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董其昌简介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董其昌最有名的诗,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董其昌简介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是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董其昌,明代书画家,生于1555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谥号“文敏”。万历十七年进士,松江华亭人,官至南京礼部尚配槐指书,1636年逝世。
董其昌17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当时他信心满满,相信以自己的才学一定会夺得魁首,最后却知得了第二名。究其原因,是因为知府衷贞吉觉得他文章虽好,字却太丑,最后衡量之下,给了他第二名。这件事,对他影响甚大,***他从此发愤学习书法。刻苦十多年之后,终于有多得。
34岁时,董其昌考中进土,并因文章、书法优秀被选为庶吉士,人翰林院深造,供职于翰林院。随后又担任过皇长子朱常洛讲官、湖广提学副使、福建副使、河南参政,官至三品。
董其昌的仕途由三十五岁到八十岁,他将明哲保身运用到极致,为官十八年归隐二十七年,躲过了党争之祸和魏忠贤的残害。因此,相比于仕途一道上的功绩,董其昌最为人所知的还是他在书画上的成就。
董其昌常与同僚诸友切磋书画技艺,纵论古今,品评高下。又从好友处借阅晋、唐、宋、元法帖宝绘,深入专研,废寝忘食,学问飞速长进。万历三十一年刊刻《戏鸿堂法帖》行世。因为患病在松江时期修养时,他四十余岁,正当盛年,于是博彩众长,专研学习,最后创作了许多传世佳作。
董其昌擅画山水,采集众家之长,其绘画风格有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众家技巧,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古朴典雅。创作了《葑泾访古图》、《浮岚暖翠图》、《鹤林春社图》、《西湖八景图》、《溪回路转图》、《神楼图》等许多描绘江南风光的著名山水画。《画史绘要》评价道:“董其昌山水树石,烟云流润,神气俱足,而出于儒雅之笔,风流蕴藉,为本朝第一。”
培配所谓“颜骨赵姿”,说的是董其昌的书法成就。颜指颜真卿,赵指赵孟俯,两位都是书法大家,说董其昌“颜骨赵姿”,实际是说他身具两家之长,这是对他书法成就的很大肯定。
在当时书法上有“邢张米董”之称,即把他与邢侗、张瑞图、米钟并列。明末书评家何三畏又评价董其昌的书法为:“天真烂漫,结构森然,往往有书不尽笔,笔不尽意者,龙蛇云物,飞动腕指间,此书家最上乘也。”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明绝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淡雅的风格,自成一宗,独领一时***,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名闻外国”。?
现有存世作品:《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等。
董其昌生平简介
董其昌是明代著名的书画家,擅长山水画,董其昌一生书画作品无数,流传下来的经典作品也有一定的数量。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董其昌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董其昌生平简介
董其昌,著名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董其昌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中国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后,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由于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便在辞官回乡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专研学习前人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书画爱好者,和自己一同探讨书画方面的知识。并且大量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
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颇高。清代年间,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
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
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常去董其昌墓、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书画大师。
董其昌字画价值
