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红线女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和粤剧红线女厉害之处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红线女简介红线女的故事如何评价红线女
红线女简介:红线女的故事是怎样的?红线女的代表作品有哪些?如何评价红线女?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红线女简介
红线女(1924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女,汉族,祖籍广东开平,中国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派艺术创始人。2009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2013年12月8日,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广州逝世,享年89岁。
红线女是粤剧艺术的一代宗师,红线女开创了中国粤剧史上花旦行当中影响最大的唱腔流派之一—红派艺术,为岭南粤剧艺术乃至中华文明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红线女的故事
1924年12月27日,出生于广东开平水口泮村。家住广州西关,常随母亲到戏院看戏,回来在家中仿效演唱。
1938年因日军侵华而失学红线女简介,同年7、8月间,随母亲经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学艺,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春节,在胜寿年班首次登台演出。从此,她在戏班中练功、学唱,夜场演出扮丫环、宫女的角色。在香港郊区演出日场时,也担任一些戏份不多的配角,在“天光戏”中,还有机会演主角。
1940年,红线女随何芙莲临时搭班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1941年在上海演出,红线女当上了第三花旦。1943年,她在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这个艺名。从此,她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以后到抗战大后方广西等地演出了许多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抗战胜利后,红线女定居香港,成为影剧两栖演员。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52年,她在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改编《蝴蝶夫人》和莎翁名著的实践上,根据自己的天赋,嗓音条件,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创造了“红腔”。
1955年,返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20世纪50、60年代,红线女曾随团赴朝鲜、越南演出。
20世纪80年代,面对粤剧舞台演出的不景气,为振兴粤剧红线女简介,她重排旧剧,编演新戏。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了“红线女专场”;1994年,红线女又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成功地塑造厂一个外科医生沈洁的艺术形象。
2009年,红线女荣获首届“中国戏剧终身成就奖”。
2013年12月8日,在广州逝世,终年88岁。
红线女的代表作品
红线女先后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迎春》《刁蛮公主赣驸马》等许多剧目。
红腔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融入京腔、昆腔演唱艺术和西洋美声技法,结合个人的声线条件,融汇创造出“甜、脆、圆、润、娇、水”的红腔风格,把粤剧花旦唱腔发展到了崭新的阶段。
在唱腔上,吸收了京剧名家梅兰芳唱腔、昆剧、话剧、歌剧、西洋歌唱、电影等技巧,唱腔表现力更为丰富。她突破了传统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的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表现出敢爱敢恨、藐视豪强、正气凛然的性格特征,唱腔为了与人物性格统一,表现出了婉约之中带有悲壮的刚柔相济风格。
红派艺术在唱腔艺术上以粤剧传统花旦唱腔为基础,吸收了京剧等其它剧种、以及美声歌唱、电影等的技巧,结合个人的声线条件,融汇创造出了龙头凤尾、跌宕起伏、音域宽广、清脆秀丽、刚柔相济的红腔风格。
在舞台艺术上,以粤剧传统花旦舞台功架为基础,吸收了京剧名家程砚秋的身段艺术,并将俞振飞、周小燕、朱传茗等戏剧名家的艺术融为一炉,突破了传统粤剧中单纯表现女性媚美的框架,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妇女形象,戏路极为宽广,不论古代的小家碧玉、宫廷贵人、青楼青楼女子,还是现代革命女性,都能涤尽铅华,展示出东方女性清香淡雅的气质、高洁端庄的风韵,表现出敢爱敢恨、藐视豪强、正气凛然的性格特征,以及在抗拒苦难或悲剧命运中磨砺出那富于韧性的品格,表演细腻传神。
现代剧《山乡风云》,更是在现代剧和传统表演程式的结合上获得了标志性的突破,被认为是粤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如何评价红线女?
音质优美,基础深厚稳实,音色清脆秀丽,富有变化,高、中,低音区的声音统一、匀称,既有嘹亮的歌喉,音域特别宽阔,又柔美而有力度。
红线女与祖国荣辱与共,善始善终,她的生命属于艺术,她的艺术属于人民。
以上关于红线女的相关内容就介绍到这里,更多相关内容请查看相关标签和专题!
