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元日陈与义赏析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元日陈与义赏析以及元日陈与义翻译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陈与义的元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南宋诗人陈与义的作品《元日》的尾联是“汀草岸衡陆猜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咐型”,这一联用了拟人的手法,面对草长悉世花开,诗人只是独自愁苦。二是用典,化用齐景公的典故,抒发自己身在乱世,漂泊流离的感情。
陈与义《元日》尾联表达什么情感
陈与义的元日尾联是“锋胡千门万携基握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表达了诗人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辩庆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虞美人陈与义翻译赏析
虞美人陈与义翻译赏析
虞美人陈与义翻译赏析,是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作品,这首诗是陈与义在湖南衡阳留别友人席大光的作品。
原文:
虞美人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虞美人字词解释:
1、搔首:以手搔头,意为有所思的样子。如:《诗·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2、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化用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表达不忍惜别。
虞美人春翻译:
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可作者却搔首踟蹰不忍离去,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之酒。以前天天写诗作词翘首盼望春天的到来,可等到了春天桃花刚了却要郑誉禅与友人匆匆离别。
歌姬的歌声常常因离别之人而呜咽,还清楚记着离别席喊尘上的情形。明天酒醒后就要随着大江行舟离去,只能满满带着一船的离别之恨驶向衡州。
虞美人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虚薯
虞美人赏析: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作者《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个人资料: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毛滂原文_翻译及赏析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卒于宣和末年。有《东堂集》十卷和《东堂词》一卷传世。毛滂介绍
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生于“天下文宗儒师”世家。父维瞻、伯维藩、叔维甫皆为进士。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北宋元丰二年(1079),与西安(今衢州)赵英结为伉俪。铁面御史赵抃的长房孙女,宋元丰三年(1080)随父赴筠州(今江西高安),结识苏辙。七年出任郢州(今湖北钟祥)县尉。哲宗元佑间为杭州法曹,苏轼曾加荐举,受知府苏轼赏识并赞称:“文词雅健,有超世之韵。”元符元年(1098)任武康知县,崇宁元年(1102)由曾布推荐进京为删定官。贮存器年曾布罢相,滂连坐受审下狱,政和元年(1111)罢官归里,寄迹仙居寺。后流落东京。大观初年(约1108)填词呈宰相蔡京被起用,任登闻鼓院。政和年间任词部员外郎、颂销秀州(今嘉兴市)知州。一生仕途失意。
