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的是哪本书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的是哪本书和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书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评价的是什么书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是鲁迅对司马迁所著《史记》的评价。意思是“赞叹它是史学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绝学文章,好比没有设韵脚的《离骚》“。
(1)司马迁代表作《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开端。
(2)屈原代表作《离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开创了中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从此出现了韵律铿锵的骚体诗。史家之绝唱”,赞《史记》的历史学成就,“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
扩展资料《史记》是文学的历史,也是历史的文学,是文学与史学的高度统一。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我国浩瀚的史著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的是哪部作品
鲁迅评《史记》的这两句话流传甚广。说的是《史记》这部作品。
我的感觉是,无韵之离骚是指《史记》行文之优美,堪与离骚媲美。史家之绝唱则是赞美《史记》的见识和勇气,更主要是身为历史学家秉笔作史的勇气。要知道,司马迁作史记,不以成败论英雄,看看《高祖本纪》和《项羽本纪》就知道了,敢把刘邦的老对手项羽位列本纪第一,后世史家谁有这个勇气?至于见识,司马迁把陈胜和孔子列入世家,足以说明作者卓越的历史观。
《史记》是我国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巨著,位列24史之首。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年3000年左右的历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因此,读中国历史不能不读史记。司马迁网罗天下佚闻旧事,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衰之理,忍辱负重20余载,终于成就传世经典。它在体例和写法上都迥异于当时的史书。
司马迁秉笔直书,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本着还原历史真相的精神。不拘泥于已有的史书的写法,对丑陋现象进行了大胆的揭露,既为帝王公卿做传,也为社会各阶层形形色色的人物直书,将刺客、游侠、名医、商贾等人物于帝王将相,并与艺术行文流畅。语言富于变化,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真实情态,因此实际中的货殖列传等篇章集中体现了司马迁进步的思想。
《史记》既是一部史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学巨著,它开创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先河,把中国的历史散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的重要的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司马迁以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塑造了蔺相如。如廉颇,荆轲,项羽,刘邦,韩信等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们的事迹数千年来广为传颂。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出自谁的手笔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出自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这句话是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第十篇《司马相如与司马迁》中说的。
“史家之绝唱”是说其历史学成就。司马迁参酌古今,创造出史书撰写的新体例。自此例一出,历代史书,尤其是二十五史,遂不能出其范围。
“无韵之离骚”是说其文学成就。司马迁著史绝非局限于文献的收集、整理、考证,也不是以一种冷漠的态度从外部客观地观察历史,他是带着深切的痛苦去理解笔下人物的奋斗和成败,所以笔端常饱含着悲愤。
扩展资料:鲁迅是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出自谁写的什么
出自鲁迅的评价,是评价司马迁的《史记》。
鲁迅先生对中国批判得多称赞得少,痛斥到极端时,连汉字都抨击。但对于《史记》,鲁迅先生却是不吝赞美,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个赞扬可谓是极高了。
史家之“绝唱”:在司马迁之前,并没有一部特具科学性的、综合完整的“中国史”。《史记》又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无韵之“离骚”:《离骚》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里表现出鲁迅认为《史记》文学成就极高。
扩展资料:
史记内容简介
《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它以历史上的帝王等政治中心人物为史书编撰的主线,各种体例分工明确,其中,“本纪”、“世家”、“列传”三部分,占全书的大部分篇幅,都是以写人物为中心来记载历史的,由此,司马迁创立了史书新体例“纪传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载了中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长达3000年左右的历史。
司马迁为了完成《史记》,忍受了别人无法忍受的奇耻大辱,受到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他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
扩展资料
1、毛泽东一生喜读《史记》,他不仅研读《史记》的视角独特,见解独具,而且善于从历史人物的人生轨迹中以史鉴今,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世人称赞《史记》:是正史鼻祖,是散文大宗,是大家之言,是百王大法。
2、《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3、《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称“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据现知材料考证,最早称司马迁这部史著为《史记》的,是东汉桓帝时写的《东海庙碑》,此前“史记”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史记(司马迁著纪传体历史著作)_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