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半句,以及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下一句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出处: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白话释义: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已经到了暮春时节,一寸光阴就像一寸黄金珍贵。但是一寸黄金却换不来一寸的光阴,如果不是道人来逗笑,还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早年王贞白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曾经就用诗词记述了自己专心读书的经历。“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首《白鹿洞》是王贞白在读书之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惜时诗,是自己读书生活的写照。
文章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春深”犹言春末、晚春。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
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
次句写诗人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是叙事,补叙自己发觉“春深”,是因为“道人来引笑”。“道人”指白鹿洞的道人。“
引笑”指逗笑,开玩笑。道人修禅养性是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的了,而诗人需要道人来“引笑”,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可见诗人读书之专心致志,非同寻常。这不,道人到来之时,诗人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周情孔思”,当指古代读书人所读的儒家典籍。
诗中“一寸光阴一寸金”诗句成为劝勉世人珍惜光阴的千古流传的至理名言。后人应当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知识是靠时间积累起来的,为充实和丰富自己,应十分珍惜时间才是。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前一句是什么
没有前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一句俗语,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典故出自于西汉刘安的《原道训》,原文:
时之反侧,间不容息;先之则太过,后之则不逮。夫日回而月周,时不与人游,故圣人不贵尺之壁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
白话译文:时间流逝快速短暂,快速短暂得呼吸间就引起变化,所以你如果争先便超越它太远,如果居后又难以赶上。日月不停地运转,时间不停地流逝而不迁就人。所以圣人不看重一尺长的玉璧而珍重一寸光阴,因为时机难得而易失。
扩展资料:
唐代王贞白曾借用此典故写出了《白鹿洞二首》的诗文。
原文: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白话译文:
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诗人不经意中才猛然发现,每一寸时间就像一寸黄金一样珍贵。
若不是被来往行人赞赏的逗笑打断了思绪才肯放松一下,休息片刻。道人到来之时,我正在深入钻研周公孔子的精义、教导呢。
"一寸光阴一寸金″上一句是什么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一句是“读书不觉已春深”;而“一寸光阴一寸金”最为常见的是与“寸金难买寸光阴”连用。
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出处:“一寸光阴一寸金”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贞白的诗《白鹿洞》(二首之一),全诗如下: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这首诗题目叫做《白鹿洞》,这里的白鹿洞是指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九江庐山五老峰下,是中国古代最早建立的书院之一。王贞白早年曾在这里读书求学。
诗头两句就是写作者在白鹿洞读书情景,由于专心读书,以致在不知不觉之中,春天就已经快要过完了,然后就感叹时光过得真快,表达了要珍惜时光、抓紧读书的心愿。这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用的是比喻手法,就是把时光比作“金子”。
紧接着说,“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说明此时的白鹿洞已经成为文人学子聚会的场所,是学习孔孟之道的地方。诗中提到的追寻“周情孔思”是推崇周公及孔子的学说思想。“周情孔思”是指周公的感情、孔子的思想。后人用来比喻古圣先贤的情感思想。
二、“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影响“一寸光阴一寸金”如今成为劝人珍惜时光的常用成语。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要归功于明代编写的童蒙书籍《增广贤文》,其中有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用来劝勉人们要惜时如金、潜心求知。当然,《增广贤文》是引用了王贞白的诗句。下面再举几个引用这一句子的例子:
1.元代同恕的诗作《送陈嘉会》:“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
2.元代史九敬的《庄周梦》:“一寸光阴一寸金,持将此物送知音。”
3.明代《三宝太监西洋记》11回:“可叹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寸金使尽金还在,过去光阴哪里寻?”
三、关于“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寸阴”“寸阴”是指日影、光阴。我国古代有一种用来观测日影以定时刻的仪器叫“日晷(日影)”。
汉代以前用“日晷”来计时,“日晷”是由晷盘和晷针组成。晷盘为石质,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刻度(时辰)。晷针为铜质,立于晷面中心且垂直于晷面。晷面和赤道平行,也就是说和地面成一定的角度。在阳光的照耀下,晷针的影子指向晷盘点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到某一时刻。因此,“晷”指日影,“寸晷”指一寸长的影子。“一寸光阴”就是晷盘上晷针的影子移动一寸距离所耗费的时间。
因此,“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形容金子虽然很贵重,但时间更为宝贵,光阴一去不复返,金子可永远存在。一寸光阴与一寸金相比,一寸光阴更为重要,因为用金子是买不到的。
古代的诗人经常用“寸阴”“寸晷”来形容珍惜时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完整诗句是什么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一句俗语,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十分宝贵。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说是尽人可知的劝人珍惜光阴的格言。但对这句诗的出处有的却未提到王贞白这首诗。新版《辞源》"寸阴"条,引用的出处是元代同恕《送陈嘉会》诗:"尽欢菽水晨昏事,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早在唐代的王贞白就读于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时,便写了"一寸光阴一寸金"这一名句。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王贞白,字有道,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县)人,昭宗乾宁2年(895年)登进士第,7年后始授校书郎,后退居治学著述,勤奋不辍,不复出仕,其品德和学问均为时人推祟。他文思敏捷,才华卓绝,是晚唐颇负盛名的诗人。
据白鹿洞志记载:"白鹿洞者,唐李渤读书处也。初贞元中,渤与其兄涉俱隐庐山,而渤养一鹿甚驯,行常以自随,人称白鹿先生;而谓其居曰白鹿洞。"后白鹿洞辟为白鹿书院(并称白鹿洞书院),与睢阳、石鼓、岳麓并称为我国四大书院。地处庐山山南、五老峰下。
一寸光阴一寸金上一句诗是什么
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一句读书不觉已春深。
此句出自唐朝王贞白的《白鹿洞二首·其一》。全诗为“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通俗用法见于明代小说《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诗人读书入神,全然忘记了时间,由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一寸光阴一寸金”,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
全文解析:这是一首写诗人自己的读书生活的诗,也是一首惜时诗。“白鹿洞”在今江西省境内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南。这里青山环抱,碧树成荫,环境幽静。
名为“白鹿洞”,实际并不是洞,而是山谷间的一方坪地。中唐李渤曾在此读书,养有一头白鹿为伴,因名“白鹿洞”。
“读书不觉已春深”是说自己专心读书,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春末。“春深”犹言春末、晚春。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读书入神,每天都过得紧张而充实,全然忘记了时间。春天快过完了,是诗人不经意中猛然发现的。这一发现令诗人甚感意外,颇多感慨。他觉得光阴过得太快了,许多知识要学,时间总不够用似的。次句写诗人的感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阴,指极短的时间,这里以金子喻光阴,谓时间宝贵,应该珍惜。这是诗人由第一句叙事自然引发出来的感悟,也是诗人给后人留下的不朽格言,千百年来一直勉励人们、特别是读书人珍惜时间、注重知识积累,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
文章分享结束,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上半句和一寸光阴一寸金的下一句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