目前,董其昌的字画被收藏于中国各个博物馆。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瞻仰大师的书画之风。除此之外,董其昌的字画也为中国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董其昌自幼在字画方面造诣颇深,因为爱好的缘故,自己一边在读书考取功名之时,一边研习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答笑作品,并进行描摹、创新。最终集各家书画优势为一体,成为明代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对后世书画创作影响颇远。
书法方面,董其昌在临摹前人书法基础上,将自己的创新意识融于其中。字体淡雅隽秀,刚劲有力,尤其在草书和楷书方面,造诣颇深。康熙皇帝曾大赞董其昌的书法飘逸空灵、丰神独觉,深得康熙皇帝的偏爱。而在民间,也刮了一阵效仿董其昌书法之风,其兴盛之风,难以想象。
绘画方面,董其昌提出“南北宗”论,他提出,绘画时不应只画出景物的表皮,应该注重实物的本质,并结合道家的思想观念来进行创作。除此之外,董其昌在绘画时,认为文人画太过于单调,在完成之后,加入了诗词创作,让画作主旨更为饱满。
董其昌一生的作品很多,所以,流传于世的作品也很多。
董其昌书画欣赏
绘画方面,擅长山水写意。在模仿前人绘画的基础之上,董其昌又加入了自己的创新和想法,用水墨画法,将石头、树木、河流等实物强劲有力的勾勒出来,并且善用水墨,使画作层次分明而有意境。除此之外,运用泼墨、点墨等绘画技巧,将景物的线条、深浅程度等勾勒出来,让画作更有写实感。董其昌认为山水画太过单调,所以,在完成画作之后,便将隽秀的书法展现于画作之上友型,让画作看起来更有意境,主旨更为饱满丰盈。
书法方面,更被后人推崇、学习。董其昌对书法的悟性很高,从模仿颜真卿、王羲之、米芾等书法大家的作品开始,他逐渐从前人的书法中,找到自己的突破点,结合唐、宋、元等朝代书法大家的书写优势为一体,并开创了自己书法优势。字体飘逸隽秀、下笔苍劲有力。
后来,康熙清告含和乾隆都特别中意董其昌的书法,多次描摹和推崇。而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都给予了肯定。至今,董其昌的作品,被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以供各地游客的品鉴。
董其昌有哪些生平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香光,别号思白,明代南直隶松江府上海(今属上海)董家汇人,是一位在书法、山水画、美术鉴赏、美术理论上都毕瞎尘有卓越贡献的书法家、画家、理论家。他17岁参加会考,却因为文章虽好而字差屈居第二。深受刺激的董其昌从此发愤练习书画,终成大家。他的书法结构森然而天真烂漫,神秀淡雅,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独辟蹊径,称雄一代。他的山水画潇洒生动,特别讲求用墨的技巧,水墨画兼擅泼墨、惜墨的手法,浓淡、干湿自然合拍,着墨不多,却意境深邃,韵味无穷。他神竖的创作成为文人画追求意境的典范。传世作品有《鹤林春社图》、《浮岚暖翠图》、《神楼图》、《西湖八景图》、《溪回手禅路转图》等。
明代董世昌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
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2]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董其昌一生创作了极多的书画作品,流传至今的也很多,其存
董其昌画作精品(19张)
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三世诰命》《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液轿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
其中已定论为真迹的收藏在故宫、上海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作品最多,绘画方面较著名的有:《高逸图》轴,作于63岁,略仿倪、黄、笔墨丽秀是中晚年佳作;《关山雪霁图》卷,作于81岁,是老年的用力之作,根据卷末自题,此卷是从关仝的《关山雪霁图》原幅改写而成。藏于故宫的著名书法作品有:《月赋》卷,作于47岁,取法唐晋,笔画秀娟,是早年小楷书精心之作;《东方先生画赞碑》,作于50岁,所作楷书,师法颜真卿,字体规整,行气疏朗,是中年时期楷书代表性杰作;《三世浩命》卷,作于71岁,楷书、师法颜真卿,结体端正,法度严谨;《岳阳楼记》卷,作于54岁,大行书,师法颜真卿、李兆和(李北海,即李邕)。运笔中锋直下,转折流畅,反映了中年时期行书面貌。《路马湖记》卷,代表晚年行书之作;《观海市》,作于69岁,以“米家法”为其同年袁可立所书,十分秀逸飘洒,成为山东蓬莱阁上的传世名品。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代表作有:山水画《江干三树图》、《秋兴八景》大画册(为董其昌一生之精心杰作,与此同样还有一本大画册,已流往海外);北京市文物商店藏有一件书法作品《金沙帖》;天津博物帆锋馆有一幅其晚年为同年袁可立所创作的《疏林远岫图》(2012年4月19日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南京博物院藏有书法作品《松江府制诰》;安徽省博物馆收藏有16幅《董闹正其昌纪游册》,本为河南袁可立家藏品,吉林省博物馆藏有一件著名山水画《昼锦堂图》卷。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生平简介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生平简介
董其昌简介