毛滂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元祐四年(1089)所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小词结尾“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南宋周辉认为含蓄情醇“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著《东堂集》10卷、《东堂词》1卷均收入《四库全书》。《宋史·艺文世》列有《毛滂集》15卷。其词受苏轼、柳永影响,清圆明润,别树一格,无秾艳词语,自然深挚、秀雅飘逸。其词对陈与义、朱敦儒乃至姜白石、张炎等人的创作都有影响。代表作有《秦楼月》、《水调歌头》(一)、《玉楼春》(三)、《菩萨蛮》(一)、《踏莎行》(一)、《点绛唇》(三)、《蓦山溪》(三)、《浣溪沙》([十]、[十七])等。有《东堂集》,词集为《东堂词》,存词200余首。
其诗,“有风发泉涌之致,颇为豪放不羁”;其文,“大气盘礴,汪洋拍樱链恣肆,得二苏之一鳞半甲”;其词,则“潇洒明润”、“情韵特胜”。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虽非作家之极,亦在附庸之列”、有风致、有成就和有影响的作家,一直以来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对他的词,有些文学史及词学专著竟只字未提,有些词选本亦一首不录。事实上,《东堂词》内容丰富、情韵特胜,开潇洒俊逸之风,其作者毛滂实可称北宋一大家。《东堂词》无论在题材内容、艺术手法还是词调发展等方面都对宋词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进作用。
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人,约生于嘉佑六年(1061),(一)可能生于1055年。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卷三持此说;(二)生于1054至1056年间。唐圭璋《宋词四考·两宋词人先后考》持之;(三)生于1057年。锐声《毛东堂生年考辨》(见《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持之;(四)生于1060年。周少雄《毛滂生卒年考略》(《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4期)持之,新近出版的《全宋文·毛滂卷》从之;(五)生于1064年。胡云翼《宋词研究》持之,周笃文《毛东堂行实考略》从之;卒于宣和末年①。
评价综上所述,毛滂身为潇洒派之宗祖,首开潇洒俊逸之风。他于后世作者之影响,虽然不如也不可能像苏袭孙轼那样革新创作手法、开拓思想境界,甚至也没有能像柳、秦、贺那样在词艺上用心良苦,但他的那些展示日常生活追求个性自由而又独具风格的词作,得到了古往今来众多读者的喜爱,且“如谢逸、苏庠、僧仲殊、陈与义、朱敦儒、范成大、杨万里等人,其词风之潇洒清旷、不沾世态,毛氏实有以开其先河”⑨之功。
主要作品爱情词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唐宋词最主要的题材之一,毛滂自然也不例外。据统计,《东堂词》中涉及情事的词作约40首,占毛滂词作的1/5。
与同时代其他词人多描绘文人与歌妓之间的感情所不同的是,毛滂的这些爱情词多以反映夫妻感情为主。在纵情声色的封建社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毛滂的发妻赵英,是北宋名臣赵抃之孙女,自幼失怙,知书达礼,十八岁时由赵抃作主嫁与毛滂。她“薄铅黛,衣简文绣”,然而却盛待宾客,慈惠下人。青年时期的毛滂“性懒慢,不喜为吏,家人辈窃共笑且骂,以为痴拙人”,赵英却劝慰他说:“人生衣食裁足,正可休。君先大家,殆藏万卷,其间圣贤俱在;君虽闭门以老,终不落寞。”⑥可见小两口情投意合,夫妻生活甚为相得。《东堂词》中,有在旅途中眷恋妻子的:“短棹犹停,寸心先往。说归期、唤做的当。夕阳下地,重城无样。风露冷、高楼误伊等望。今夜孤村,月明怎向。依还是、梦回绣幌。远山想像,秋波荡漾。明夜里、与伊画著眉上。”(《殢人娇.约归期偶参差戏作寄内》)有与妻共度七夕佳节的:“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诉衷情.七夕》)还有众多表达对妻子美好祝愿的题为“家人生日”的祝寿词。
