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黄梅戏发源地官方答案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地区的怀腔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安庆市,一代黄梅戏大师严凤英就是安徽省安庆人,黄梅戏与湖北省黄梅县并无关联,并且黄梅戏一直用安徽省安庆市地方方言歌唱,起源于安庆地方黄梅时节采茶歌曲,大部分黄梅戏演员都是安徽人,而湖北省方言与安徽方言差异很大,湖北省只是借黄梅县地名虚构起源历史以争夺黄梅戏文化遗产,黄梅戏在湖北并没有太大知名度。
黄梅戏是深受群众喜爱的地方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重要的文化名片,从孕育、成形、发展、壮大,至今已走过两百年的时光。但是,对于这一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的起源,一直众说纷纭。最近安徽省专家通过田野考察和资料研究,提出了新说法,认为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此说推翻了流传较广的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传统说法。
2015年11月,在安徽省市两级宣传部门的支持下,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以《黄梅戏的起源与发展》作为学术课题,聘请多位多年从事黄梅戏艺术研究的专家学者,对黄梅戏起源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调查研究。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通过7个月的田野调查,对民歌、时调、鼓书、灯戏、佛道音乐、青阳腔、高腔、弹腔等音乐进行调查和取样录制,调查地域涉及安徽、湖北、江西、江苏、陕西五个省区,采访对象达413人,收集民歌3000余首,录制音像达900多分钟。
参与此项调查的安徽黄梅戏研究者王秋贵说,黄梅戏的语言以安庆方言为基础,声腔以安庆民歌为基调,黄梅戏吸收的不少民歌早在黄梅戏诞生之前就已经在安庆地区流行。此次田野调查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远在千里之外的陕西省南部商洛地区,居住着许多清朝康、雍、乾时期从安庆各县迁过去的移民。他们早就失去了与家乡的联系,直到近年各家族才陆续寻宗认祖。尽管远隔千里,但他们至今还操持着安庆方言,还传唱着200多年前从老家带过去的民歌,其中不少民歌已经成为黄梅戏的声腔。比如商南《十二时会姐歌》无论是音乐还是唱词与安庆的《探姐》如出一辙。此外,商南的《偷情歌》与安庆的《玉美郎》,商南的《姐的心思娘难猜》与安庆的《手拉槐树望郎来》等也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王秋贵说,这说明黄梅戏的声腔不是外来的,而是起源于安庆本地。
据课题组成员介绍,通过调查,他们发现黄梅戏的音乐95%来自安庆地区已经流传的民歌、花鼓戏、道情、弹词、高腔和徽调,而安庆地区当时又是民间戏曲的中心,这也佐证了黄梅戏起源于安庆地区。
此外,课题组通过对安庆方言与黄梅戏音乐的关系进行考察也发现,安庆方言与湖北黄梅方言的平仄关系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也直接反映到唱腔之中。课题组在报告中认为,安庆方言的特色之一,就是语音平缓,很少出现高低陡峭的跳度音律,因此决定了黄梅戏唱腔的波纹形状流畅,黄梅戏被观众称道的特色:易懂、易学、易唱,和安庆方言存在因果关系。
此前戏曲学术界一般都认为黄梅戏是清末湖北黄梅县水灾难民在流浪过程中带入安庆地区的,灾民传唱的湖北采茶调与安庆民间小调和其他戏曲形式融合形成了黄梅戏。但安徽戏曲研究者在查阅目前可见的所有关于黄梅戏的文史资料和田野调查中,都没有发现有关湖北采茶调在安庆传播的过程和事件。在调查报告中,安徽学者认为,湖北黄梅县发大水的时候,地处下游、地势更为低洼的安庆地区也是汪洋一片,难民想经过皖河流域各县进入安庆城内是不可能的,因此假定灾民沿途传播采茶音乐的路线图不能成立。
也有专家指出,当前能够证明黄梅戏起源的文献证据还很缺乏,此次调研中能找到的最早的记载黄梅戏的资料是1879年10月14日上海《申报》上的一则报道,证明在1879年之前,在安庆北门集贤关一带每年都有“黄梅调小戏”上演。戏曲史专家廖奔说,缺乏文献记载是地方戏曲普遍面临的共性问题,因此建议下一步要扩大文献的搜寻范围。
安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爱军表示,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一张文化名片,弄清楚黄梅戏的起源对于更好地研究地方戏曲的诞生、发展的规律,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一民族艺术瑰宝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民日报《黄梅戏起源有了新说——起源于安庆地区》
黄梅戏属于哪个省
黄梅戏属于安徽省,是安徽省的地方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据史料记载,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代民歌的发展、元代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黄梅县戏风更盛。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
黄梅戏是哪个省地方的戏
黄梅戏是属于湖北省的地方戏,黄梅戏的原名叫做黄梅调或者是采茶戏,是起源于湖北的黄梅县,之后在安徽安庆这些地方发展壮大,现在的黄梅戏可谓是家喻户晓,跟京剧、豫剧、评剧、粤剧合成是中国的五大戏曲。在1995年,湖北的黄梅县被称之为是黄梅戏之乡,黄梅戏的特点是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不同的腔系,像是彩腔、花腔、主调的。花腔主要是演一些小戏,他的曲调比较朴实,但是欢快具有生活的气息,而彩腔则应用的比较广泛,主角一般是唱传统的一些大戏,其曲调比较优美大方。
《黄梅戏》起源于哪个省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省,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戏,也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由民间山歌小调发展而成。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清道光前后在鄂、皖、赣毗邻地带形成民间小戏,后与民间歌舞和音乐相结合,吸收青阳腔、徽剧的音乐、表演艺术,演出了大戏。
戏曲特点
唱腔以抒情见长,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唱小调为主,平词则常用于大段表叙和抒情。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淳朴、健康的格调表现人物。伴奏主要乐器是高胡,并以其它民族乐器相配合,现又从音乐方面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旋律更为优美。
黄梅戏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等。一些优秀剧目在华东及全国戏曲会演中曾多次获奖,并拍成电影电视。
黄梅戏”是哪个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最初起源于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多云山区,后来在安徽省发扬光大,成为安徽境内的大剧种,通过严凤英的影响,黄梅戏逐渐发展到全国,大概在60-70年代又回到了湖北,所以黄梅戏为湖北和安徽两省的地方戏。
黄梅戏和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香港、台湾等地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
扩展资料:
1995年2月,黄梅县被湖北省文化厅命名为“黄梅戏之乡”。
1995年8月,被文化部授予全国“黄梅戏之乡”称号。
2006年,黄梅戏被批准为传统戏剧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周洪年、黄新德、赵媛媛、韩再芬。
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安庆师范大学为黄梅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月,黄梅县凭借黄梅戏入围“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梅戏(中国五大戏种之一)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