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狼山观海的问题,以及和渡海观狼山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狼山观海和观沧海的区别
作者不同,创作时间不同。
1、作者不同,《狼山观海》作者为王安石,《观沧海》作者为曹操,两者作者不同。
2、创作时间不同,《狼山观海》为北宋时期创作的,《观沧海》是东汉时期创作的。
狼山观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诗人面对浩瀚水面时眼界开阔、心胸豁然开朗的欣喜、赞叹之情,作者面对大海发出了感慨。自己面对的大多是江湖,现在面对大海才感觉眼界大开,所以抒发了作者内心的豁然开朗的情感。
如何欣赏王安石的狼山观海一诗
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
王安石《狼山观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狼山观海原文: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狼山观海创作背景这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临川集》和李壁的《王荆文公诗笺注》以及沈钦韩的《王荆文公诗文笺注补注》都没有收这首诗,而是明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中记载,王安石在宋仁宗至和年间曾任海门县令,当时通州属淮南路,这和宋史本传所载「擢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相合。《全宋诗》关于王安石诗部分虽没有收全诗,可是却录有「残句」「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笫77卷)且万历《通州志》所载诗题为《白狼观海》。
南通狼山,最初因山形似狼而得名,又传说山上曾有白狼出没,故又名白狼山。到宋淳化年间((990—995)州官杨钧以「狼」字不雅,以「琅」易「狼」,又以山石多呈紫色,改称紫琅山。王安石来游时还称白狼。综上述可知,这首诗确为王安石所作。所写与诗人生活、自然环境都相合。
狼山观海赏析这首气势磅礴的诗,既描狼山之景,又抒诗人之情,在众多关于狼山的诗篇中可称冠冕。
首联总起全篇,突兀峥嵘。「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登山面江望海,只见波浪滔天,西向而望,无边波浪拍天而来,缘此而提出是谁凿破了万里之外的昆仑山,使大水冲决而出,奔腾而下?北宋时狼山还孤悬江中,尚未和陆地相接,到南宋文天祥《渡海望狼山》时也只见「狼山青几点,极目是天涯。」王安石是登山眺望,又处于长江出海处,和唐代杜甫登夔州白帝城时所写《登高》虽也见「不尽长江滚滚来」不同,那是在长江中上游,从高处俯瞰,而狼山仅一百多公尺高,和长江入海处的江面开阔相比较,就更觉江阔水大,波浪拍天。「凿破昆仑,地势高,水量大,气势恢宏。用「谁凿破」的提问,更是想落天外。诗一开始就攫住读者,加之「无边波浪拍天来」更给人以汪洋浩渺之感,且有震撼力。这一开篇,不仅起笔不凡,而且为全诗抒情奠定了基础。
颈联写近景,叙感受。「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诗人是春季早晨登临狼山的,只见云雾迷漫,岛屿、沙洲都在雾幔之中,春暖之后,春雷动,原来冬眠蛰居的鱼龙都活跃起来,上句的静景,和富有动态感的下句相映衬,使人更觉得春意勃郁。如果说首联从宏观上写出了狼山地处长江之委海之端的地理形势,那么此联就从近景上写出了狼山的地貌特色。
腹联宕开一笔,赞此处犹如仙境。「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阆苑」,传说神仙所在的地方。到哪里去寻找阆苑的仙人呢?意谓这里就是人间仙境。「灵槎」即星槎,古代神话中往来天上的木筏,《博物志·杂说下》:旧说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来不失期。诗人由上两联的实写,到此转为虚写,意在赞美狼山实为神仙居所。以上则将狼山的远景、近景、实景、虚意写全、写足,充分显示了狼山的风貌和意境。
尾联总绾全诗并发感概。「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王安石从家乡临川出来后,应试、为官,还不曾有后来丰富的阅历,初见如此浩渺江面,「始觉今朝眼界开」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赞叹之言出于胸臆。登狼山,「举首四顾,海阔天空;长啸一声,山鸣谷应」确使人眼界顿开,心胸豁朗。
《狼山观海》系王安石早期作品,从此可见这为他后来的创作现出端倪,也为有宋一代诗作埋下根芽。像「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遨游半是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语言率直,就如钱钟书先生所说的「把锋芒犀利的语言时常斩截干脆得不留余地,没有回味的表达了新颖的意思」(《宋诗选》第48页)缪钺先生也说:「王安石少以意气自许,故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后为郡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搏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趣。」(《宋诗鉴赏辞典》第11页)《狼山观海》正体现了王安石早期的诗风。这也可能是北宋初期诗风使然,同时王安石这一诗风也为宋诗的质直、散文化,形象思维不及唐诗埋下根芽。
《狼山观海》虽然是王安石的一首逸诗,可是它给留下了写南通狼山的名篇,也可窥见王安石早期诗风,并对研究宋诗有一定价值。不仅南通人重视它,也是王诗与宋诗研究界值得珍视的。
诗词作品:狼山观海诗词作者:【宋代】王安石诗词归类:【写山】、【写景】、【抒情】
关于狼山风景的诗句
1.关于狼山的古诗
你好,这两个词应当这样理解:
狼山:今意,狼山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
但是根据诗中的含义,显然是边塞诗,那么狼山就应当是“狼居胥山”。
狼居胥山,古山名,汉元狩四年(公元前一一九年)霍去病出代郡塞击匈奴,封狼居胥山,一说在今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一说即今河套西北狼山。
有辛弃疾词为证:“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玉雨:这是一个诗词意象,“雨”往往是纯净、高洁的象征,而“雨”又和“珠玉”非常相似,所以“雨”就和晶莹剔透的“玉”有了联系,因此在写“雨”时都用“玉雨”来形容。说到根本,“玉雨”就是“雨”的一种好听的称呼。
希望解答能令你满意,如有问题,欢迎追问。
2.描写南通美景的古诗《狼山观海》宋王安石
万里昆仑谁凿破,无边波浪拍天来。
晓寒云雾连穷屿,春暖鱼龙化蛰雷。
阆苑仙人何处觅?灵槎使者几时回?