红线女的身世简介
绿云是唐朝“安史之乱”时期出生于沧州一位周姓官宦人家的小姐,这姑娘从小生得聪颖伶俐、漂亮活泼,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绿云五岁那年,周家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这尼姑虽然容貌苍老,眼神却相当精灵,她一眼看中了正在院中嬉耍的小绿云,于是向周家请求要收绿云为徒,周家这么一个爱如至宝的千金,怎么会舍得送她出家为尼,当下就婉言拒绝了。老尼也不多啰嗦,就在转身出门的那一刹那,猛地伸手抱过了小绿云,还没等绿云父母反应过来,就风驰电掣一般离开了。临出门时只丢下一句:“老身决不会亏待令嫒!”话音未落,人已了无踪影。这边绿云父母好不容易醒过神来,捶首顿足,悲哭不绝。
这带走绿云的神秘老尼是何许人呢?原来她是隐居梨山修道百年的妙空神尼,近一个世纪的勤修冥悟,练就了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除精通各种拳道兵器外,尤以一身绝世的轻功见长。妙空神尼武艺高超绝伦,脾气也是怪得少有,对选择授艺的徒弟特别挑剔,南来北往考察了几十年,却没有看中一人,一身稀世绝技眼看就没了传人。就在这时,她偶然在周家见到了绿云,这姑娘年龄虽小,却已初露慧质,不但一身骨胳细匀轻灵,宜练妙空神尼创制的功法,而且目光机灵有神,悟性甚高,是个学武功的好苗子。既然是百年难逢的好苗子,妙空当然不会放过,不惜强行抢入山中。
在险峻奇秀的梨山深处,绿云随妙空神尼过着与世隔绝的苦修生活。妙空神尼将毕身所创武功倾囊相授,绿云除了练就一套变幻无穷、灵捷如风的“神女剑法”外,还将妙空神尼神奇的飞腾之术学得八九不离十,运起功来,身影飘忽飞旋,犹如惊鸿一现,因而妙空将其名改为“鸿现”。
红虹与红线女的关系
母女关系。红虹原名马弟娘,是红线女和马师曾的女儿,也是粤剧界著名的正印花旦。红线女(1925年12月25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生于广州,粤剧女演员,工花旦.1939年,以艺名“小燕红”首次登台。1940年,改艺名为“红线女”。
红线女个人资料信息简历及简介
红线女简介,个人简介模板简历,简历个人简介,简历个人简介怎么写,简历中的个人简介,简历的个人简介怎么写,简历的个人简介,个人简历自我简介,个人简历的自我简介,
红线女
红线女(1927~),广东开平人,生于广州西关,原名邝健廉。13岁师从舅母学戏,初以“小燕红”艺名登台。1942年参加马师曾的太平剧团,逐渐成名。1946年在香港连续一月演出粤剧《我为卿狂》轰动全港。1947年拍摄了《我为卿狂》等三部电影,后共拍摄了70多部电影。1955年回国参加国庆6周年观礼活动,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是年底加入广东省粤剧团。1957年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以《昭君出塞》、《荔技颂》参赛,获古典音乐比赛金奖。1967~1980年,遭受不公正待遇,被下放英德茶场劳动。1984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独唱音乐会,受到各界热烈欢迎,1990年担任红豆粤剧团团长和艺术总监。2002年获国家文化部颁发的首届“造型和表演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
红线女:从艺六十余年红透半个多世纪
从艺六十余年,红透半个多世纪,在粤剧界,在全国戏曲界,红线女之外,能做到这一点的,实在不多。
作为粤剧史上的一代天才,红线女的艺术生命持续了六十多年,至今已经演出了近200个剧目,拍摄了70多部电影,国内外观众与专家对她艺术成就的评价之高、之多,不仅仅在粤剧界,而且在整个戏剧界中都是少见的。有专家认为,近几十年来的粤剧,是现代粤剧史上的红线女时代,客观来说,这个评价并不算过分,因为她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粤剧艺术的范围,成为岭南文化的一道动人风景,成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从全国范围来看,粤剧未必是观众群最大的剧种,但红线女的名字却几乎是人尽皆知的,很多人甚至是因为红线女这个名字才认识粤剧的。在人数众多的戏剧演员队伍中,红线女之所以能达到她的高度,自然是其与生俱来的嗓音、悟性等先天条件使然,但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因为她对粤剧的痴迷,使她能够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做出新的探索与革新,不断地获取前进的动力。(网站之家)