毛滂的爱情词不见卿卿我我,也不见香言艳语,却是一往情深,含而不露,绝无肉麻腻语。如:“寒满一衾谁共。夜沈沈、醉魂蒙松。雨呼烟唤付凄凉,又不成、那些好梦。明日烟江暝曚。扁舟系、一行䗖蝀。季鹰生事水弥漫,过鲈船、再三目送。”(《夜行船.雨夜泊吴江,明日过垂虹亭》)毛滂词直接言情之处甚少,即以下面这首《生查子》来看,词人愁苦万状的哀思全凭晚春的暮色、江畔的落日、飘散的风香、凋谢的春花、乱舞的飞絮等凄迷而又具有象征意味的景物烘托出来。
春晚出山城,落日行江岸。人不共潮来,香亦临风散。
花谢小妆残,莺困清歌断。行雨梦魂消,飞絮心情乱。
在古代诗词中,夫妻之间真挚纯洁的情感往往以悼亡、惜别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毛滂却让它在舟旅、节日、寿庆等日常生活中得以展现,感情温馨缠绵,情调轻松欢愉,较为完整地记录下了一位封建士人对妻子执著不渝的情感历程,显然具有独特的思想价值。毛滂的夫妻情词常将其情思溶化在优美而伤感的景致中,语言雅丽清新,词情缠绵哀怨词旨含蓄幽微。在情感净化的基础上,毛滂爱情词又表现出明显的雅化、诗化倾向。这种朴实深挚的夫妻感情在词中的较多表现,有助于洗刷晚唐以来情爱词中浓腻的绮罗香泽之态与宋代俗词轻佻艳冶的作风,这不能不说是毛滂对宋词的独特贡献。
娱乐词
在宋词史上,晏殊、张先已较多地将官场的日常生活引入词中,不过晏殊词主旨在于酒阑歌余的人生感喟,张先词的着力处则在听歌看舞的场面和艺术感受。而在欧阳修、柳永那里,则已将畅怀湖山风月、歌咏都市繁华的作风带入词中,但这类作品还为数尚少,不足以决定其整体词风。就算在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苏轼词里,这种潇洒尘外的风调也只是其多彩魅力的小小一角,明显不如后来毛滂那样表现得广泛而集中。至于晁补之隐逸主题的创作,那是到了徽宗朝他罢官闲居之后,尚在毛滂潇洒词风成熟的哲宗朝之后。可见,正是从毛滂开始,士大夫文人的闲情逸趣才由附庸而蔚为大国,真正成了词体文学表现的重点,成为一种生活理念,并且达到了清超绝俗的境界。如他在《浣溪沙.泛舟》所描述的“银字笙箫小小童,梁洲吹过柳桥风,阿谁劝我玉杯空。小醉径须眠锦瑟,夜归不用照纱笼,画船帘卷月明中”,虽然词的内容涉及声色享乐之事,但词人的生活情趣在于其悠然自得的风神与脱去尘累的欢欣,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其卓尔不凡的清兴雅致,达到了化俗为雅、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东堂词》中,有相当一部分描写都市风俗民情的词作,其中一些以节序词、祝寿词的形式表现出来。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漏尽年新,饮屠苏、进柏椒酒,家人上觞祝寿一巡复一巡……中古元旦人家风情在词人笔下得到生动的再现。三、四句用拟人笔法写时令景色,著词精妙,传递出春色的动人风神和作者的欢愉感受。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元旦》导语中,将它推作“古词”名篇。
毛滂善于发掘休闲生活的丰富情趣和独特风采,善于将世俗生活诗化、雅化。他的众多节序词和祝寿词,在当时即广泛流传,且不断引起后代词人、读者的共鸣和喜爱,至今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酬答词
有人作过统计,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以酬和赠答之类的篇章为数最多。宋人在按谱填词的前提下,探索出了和韵的形式,它与集句、隐括都是在某种限制之下进行创作的方法,因而不易写好,然其中也不乏佳作。且酬答词作为社交活动中的套用文字,和散文创作中的奏启、书简、墓志、寿辞之类有大致相似的交际作用。
毛滂在衢州、武康的时期,虽是他沉沦下僚、仕途失意时期,但却是他在艺术走向成熟的文学创作黄金时期。诸多被历代评论者先后交口称赞的佳制妙章,如词《减字木兰花.留贾耘老》、《更漏子.和孙公素泛舟观竞渡》、《南歌子.席上和李师文》、《烛影摇红.送会宗》等皆写于此时期。此时的词人,以官为隐,超然远离政治中心,公暇则召集友朋游山水咏歌以自适,在衢州、武康两地分别形成了两个以他为中心的地方文化交流圈。他们志同道合,常互相唱和,以一诗一词互相慰藉。如《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便是一首酬和之作:
