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允礼怎么死的和历史果郡王死因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允礼怎么死的以及历史果郡王死因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允礼,甄嬛传中允礼是怎么死的
甄嬛传中允礼是怎么死的
喝下毒酒死的。
第74集剧情介绍:
皇帝让甄嬛以毒酒亲手杀死果郡王。甄嬛不忍爱人死去,欲喝下毒酒,却不想毒酒被果郡王调换,口吐鲜血告诉甄嬛,她才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妻子。
甄嬛悲痛万分,来不及等到允礼咽气前告诉他自己的一对龙凤胎乃是他的骨肉。允礼惨死于甄嬛怀抱中。甄嬛赐死果郡王有功,被赐予协理六宫的大权,位同副后。
皇帝察觉甄嬛心中仍有允礼,与她日渐疏远。果郡王死后,皇帝为隐瞒真相,不准张扬。玉隐在果郡王葬礼上撞棺殉情而死。
甄嬛疑惑皇帝为何突然要杀果郡王,苏培盛找来允礼与玉隐的家信,信中结尾均是果郡王问及甄嬛安好的言词。甄嬛领悟到,这才是导致皇帝起了杀机的原因,十分憎恨皇帝。
扩展资料:
允礼人物介绍:
爱新觉罗·允礼/果郡王(李东学饰)配音:赵岭
果郡王不同于宫中争权夺势的皇室子弟,他庆幸自己并非帝王之身,不必将朝政琐事萦绕于身,他不求娇妻美妾如云,只盼与爱人厮守到老。
果郡王爱着甄嬛,却又不能僭越宫廷之礼。他善良、痴情、风流倜傥,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一份爱,奋不顾身地保护一份爱,说他是为爱而生也不为过。
历史上的爱新觉罗·允礼:
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1738年),原名爱新觉罗·胤礼,满洲正红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
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允礼九岁以后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
于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袭前瞎泰宁送***喇嘛回***,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
雍正帝临终时,命允礼辅政。乾隆即位,允礼任总理事务,主刑部事务,由于身体较弱,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办事,隔几天进宫一次即可,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照顾。
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赏识;乾隆元年因事罢双拍空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
因允礼无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继子。因允礼彼时年幼未参与康熙晚期夺嫡之争,故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甄嬛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礼
为什么皇帝要弄死允礼其一、皇帝已经不需要求证的是允礼对甄嬛这点觊觎,皇帝绝对没有错怪他了。