早期跟随马师曾等前辈学艺时,尽管还只是剧团中的第三花旦,但红线女的刻苦好学就已经赢得了前辈们的好评,并且在长期的生活磨练中,涤尽艳丽的铅华,没有沾染上梨园的陋习。即使是在香港大红大紫的时候,红线女也从来没有迷失过自我,反而利用经济状况的改善,更主动地多方面学习古典文学、英文以及其他剧种的特点,这不是一般的戏剧演员可以做到的。后来更因为对香港粤剧环境中的粗制滥造之风深恶痛绝,毅然回到内地发展。事实也证明,她当初回内地的选择是正确的。回来后她出演了自己最满意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如《搜书院》、《关汉卿》、《山乡风云》等,让自己的艺术生涯一直持续到今天。
正是因为她对粤剧的热爱与痴迷,才创造出独具艺术风采的“红派”艺术,使自己的艺术达到了“随物赋形,沿情造声”的境界。也正是这份痴迷,才让我们理解,即使在“文革”期间她在牛棚里的时候红线女简介,都要借着吆喝鸡的机会练练嗓子;到七十多岁时,她仍然在为粤剧的发展而操劳,她想到开创动画粤剧电影的形式来推广粤剧,并坚持为片子亲自配音……
红线女能在粤剧发展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固然与她自身的不断追求不断创新有关,但确切地说,也凝聚了许多人的心血:比如说马师曾,在她的艺术生涯中所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比如薛觉先,在她艺术道路上的提携与帮助;比如周恩来,他对红线女的殷切期望与指导,一直是红线女奋发向前的动力;比如梅兰芳、程砚秋等前辈,他们对红线女的指点与帮助,也让红线女的艺术探索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如果不是孤立地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个现象的出现,那么,把红线女放到一个社会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或许可以说,红线女的出现其实与岭南文化的氛围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红线女在20世纪30年代登上粤剧舞台时,中国社会正面临迅速的转变,政治、军事的混乱加速了新旧文化的更替。岭南文化既有注重实际与世俗生活的特性,又因为是最早与西方文明接触的地方之一,具有开放性与前卫性的一面。岭南文化的开放性与兼容性,开启了粤剧面对广大市民的世俗之门,必然要求粤剧演员在表演上更为成熟,在形式上做出变革,创新就成为必然。马师曾、薛觉先等做出了许多具有拓荒意义的改革,借鉴并融合了西方文艺中的某些做法。红线女正是在前辈开拓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逐渐超越了单纯的女性媚美的框架,形成了婉约之中又有悲壮的风格,达到了粤剧发展的又一个高峰。如今,粤剧与岭南画派、广东音乐一起,被并称为“岭南三秀”。
红线女现象,正是20世纪岭南文化一道美丽而动人的风景。
人物词典
红线女最初想学戏的时候,其父亲是持反对态度的,理由是“成戏不成人”,古往今来都是如此,但红线女偏要“成戏又成人”。结果,她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成了名,成了戏,也成了人,成为粤剧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也是当代戏曲演员中海外声望最高的艺术家之一。
成名·红线女
红线女从小就跟着母亲到海珠、太平等戏院去看大戏,八九岁时跟着留声机学唱白驹荣、薛觉先等人的粤曲,可以说从小就受到粤剧艺术的熏陶。
尽管最初是为了生计才走上粤剧舞台的,但事实上,红线女的家庭氛围与粤剧有着深厚的渊源。她的堂伯父邝新华是粤剧著名武生,同行中的泰斗级人物;外祖父声架南是驰名的武生;舅父靓少佳是人寿年、胜寿年等省港大班的正印小武;舅母何芙莲是著名花旦,她也正是红线女的艺术启蒙者。