遨游半在江湖里,始觉今朝眼界开。
《泛海怀通州》宋文天祥
江波无奈暮云阴,一片朝宗只此心。
今日海头觅船去,始知百炼是精金。
《家园杂忆》清胡长龄
我家小筑城之北,细水春流直绕墙。
行过石桥西畔去,丛篁深覆读书堂。
《水绘园枕烟亭看桂》明冒襄
几载倾颓池上名,小山早桂晚才开。
稀疏绝似人憔悴,攀折从教月剪裁。
荆棘满庭香自冷,刍荛斥地我还来。
萧条极目风流散,千古兴亡酒一杯。
《题南通曹公祠》近代梁启超
捍灾乡则记,杀敌古之强。
允矣追双烈,宁惟福一方。
当年悲失淖,今日表康庄。
莫话辽东役,临风只涕恨。
供参考。
3.描写狼牙山风景的诗句巍巍狼牙山,苍茫云海间。
青峰拔地起,只手欲擎天。
俯瞰天地间,千古亦悠然。
九州烽烟起,敌酋寇我边。
易水歌犹在,岂容盗欺天。
燕赵慷慨士,舍身赴国难。
朝在田间作,暮枕大刀眠。
忽闻贼兵至,百姓将涂炭。
八路五勇士,奋勇敢争先。
巧施太公计,引敌向绝颠。
棋盘冷风紧,莲花松柏寒。
弹尽粮绝处,有石大若盘。
敌寇蜂拥至,勇士谈笑间。
生前功既成,死亦重泰山。
雄壮英魂下,荆轲亦惭然。
千秋五壮士,万载英名传!
4.关于写狼山景色的作文的结尾南通一日游令我至今不忘,特别是那青葱的狼山,被薄雾、被佛烟轻抚着。这白茫茫、香喷喷的美,岂不是只有人间仙境才具有的。
狼山美在丽景。远远看她是位披着翠绿轻纱的姑娘,羞羞的卧在地上,向我们微笑;登上了,就更得赞叹她的清秀。那种大自然本性的瑰丽。树的种类很多,几乎是满眼的青翠欲滴。有的才冒芽,叶芽似雕琢过的碧玉一般,塔形的,桃形的,却都是一圈一圈的花纹,指甲大缀在枝尖上,小巧玲珑,令人怜爱;有的是常青树,支叶已很茂密,深沉的绿,像一朵一朵浓云,飘在虬曲的老树上,又像书画的泼墨,大笔大笔,显现出绿的热烈,绿的奔放,这是一些老树的特点。这些树是神圣的,它们保护着狼山她柔嫩的身躯,因而不管是大树还是小树,它们总是骄傲地挺着胸脯。狼山的花草同样不容忽视,草是厚厚的、矮矮的,它们安静地绿着,默默地给游客带来的是舒适、清静。大片的绿里,显眼的当然还是花朵的。因正值春天,万花竞放。先不说形状,单就颜色就足以震憾每个人。虽没有名贵的品种,但有那些已够了:有些花是一簇一簇地开着,紫红、紫蓝、艳黄,几乎要像泡沫一样溢出来了,面对漫山遍野的艳丽,谁会停下手里的相机?我的同学给我看了许多照片,奇美无比,问他拍的哪儿,他说是路边的小花。噢,狼山不仅美在群花,单独的小个体也不分上下,丁点儿大的花朵同样也令人享受。上午的艳阳透过枝缝散发出了树香、泥香、花香等清凉的香味,沁人心脾。是啊,狼山美在丽景。
狼山美在寺庙。一座一座古色古香的庙宇!悠久而历史多么令人向往,许多美丽的名字背后都藏着动人的故事。漫步在微染青苔的古砖,传来的是犹如天外梵音的佛歌,心灵仿佛被洗涤过一般,安静悠闲。寺内神像群立,栩栩如生;古藏珍贵,精美绝伦。山上山下都有如几尊巨大的香炉,佛烟袅袅,白气缭绕,身置旁边,就如同到天宫,飘飘然的感觉充满了胸膛。下山时再回眸山顶,金色、红色的寺庙在绿色的山树中熠熠生辉,又在薄雾里若隐若现,恍惚间它们真成了天宫。是啊,狼山也美在寺庙。
狼山更美在游客。山顶上游人总是熙熙攘攘。来狼山的有上香拜佛的老年人,有欣赏美景的年轻人。无论是谁,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谁会在狼山而又不快乐呢?“愿我的儿子在外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这是老人们的快乐,虽说说天上真没有神仙,但这只不过是他们对自己的子女期望罢了,而且都是纯朴的祝愿。狼山成了他们寄托美好愿望的驿站。“爸爸,这儿真漂亮,帮我拍个照吧!”这是小孩子们的快乐,虽说这里没有游乐场,但他们可以亲近大自然,这对整天学习的孩子来说是难得的,当然得尽情释放。狼山成了他们陶冶情操的好去处。所有的游人在享受着狼山给涪俯帝谎郜荷佃捅顶拉自己的快乐的同时,自己也融入到狼山里,于是也变成一道风景。是呵,狼山美在游客。
狼山还美在……
南通的狼山虽不如黄山那么高大,不如庐山那么有名,她就是实实在在的,却又“美不胜收”。她的美也是朴质的,却又对那么令人着迷。
我真得赞美狼山——美哉
好了,关于狼山观海和渡海观狼山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