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胡适简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胡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胡适的个人简介 胡适简介
1、胡适(1891一1962),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
2、安徽省绩溪县人,现代学者、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早年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他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进行研究。胡适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文学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利坚合众国特命全权大使等职。
3、胡适深受赫胥黎与杜威的影响,毕生宣扬自由弯枯主义,是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毕生倡言“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埋锋洞”、“言必有证”的治学方法,以及认真的作事,严肃的作人的做人之道。
4、1962年2月24日于中央研究院开会时心脏病基颂猝发病逝于台北南港。
著名诗人胡适生平简介
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也是领导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下面是我为你搜集胡适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胡适生平简介
胡适,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家、哲学家、诗人、学者。他是安徽绩溪人,原名叫做嗣穈,字希疆,后来改名胡适,字适之。他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是自由主义者,实用主义者。他是我国文学成就的代表人,代表作品有《胡适文选》、《文学改良刍议》等,在1939年胡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这是一个对于文学者的肯定。后来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改革。
胡适的父亲叫胡传,是台东直隶州知州,崇尚文学,著有《台湾纪事两种》,胡适有现在的成就也是受到他父亲的影响,胡适跟随父亲从小学习。所以在胡适5岁时便在安徽绩溪的私塾上学,后在其他学堂求学。在胡适接受早期的西方教育时,就有了很大的兴趣,后来又拿敬受到梁启超、严复等人的影响,开始接受新思想。1915年,胡适到哥伦比亚大学进修,并且接受了实用主义哲学思想,这是杜威的哲学。回国后,先后任职了北京大学的教授兼校长,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胡适是白话文和文学改良的倡导者,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
胡适的一生功成名就,受到了很多人的赞赏和爱戴。胡适逝世后,他的墓志铭由著名学者毛子水提笔,金石家王壮也为胡适书写。2010年,我国文化部部长蔡武抵达台湾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胡适的故居参观,还去胡适墓园哀悼和前去观看胡适铜像。从这些可以看出胡适在我国当今社会的影响力还是十分显著的,大家对于胡适是非常尊重的。
胡适与新文化运动关系
新文化运动指的是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前后由当时一批接受了西方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青年所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一次思想革新和文学革命运宏薯动。这次运动的开端是在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之后改名为《新青年》),在杂志上刊载文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和专制。这场运动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它在客观上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解放了大众的思想。
胡适作为一个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学术大师,较早地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熏陶,使他对于西方自由民主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认同,他也是当时新文化中的主将和领袖之一。他对于新文化运动主要的贡献有三点,先来看第一点:大力提倡白话文,反对迂腐落后的文言文。他在《新青年》发表了多篇文章,比较有名的有《文学改良刍议》、《建设的文学革命》、《谈新诗》等,这些文章的共同点都是大力宣扬白话文的好处和优势,号召人们摒弃繁复难懂的文言文,多用白话文交流和写作,他的这种主张在当时起到了十分大的作用。
胡适的第二个贡献则是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本完全用白话文写作的诗集《尝试集》,在这本诗集中,胡适抛弃了古体诗原本的种种束缚和规矩,写出了完全不同于古体诗的白话诗,这一点为现代诗歌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贡献则是提出了“充分世界化”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思想和旧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胡适的作品
胡适,这个名字是从达尔文文学中提到的典故得来的,字适之。他是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胡适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一生有众多文学作品。胡适的作品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胡适论学近著》、《淮南王书》、《四十自述》、《藏晖室札记》等。
《白话文学史》是胡适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颠覆了文言文的正统,规范。胡适讲述了白话文将在中国文学史上开始一段新的里程碑。胡适以全面全新的思路和框架结构,揭露了中国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白话文学》打破了前辈文学史中狭隘的框架,把视线延伸到更广的文学领域,提高了中国文学史的内涵,它以全新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审视了中国古代文学。
胡适的作品,另一本代表作《胡适文存》。这本书一共有四本四册,《胡适文存》在1927年被推选为新文学十部杰作之一,并且排在第一位,这本书当时有很蔽敏者高的销售量,被选为畅销书。《胡适文存》表达了胡适思想的所有精髓,一代代青年人都被它所影响,如梁实秋、张爱玲等,他们都把《胡适文存》作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之一。
直到胡适逝世以后,他的很多作品被后人发现后一直出版并且销量很高。由此可见,胡适的作品都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欣赏、阅读,那会提高我们的文化内涵。
猜你喜欢:
1.胡适的生平简介
2.精选胡适散文阅读
3.胡适生平简介
4.胡适散文读后感3篇
5.杜甫的生平事迹介绍
6.黄宾虹的生平简介
7.胡适母亲生平简介
胡适的生平简介
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扮吵。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学家、文学家、哲学家。