绿暗藏城市,清香扑酒尊。淡烟疏柳冷黄昏,零落荼蘼花片、损春痕。
润入笙萧腻,春余笑语温。更深不锁醉乡门,先遣歌声留住、欲归云。
暮春花下饮酒,清香扑鼻,雅致风流后抹有一丝淡淡的伤春愁绪。笙箫悦耳,夜深饮怀愈开。“更深”三句,发语幽默、想像奇特、笔韵飘逸不群,“醉话”中闪现出不羁的灵性追求与快活,楼思敬谓之“佳句也”。
毛滂的闲适词,标举其高雅的生活情趣,展示其闲适自得的洒脱情怀和忘怀世事,乐得逍遥自在的闲情逸致,甚或有意无意的张扬一种离经叛道的个性。其潇洒的生活作风,高雅的名士风范,为其赢得了不少后世士人的追慕。
山水词
毛滂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皆因仕途辗转往返于各地,过的是典型的宦游生活。他更多地从寄情山水、游赏宴饮中自得其乐,自我解脱。几乎每到一地,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吟咏佳作。富阳、武康、秀州(今嘉兴)等地的旅游开发区,至今犹留有他的绝妙诗词。试看以下词句:
古寺长廊清夜美,风松烟桧萧然。石栏杆外上疏帘。过云闲窈窕,斜月静婵娟。
——《临江仙.宿僧舍》
手抚归鸿,坐临烟雨帘旌润。气清天近,云日温栏楯。
——《点绛唇.月波楼重九作》
楚山照眼青无数,淮口潮生催晓渡。
——《玉楼春.至盱眙作》
此外,毛滂还留有大量吟咏山水的诗、文。其一些七言绝句,写得颇为清新,具乃词潇洒之风。
隔墙杨柳舞腰斜,傍砌鹅梨玉作花。此地风光谁管领?小诗收入长官家。
——《游翠峰寺》
故遣白云遮谷口,不教幽梦落人间。
——《昼寝石煕寺》
楼台影压浮天浪,钟鼓声随过岸风。
——《桐君山,邑人呼为小金山,桐君所庐也》
音律贡献毛滂精通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情韵特胜”,表现在“韵”上,则音韵和谐、节奏舒缓、琅琅上口。东堂词中就有不少毛滂自度曲如《惜分飞》、《武陵春》、《醉花阴》、《粉蝶儿》等,还有些经毛滂改进才得以推广的词调如《河满子》、《天香》、《夜行船》、《青玉案》、《赐银灯》等。至今,各类词谱如《钦定词谱》、《白香词谱》上提到上述词牌时还常以毛滂词为体例。
艺术风格特色
毛滂含英咀华,擅于吸收他人之长处,形成以潇洒、疏俊为主,而又兼豪迈、深婉、沉等多样化的风格。他的词风“与贺方回适得其反,贺氏浓艳,毛则以清疏见长;贺词沈郁,毛则以空灵自适”,他“有耆卿之清幽,而无其婉腻;有东坡之疏爽,而无其豪纵;有少游之明畅,而无其柔媚。”⑦
1.潇洒
民国薛砺若将北宋词分为柳永、苏轼、秦观、贺铸、毛滂五大家,称毛滂为“潇洒派之宗祖”,言其人“俯仰自乐、不沾世态”,其词风“潇洒明润”。毛滂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便是在杏花春雨的氛围和暮色冷香的幽境中,面对自然抒发内心淡淡的情思,表现玄远幽深的清雅乐趣。他的词中,没有迷狂式的冲动和热情,亦缺少飞扬奋发的阳刚之气,语言简淡飘逸、流丽自由;在音律上,则节奏舒缓、声韵和谐;其词中的意境又多清旷淡泊,气韵流注,形成独特的潇洒风格,表现他清疏放达、超然尘外的情怀,正所谓“情韵特胜”。
在词史上,那首使毛滂蜚声文坛、表现沉痛别离之情的爱情名作《惜分飞.富阳僧舍代作别语》,是毛滂的成名作与代表作。此词长期被当作他与歌妓之间的风流韵事传诵(《花庵词选》卷6),然词话多有讹传,据学界考证,本篇应是毛滂辞别妻子赵英时所作⑧。
泪湿阑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
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陈质斋评曰“泽民他词虽工,未有能及此者”,虽言之有过,但也说明了此词“情韵兼胜”。周辉评之曰“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真是恰如其当。再如那首写都城元夕的《临江仙》: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蓬莱清浅对觚棱。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谁见江南憔悴客,端忧懒步芳尘。小屏风畔冷香凝。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
吴梅曾极赞“酒浓春入梦,窗破月寻人”句,曰:“何减‘云破月来’风调!”
