,却不幸下肢瘫痪,霍夫米勒对她深表同情,却因此酿成悲剧。
作品于1938年出版,茨威格流亡国外,他的著作被列为禁书,遭到焚毁。直到战后,双城电影公司将它改编为电影,才成为畅销书。而1981年,茨威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奥地利广播电视台拍摄电视片《心灵的焦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茨威格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