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鱼占念什么这个问题,土土耳朵旁读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一个鱼一个占读什么
一个鱼一个占是鲇,这个读音是[nián]
鲇,catfish(nián)或称鲶鱼、猫鱼。鮎形目(Siluriformes)鱼类的统称。
青鲇鱼(zhan)地方名: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鲭鱼、青条鱼。形态特征: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
基本简介
鲇类与脂鲤类、鲤类及米诺鱼类(minnow,鲤形目〔Cypriniformes〕)近缘,可一起归于骨鳔总目(Ostariophysi)。而另一分类系统把它们归为鲤形目(或骨鳔目〔Ostariophysi〕)的鲇亚目(Siluroidea)和鲤亚目(Cyprinoidea)。
鲶鱼又名鳀、生仔鱼、胡子鲶、鲶巴郎、鲶拐子、洼子。鲶鱼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的中下层,多栖息在水草丛生、水流缓慢的底层。白天多隐蔽,晚间则十分活跃,习惯于游至浅水处觅食。秋后潜居于深水或污泥中越冬。为肉食性底栖鱼类,经常伏身于水草丛生的水底,等候小鱼接近时张口吞食,也食虾类和水生昆虫。
外形特征
猫鱼因其口周有长须并很像猫吻端的触毛,故俗称猫鱼。其上腭至少有须一对,吻部也可能有一对,颏部另有一对。许多鲇的背鳍和胸鳍前部生有硬刺,与毒腺相连,刺人甚痛。体光滑或具骨板无鳞,现存鲇约30科2,500种。大多生活于淡水,但有少数种属于海鲇科(Ariidae)和鳗鲇科(Plotosidae),生活于海水。淡水猫鱼几乎遍及世界各地,在缓流或静止的水体或湍急的山溪中均能生存;海水猫鱼则分布于热带近海。一般底栖,喜于夜间活动。多为食腐动物。几乎以任何动植物为食。卵生,但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对后代的关心,如棕鮰(Ictalurus nebulosus)会筑巢、护巢并保护幼鱼,而雄海鲇则把玻璃球大小的卵及幼鱼含在口中携带。
一个‘鱼’+‘占’是起来念什么字
鲇
(鮎)
nián
〔鲇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昼伏泥中,夜出活动。肉可食,鳔入药。
(鮎)
笔画数:13;
部首:鱼;
鱼加占读什么 鱼加占加一起念啥
1.鱼加占读:鲇(nián)。
2.鲇(学名:Silurus asotus)是鲇科、鲇属鱼类。体前部粗圆,尾部侧扁,头部宽平。吻短而宽圆。两对鼻孔,前鼻孔有一根短管,近吻端。口裂大,上位,下颌稍突出。两颌均有一行绒毛状齿。幼鱼时有须3对,成鱼时下颌须退化仅有1对,上颌须比头稍长,下颌须为上颌须长的1/3~1/5。体裸露无鳞,皮肤光滑。侧线平直,沿体侧中部而伸达尾基。黏液孔发达,成行排列于侧线上方。背鳍短小,仅具5软条;臀鳍长,后方与尾鳍相连;胸鳍具有1锯齿状之硬棘。体呈暗灰色或灰黄色,体背侧灰黑色,腹部白色,体侧有不规则的白斑或不明显的斑纹。
鱼加个占念什么
鲇
读音:[nián]
部首:鱼
五笔:QGHK
释义:
1.〔~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昼伏泥中,夜出活动。肉可食,鳔入药。
2.(鮎)
左边鱼右边占念什么
鲇
拼音
nián
部首鱼
笔画 13
五行火
繁体鮎
五笔 QGHK
生词本
基本释义
1.〔~鱼〕头大嘴宽,尾圆而短,皮有黏质,无鳞,背部苍黑色,腹白色,上下颌有四根须。昼伏泥中,夜出活动。肉可食,鳔入药。
2.(鮎)
相关组词
鲇鱼鼠鲇鲇溜鲇出溜鲇缘竹鲇鱼上竹鲇鱼上竿鲇鱼缘竹竿鲇鱼上竹竿油瓮里捉鲇鱼
百科释义
鮎,catfish(nián)或称鲶鱼、猫鱼。鮎形目(Siluriformes)鱼类的统称。青鲇鱼(zhan)地方名:鲐巴鱼、青花鱼、油胴鱼、鲭鱼、青条鱼。形态特征: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