再如以下词句,都写得明净、超然脱尘:
赠君明月满前溪,直到西湖畔。
——《烛影摇红.送会宗》
烟艇何时重理,更凭风月相摧。
——《青玉案》
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梅瘦。
——《上林春令》
2.豪放
毛滂词多婉约,但大作家的风格总是多样的。他的词也有豪放的一面,如《水调歌头.拟饶州法曹掾作》:
金马空故事,方朔漫多端。三千牍在,玉殿何日赐清闲。难恋长安钟漏,谁借青云咳唾,拂袖且东还。笑杀长缨使,复转出秦关。吾道在,虽不遇,面何惭。洛阳年少高轮难与绛侯谈。富贵暂饶先手,晞尽草头秋露,掩鼻出东山。且饱鲸鱼脍,风月过江南。
面对进取道路上的打击和权贵们的排挤,少年词人虽牢骚满腹、落拓不羁,仍然能超然物外,表现出傲岸不屈、坦荡自信的精神风貌。再看下面这首《生查子.登高词》:
鲈蟹正肥时,烟雨新凉日。露蕊郁金黄,云液蒲萄碧。
此日古为佳,此醉君宁惜。高挂水精帘,尽放秋光入。
全篇气韵一注而下,几无收掖,形成一种飞动明快的节奏,生动地传递出作者欢快的节日情绪。读之如见沉浸于节日喜气中的词人,在欢快微醉的状态下,飞舞墨蛇、酣畅泻意的作词情形,神出态外。不妨再来看以下词句:
吸尽百川天上去,看长虹。
——《摊声浣溪沙.吴兴僧舍竹下与王明之饮》
携酒上高台,与君开壮怀。
——《菩萨蛮.溪山不尽知多少》
词人花下与友痛饮,满盏尽倾,听任湿衣,暴饮鲸吸,飘逸趣欲仙。“天上去”、“开壮怀”句,大有“会须一饮三百杯”,一任尽情开怀的豪情壮志。墨蛇飞舞中,知音相得的主旨于神韵外自然托出,风格爽朗畅快。
他的《南歌子.席上和衢守李师文》曾被选入《豪放词选》,其豪放词为后来豪放词及词派的形成起过作用。
3.深婉
滂词之深婉处,比少游有过之而无不及。试看这首写得“很深婉”(陆侃如等《中国诗史》)的思念亡妻的《青玉案.新凉》:
芙蕖花上蒙蒙雨。又冷落、池塘暮。何处风来摇碧户。卷帘凝望,淡烟疏柳,翡翠穿花去。
玉京人去无由驻。恁独坐、凭阑处。试问绿窗秋到否?可人今夜,新凉一枕,无计相分付。
芙蕖细雨、池塘暮色、淡烟疏柳……如诗如画的美景,但因了“玉京人去”,触动隐痛,
故一落笔就蒙上了黯淡的色彩。“风摇碧户”、“翡翠穿花”,再加上绿窗痴问,脱口成情,
无不闪现著亡妻的风姿,真是相思入骨,悼念成灰,深婉之至!
手法
作为与苏门有密切关系的词人,毛滂词深受苏词影响。《东堂词》豁达潇洒的情怀、超凡脱俗的气度以及大量运用词题、词序和典故等方面,都酷肖苏轼词的风貌;同时,其词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题材,也体现了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无意不可入词、以诗为词的艺术主张。
1.运用序词
毛滂擅小令,为补词短情长之弊,喜在词前添序,或以短句的形式介绍时、地、事、因等。这种小序具有导读、纪实、审美等诸功能。其产生、发展既是词学观念演化的反映,更是叙事抒怀等功能的需要,它与中国传统的和合性文化及宋代文坛“破体”之风有大关系。其发展经历了题材不断扩大、风格日趋丰富、形式逐渐多样、艺术愈显精美、个性日益鲜明的过程。北宋张先最早作了了序词相结合的尝试,此后苏门文人加以推广,毛滂乃其中身体力行者之一。这种词文相结合的方式,更有益于表达。它是文学史上前承唐传奇,后开元讲唱文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散文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毛滂的诗文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宋代·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沉冻酒。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婉约,春节抒情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梅瘦。——宋代·毛滂《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上林春令·十一月三十日见雪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落花飞絮蒙蒙,长忆著、灞桥别后。浓香斗帐自永漏。任满地、月深云厚。夜寒不近流苏,只怜他、***梅瘦。咏物,写雪,羁旅抒怀泪湿阑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宋代·毛滂《惜分飞·泪湿阑乾花著露》
惜分飞·泪湿阑乾花著露
泪湿阑乾花著露。愁到眉峰碧聚。此恨平分取。更无言语。空相觑。短雨残云无意绪。寂寞朝朝暮暮。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婉约,离别,羁旅思念查看更多毛滂的诗文>>
关于本次元日陈与义赏析和元日陈与义翻译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