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2020年元宵节的问题,以及和元宵节是年前还是年后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2020元宵节是几月几日传统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习俗,2020年的元宵节就在2月8日。每年的农历十五一过完,就意味着我们新年的正式结束,大家也要迎来下一年正式的生活了,在这个传承了千年的时刻,自然也有许多的传统习俗纷纷上演了。
2020元宵节是几月几日2020年02月08日星期六(庚子年(鼠年)正月十五,距离农历2020年元宵节还有1天)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2020年元宵节高速免费吗根据规定,2020年元宵节高速是不免费的,因为元宵节并不是我国法定的节假日。目前,我国高速免费仅限于法定节假日期间。但是由于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许多的省市将告诉的免费时间都延长到了2月9号,并且取消了限行措施。
逛灯会正月十五很多地方会举办元宵彩灯晚会,人们一起赏花灯、耍龙灯、猜灯谜,享受节日的快乐。
灯笼的作用是驱逐黑暗,而花灯则象征着人们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在有些地方,还有娘家给新嫁女儿送花灯的传统,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丁”谐音。
元宵节当然少不了元宵了,传统的元宵是用糯米粉制作而成,我国因为是多民族,所以元宵的具体制作方法也有差异,当然跟地域差异也有关,南方和北方的汤圆制作方法就有很大差异。
舞狮子舞狮子的传统风俗源自于我国南北朝时代,在我国南方特别是广东一带特别盛行,广州舞狮是非常有名的。它寄托这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吉祥如意的夙愿。
猜灯谜猜灯谜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娱乐形式,在当下每到正月十五,人口比较密集的广场都会挂满彩灯,贴满灯谜,红红火火热闹非凡。
逐鼠逐鼠也是一项正月十五的民俗活动,起源于我国魏晋时期,因为在古代养蚕人家害怕老鼠夜间吃蚕,所以在正月十五用米粥将老鼠喂饱,老鼠就会不在残害桑农了。
2020元宵节几月几号
1.元宵节几月几号
元宵节几月几号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是中国汉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元宵节的习俗有: 1、张灯结彩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
"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2、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猜灯谜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3、耍龙灯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
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4、踩高跷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5、舞狮子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6、划旱船划旱船,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治水有功的大禹的。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旱船不是真船,多用两片薄板,锯成船形,以竹木扎成,再蒙以彩布,套系在姑娘的腰间,如同坐于船中一样,手里拿着桨,做划行的姿势,一面跑,一面唱些地方小调,边歌边舞,这就是划旱船了。
有时还另有一男子扮成坐船的船客,搭档着表演,则多半扮成丑角,以各种滑稽的动作来逗观众欢乐。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
7、。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元宵农历元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节是中国最古老的夜的节日。相传西汉平定“诸吕”,汉文帝元月十五日开基,定为元宵节。
举国上下张灯结彩,欢度佳节。深宫皇室,大家闺秀也可上街看观灯游玩。
元宵节,家家户户自制元宵圆(今有专业户专卖)。元宵圆古称“浮元子”,是一种雅俗共尝,甜而不腻,脍灸人口的民间小吃,全国流行。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轻圆绝胜鸡头肉,涌腻偏宜蟹眼汤”。
古诗人如此描摩元宵圆,难怪此物历经千年,风行不衰。挂花灯,放焰火。
为泉州元宵节最为喜人的活动,“灯品之多,苏、福为冠”(见宋《武林旧事》)。“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见谢肇浙《五杂俎》)。
泉州是花灯之城,称花灯为“古灯”。花灯有家庭自糊的,有商店摊铺出卖的,有专业艺人特制的。
有鼓灯、润饼灯、鱼虾鸡鸭鹅灯、柑桔香蕉菠萝灯、宫灯、如意灯、料丝灯、玻璃灯、走马灯……形形***,异彩纷呈。娘家嫁女向婆家送莲子灯,新婚男子向宗祠挂灯(莲生贵子,灯与丁谐音,祈祷添丁)。
街上、厅堂、门廊挂灯。在通衢大道设“鳌山”,装活动机关,有山水人物,花鸟鱼虫,光彩夺目。
更有举行灯展的,精美的大型的活动的灯琳琅满目。开元寺、承天寺为灯展好场所。
文化人举行春灯诗会,南音社街头搭“馆篷”,登台演唱。南安丰州唐王宫前对联:“管弦喧天,人来人往金吾夜;灯花匝地,溪南溪北玉园春”。
元宵盛况,全在其中。文艺踩街,堪称民间文化化妆大***。
“装扮故事,盛饰珠宝,钟鼓喧天,一国若狂”。(明间乔元《闽书》)。
化妆,泉州俗称“妆人”、“妆阁”。化装各种戏中人物有踩高跷、蜈蚣阁(抬阁)、骑马队,还有彩车。