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扩展资料:
人物成就
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胡适将禅宗史研究的问题点,由西天二十八祖的传承问题,转为禅宗革命家本身的问题。他的论断承载了日后的许多成果与成就。
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厅大侍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仿纤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胡适
胡适的简介
胡适(1891一1962),原名胡洪〔马辛〕,字适之,安徽绩溪人。学者。1910年留学美国,入康乃尔大学,后转入银升哥伦比亚大如搏局学,从学于杜威,深受其实验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初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加编辑《新青年》,并发表论文《历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出版新诗集《尝试集》,成为新文化运动中很有影响的人物。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1920年离开《新青年》,后创办《努力周报》。l923年与渣让徐志摩等组织新月社。1924年与陈西滢、王世杰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1932年与蒋廷〔fu2]、丁文江创办《独立评论》。1938年任国民政府驻美国大使。 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48年离开北平,后转赴美国。1958年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一生在哲学、文学、史学、古典文学考证诸方面都有成就,并有一定的代表性。著有《五十年来之中国文学》、《胡适文存》、《白话文学史》、《中国章回小说考证》等。
收起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1962年在台北病逝
。
胡适简介 胡适的人物生平介绍
胡适是现代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利用推动西化实现出人头地的先例人物之一。胡适的简介及胡适生平介绍。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利用推动西化实现出人头地的先例人物之一。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虽与陈独秀政见不合,但与其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也是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多半是为迎合西化主张而发起,含有一定的违心成分。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著有《中国古代哲学史》《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人物生平介绍 1891年12月17日生于上海大东门外,5岁启蒙。在绩溪老家上庄受过9年私塾教育。早年在上海的梅溪学堂、澄衷学堂求学,初步接触了西方的思想文化,受到梁启超、严复思想的较大影响。 1905年,14岁的胡适到上海梅溪学堂求学。进新式学校,接受《天演论》等新思潮,并发表了自己编写的白话小说《真如岛》。之后考入中国公学,两年后又转入中国新公学,并兼任英文教师。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1910年七月考取“庚子赔款”第二期官费生赴美国留学,因用“胡适”的名字报考,此后就正式叫胡适。于康乃尔大学先读农科,后改读文科。 1915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哲学家杜威,接受了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并一生服膺。 1917年夏,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白话文学,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五四”时期,与李大钊等展开“问题与主义”辩难;陪同来华讲学的杜威,任杜威的翻译逾两年;与张君劢等展开“科玄论战”,是当时“科学派”丁文江的后台。胡适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 1920年至1937年,主要从事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考证,同时也参与一些政治活动,并一度担任指册首上海公学校长。其间,与《新青年》脱离关系。和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 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 1937年7月8日,胡适离北平,11日,到庐山,得到蒋介石的接见,随后参加庐山谈话会。8月13日,被聘为国民政府“国防参政会”参议员。抗日战争初期,出任国民政府国防参议会参议员。 1938年,被任命为中国驻美国大使,在美国及加拿大游历及演讲。转游法国、瑞士和普鲁士。10月3日,由欧返抵纽约,5日,赴华盛顿就任。 193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在这期间一直担任驻美大使。 1949年1月,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国立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1945年4月25日,胡适出任国民政府代表团代表之一,在旧金山出席联合国制宪会议。九月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平大学校长。十一月以国民政府代表团首席代表的身份,在伦敦出席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会议,制订该组织的宪章。 1946年6月1日,五十六岁的胡适由美国动身回国任北京大学校长。1947年4月,王耀武托季羡林给胡适捎去信,致以敬意与问候,并邀请胡适在方便的时候莅临济南作学术演讲。旋即得到回信,胡适答应相机来济南与教姿仿育界同行们共同研究山东的教育[9]。 1949年1月14日,胡适赴上海。被聘为总统府资政。3月下旬在台湾住了七天,参与政治活动和讲学,又回上海。4月6日,在上海坐船前往美国。寄居美国,致力于《水经注》的考证等工作。后来旅美时,与张爱玲相识,结下友谊;《自由中国》创刊,胡适任名义上的“发行人”。 1950年3月初,胡适到华盛顿出席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会议,被推为该会干事长。5月14日,普林斯敦大学聘他担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为期两年。9月就任葛思德东方图书馆馆长。 1954年2月至3月,六十四岁的胡适到台湾参加“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担任“临唯数时主席”,向蒋介石递送“总统”当选证书。 1961年2月,胡适应邀参加朋友宴会,刚抵达就感到身体不适,立即送至医院,诊断结果为冠状动脉栓塞症加狭心症。住院2月后回家自养,但身体已日渐衰弱。 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台北参与中央研究院第五届院士欢迎酒会,于会议中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72岁。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作为学者他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关于胡适简介和胡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