1938年,红线女由母亲带领,从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开始学艺。最初,她是以“小燕红”的艺名,跟随靓少佳主持的省港大班之一的胜寿年班演出红线女简介,后又随何芙莲参加靓少凤主持的剧团。靓少凤是很有声望的粤剧小生,他很喜欢聪明听话又勤奋好学的红线女,有空就教她发声的功法和行腔吐字的技巧,为她后来的唱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靓少凤还是“红线女”的创造者——他认为“小燕红”的艺名不好,主张取《红线女盗盒》之意,改艺名为“红线女”。恐怕他想都没想过,这个名字后来会如此耀眼夺目。
何芙莲在红线女的早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她还带领红线女结识了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马师曾。马师曾成立的太平剧团是当时省港最具号召力的戏班,红线女从第三花旦做起,在湛江、广西等地演出了多出马派剧目,并在马师曾的言传身教下成长迅速。
红线女(红线女粤曲欣赏)人物简介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红线女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红线女粤曲欣赏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红线女是谁
红线女,花旦,1925年出生,原名邝健廉,开平水口镇泮村人。
1938年师从舅演出于港、澳、穗及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各地。1952年在香港组建真善美剧团,并与马师曾、薛觉先等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55年返广州,参加广东粤剧团,先后在广东粤剧团、广东粤剧院、广州粤剧团工作,曾任广东粤剧院副院长、广州粤剧团艺术总指导,并曾当选为广东省戏剧家协会主席,是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红线女从艺60多年来,演过近百个粤剧,拍过90多部电影,成功地塑造了古今中外各类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在艺术上勇于革新,在继承粤剧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京剧、昆剧、话剧、歌剧、电影以及西洋歌唱技巧,加以融合创造。1955年回穗后,先后主演了《搜书院》、《关汉卿》、《昭君出塞》、《李香君》、《山乡风云》、《昭君公主》、《白燕迎春》等许多剧目,她所塑造的翠莲,朱帘秀、王昭君、李香君、刘琴、沈洁等人物,感情充沛,形象丰满,性格突出,深入人心,形成独具特色的“红派”表演艺术。她所创造的“红腔”,千锤百炼,炉火纯青,许多“红腔”名曲,脍炙人口,广为传唱。
红线女曾用一个举动消弥了一场大仗,她是如何做到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司马迁作《刺客列传》,绝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武艺、胆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所作所为,已经关系到了国家的层面,是以才会被司马迁称之为“大侠”,而专门为其列传。
唐代便出了一位女侠,她看似柔弱,实则武艺高强,侠肝义胆,更胜男儿,这位女侠便是当时赫赫有名的“红线女”。历史上关于红线女的记载并不多,但她仅仅做了一件事,便足以让她名垂青史,让后世敬仰。
红线女原名绿云,是潞州节度使薛嵩的义女,聪明伶俐,姿色出众,且精通音律,擅长弹奏琵琶。薛嵩是如何收绿云为义女?原来绿云本是梨山上得道神尼妙空的一名女弟子,后来因舍不掉凡尘人事,妙空神尼将她托付给了薛嵩。
薛嵩想给她一个名分,好让她留在府上,他本非拈花惹草之徒,是以便将绿云收为义女。绿云法名“鸿现”,薛嵩以为她是“红线”,是以后来绿云便被称为“红线女”。
事实上,薛嵩在收留红线女时,并不知道他武艺高强,但红线女第一次展现武艺,便让薛嵩大吃一惊。
唐朝末年,局势动荡不安,北方胡人对中原大地虎视眈眈,唐朝派了五位大将镇守边关,其中便有节度使薛嵩。薛嵩率军驻扎在釜阳镇,控制太行山以西地界,其时另外一位大将田成嗣,镇守在魏城,拥有不小的野心,想要吞并薛嵩。薛嵩是以十分惆怅,整日唉声叹气,不知应该如何是好。