***队伍伴有各种乐队,如南音、十音、车鼓、笼吹、西乐队;配以各种富有闽南风情的舞蹈,如踢球舞、拍胸舞、火鼎公火鼎婆、剑舞、扇舞、弄狮、弄龙等。游人沿街围观,鲤城万人空巷。
元宵节吸引了海外游子回泉探亲旅游,有关方面利用节日举办各种活动,如南音大会唱、木偶节少林武术节、商品展销会、恳亲会、洽谈会等等,促进了泉州经贸、文化的发展。元宵是春节欢庆活动的最高峰。
元宵节是农历几月几日
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而不是有人肤浅臆想的七夕。今年的元宵节是公历2月14日,正好是中外两个情人节重合……。
元宵节是几月几号,什么习俗
2018年元宵节是3月2日(正月十五)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
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
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送花灯元宵节“送花灯”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猜灯谜每逢农历正月十五,传统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元宵节是什么时候 2016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2016年元宵节公历 2016年2月22日星期一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元宵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在汉文帝时期,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2020年的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2020年的元宵节是2月8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
2020年元宵节是哪一天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随着春节的临近,我们已经越来越期待过年放假了。春节主要是指新旧岁交替,而人们的庆祝活动从初一开始,直到十五结束。而十五作为春节的结束,又叫做元宵节。元宵节是在哪天呢?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元宵节又叫上元节、小正月、元夕、灯节,是在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而2020年元宵节是在2月8日这一天,这一天本来就是周末,所以放不放假都无所谓。
元宵节因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而得名。古人称“夜”为“宵”,而正月是农历的元月,故称其为元宵节。
元宵节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出现。西汉时期的汉武帝在这一天举行了“太一”的活动,后人将其认作是正月十五的祭祀活动。
元宵节有什么习俗
元宵节的起源就是祭祀,延续至今的风俗习惯中就有祭祀的习俗。除此之外,元宵节还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等习俗。
在元宵节这天,一定要吃圆圆的元宵,有着热热火火、团团圆圆的寓意。在赏花灯的时候,人们还会设置灯谜,带着不同的小奖品,甚是吸引人。
2020年元宵节(2020年元宵节是哪一天)
2020年元宵节
2020年元宵节是2月8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2020年元宵节是哪一天
2020年的元宵节是2月8日。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一样,是中国传统节日,事实上其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远远胜于其他节日,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春节从除夕关门守岁开始,到元宵节,是一个人们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人际关系不断得到扩大的过程。初一给家长拜年,初二回娘家拜年。以后逐步扩大拜年范围到一般亲戚朋友。在这个时段,人们的活动范围局限在熟人之间。
初五是破五,农活可以开始干,商店可以开门了。这个时段,社会开始正常运作。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相互关系的意义。
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
2020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节特别节目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的特别节目,节目于2020年2月8日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综艺频道、中文国际频道、4K频道播出。
2021元宵节晚会唐宫夜宴
舞蹈风格诙谐幽默,唐风味儿十足。14位活泼灵动的“唐朝少女”仿佛从古画中走出,她们时而嬉笑打闹,时而梳妆打扮。沉浸于吹奏的少女,意外发现自己掉队,慌乱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娇憨可爱。
途中,少女们争先恐后的端看水中倒影,仔细检查妆容,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当场景切换到正式的宫廷表演时,她们的舞姿又变得大气恢弘,“风吹仙袂飘_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唐之美尽收眼底。
《唐宫夜宴》原名《唐俑》,郑州歌舞剧院舞蹈作品,编导:陈琳、袁时。曾入围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终评。
《唐宫夜宴》创作灵感来自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一组13件,包括8件乐俑和5件舞俑。
