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奋斗者号是靠什么抗压的这个问题,奋斗者号是十二五还是十三五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的奋斗者号,与蛟龙号是什么关系呢
在11月10日时“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奋斗者”号的坐底深度为10909米。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可以说比珠穆朗玛峰的海拔还要高。“奋斗者基备亏”号作为万米载人潜水艇,是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的主要科研团队研发搏神。可以说“奋斗者”号是蛟龙号的继承升级版。蛟龙号是我国在2010年进行自主研发的第一台滚败载人潜水器,当时的下潜深度为3700米。到了2012年,蛟龙号的下潜深度到达了7000米。而此次“奋斗者”号在成功坐底后,回有6小时的采样时间。这6小时也是“奋斗者”号在海底能停留的最长时间。作为蛟龙的升级款,“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有更优秀的设备,包括更安全稳定的、动力更强的能源系统和更加耐压的载人舱等。“奋斗者”号成功坐底10909米,这样的成绩可以说是让世界都为之震惊。因为这10909米不仅要考虑海水压强等因素,还要考虑到马里亚纳海沟到特殊地理位置。其最深处可达11千米,是目前所知的海底最深处,在黑暗、资源匮乏等因素等影响下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可以说是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其实根据研发团队的叙述,“奋斗者”号可以看作是蛟龙号的升级版,蛟龙号的核心设备耐压球壳是俄罗斯制造,而“奋斗者”号的耐压球壳则完全是由我们国家自己制造的。可以说“奋斗者”号不仅仅代表了我国在设备研发水平上的进步,还表明了我国在钛合金冶炼和加工技术上的飞速进步。因为之前材料科学起步较晚的原因,我国在材料技术上发展速度不如西方,不过这次的“奋斗者”号的诞生体现了我国在高端材料技术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奋斗者号的研发历程是怎样的
2016年,“奋斗者号”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
2020年2月,奋斗者号按计划完成了总装和陆上联调,3月开展水池试验。在水池试验过程中,总共完成了包括全饥带巧流程考核,多名潜航员承担水池下潜培训等25项测试任务。
2020年6月28日行旦,“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抵达三亚,近期将汇同“深海勇士号”与船舶进行适配工作,达到融为一体的联合作业能力。
扩展资料:
奋斗者号的名称由来
2020年4月22日,万米载人潜水器征名活动正式推出。活动一经推出后烂键,网络上掀起一波“起名才艺大比拼”。在收到了近十万网友的命名并经过激烈的battle后,征名活动十强名单出炉。再经由专项总体专家组、业主单位、科研团队代表组成的评议组评议。
2020年6月19日,中国万米载人潜水器正式命名为奋斗者号。“奋斗者号”符合时代精神,充分反映了当代科技工作者接续奋斗、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符合中国载人深潜团队“最美奋斗者”的形象,因此在征集的十个名单中选择“奋斗者号”作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名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奋斗者号
中国“奋斗者”号在哪里成功坐底
2020年11月10日,上午8时12分,我国自主研发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奋斗者”号是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中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支持的深海重大科技装备,中国船舶集团第702研究所作为全海深载人潜水器的总体单位。该项目2016年正式立项,主要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科研团队为主,承担了研发任务。
4年来,“奋斗者”悔正乱号科研团队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今年2月按计划完成了总装和陆上联调,3月开展水池试验。在水池试验过程中,总共完成了包括全流程考核,多名潜航员承担水池下潜培训等25项测试任务。
扩展资料:
了不起的中国“奋斗者”号
专家透露,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融合了之前两代深潜装备的优良血统,不仅采用了安全稳定、动力强劲的能源系统,还拥有更加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定位系统,以及更加耐压的载人球舱和浮力材料。
目前,除了载人潜水器,我国还有“海斗”号、“海燕”号和“海翼”号等许许多多的无人潜水器清伏。其中,“海斗”号有远程遥控和自动作业两种模式,是中国首台万米级科考潜水器,让中国拥有了自主研究万米深海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奋斗者”号研发与深海试验上,无锡举全市之力,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根据需求协调众多科研机构、企业参碧档与项目协同攻关。其中,有近30家无锡企业给予配套支持,核心钛合金半球设备成型在无锡完成。
参考资料来源:科技日报-中国“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深海潜水器是怎么解决压力问题
潜水艇潜入深水区,是怎样帮人减压的
大家知道,世界各国的潜水艇都是耐压壳体的,就是说通过耐压壳体的艇壁直接承受潜深的外界水压,当然,因为各国的制作工艺的不同,潜艇的下潜极限深度也不尽相同,美俄技术先进,一般能下潜到600米,但潜艇舱内的气压是保持常压的。就像民航客机一样,因此人在潜艇内是感受不到潜艇的潜深水压的变化的。所以,跟民航客机降落开舱后乘客可以直接出舱类似,潜艇上浮后,人也一样可以直接走出潜艇,不会对人的身体造成任何损害。
但是,如果潜艇出现问题,人必须逃出潜艇通过上浮逃生,就要通过特殊手段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减压。我们知道海底是有很大压力的,海水越深压力越大,人在潜深的时候,为了适应外界水压的变化,身体是在逐渐进行适应和调整。此时人身体血液内的惰性气体浓度是大幅度上升的。所以潜水人每次上浮前,必须要先拆册进行长时间的逐步减压,使得身体能够逐渐适应压力的变化,同时逐步降低血液中惰性气体的浓度,之后才能成功出水,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即“潜水病”(或减压病)。那么,这个减压逐渐上浮的时间有多长呢?资料袜御前显示,当潜水深度在100米时,所需的减压时间是水下有效作业时间的8倍。这意味着如果有效作业时间仅为10分钟,那么减压时间就要长达1个多小时。
但如果潜艇出现问题,必须要快速从水里出来。怎么办?人们就研制出一种可以水下使用的救生钟,潜水员需要快速上浮的时,可以进入这个减压舱,潜艇救生钟实际上与潜艇一样,都是依靠艇壁耐压壳体来承受海水压力的,内部则是常压,通过救生钟上浮的艇员不与海水直接接触,也不需要减压,直接可以出舱,不会得减压病。
但有时,没有时间等待救生钟,需要艇员从海水中马上快速上浮,这个时候上浮有危险怎么办呢?人们就研究出快速上浮救生方法和装备。潜艇失事后,在潜艇内的常压环境下,艇员告清穿着一种特殊的充气罩式服装,经艇快速充气增压后,直接上浮到水面,途中不停留减压。据资料显示,目前潜艇快速上浮救生的最深纪录是180米。但使用快速上浮法得救的艇员,此时并非就安然无恙了,而是还要马上进减压舱进行减压,因为在快速上浮中,虽然有充气罩服装缓解压力,但人仍然与海水直接接触,受海水压力影响,身体仍然发生了变化,需要减压。
总之,在深海里,人在潜艇或深潜器里待着,就无需减压;只要人在深水里与海水直接接触,上浮就得先减压。
蛟龙号和奋斗者号区别
奋斗者号和蛟龙号有以下区别:
1.研制单位不同:磨庆奋斗者号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研制,蛟龙号由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发单位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声学技术制造公司研发。
2.下潜成绩不同: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010年5月慧核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 2015年1月14日,蛟龙号在西南印度洋龙旂热液区执行印度洋科考首航段的最后一次下潜,这也是其在这个航段的第9次下潜。蛟龙号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强的作业型载人潜水器。
以上是奋斗者号和蛟龙号瞎碧握的一些区别,供您参考。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