皇帝从头到尾也没想过送甄嬛去和亲当时那么说就是让允礼听到为了仔细的观察和求证他们两是否有***所以皇帝是那么震怒其实这么多年来皇帝还是对允礼不错的他万万没想到允礼会觊觎自己最宠爱的妃子他是不悔滚想相信的他说他能理解以甄嬛的容貌和才情他能理解别的男人也想要的那种心里但是甄嬛的心只能属于自己对一个男人而言要求自己的女人的心只能给自己有什么错?他知道她与允礼两情相悦吗?他不知道,他认为甄嬛还是从前那个甄嬛,那个一心为他的甄嬛他真的不敢去想如果那张小象是他的嬛嬛那代表什么那意味什么那能把他自己的心撕成什么样子而当他设下圈套允礼真的中计去追的时候他无比震惊与愤怒但当时依然他还没下杀机虽然是他认为是允礼的错他也非常恨的情况下以他那么多疑的性格他居然原谅了甄嬛以他的疑心他没做任何的追查而是去相信甄嬛一是看到胧月的时候想到毕竟是孩子的母亲二他真的是非常在乎甄嬛的晚上睡觉翻来覆去无法安枕最后传她来居然连审问罪责都不说了直接原谅甄嬛自己都无法相信皇帝居然没有追究而且是已经知道十七追去边关而没有追究看到这不禁想问看到这的人有些人还要继续说他不爱甄嬛吗你们记得瑛贵人吗?对比一下就知道了同样也是怀疑他是怎么对待的而对允礼他当时并没有想原谅换成是你你能原谅?镇守边关不允许回京为什么?远离他与甄嬛用现代人的眼光看也是如此如果你的弟弟喜欢你老婆你能怎么样?如果你想避免流言避免真的发生悲剧最好的办法远离他们二人《甄嬛传》里全集,甄嬛和允礼见面分别是哪集?可以描述详尽一点吗?甄嬛和允礼见面分别是以下几集:
第五集:倚梅圆初遇,允礼捡了甄嬛为祈福剪的小像,但两人没有打照面。
十三集:温宜生辰甄嬛去河边醒酒偷着玩水被允礼撞见,允礼知道了甄嬛是自己捡的小像的主人,心生好感,回到大殿之后,甄嬛被曹贵人刁难跳惊鸿舞,允礼吹笛伴奏相助。
十七集:偶遇桐华台,甄嬛委婉开解允礼。
十九集:小船偶遇,允礼助甄嬛脱困,甄嬛见允礼收藏小像得知允礼心意,婉转拒绝。
二十九集:甄嬛在年妃处被刁难小产,允礼不顾后宫礼制挺身相救。
三十三至三十四:甄嬛小产之后失宠,果郡王助她冬日寻蝶,得以复宠。
四十六集:甄嬛为自己是纯元替身而对皇帝心寒,生下女儿胧月后心碎离宫,允礼得知后为甄嬛带来胧月的画像,甄嬛非常感激。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雍正元年,十七岁的甄嬛(孙俪饰)与好姐妹眉庄(斓曦饰)、陵容(陶昕然饰)参加选秀,她本抱着来充个数的念头,可皇帝(陈建斌饰)偏相中了她的智慧、气节与端庄,最后三人一同入选。
但因华妃(蒋欣饰)嚣张,步步紧逼,眉庄被冤,陵容变心,天真的甄嬛慢慢变成了后宫精明的女子。皇帝发现年羹尧(孙宁饰)的野心,令甄父剪除年氏一族,甄嬛终于斗倒了华妃。
但不久又遭人暗算,父亲(沈保平饰)也被文字狱牵连而遭牢狱之灾,生下女儿后,心灰意冷的甄嬛选择出宫修行。在宫外幸得十七爷(李东学饰)悉心照顾,二人相亲相爱,只等有机会远走高飞。
后因误传十七爷死讯,甄嬛为保全腹中骨肉,设计与皇帝相遇,重回宫中。因生下双生子,甄父的冤案得以***,重新被皇帝重用,甄氏一族再度崛起。
甄嬛多次躲过皇后(蔡少芬饰)的陷害,最终扳倒皇后。可造化弄人,享尽荣宠的甄嬛,最终却只能看着心上人十七爷死在自己怀中。皇帝驾崩后,弘历登基,甄嬛被尊为太后。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甄嬛传
甄嬛传里的元澈是允礼和谁的孩子允礼和孟静娴(娴福晋)的孩子,孟静娴误中了剪秋下的鹤顶红,生下元澈后过世了。
拓展资料果郡王死后,两位侧福晋一个难产而死,一个殉情,留下唯一血脉元澈只能寄养在慎郡王府中。在玉娆嫁给慎贝勒后也只得一女,皇室宗亲不能断了香火。所以,元澈便被过继给了慎郡王。弘曕便入了果郡王一脉。
众所周知,弘曕本来就是允礼的孩子,入了十七王爷的族谱也算是甄嬛了了一桩心愿,算对得起果郡王为她而死了。
甄嬛传里,允礼给甄嬛写过一纸婚书。婚书上的内容是什么?求大神啊·~~~“玄清,甄嬛,终生所约,永结为好,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
