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军用指北针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军用指北针以及62式军用指北针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军用指北针使用说明
一、用途“80”式五用指北针装有罗盘、距离固定器、里程机构、俯仰机构及坐标梯尺等。具有测定方位、距离、俯仰角、地图上的里程、坐标及绘制简单地图之功用。本指北针方位及俯仰测量涂有夜光标志,以供夜间作业使用。二、结构、性能 1.方位测量机构:由罗盘、方位框、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单位为0—50密位;内圈为360 o分划制,单位为5 o。方位指示精度为0—25密位。 2.距离估定器:有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瞄准玻璃上刻有距离估定线及密位分划线。当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相对准,瞄准器处于垂直位置时,距离固定线与瞄准器组成10:1之比册燃例测距固定器;密位分划线与瞄准器组成密位测距估定器亮耐。距离估定器的测距精度为5%。 3.俯仰角测量机构:由俯仰瞄准器、俯仰摆及锁紧机构等组成。其量程为±90 o、单位为5 o。俯仰角测量精度为2.5 o。 4.里程州键虚测量机构:由里程测量表轮、里程表、里程表针及齿轮系等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种分划,单位为公里。里程测量精度为2%。 5.坐标梯尺:由相互垂直的两组测尺组成。长尺80mm;短尺20mm。单位1mm。坐标梯尺测量精度为0.5mm。三、基本用法介绍 1.测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标定地图、指示目标等。例一: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打开指北针,使壳盖至最大位置,将指北针托平,(单眼紧贴瞄准器)调整瞄准器的角度,使透过放大镜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标线及所对应的分划值。瞄准时通过瞄准器上的长缝和瞄准线瞄准目标,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的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例二:标定地图—使地图上北方与现地正北方向一致。展平地图,将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与地图上磁北方向线(即地图中的PP虚线)密合,此时坐标梯尺始端应指向地图下方,转动地图,使指北针方位指标线对应值指示为零。此时地图即已标定。例三:利用地图量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按例二方法先将地图标定,使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通过站立点和目标两点或这两点延长线,坐标梯尺的始端应指向站立点。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之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2.估测距离:①已知北侧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目标间隔在瞄准玻璃上所占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来估算距离。比例公式: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目标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密位公式: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00/目标所占的密位数例四:已知前方目标高压电杆之间隔为50米,电杆高为8米,试用比例测距或密位测距两种方法,估测目标至站立点间的距离。打开指北针,使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对准,将瞄准器置于垂直位置,用单眼紧贴瞄准器长槽,通过瞄准玻璃上的分划线观察目标。如图一所示,测得两电杆之间隔(50米)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为1.25,通过比例公式可求得:立足点至电杆的距离=50X10/1.25=400米如图二所示,测的电杆之高(8米)占密位分划线两小格(20密位),通过密位公式可求得:立足点至电杆的距离=8X1000/20=400米②未知被测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例五:如图三所示,在河彼岸有敌阵地新建暗堡,估测暗堡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打开指北针,测的目标至站立点的磁方位角为45—20密位,在垂直于目标的方向寻找一辅助点,使目标至辅助点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化1—00密位,例向右当测得辅助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为44—20密位。此时用步测法或其他方法,若测得辅助点到立足点的距离为40米,则站立点到目标的距离为其十倍,即400米。注:按上述方法测距,如再减少5%、如400米-400X5%=380米,此时测距精度能提高2%左右。 3.测俯仰角及校准水平:用俯仰瞄准器直接瞄准目标,来测量站立点至目标的俯角或仰角。