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芒种送花神和迎花神和送花神是什么时候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古时芒种那天,为何有“送花神”的习俗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
此节气与花神有关,既有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也有芒种节饯行花神,送其归位。芒种过后,便是夏日,众花皆谢,花神退位,所以人们要祭送花神,为花神饯行,感激花神给人间带来的美丽和呵护。
由此,民间留下了在芒种日送花神的风俗。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谢,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
""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红楼里芒种节那天,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杆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在我国大部分农业地区,芒种既要播种秋收作物,同时也要争分夺秒,赶在雨季前抢收夏熟作物,同时还要管理好春种作物。南宋诗人范成大在《芒种后积雨骤冷》写到:“梅霖倾泻九河翻,百渎交流海面宽。良苦吴农田下湿,年年披絮播秧寒。”这样的场景生动的描述出芒种时节人们忙碌的场景。
芒种是“收、种、管”同时交叉进行的节气,一旦错过农事将都落空!民俗上说,芒种不种,过后落空。芒种麦登场,秋耕紧跟上。芒种刮北风,旱断青苗根。芒种大家乐,夏至不着棉。
为什么要在芒种节送花神
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在芒种节送花神
芒种时节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是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二十七回写芒种节道:“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绩锦纱罗叠成干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颗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
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群芳摇落,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隆重地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然闺中更兴这件风俗,所以大观园中之人都早起来了。”
如何为花神饯行呢?
现代人已经少有人知了,但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却给我们提供了形象的资料:
“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荆”此段话中的“干旄旌幢’须解释一下:干,盾牌也;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旄是旗杆顶端缀有旄牛尾的旗,旌与旄相似但另有五彩折羽装饰,幢之形似伞,从中可看出,大户人家在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富丽场面。
而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面对花谢花飞,不禁顾影自怜,感慨良多,便有葬花之举,还吟出一首令人心碎的葬花词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香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未若锦囊收艳骨,一_净土掩风流。性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大观园中的女孩儿们为花神饯行,首先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其次是为花神准备好上路的交通工具(“轿马”),以及庄严而堂皇的仪仗(“干旄旌幢”)。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人对大自然的一种亲近感,表现出对生态的敏感和重视,很值得现代人深思。
花神是谁?
花神是中国民间信仰的百花之神。据《淮南子》所言,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花神。十二月花神是根据社会风俗与岁时花信的自然规律,按每年十二个月冠以花名而成的。
从明朝时期,道家就有“百花神”之说,但那时没有用人物去代表花名。至清代中期,杨柳青年画开始出现“花神”组画,以唐宋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确定花神名称,代表各月的花神。遗憾的是这组年画已经失传,仅俄罗斯存有部分“花神”年画。本报发表的这一组“花神”画作是画家王宝铭先生根据流传下来的文字说明,重新构图创作的新的“十二月花神”组画。
在古人的习俗中,芒种节气是送花神还是迎花神
端午节过后,我们又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芒种”!芒种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会显著提升,雨量充沛,农业生产也会随之进入“夏收、夏种、夏管”的“三夏”大忙季节。
在古人的习俗中,芒种节气是送花神还是迎花神?
1、送花神
农历二月二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有的将五颜六色的丝绸带挂在花枝上,也有的将落地的花瓣重新贴在树体上,意谓它永不凋谢。
2、芒种是丰收的日子
芒种字面意思是“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因此“芒种”又叫“忙种”,是一个典型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芒种的“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穗子外部起自我保护作用的针刺)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种”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3、煮梅的习俗
南京有“煮青梅”习俗,溧水区百姓至今习惯于在芒种节气里泡青梅酒。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梅子采摘了放在家里阴干,芒种这天将清洗过的梅子泡在白酒里,白酒一般选55度的,以10斤白酒放3斤梅子、两斤冰糖为比例配方,青梅泡酒过程为一个月。(不知道杨梅酒也是同理,真的超好喝)
后记:对于马上要高考的学子来说,也是个丰收的日子,明天就要高考了,大家加油啊,希望收获好的结果,万里耕耘,指代此时,拼搏吧。
芒种送花神的由来 芒种送花神是怎么一回事
芒种是我国的传统节气之一,芒种的这一天,农民伯伯们会去田里进行农事活动,另外还会有煮青梅、送花神等风俗习惯。那么芒种送花神是怎么一回事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芒种送花神的由来在《红楼梦》有记述:“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的这日,都要设摆各色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群芳摇落之时,亦是花神退位之日,故人们要为其饯行,称“送花神”。送花神的习俗,至少在南朝就已盛行了。
明代四大才子之一的唐伯虎在《江南送春》中说:“夜与琴心争蜜烛,酒和香篆送花神。东君类我皆行客,萍水相逢又一巡。”古时芒种日举行“饯花会”送花神归位,神即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夷”,《月令广义》谓:“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即花神也。”
花神是农历二月十五花朝节迎来的,古人将仲春月半民俗中的花神生日,定为花朝节,也称“花神诞”“百花生日”“百花仙子节”。花朝迎花神正值草木萌青、芳菲盛开、绿枝红葩时节。而到了农历五月,花神退位之际,人世间又隆重地为花神举行饯行仪式,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盼来年早相迎。
在《红楼梦》中有对送花神这一习俗的描写,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干旗旌幢,都用彩线系在每一棵树头每一枝花上。
“千旗旌幢”中“干”即盾牌;施,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施是旗杆顶端缀有牦牛尾的旗,旌与旗相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五彩折羽装饰,幢的形状为伞状。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芒种送花神是怎么一回事迎花神迎花神,是在每年的二月二日,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进行迎花神活动,这就是花朝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这个节日,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因古时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故又是生殖崇拜的节日。
送花神红楼梦里我们看到,芒种节气这一天,这些女孩子们,先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之后,便早早地到大观园里,摆上种礼物,举行送花神活动。
原来,这芒种一过,众花皆卸,花神也要退位了,所以,要在这天举行送花神活动,以期来年再降福于人间。那么,人们是如何送花神的呢?