1、允礼
亦称十七爷或果郡王,雍正皇帝的十七弟。身量高瘦。外貌清逸英俊,剑眉,目光清澈温和,脸型颇有棱角。
表面上倨傲不训,实则是一个对爱情一心一意的人,有时性格偏于柔弱。允礼真心爱上甄嬛,但是两人不会有结果,最后为甄嬛而死。
2、甄嬛
雍正宠臣甄远道的大女儿,17岁入宫,为人聪明慧黠,善于察言观色体察人心,口齿伶俐,有“女诸葛”之称,重情义,自尊,为人处世精明而不失天真,温婉大气亦能心狠手辣。
扩展资料
《甄嬛传》由由郑晓龙执导,流潋紫编剧,孙俪、陈建斌、蔡少芬、刘雪华、李天柱、蒋欣、李东学、陶昕然等主演。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了少女甄嬛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单纯少女成长为一个善于谋权的一代太后的故事。
该剧于2011年11月17日起陆续在中国大陆各地方台播出。2012年3月26日,该剧在安徽卫视、东方卫视上星首播。之后,该剧在多个国家及地区播出。
为什么雍正叫胤禛果郡王叫允礼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
允礼怎么死的历史上允礼怎么死的胤礼是病死的。
参考以下材料:(1697年3月24日-1738年3月21日),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七子。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初二,生母是***陈勤妃,1723年被封为多罗果郡王,1728年晋升为和硕果亲王,先后掌管理藩院、户部三库。雍正帝末年,与皇十六子胤禄深受宠信,胤礼善书画丹青,号春和堂、静远斋。乾隆即位后,授总理事务大臣。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二,胤礼病死,得年42。谥号毅,以雍正幼子弘曕为嗣。网络资料:真实的果亲王允礼是什么样的人哪?允礼(1697-1738)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比雍正小19岁。和雍正的长子弘晖同年同月生,也就是说,君臣二人虽为兄弟,但在年龄上属于两代人了。他的母亲,是康熙的二等侍卫陈希闵的女儿,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倒是可以,但入宫的地位仅仅是嫔。因此,允礼出生时,身份也并不高。我在《爱新觉罗宗谱》上看到,他在康熙生前,几乎没有事做。到六十年十一月的时候,才得了一个“管中正殿事务”的闲差。中正殿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今仅存遗址。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可见,允礼就是个文史馆主任一级。而这个时候,他已经24岁。别人且不说,与他的14哥允禵比,他可就差得太远了,人家21岁就封了贝子。贝子,是皇室中的四等王。28岁,就是他当文史馆主任的6年后,就做了抚远大将军。从这里可以窥测出,康熙并不欣赏他。雍正即位后,他的命运开始改变:元年四月,封多罗果郡王。这是“破格提拔”,他连贝子都没做过,由普通皇子一跃而为大清二级王,可见,雍正对他的恩有多高?那么,雍正看中了他什么呢?书载,允礼“幼从学沈德潜,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这里,“不参予皇权之争”让他四哥看好了。于是,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相当于外交部,十分重要。