还可以将指北针的坐标梯尺(长尺)朝下,立于某一平面上,测量该平面倾斜的角度,或校准该平面,使之处于水平位置。例六:测量站立点至山坡目标之仰角。手拿指北针,用中指压下按键,同时通过俯仰瞄准器瞄准目标,待3-5秒钟以后,中指脱开按键,锁紧机构即将被测角度锁定。通过俯仰放大镜即可读取所测得的仰角,指示为30 o。则站立点至该山坡目标的仰角为30 o。 4.量测地图上任意两点之里程:不同比例尺之地图,其方里网边长及实地距离之关系,及计算公式: 1:25,000地图: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4(公尺) 1:50,000地图: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2(公尺) 1:100,000地图: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公尺)例七:量测地图上的甲乙两地之直线距离。(地图比例尺1:50,000)将坐标梯尺始端对准甲地,量的甲乙两地间的长度为68毫米。代入公式距离=68x100/2=3400米责甲乙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400米。例八:量测沿某公路上甲乙两地之行军路程。(地图比例尺1:50000)转动里程轮,消除其空迥,使里程表针的指示为零,然后是令程轮沿公路滚动到乙地(注意里程轮只能滚动不能滑动)。翻转指北针,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在1:50000里程表分划圈上读数,若里程表针指示为25,则该公路上甲乙两地之路程为25公里。说明:此法不适用于地势有起伏的地区。 5.量测地图上某点的坐标:量读要领:长边压横线、短边通过点,公里数在前,尾数看尺边,先报纵坐标,后报横坐标。例九:如图四所示,量测1:50000地图上、“p”点的精确坐标。(1)先查出“p”点的坐标为83、50。将坐标梯尺长边与83坐标横线密合,使短尺通过“p”点。(2)先后读得短边为8毫米,长边为13毫米。带入公式: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2短边为400公尺,长边为650公尺,分别夹道所对应的公里数后面。(3)“p”点的精确坐标为83400(纵),50650(横)。四、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和放置指北针时不要靠近铁磁物质(如火炮、坦克、磁铁矿等),高压线及电磁器件等,以免造成误差和灵敏度降低。 2.长时期不使用时,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发霉。 3.有机玻璃凸镜极表盖粘污时,可用白绒布或脱脂棉花轻擦表面,必要时可用牙膏来抛光,不应用手指或一般棉布、纸及溶剂来擦其表面。五、指北针全套:指北针一块、丝带一根、绒布一块、塑料袋一个、合格证一张、皮盒一个、附说明书一份。下载(28.83 KB) 80式军用指北针使用说明 2009-2-26 22:34
美式军用指北针使用方法
北约(包括美军)和华约(包括我军)军队的指北针功能上基本相当,能够测量方向、距离、高差、坡度等。
1、用指北针测方向(这个不教应该也会)
把指北针水平放置,只有周围没有磁干扰。其矢标指示便是此地的磁南北方向,基本就是正南北方向。注:我国北方的磁北方向比正北偏西,自然磁南方向比正南偏东,这是个常识。
2、用指北针测目标距离
打开指北针,你马上就能发现有准星、照门。准星座两侧尖端的宽度恰好是准星座到照门距离的十分之一。准星座就是估计判定距离的,所以叫“距离估定器”。
测量距离时,将指北针放平,用右眼通过照门、准星观察目标,记住距离估定器照准现地的宽度,然后目测现地的宽度,并将该宽度乘以10,就是到目标的距离。若目标太窄也可以用估定器的一半照准,则应乘以20。例如,测得敌坦克约为估定器的一半,已知敌坦克长约7米,则可以算出到坦克的距离为:7米×20=140米。
3、用指北针测高度
是先用角度表测出高低角,然后再按公式:高度=距离×高低角/60计算,就能算出目标高度。
4、用指北针测坡度
测量时,在斜面的下(上)边,将指北针打开,沿测尺边向斜面的上(或下)边照准,使照准线与斜面平行,然后,从反光镜中读出读数(即摆上刻线指的度数),即为所求的坡度。
军用指南针是怎样使用的(使用方法)
1、首先,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方向指标相对正,将平视镜斜放(45°)单眼通过准星瞄向目标,从平视镜反射看到磁针N极所对反字表牌上方位分划,既可读出目标方位角,然后用右手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与磁针N极对准。
2,其次,展开指北针,转动方位框,使方位框上的刻度线字与方向指标对准(注意磁偏角的修正),将指北针平放在地图上,准星一端朝向地纯陆图北极,使坐标梯尺长与地图磁子午线相切,转动地图使磁针N极对准方位玻璃上的刻度线,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3,然后,展开指北针于地图上,使测绘尺经过的图上本人立足点与行军目标,这时方向指标即指应行进的方向。转动方位框使方位玻璃上的(S、N)方向与地图上的(S、N)方向一致,然后记下方向指标所指方位角读数。
4,最后,已知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扩展资料
行军时间及速度计算
用仪器上的速度时间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时,可测定行军所需要的时间或在规定时间内的行军速度,其方法如下:
l.行军时间计算:打开仪器,使里程表指针归零(表盘红线上)。
在求出到达目的地里程的同时,速度时间表便按照l: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时(外侧表,顺时针读数)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时(内恻表,逆时针读数)速度行军各所需时间。
