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凤箫声动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凤箫声动以及凤箫声动的词语解释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形容箫声优美的诗句
1.有关箫的诗句
1.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
——徐志摩《再别康桥》 2.既然琴瑟起,何以笙箫默。 3.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三千流水三千恨,一箫一人一片天。 5.四面楚歌起,垓下箫声诀 6.飞雨吹枰近黄昏,轻衣缦舞做俗尘,玉箫吹断且共酒,幽轩坐隐月照魂。
7.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8.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苏轼《前赤壁赋》 9.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10.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箫来天霜,琴生海波——袁枚《随园诗话》 1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13.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鲍照《采菱歌》14.咏怀阮籍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15.感怀曾瑞溪边倦客停兰棹,楼上何人品玉箫?哀声幽怨满江皋,声渐悄,遣我闷无聊。
16.梅梢月张弘范西风落叶长安,夕阳老雁关山。今古别离最难。
故人何处?玉箫明月空闲。 17.《漫感》: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18.一岸江风送柳笛,两园春雨带箫笙。
19.潇潇风,漫漫途,寒铠铁骨,踏破箫音过塞关。一路黄沙风万里,故土只在云天处。
从此胡笳柳笛声,不带箫音过玉门。 20.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21仙人凤咽琼箫,怅断魂送远,《九辩》难招。 22.不知如血残阳里,谁家箫声泣秋风23.三叠阳关渭城酒,二分明月广陵箫。
24.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传说是李白大人写的《忆秦娥》 25.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
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
画船载取春归去,余惜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26.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27.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不是暗尘明月,那是元夜。——蒋捷《女冠子》 28.天阔云闲,无处觅箫声。
——卢祖皋《江城子》 29.风消绛蜡,露浥红葩,灯市光相射。桂华流瓦,纤云散、耿耿素娥欲下。
衣裳淡雅,看楚女纤腰一把。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
——周邦彦《解语花.上元》 30.一天幽怨欲谁谙?词客如云气正酣。我有箫心吹不得,落花风里别江南 31.年华风柳共飘潇,酒醒天涯问六朝。
猛忆玉人明月下,悄无人处学吹箫。 32鹧鸪天月冷箫寒醉千杯,一声桔梗泪轻垂.痴心自古情为冢,不尽愁肠爱相随.东流水,雁南飞.从来天意几人回.多少相思无寻处,便到天涯梦不归. 33.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
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34.倚怀黄景仁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星河入望遥。似此星辰肺昨夜,为谁风露立终宵。
缠绵相思抽残茧,婉转心伤剥后蕉。三五年来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希望没打错字) 35何处吹箫,脉脉情微逗。——纳兰性德《鬓云松令(枕函香)》 36宛转莺声隔水听,又寻残梦过长亭。
别般滋味说痴情。已分琴箫成合曲,哪堪离散似飘萍。
愁丝新向鬓边生。 37从此琴箫隔玉关。
冷烛西窗君独守,哪堪秋夜雨潺潺!湘水珠云各一天,敢因迢递误前缘。知音不必愁箫史,会绾龙车到日边。
莫将恩怨说相思,锦瑟瑶琴聚有时。篱菊也知人寂寞,临风先发向南枝。
金缕曲·秋夜怀人 38箫鼓喧,人影参差,满路飘香麝。因念都城放夜。
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钿车罗帕,相逢处、自有暗尘随马。
39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40气塞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我就知道这么多了。
2.描写箫声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
描写箫声的成语有:余音袅袅、婉转悠扬、清耳悦心等。
描写箫声的诗句有:
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2.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
详细释义如下:
1.【成语】:余音袅袅
【拼音】: yú yīn niǎo niǎo
【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举例造句】:他的箫声余音袅袅,让人沉醉。
【近义词】:余音缭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声音悦耳
2.【成语】:婉转悠扬
【拼音】: wǎn zhuǎn yōu yáng
【解释】:婉转:声调温和曲折;悠扬:声音漫长而和谐。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举例造句】: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婉转悠扬的箫声,我们不禁侧耳倾听。
3.【成语】:清耳悦心
【拼音】: qīngěr yuè xīn
【解释】:耳朵为之清宁,心情为之欢悦。形容声音美妙动听。
【出处】: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举例造句】:这首曲子清耳悦心,让人喜欢。
4.《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秋心三首·其一》
清代: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有关箫的诗句
1、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秋风辞》两汉:刘彻
译文:吹起箫来打起鼓,欢乐过头哀伤多。
2、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
译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3、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忆秦娥·箫声咽》唐代:李白
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4、笛奏龙吟水,箫鸣凤下空。《宫中行乐词八首》唐代:李白
译文:羌笛之声如龙吟出水,箫管之声如凤鸣下空。
5、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登峨眉山》唐代:李白
译文:我在云间吹奏玉箫,在山石上弹起宝瑟。
4.有关箫的诗词
一、采菱歌鲍照
惊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二、咏怀阮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
东风夜落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千古佳句脍炙人口,为后人传诵。诗人李白在《忆秦娥》中吟出: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感怀曾瑞
溪边倦客停兰棹,
楼上何人品玉箫?