允礼不负圣望,上任后一展才华,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于是,六年后,雍正二月初五日,下旨给宗人府(管理皇室事务的机构)曰:“果郡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尓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今承我圣祖皇考六十余年至圣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无庸似者年诸王效力于其间。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备极忠诚,恪守臣子恭顺之道。其人为尤甚,其事为尤难,着将王晋封亲王,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一下子,由郡王而亲王了。这种恩宠,在雍正的众兄弟中,只有十三阿哥允祥可以比,剩下,怕是都难以企及。允礼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在哥哥这里都得到了。他的兄弟们大多数人没有得到的,他也得到了。他是雍正兄弟们中,绝少得到雍正恩宠的人。是怎么(177)甄嬛传中允礼是在哪一集死的
在74集,允礼为甄嬛带兵出关,犯了皇上的大忌,他就自动请缨去雁晌贺仔门关驻守,后来皇帝认为允礼在地方善待百姓和士兵,怕他树立过高的威望就召他回京,就拍裂在同时他让夏刈偷取允礼和玉隐的家书,发现他每封信都问甄嬛是否安好,所以下定了杀心。皇上在宫中为允礼设宴宴汪,命甄嬛效仿太后除去隆科多的方法,去给允礼送毒酒,除掉了允礼也验证甄嬛的忠心。
允礼怎么死的(允礼最终被乾隆训斥)
清朝雍正十三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清世宗雍正在圆明园离奇驾崩,根据雍正的遗诏,传位于四阿哥弘历,是为乾隆帝。雍正同时给乾隆安排了4位肱股大臣来辅政,其中,大学士张廷玉、大学士鄂尔泰是雍正的左膀右臂,辅佐乾隆是预料之中的。于此同时,雍正还安排了另外两个人,他们分别是允禄和允礼,也就是乾隆的两位叔叔。其中,允礼在乾隆朝只活了3年便去世,年仅41岁。
允禄和允礼分别是康熙的第十六、十七子,雍正登基之时,除了对十三爷胤祥之外,对其他兄弟大多十分刻薄,允禄和允礼因为没有参加之前的“九子夺嫡”,被雍正逐渐重用。甚至允礼的崛起,让许多人感到意外。
允礼作为康熙的第十七子,康熙驾崩时,他才25岁,资历尚浅,无任何爵位。再加上他的母亲出自汉军旗,康熙生前他的母亲被的位份仅仅是嫔缺漏(勤嫔),因此允礼的存在,很容易被人忽略。正是因此这样,允礼从小就知道皇位与自己无缘,便饱读诗书,修身克己,形成了谨慎的性格。
雍正登基后,急于培养自己的势力,经过怡亲王胤祥的推荐,雍正开始让他的十七弟允礼走入朝堂,不过,当时雍正对允礼也只是尝试性地使用,最初允礼的差事大多是负责修理宫殿、修饰陵园,因为这种差事远离政治核心。后来,雍正发现这个弟弟做人十分低调,做事情却很有章法,而且对自己十分忠心,便封允礼为果郡王,让允礼管理藩院事,相当于是外交工作。
允礼的工作卓有成效,雍正觉得可以重点培养,便让允礼管理两个旗的具体事务。但这两个旗并不是满洲八旗的核心,而是正黄旗中的蒙军旗,和镶蓝旗中的汉军旗。在清朝,蒙军旗和汉军旗的伏罩烂编制类似于满八旗,但地位却远远不如满八旗。
允礼属于做事认真,话语不多的郡王,雍正交代他的事情,他都兢兢业业完成,从不主动邀功,这种性格很对雍正的脾性。雍正六年,允礼被封为果亲王。第二年,胤祥病重,闷歼雍正让允礼负责管理工部,不久,允礼又负责管理户部。在允礼管理户部期间,和宝亲王弘历(后来的乾隆)交集颇多,弘历在和这位叔叔共事期间,对允礼十分佩服。雍正十三年,允礼迎来了他在雍正朝的最后一件差事,去办理西藏军务,也就是这一年,允礼脚受伤,从此染上脚疾,走路十分不便。