若为在l∶50000比例尺地图上所量得里程,则用手指轻按测轮,使里程减半,做前顷指针所指示的速度和时间即为所求。
例如:在1:50000比例图上量得距离为40公里,若按v20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时间。首先将指针拨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处,在v20圈内指针所指即为所求。若规定的速度为表上没有显示之速度,则找出有倍悔凯率关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时间。
如每小时行军速度为5公里,量得里程为30公里,求时间,便可读:v10为3小时,由于v10是v5的2倍即将得数乘2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60公里处读v10得6小时,再如v6时,可读v18,将得数乘3或拨测轮使指针指示90公里处读v18得5小时,余类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军用罗盘
军用指北针有几种用途分别是什么
指北针的用途:
在山林地中行进时:
根据错过的基本方向,大概距离,找出最近的那个开始发生偏差的地点,并以此为基础,确定出站立点的概略位置。如果错得太远,确定不了站立点,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图上看一看,迷失地区附近是否有较大型或较突出的明显地形(最好是线状的),如果有,就要果断地放弃原行进方向向它靠拢,并利用它确定站立点。如果没有这个条件,那么就继续按原定方向前进,待途中遇到能够确定站立点的机会后,再迅速取捷径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进,最忌讳在尚末查明差错程度和正确的行进方向都不清楚的情况下,匆忙而轻易地取“捷径”斜插,这样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沿道路行进时:
标定地图,对照地形,判明是从哪里开始发生的错误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后根据情况另选迂回的道路前进。如果错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进。
越野行进时:
应尽早停止行进,标定地图后选择最适用的方法确定站立点,然后尽量取捷径插到原来的正确路线上去,不得已时再返回原路。
用法:常用的80式指北针装有罗盘、距离估定器、里程机构、俯仰机构及坐标梯尺等。具有测定方位、距离、俯仰角、地图上的里程、坐标及绘制简单地图之功用。本指北针方位及俯仰测量涂有夜光标志,以供夜悔凳间作业使用。方位测量机构:由软盘、方位框、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单位为0-50密位;内圈为360`分划制,单位为5`。方位指示精度为0-25密位。距离估定器:由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瞄准玻璃上刻有距离估定线及密位分划线。当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相对准,瞄准器处于垂直位置时,距离估定线与瞄准器组成10:1之比例测距估定器;密位分划线与瞄准器组成密位测距估定器。距离估定器的测距精度为5%。俯仰角测量机构:由俯仰瞄准器、俯仰摆及锁紧机构等组成。其量程为--+90`、单位为5`。俯仰角测量精度为2·5`。4、里程测量机械:由里程轮、里程表、里程表针及齿轮系等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种分划,单位为公里。里程测量精度这2%。5坐标梯尺:由相互垂直的两组测尺组成。长尺80mm;短尺20mm。单位1mm。坐标梯尺测量精度为0·5mm。
下面是80式指北针的说明书:(供大家使用时参考)
一、用途
“80”式五用指北针装有罗盘、距离固定器、里程机构、俯仰机构及坐标梯尺等。具有测定方位、距离、俯仰角、地图上的里程、坐标及绘制简单地图之功用。
本指北针方位及俯仰测量涂有夜光标志,以供夜间历败作业使用。
二、结构、性能
1.方位测量机构:由罗盘、方位框、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方位分划外圈为60—00密位分划制,单位为0—50密位;内圈为360�0�2分划制,单位为5�0�2。
方位指示精度为0—25密位。
2.距离估定器:有瞄准器及瞄准玻璃等组成。瞄准玻璃上刻有距离估定线及密位分划线。当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相对准,瞄准器处于垂直位置时,距离固定线与瞄准器组成10:1之比例测距固定器;密位分划线与瞄准器组成密位测距估定器。
距离估定器的测距精度为5%。
3.俯仰角测量机构:由俯仰瞄准器、俯仰摆及锁紧机构等组成。其量程为±90�0�2、单位为5�0�2。
俯仰角测量精度为2.5�0�2。
4.里程测量机构:由里程测量表轮、里程表、里程表针及齿轮系等组成。里程表有1:100000;1:50000;1:25000三种分划,单位为公里。
里程测量精度为2%。
5.坐标梯尺:由相互垂直的两组测尺组成。长尺80mm;短尺20mm。单位1mm。
坐标梯尺测量精度为0.5mm。
三、基本用法介绍
1.测碧烂旅方位角:以判定方位、标定地图、指示目标等。
例一: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打开指北针,使壳盖至最大位置,将指北针托平,(单眼紧贴瞄准器)调整瞄准器的角度,使透过放大镜能清晰的看清方位指标线及所对应的分划值。瞄准时通过瞄准器上的长缝和瞄准线瞄准目标,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的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例二:标定地图—使地图上北方与现地正北方向一致。
