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诗经风雅颂划分标准,以及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诗经》就其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现存305篇,共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其中既有先祖创业的颂歌以及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和劳逸不均的怨愤等篇章。
《风》、《雅》、《颂》的划分是按诗经内容题材的不同来划分的,其中:
一、“风”的意思是土风、风谣,因而《风》收录的是各地的民歌歌谣,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共有160篇,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
二、《雅》主要是贵族祭祀的诗歌,旧时贵族好雅,谓之高尚雅正等。旧训雅为正,谓诗歌之正声。《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因而《雅》又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三、“颂”的释义,最早见于《诗·大序》:“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因而《颂》为宗庙祭祀之诗歌,颂共40篇,名篇主要有《清庙》、《维天之命》、《噫嘻》等。
扩展资料:
《诗经》中《风》、《雅》和《颂》的各一代表篇章
一、《国风·周南·关雎》
(一)作品原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二)译文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小洲。美丽贤淑的女子,真是君子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采。美丽贤淑的女子,梦中醒来难忘怀。
美好愿望难实现,醒来梦中都思念。想来想去思不断,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不停摘。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表亲爱。
参差不齐的荇菜,左边右边去拔它。美丽贤淑的女子,鸣钟击鼓取悦她。
二、《小雅·鹿鸣》
(一)作品原文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二)译文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畅饮乐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嘉宾心中乐陶陶。
三、《周颂·清庙》
(一)作品原文
於穆清庙,肃雍显相。
济济多士,秉文之德。
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
不显不承,无射于人斯!
(二)译文
美哉清静宗庙中,助祭高贵又雍容。
众士祭祀排成行,文王美德记心中。
遥对文王在天灵,奔走在庙步不停。
光辉显耀后人承,仰慕之情永无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诗经
《诗经》按什么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风》包括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又叫“十五国风”,有160篇,是《诗经》的核心内容。十五国风分别是: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雅》是周王朝国都附近的乐歌,共105篇。分为大雅、小雅。《大雅》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的功绩,有些诗篇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小雅》共有74篇,以西周末年厉、宣、幽王时期为多。《小雅》中部分诗与《国风》类似,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
《颂》共有40篇,是宗庙祭祀之乐,其中有一部分是舞曲。远古时期祭祀宗庙时不仅有歌,而且有舞,“载歌载舞”可以说是宗庙乐歌的特点。
诗经风雅颂划分标准 雅又是怎么分类的
1、《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音乐的性质来划分的。《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根据音乐性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各诸侯国的乐调;“雅”是京城地区的正乐;“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2、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分别都是哪些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照使用场合和使用者所处阶级来划分的,“风”是指地方风俗,“雅”是指国家官方场合使用的高雅作品,“颂”则是对应国家祭祀活动,相对来说规格较高。
《诗经》中的风也被称作“国风”“十五国风”,主要收录周朝十五个诸侯国或地区的诗歌作品,其中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2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合计160篇。简单来说“风”就相当于现在的地方曲艺,贴近于民间生活,其中多有爱情、劳动生产等场景的描述。
《诗经》中的“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周朝的王族和贵族在宴饮的时候会使用这些诗歌配合曲艺表演,相对于“风”的下里巴人,“雅”就是阳春白雪,对应的阶级是不同的,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主要是描述周王室的先祖的丰功伟绩,小雅则主要表现战争等重大事件。小雅中有一部分作品形式与国风类似,相当于都城地区的国风。
《诗经》中的颂只有40篇,是周朝祭祀庆典活动的专属诗歌,其主题就是歌颂先祖,在祭祀活动中载歌载舞,赞扬祖先的功德,祈愿祖先保佑,这也是我国传统祖先祭祀的写照。颂都是由贵族阶层创作,很大一部分都是在官方支持下形成的,脱离了现实的生活,其中多有虚构和夸大的成分。
《诗经》按照诗歌体裁和作用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反应出周朝不同阶层人群的生活状态,不过按照研究价值来看,要数“风”地位最高,诗歌内容更贴近生活,思想价值和艺术性更高。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根据乐调的不同来区分的。《风》指各地民歌民谣;《雅》指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多用于宫廷宴会或者朝会;《颂》指宗庙祭祀时用的舞曲歌辞。
《诗经》现存305篇:
《风》(160篇):《周南》11篇、《召南》14篇、《邶风》19篇、《鄘风》10篇、《卫风》10篇、《王风》10篇、《郑风》21篇、《齐风》11篇、《魏风》7篇、《唐风》10篇、《秦风》10篇、《陈风》10篇、《桧风》4篇、《曹风》4篇、《豳风》7篇;
《雅》(105篇):《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40篇):《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
《诗经》名篇《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关于诗经风雅颂划分标准,风雅颂是按什么来划分的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