红线女与薛嵩之间感情很深,她担心薛嵩的身体,决定替义父解决眼前的麻烦。红线女本就武艺高强,身怀绝技,她穿好了夜行服,便悄无声息地潜入了田成嗣的府邸。拿走了田成嗣最宝贵的金盒,金盒之中除了田成嗣节度使的官印之外,还有名贵的香料和珍珠以及田成嗣的生辰八字,田成嗣因此视金盒为自己的命根子,连睡觉都不离身。
红线女日夜兼程回到了釜阳镇,把金盒交给了薛嵩,薛嵩看到金盒,万分惊讶,继而大喜,从此刻开始,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义女是一名武林高手。
田成嗣一早起来发现金盒不见了,大怒之下连杀了几名仆人,后来得知是薛嵩手下所为,他这才知道薛嵩府上藏有武林高手,又想若是昨晚那人拿的不是金盒,而是他的脑袋,不禁深感惊惧。田成嗣本就贪生怕死,就此打消了吞并薛嵩的想法。
就这样,一场一触即发的大战,消弥于无形之中,红线女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后来红线女自知自己露了身手,已不能在呆下去,便告别了义父薛嵩,从此隐居山林,不问世事。
香港演员红线女是谁
红线女(1924年12月27日-2013年12月8日)。原名邝健廉,广东开平市水口镇泮村人,生于广州西关。是著名粤剧演员,人称“女姐”。代表曲《红烛泪》、《昭君出塞》、《荔枝颂》,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女腔,大陆官方称为红腔。2013年12月8日晚上20时40分在广州因心肌梗塞逝世。
红线女外祖父是著名须生声架南,舅父是著名武生靓少佳,舅母是著名花旦何芙莲。表妹是前《欢乐今宵》创作人胡美屏,堂伯父是同治年间创建粤剧行会“八和会馆”的著名武生邝新华。8岁跟留声机学唱粤曲。抗日战争前,家住广州西关,1938年因日军侵华而辍学,後随母亲经澳门赴香港,拜舅母何芙莲为师,正式为职业粤剧演员,取艺名「小燕红」。1939年春,在胜寿年剧团首次登台演出。自此任任第三花旦,于夜场扮演丫环、宫女等配角。1940年,随何芙莲临时于靓少凤的金星剧团演出,靓少凤为其正式改名为“红线女”。1941年到上海演出,年底日军占领香港,红线女迁居于靓少凤家,并于15岁加入马师曾剧团。1943年於广东肇庆演出,在内地第一次用“红线女”艺名,成为“师曾剧团”的正印花旦。其后不停到抗战后方巡演,多演马派剧目,如《苦凤莺怜》、《斗气姑爷》、《软皮蛇招郡马》等。
抗日战争胜利後回到香港学习京剧三年,後得何贤赞助成立“真、善、美粤剧团”,先后与马师曾、薛觉先合演《蝴蝶夫人》、《清宫恨史》等剧。1946年在香港连续一个月每天不停演出粤剧戏目《我为卿狂》轰动全港,次年以《我为卿狂》为题材拍摄了第一部电影。1950年代初组建红星粤剧团,与马师曾领衔到广州演出现代戏《珠江泪》。1952年演出《一代天骄》、《王昭君》,并且尝试改编《蝴蝶夫人》和莎士比亚剧作为粤剧。
红线女在传统旦角的基础上,融入京腔、昆腔及西洋美声技法,创造出著名的粤剧唱腔“红腔”,使粤剧旦角唱腔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1955年,受周恩来的邀请到中国。1956年参加中国国庆7周年观礼活动,受到周恩来接见,是年底参与广东省粤剧团演出。1957年正式以个人身份加入广东粤剧团(今广东粤剧院)。期间拜京剧梅兰芳为师;请程砚秋设计身段、水袖;请俞振飞指点《桂芝告状》;请周小燕改进《思凡》的唱腔;并且研究将朱传茗、郭兰英、王昆等唱腔技巧融入粤剧发声,先后演出《搜书院》、《昭君出塞》、《苦凤驾怜》、《打神》、《李香君》、《关汉卿》、《山乡风云》等剧目,最终完成红派的艺术体系。
1980年,红线女与秦中英合作改写《王昭君》,扭转悲剧情节成为《昭君公主》,与陈笑风等人合演。1984年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粤剧戏曲小调的独唱音乐会,这是其文革後首次登台演出,1988年国庆前夕,红线女率广州粤剧团到北京举行“红线女专场”;1994年在北京主演《白燕迎春》。并创办了红豆粤剧团,培养粤剧接班人。
2012年5月21日,香港新光戏院重新装修後,举行开幕礼,红线女到香港为其剪彩,後应邀以一曲《荔枝颂》作贺,全场肃立拍掌致敬。
关于红线女简介和粤剧红线女厉害之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