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亦复如是的意思和世人性空亦复如是什么意思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心经》中有一句“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
结合前文:色既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色既是空~意既色空或纤不二。“色”指“有形”也就是“物质”。物质都具有一定形态,占据一定的空间。一切物质都是依缘而生,借助、依赖各种条件才能神启存在。既为缘起法,物质就没有实在的、独立的自性,本质就是空。色是衫瞎仿物质的表现形态,空是物质的属性。二者不可分割,所以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四蕴和色蕴一样,也是空有不二。
拓展资料:
佛教用语,“五蕴皆空”中“五蕴”中除了“色蕴”之后的四蕴。出自《般若波若蜜多心经》。
世界的所有事物都由【五蕴】和合而成。
【五蕴】分别为:色、受、想、行、识。
《心经》首先说【五蕴】中的【色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然后说【五蕴】中的其它四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也是这样。
如果将【受蕴】代入,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其它的也可照此代入,简洁的【亦复如是】,省略了繁复的代入语句。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
1.亦复如是:意思是也像是这样。
2.复:又,再。
3.是:代词,这样。
4.如:像。
5.亦:庆亏也。
6.在小学课本里意思是指:同样如此。
7.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刘琨善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是。
8.所以卒无所建。
9.”译文:誉姿神刘琨擅长乡致人才,却不善于安抚和驾御。册渗
10.一天之内虽然有几千人前来投奔他,可是逃跑的也有这个数目,因此他终于没有什么建树。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是什么意思
情欲、意念行为、心灵,都是一样的。
受想行识四蕴,虽然是心法,是无相相岩拦,但是和有相相的色法没有两样,同样是虚幻不实的,同样是真心所现。色蕴既破,受想行识四蕴也就随之而破了。
所谓一法破,法法皆破。由此可类推之: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想不异空,空不异想,想即是空,空即是想。
行不蠢好异空,空不异行,行即是空,空即是行。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故云“受想行识,亦复如是”。五蕴是总法,举一反三。五蕴法如是,其它一切诸法也莫不如是,这就是这句经文的意义。
假如有人问:“何谓色即是空?”我们回答:“投石打破沉潭月,窈窕杨柳慢摆风。”如若再问:“如何是空即是色?”我们对他说:“张长王矮李面赤,桃甜梅酸李子涩。”诸位听懂了吗?假如不懂,我们再来讨论一下上面所说的一百法。前面仅讲了一百法的数目,并未讲到一百法的内容,现在我们不妨再继续讨论一下。
《圆觉经》有详细的解释:
说:“幻身灭故,下面谈到心,幻身灭了,幻身灭故,幻心也灭,幻心灭故,幻尘也灭,幻尘灭故,幻灭也灭,幻灭灭故,非幻不灭”。《圆觉经》是破幻显真,《心经》是即幻是真,虽然经的宗旨不同,但是义理相同,都是讲心法和色法一样空有不二的。
我们现前一念妄想生起之处,当下以智观察照见妄想没有自体,这就是真空。那么我们这个妄想怎么来的呢?也是我们清净本性的作用,也是我们清净本性所显现的。我们是即凡心而见佛心,转识成智,即凡心而见佛心,立刻把它照破。如果想要从妄心之外去寻求真如,你想从妄心以外去找,那上哪找去?从色法以外去找佛性,离开波你想去求水去,那哪有一处可求?怎么能够求得到呢?
由此可知,心理的现相和物质的现相是一样空有不二。我们把带枣铅这句经文详细地说就是: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我们这个受,身体的感受,这个受是从哪里来的呢?也是我们的大圆满的觉性所显现到的,所反馈的。
就像水起了风,起了波浪一样,但是它的当下不二。大家一定要知道,我们的心和色法当下不二。因为二、三这些分别执着是我们凡夫都无明,我们的无明没有觉破,觉破了你就知道当下不二,不假方便,一定要明白。别人当骂我们的时候,我们知道当下不二,我清净本性的作用。
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
亦复如是:意思是也像是这样。
复:又,再。是:代词,这样。如:像。亦:也。
在小学课本里意思是指:同样如此。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搭乎新语·尤悔》:“刘琨善闷枝伏能招延,而拙于抚御,一日虽有数千人归投,其逃散而去,亦复如是。所以卒无所建。”
译文:刘琨擅长乡致人才,却不善于安抚和驾御。一天之内虽然有几千人前来投奔他,可是逃跑的也有这个数目,因此他终于没有什么建树。
扩展资料:
《亦复如是》也是清代宋永岳的文言笔记小说集,底本为清嘉庆十六年刊本,共八卷。行文流畅简洁,全书偏重写实,大半直书耳闻目睹之事,颇多佳作。
道光十年,秋声馆八卷刻本则将《亦复如是》题维扬柳春浦著,则名《聊斋初编》和《聊斋续编》,受古书局和中一书局一起刊印的题维扬柳春浦著的此书又改名为《续聊斋志异》。但其为与《聊斋志异》的叙事内容和风格都不甚相同的志怪集,多劝诫之作。
《亦复如是》的理想化色彩比《聊斋志异》大大减弱,取材更贴近现实人生,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更多的记述见闻逸事。书中多博物之作,如《竹米》、《守岁》、《爆竹》、《鱼雨》等,澧水流域的土产、饮食及民风习俗,皆收其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亦复如蚂携是
佛书里有句话“亦复如是”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也是这样。
比如心经里面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意思就是受,想,行,识,这四袜纤者也是这样,与前面所说的“色”一样,受老好碰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侍谈空即是受。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