雍正去世后,允礼身为乾隆的叔叔,又是顾命大臣,奉命从正大光明牌匾后面拿出传位诏书,亲口读出了乾隆的名字。从此,允礼成为乾隆最为信任的叔叔之一。但允礼患有脚疾,在参政议政时多有不便,有一次,允礼在参拜乾隆时,差点不慎摔倒。乾隆大发“仁慈”,对允礼说:“十七叔以后见朕,不必下跪,在议政时,钦赐座椅。”也就是说,允礼以后见了乾隆,不仅不必下跪行礼,而且在讨论事情的时候,还可以坐着。当年十三爷胤祥和雍正帝关系亲密,但见了雍正也照样毕恭毕敬地跪拜,允礼享受到了“御前免跪”的待遇,没有感觉到危机,反而十分高兴。
果然,到了乾隆二年十月,乾隆在和张廷玉、鄂尔泰、讷亲等人讨论西北军务时,群臣争论十分激烈,半晌过后,果亲王允礼才赶到军机处,他到军机处后,没有向乾隆跪拜行礼,径直坐在椅子上,引起了乾隆的极度不满。乾隆当众训斥允礼无人臣之礼,允礼羞愧万分,第二日便写奏折,以身体多病为由,请求辞去总理大臣职务。乾隆悉数批准,并且免去允礼亲王双俸的待遇。
允礼赋闲在家,闷头编书,编成了《世宗宪皇帝上谕》一书,乾隆却并未给允礼任何奖赏。允礼心病难除,抑郁成疾,乾隆三年二月初二,允礼病逝。允礼死前曾对自己的福晋钮祜禄氏感慨:“一切皆因礼数而起,我不该因疾废礼。”用现在的话说,允礼是后悔:乾隆让我不必跪拜,我不该当真。总之,允礼对当初接受了“御前免跪”的特殊待遇,十分羞愧和后悔。
允礼死后,乾隆觉得对不住自己的这位叔叔,亲临叔叔家中祭奠,并且恢复允礼生前的所有待遇,还表扬允礼编书有功。这还不够,因为允礼无子,乾隆便将自己的亲弟弟弘曕(雍正第六子)过继给死去的允礼。当然,这样做也有两个好处,第一是安抚了宗室叔伯们的情绪;第二是把亲弟弟过继给叔叔,乾隆的大位更稳了。
允礼怎么死的 历史上允礼怎么死的
胤礼是病死的。
参考以下材料:
(1697年3月24日-1738年3月21日),清朝康熙帝的第十七子。胤礼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初二,生母是汉人陈勤妃,1723年被封为多罗果郡王,1728年晋升为和硕果亲王,先后掌管理藩院、户部三库。雍正帝末年,与皇十六子胤禄深受宠信,胤礼善书画丹青,号春和堂、静远斋。乾隆即位后,授总理事务大臣。乾隆三年(1738年)二月初二,胤礼病死,得年42。谥号毅搜掘唤,以雍正幼子弘曕为嗣。
网络资料:
真实的果亲王允礼是什么样的人哪?
允礼(1697-1738)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康熙三十六年丁丑三月初二日寅时生。比雍正小19岁。和雍正的长子弘晖同年同月生,也就是说,君臣二人虽为兄弟,但在年龄上属于两代人了。他的母亲,是康熙的二等侍卫陈希闵的女儿,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倒是可以,但入宫的地位仅仅是嫔。因此,允礼出生时,身份也并不高。
我在《爱新觉罗宗谱》上看到,他在康熙生前,几乎没有事做。到六十年十一月的时候,才得了一个“管中正殿事务”的闲差。中正殿佛堂名,位于紫禁城内西北隅建福宫花园南,主供无量寿佛。1923年6月26日夜建福宫大火,殃及该殿,今仅存遗址。清代档案、文献中,常把以中正殿为中心的一组佛堂建筑(计有:中正殿、中正殿后殿、东西配殿、香云亭、宝华殿、雨花阁、雨花阁东西配楼、梵宗楼10处)总称为“中正殿”。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设“中正殿念经处”,主管宫内喇嘛念经与办造佛像等事务。
可见,允礼就是个文史馆主任一级。而这个时候,他已经24岁。别人且不说,与他的14哥允禵比,他可就散销差得太远了,人家21岁就封了贝子。贝子,是皇室中的四等王。28岁,就是他当文史馆主任的6年后,就做了抚远大将军。从这里可以窥测出,康熙并不欣赏他。
雍正即位后,他的命运开始改变:
元年四月,封多罗果郡王。这是“破格提拔”,他连贝子都没做过,由普通皇子一跃而为大清二级王,可见,雍正对他的恩有多高?