一是送花神的人要穿着整齐,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不用说,这是必须的,因为花是美的,如果送花的人不修边幅,蓬头垢面,那也对不起花神呀,花神能满意吗?
所以,大观园里的那些女孩子们才“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甚至她们打扮得多么漂亮,连曹雪芹这个大手笔“一时也道不尽”了。
中国古代的五大花神芙蓉花神—貂蝉貂蝉,甘肃临洮人,是民间传说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闭月”。民间传说中,貂蝉为东汉末年司徒王允家的义女,为拯救汉朝,由王允授意施行连环计,使董卓、吕布两人反目成仇,最终借吕布之手除掉了恶贼董卓。之后貂蝉成为吕布的妾,董卓部将李傕击败吕布后,她随吕布来到徐州。下邳一役后,吕布被曹操所杀,貂蝉跟随吕布家眷前往许昌,从此不知所踪。
水仙花神—甄宓甄宓,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女人,同时又是个可怜的女人。生逢乱世,两次嫁人,都在诸侯帝王家。最后被自己的老公曹丕赐死。值得说的是甄宓是曹植的嫂子,曹植对嫂子有了别样的感情,在《洛神赋》中,曹植描写甄宓的美,将她比做洛水的仙子“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可见,甄夫人之美,让人们对她十分思念。
莲花花神—西施西施,中国四大美女之首的“沉鱼”,天生丽质,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词。西施和范蠡帮助勾践灭吴之后,吴国灭亡之后西施的结局便成了迷:有人说看到范蠡带着西施归隐了,曾有人看到他们泛舟太湖,也有人说西施沉江而死,还有的说她爱上了吴王自杀追随了。但不管怎么样,西施的美已经留在了世世代代人的心中。
山茶花花神—王昭君王昭君是汉代的人,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她能在世人眼中出现,被大家知道纯属归功到一个贪婪的宫廷画师身上,年轻的王昭君也想被皇帝选为妃子,但是她性感刚直,不愿意贿赂画师,结果画师把她画的很丑,汉元帝就这样错过了这样的大美女。结果,王昭君为了和平,自己主动去和亲,汉元帝看到昭君之后,怒杀画师。这么美的女人怎么就错过呢?但是已经答应别人了,于是就有“昭君出塞”,王昭君为边塞的和平,匈奴和大汉的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杏花花神—杨玉环四大美女中就属杨玉环的故事最奇特,是唐皇李隆基的老婆,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用现代话说,就是丰满的小姐姐,会唱歌跳舞,还能玩乐器。而且她还当过道姑,号太真。是四大美女中“羞花”。
芒种送花神是什么意思
芒种送花神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习俗。
人们认为,芒种已过,百花开始凋零,花神退位,故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当日,人们要设案供物,焚香祭祀,来为花神饯行。根据古老的说法,芒种节过后,花神退位,人世间便要为她饯行,以示感激。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非常生动地描写了这个为花神饯行的场面,具有很浓郁的民俗意味:至次日乃四月二十六日,原来这日未时交芒种节。尚古风俗:凡交芒种节这日,都要摆设各种礼物,祭饯花神。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饯行。
芒种送花神的习俗
迎花神,是在每年的二月二日,也有二月十二、二月十五进行迎花神活动,这就是花朝节。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各地还有“装狮花”、“放花神灯”等风俗,这是纪念百花的生日。
这个节日,是汉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这一天,家家都会祭花神,还要到花神庙去烧香,以祈求花神降福。红楼梦里我们看到,芒种节气这一天,这些女孩子们,先是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之后,便早早地到大观园里,摆上种礼物,举行送花神活动。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