董其昌,著名书画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卒于崇祯九年,享年82岁。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擅长书画。在绘画方面,有南董其昌,北米万钟的美称;在书法方面,集各家之长于一身,使自身的书法有超越前人之势,在中国的书法历史长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董其昌在而立之年后,进入仕途。但是仕途不顺,在朝廷里,几进几出。由于仕途的坎坷,让他的政治抱负得不到施展。便在辞官回乡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书画技艺。在专研学习前人书画经验,并自发组织坊间书画爱好者,和自己一同探讨书画方面的知识。并且大量临摹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名作,从中获得创作灵感,开创自己的书法之美。
后人对董其昌的书画成就评价颇高。清代年间,康熙皇帝颤旅和乾隆皇帝特别推崇董其昌的书法,闲暇之余进行大量的描摹。除此之外,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论成为文人画的创作指导核心。
董其昌的书画成就对后世的书画发展影响颇深。在书法方面,他所著的《白居易琵琶行》、《金沙帖》等流传于世;他所绘的《昼锦堂图》、《疏林远岫图》等仍被珍藏于各博物馆。
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常去董其昌墓、董其昌故居瞻仰这位书画大师。
董其昌的书法风格
董其昌在书法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从明代末期直到清代初中期都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董其昌书法作品
董其昌在书法方面,除了研习唐、宋、元等各朝代的大家书法作品和书法技巧之外董其昌简介,还善于从中总结发掘新的书法技艺。所以,他的书法艺术成为融百家而自成一家。董其昌在行书、草书、楷书方面颇有自己的心得。不仅注重书法的基本写作规范,而且还加入了自己的书写技巧,他的书法飘逸隽秀、整洁而不失大气。董其昌的书法有种行云流水般的美感,视觉极具享受。就连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都偏爱董其昌的书法,每每临摹都要赞赏一番,而且大加推崇。康熙年间,民间盛行董其昌之风,对文人有一定的影响。
董其昌在绘画方面,更有独特的见解。董其昌擅长山水文人画,他认为作画应超越画作本身而进行,即作画者应注重自己的思想修为培养。而且董其昌擅长用泼墨和浅绛技巧,将山水景物的轮廓勾勒出来,然后善于用墨将画作更富层次感。董其昌作完画后,还在作品上题词、写诗,这样更能展现画作更深层次的内涵之美。
董其昌山水画
董其昌在绘画方面颇负盛名,尤其山水画为最佳。
董其昌山水画欣赏
在山水画方面,他主张写意山水。并运用泼墨等手法,突出展现景色层层叠叠的斑斓之美,将山水景观更有层次的突出和刻画出来。另一方面,善用浅绛设色技巧,将石头、山水、河流、茅屋等实景先用水墨将其的浓淡、轮廓勾勒出来,再运用淡色或者青色类的颜色,将山水画细节处进行渲染,让画作的意境表现的更为深远。董其昌这一浅绛画法,影响深远。尤其是清代晚期出现的浅绛彩瓷,就是依托于董其昌擅长的浅绛画法,生产出来的瓷器,风靡国内外。
除此之外,董其昌在绘画方面,提出了“南北宗”论,他认为绘画不只是实物本身,而在于作画者的思想境界和品德方面的修养。
董其昌还认为,山水人文画太过单调,每每作画之后,董其昌便加入自己书法,将书法艺术和绘画美学艺术融合在一起,才更能表现出画作的深远意境。
董其昌在山水绘画方面旦斗有很高的造诣,留给世间丰富多样的画作,比如《高逸图》、《关山雪霁图》等等。并且培养了蓝瑛、王鉴等著名明代画家,为中国绘画历史画下最重要的一笔。
董其昌这个人人品如何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一心想从政,以实现自身的价值抱负。在他三十五岁之时,考取了进士,借此契机成为皇长茄迟凳子的讲师。入官之后董其昌的仕途并不平坦,他在官场有三出三进之说。
董其昌三十五岁入朝为官,饱受政治斗争的波及。于是,他在官场虽说有四十五年之久,但实际在朝为官只有十来载。除此之外,历史上有名的“民抄董宦”事件,主人公就是董其昌。
据明史记录,董其昌因为得罪了一个名门望族,该家族便煽动百姓和同伙来烧毁董其昌的家。这件事情持续发酵了一段时间,而董其昌也在苏州一带躲避,等事情风浪过后,他才出现。
董其昌在为官期间,三进三退。对此做法,世人给予了评价,有人说,董其昌为人精明,在官场中既能很好地独善其身,又能在民间有很高的呼声。所以,他才能够三进官场,三出官场。
董其昌在八十岁辞官回乡,第二年去世。后来,世人给予他艺术成就积极的肯定,并敬称董其昌为“董文敏。”
董其昌墓
董其昌墓
董其昌去世后,后人尊称他为“文敏”,以此谥号来纪念缅怀这位书画界的大师。除此之外,位于苏州胥口镇董其昌之墓,也被当地***所标明保护董其昌简介,被列为苏州吴县文物保护单位。董其昌的墓小且简单,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被破坏。但是墓碑上的字还清晰可见,即“明董文敏公墓”,以及题款都可看见。
后人纪念董其昌的方式有多种,除了研习他的书画作品之外。有一部分文人学者也慕名前往苏州,来到董其昌的墓碑前,敬仰缅怀一下这这书法、绘画大师。感谢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明代书画大家董其昌生平简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