那么,雍正看中了他什么呢?书载,允礼“幼从学沈德潜,豁达识体,不参与皇权之争。且又聪明持重……”这里,“不参予皇权之争”让他四哥看好了。
于是,雍正元年四月初三日,雍正帝给礼部谕:“景陵办理修饰甚好,十七阿哥、孙渣齐、萨尔那甚属尽心,敬谨效力。十七阿哥封郡王……”十六日正式“封十七阿哥允礼为多罗果郡王……”管理藩院事,相当于外交部,十分重要。
允礼不负圣望,上任后一展才华,曾秘密奏请蠲免江南诸省民欠漕粮、芦课、学租、杂税。
于是,六年后,雍正二月初五日,下旨给宗人府(管理皇室事务的机构)曰:“果郡世凯王为人直朴谨慎,品行卓然。朕即位以来,命王办理理藩院及三旗事务数年,王失志忠诚,毫不顾及己私,执持正理,概不瞻徇,赞襄朕躬,允称笃敬。王微有弱疾,虽偶尓在家调养,而一切交办事件仍然尽心料理。今承我圣祖皇考六十余年至圣至神,化洽宇宙之恩,普天共享生平,固无庸似者年诸王效力于其间。朕以为若能尽心为国,备极忠诚,恪守臣子恭顺之道。其人为尤甚,其事为尤难,着将王晋封亲王,为朕之子弟及世世子孙之表范。”
一下子,由郡王而亲王了。这种恩宠,在雍正的众兄弟中,只有十三阿哥允祥可以比,剩下,怕是都难以企及。允礼在父亲那里没有得到的,在哥哥这里都得到了。他的兄弟们大多数人没有得到的,他也得到了。他是雍正兄弟们中,绝少得到雍正恩宠的人。
甄嬛传中允礼是怎么死的
喝下毒酒死的。
第74集剧情介绍:
皇帝让甄嬛以毒酒亲手杀死果郡王。甄嬛不忍爱人死去,欲喝下毒酒,却不想毒酒被果郡王调换,口吐鲜血告诉甄嬛,她才是自己一生中唯一的妻子。
甄嬛悲痛万分,来不及等到允礼咽气前告诉他自己的一对龙凤胎乃是他的骨肉。允礼惨死于甄嬛怀抱中。甄嬛赐死果郡王有功,被赐予协理六宫的大权,位同副后。
皇帝察觉甄嬛心中仍有允礼,与她日渐疏远。果郡王死后,皇帝为隐瞒真相,不准张扬。玉隐在果郡王葬礼上撞棺殉情而死。
甄嬛疑惑皇帝为何突然要杀果郡王,苏姿蚂郑培盛找来允礼与玉隐的家信,信中结尾均是果郡王问及甄嬛安好的言词。甄嬛领悟到,这才是导致皇帝起了杀机的原因,十分憎恨皇帝。
扩展资料:
允礼人物介绍:
爱新觉罗·允礼/果郡王(李东学饰)配音:赵岭
果郡王不同于宫中争权夺势的皇室子弟,他庆幸自己并非帝王之身,不必将朝政琐事萦绕于身,他不求娇妻美妾如云,只盼与爱人厮守到老。
果郡王爱着甄嬛,却又不能僭越宫廷之礼。他善良、痴情、风流倜傥,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一份爱,奋不顾身地保护一份爱,说他是为爱而生也不为过。
历史上的爱新觉罗·允礼:
爱新觉罗·允礼(1697年—1738年物拆),原名爱新觉罗·胤礼,满洲正红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雍正帝异母弟,母纯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卒于乾隆三年(1738)。
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七。允礼九岁以后常随康熙帝出塞外,雍正元年被封为果郡王,管理藩院事。雍正迹颂帝认为他实心报国,操守清廉。
于雍正六年进亲王,七年管工部事,八年总理户部三库,十一年管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回西藏,顺路问视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还京师,办理苗疆事务。
雍正帝临终时,命允礼辅政。乾隆即位,允礼任总理事务,主刑部事务,由于身体较弱,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办事,隔几天进宫一次即可,这在当时是一种不同寻常的特殊照顾。
他秉性忠直,深受乾隆帝赏识;乾隆元年因事罢双俸,三年二月薨。乾隆帝万分悲痛,亲临其丧。二月初九日,乾隆令给允礼加祭一次,谥曰“毅”。
因允礼无子,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为继子。因允礼彼时年幼未参与康熙晚期夺嫡之争,故在康熙帝诸多皇子中算是下场较好的一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甄嬛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礼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