作品讲述的是一千三百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洛阳上阳宫设宴。一群体态丰腴的小妮们叽叽喳喳地去赴宴表演,途中发生的趣事。
途中,少女们争先恐后的端看水中倒影,仔细检查妆容,将赴宴前激动紧张的心情展露无遗。当场景切换到正式的宫廷表演时,她们的舞姿又变得大气恢弘,“风吹仙袂飘_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的大唐之美尽收眼底。
2022元宵节
1.2022的元宵节是几月几日
2022年的元宵节是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那天也是星期二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相传,汉文帝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将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隋书音乐志》日: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亘八里,列戏为戏场,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2.2022年的元宵节作文
在我国许多的地方,元宵节比春节更热闹,举办邓展,猜灯谜,放烟火,舞狮子。
今年元宵,我们吃过晚饭,来到了步行街上,欣赏休闲广场元宵节别具一格的夜景;观赏壮观的大场面;热热闹闹的元宵节表演。从步行街到广场的一路上,这里全部都灯火通明,美丽极了。在茂盛的松树和柏树上都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彩灯,一闪又一闪,像眨着神秘眼睛的星星。这树上的每一片树叶在十万盏灯的照耀下,似乎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充满了希望的树。在广场的入口处还挂着一排排的大红灯笼,为元宵节增加了色彩。这五颜六色的灯照耀着广场雄伟的建筑物,照耀着每一个人民的笑脸,使人心中感到亲切,感到光明,更感到温暖。
走进毛石市,又是一派热热闹闹的景象。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这里的人群再加上灯光,壮观得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了!这里人声鼎沸,美丽的景象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了。节目开始了,首先是秧鼓队的上场,她们用双手创作了一段有节奏的秧鼓,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美好极了。接着是八队跳摆手舞的表演者一拥而上,顿时填满了整个场面。她们动作优美,犹如一只翩翩起舞的花蝴蝶。最后是放礼花。只见五彩缤纷的礼花朵朵绽放,然后就星星点点地向大地扑来,好似一些希望的种子洒在大地上,迎接一希望的美好的未来!
啊!这个热热闹闹别具一格的元宵节真美好,它仿佛寄托了每个人的希望,向着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3.2022年的元宵节作文
今天妈妈一大早就回家了,手上还拎着一大袋面粉和肉糜。
不一会儿材料都是准备好了,我马上要开始学包元宵喽!妈妈教我先是把面粉和黏,再拿一点出来,撮成圆形。然后就用手指把圆的一边按下去,里面再塞上一些肉糜,最后把凹进去的开口捏紧。一个多汁可口的元宵就包好了。突然在一旁的爸爸问我: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我摇了摇头。于是爸爸对我说: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相传早于汉文帝期间,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及至汉武帝创建了‘太初历’,进一步肯定元宵节的重要性。
元宵节的节期,随着历代的发展而不断延长,相传唐代的元宵只持续三日,到了宋朝则延长至五天,及后到了明朝,更增加至十天,即由初八开始活动,直至年十七才结束。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4.2022年的元宵节作文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到了。听人说,今晚在我县新落成的兴安广场有一场焰火晚会。我们早早吃过元宵,全家人一起朝兴安广场走去,此时的大街上早已聚满了人群。他们穿的五彩斑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个个有说有笑,都往同一个方向走去,嗯,定是去兴安广场的。那川流不息的车,那来来往往的人和那明亮的街灯把整条大街汇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
__搅诵税补愠。那里的人比街上的人更多,简直成了人的海洋,大人们忙着问候,小孩子则相互大追逐,好不热闹。不一会儿,广场上的灯光像接受到命令似的全都息了。嗖、嗖一束束火光冲向天空,接着啪、啪几声巨响,烟花在天空中开了花,刹时,那像被墨水染黑的夜空出现了一道道白色的光芒。各色各样的烟花洒落下来,姿态不一,有的像百花齐艳,有的像银树开花,有的像流星雨,还有的像仙女散花一样美丽。人们也开使欢呼了,此时的广场已成了欢乐的海洋。
正当人们想离开时,原来广场上静静的水池也开始发威了,突然一条条五彩缤纷的水柱喷向天空,下落的水珠溅到人们的身上,大家不断地为那美丽的喷泉拍手叫好,而它却像脱缰的野马,喷得更欢了。快乐的时光往往过得很快,喷泉的精彩表演也结束了。人们带着愉快的心情纷纷踏上了回家的路。5.2022年的元宵节作文
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我吃完汤圆后,就和妈妈一起去广场看焰火晚会。我们一走出小区,便看见外面人山人海,非常拥挤。人们都朝广场走去。我们好不容易才挤进人群,妈妈紧拉着我的手,生怕我们俩被挤散了。周围不时传来喜庆的炮声,有的人还放了许多烟花。我们俩走了好长时间,终于到了广场附近。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得真快乐!
关于2020年元宵节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