展平地图,将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与地图上磁北方向线(即地图中的PP虚线)密合,此时坐标梯尺始端应指向地图下方,转动地图,使指北针方位指标线对应值指示为零。此时地图即已标定。
例三:利用地图量测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按例二方法先将地图标定,使指北针坐标梯尺长边通过站立点和目标两点或这两点延长线,坐标梯尺的始端应指向站立点。此时方位指标线所对应之密位分划值即为站立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
2.估测距离:
①已知北侧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根据目标间隔在瞄准玻璃上所占的大小,可按10:1的比例公式或密位公式来估算距离。
比例公式: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目标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
密位公式:立足点至目标的距离(米)=目标间隔宽度(米)x 1000/目标所占的密位数
例四:已知前方目标高压电杆之间隔为50米,电杆高为8米,试用比例测距或密位测距两种方法,估测目标至站立点间的距离。
打开指北针,使壳盖与壳身之测距定位线对准,将瞄准器置于垂直位置,用单眼紧贴瞄准器长槽,通过瞄准玻璃上的分划线观察目标。
如图一所示,测得两电杆之间隔(50米)占两估定线宽度的倍数为1.25,通过比例公式可求得:
立足点至电杆的距离=50X10/1.25=400米
如图二所示,测的电杆之高(8米)占密位分划线两小格(20密位),通过密位公式可求得:
立足点至电杆的距离=8X1000/20=400米
②未知被测目标的间隔,估测目标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例五:如图三所示,在河彼岸有敌阵地新建暗堡,估测暗堡至站立点之间的距离。
打开指北针,测的目标至站立点的磁方位角为45—20密位,在垂直于目标的方向寻找一辅助点,使目标至辅助点的磁方位角之值在原来的基础上变化1—00密位,例向右当测得辅助点至目标的磁方位角为44—20密位。此时用步测法或其他方法,若测得辅助点到立足点的距离为40米,则站立点到目标的距离为其十倍,即400米。
注:按上述方法测距,如再减少5%、如400米-400X5%=380米,此时测距精度能提高2%左右。
3.测俯仰角及校准水平:
用俯仰瞄准器直接瞄准目标,来测量站立点至目标的俯角或仰角。还可以将指北针的坐标梯尺(长尺)朝下,立于某一平面上,测量该平面倾斜的角度,或校准该平面,使之处于水平位置。
例六:测量站立点至山坡目标之仰角。
手拿指北针,用中指压下按键,同时通过俯仰瞄准器瞄准目标,待3-5秒钟以后,中指脱开按键,锁紧机构即将被测角度锁定。通过俯仰放大镜即可读取所测得的仰角,指示为30�0�2。
则站立点至该山坡目标的仰角为30�0�2。
4.量测地图上任意两点之里程:
不同比例尺之地图,其方里网边长及实地距离之关系,及计算公式:
1:25,000地图: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4(公尺)
1:50,000地图: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2(公尺)
1:100,000地图: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公尺)
例七:量测地图上的甲乙两地之直线距离。(地图比例尺1:50,000)
将坐标梯尺始端对准甲地,量的甲乙两地间的长度为68毫米。
代入公式
距离=68x100/2=3400米
责甲乙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400米。
例八:量测沿某公路上甲乙两地之行军路程。(地图比例尺1:50000)
转动里程轮,消除其空迥,使里程表针的指示为零,然后是令程轮沿公路滚动到乙地(注意里程轮只能滚动不能滑动)。翻转指北针,根据地图的比例尺,在1:50000里程表分划圈上读数,若里程表针指示为25,则该公路上甲乙两地之路程为25公里。
说明:此法不适用于地势有起伏的地区。
5.量测地图上某点的坐标:
量读要领:长边压横线、短边通过点,公里数在前,尾数看尺边,先报纵坐标,后报横坐标。
例九:如图四所示,量测1:50000地图上、“p”点的精确坐标。
(1)先查出“p”点的坐标为83、50。将坐标梯尺长边与83坐标横线密合,使短尺通过“p”点。
(2)先后读得短边为8毫米,长边为13毫米。
带入公式:距离=量的毫米数x100/2
短边为400公尺,长边为650公尺,分别夹道所对应的公里数后面。
(3)“p”点的精确坐标为83400(纵),50650(横)。
四、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和放置指北针时不要靠近铁磁物质(如火炮、坦克、磁铁矿等),高压线及电磁器件等,以免造成误差和灵敏度降低。
2.长时期不使用时,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以免发霉。
3.有机玻璃凸镜极表盖粘污时,可用白绒布或脱脂棉花轻擦表面,必要时可用牙膏来抛光,不应用手指或一般棉布、纸及溶剂来擦其表面。
五、指北针安全套
指北针一块、丝带一根、绒布一块、塑料袋一个、合格证一张、皮盒一个、附说明书一份。
标题:指北针的用法使用、用途及用法
这种军用指北针怎么使用
97式军用指北针:
指南针务必使之水平使用,同时为避免磁针发生错乱,要与铁丝网、高压线、汽车和飞机以及含有磁性的野森物体保持一定距离,具体参考指标如下:
1、离铁埋帆丝网>10米;
2、离高压线>55米;
3、离汽车弯脊雹或飞机>20米;
4、离含有强磁的物体,如各种磁铁、外磁式喇叭>10米;
5、离磁性较弱的物体如磁性按扣等>0.5米。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