哀声幽怨满江皋,
声渐悄,
遣我闷无聊。
梅梢月张弘范
西风落叶长安,
夕阳老雁关山。
今古别离最难。
故人何处?
玉箫明月空闲。箫
宋丁谓
庄籁知天理,虞韶见帝心。
轻清杨柳曲,和乐凤凰音。
翼展编筠密,中虚镂玉深。
吴门休鼓腹,仙侣好追寻。
箫
唐张祜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郊庙朝会歌辞方皇乐歌宋佚名
卓彼嘉坛,奠玉方泽。
百辟祗箫,八音纯绎。
祀呈承明,柔祗感格。
欹湖
唐王维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秦楼月(见中州乐府)
元赵秉文
箫声苦。箫声吹断夷山雨。夷山雨。人空不见,吹台歌舞。危亭目极伤平楚。断霞落日怀千古。怀千古。一杯还酹,信陵坟土。
夜宿武夷宫
宋彦修
巢松老鹤鸣丹井,笼月梅花摇素影。
竹敲白露幔亭寒,吟弄紫箫山月冷。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我来欲此腾云雾,笑指三山十二楼。
宫词
宋张公庠
碧瓦鸳鸯势欲飞,禁门深静日迟迟。
玉箫吹遍新传谱,坐看黄鹂数换枝。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nbs
凤箫声动的解释是什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解释:焰火像是被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诗词名称:《青玉案·元夕》。本名:辛弃疾。别称:辛忠敏。字号: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居士。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出生时间:1140年5月28日。去世时间:1207年10月3日。主要作品:《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清平乐.村居》《送剑与傅岩叟》《满江红》《卜算子修竹翠罗寒》等。主要成就: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开拓了词的思想意境;讨平起义,创设飞虎军。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凤箫声动”的详细介绍:
一、《青玉案·元夕》的全文点此查看《青玉案·元夕》的详细内容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二、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或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腔激情、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三、注解
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凤箫:箫的美称。
玉壶:比喻明月。亦可解释为指灯。
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
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
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
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
千百度:千百遍。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四、译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焰火像是被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五、辛弃疾其他诗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鹧鸪天》、《青玉案元夕》。六、赏析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
上阕主要写元宵节的夜晚,满城灯火,众人狂欢的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这是化用唐朝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写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
下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未曾离去!发现那人的一瞬间,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到末幅煞拍,才显出词人构思之巧妙: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就没有任何意义与趣味。同时,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站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是对他自己的一种写照。根据历史背景可知,当时的他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作为一首婉约词,这首《青玉案》与北宋婉约派大家晏殊和柳永相比,在艺术成就上毫不逊色。上片写元夕之夜灯火辉煌,游人如云的热闹场面,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美人形象。美人形象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把这种境界称之为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的第三种境界,确是大学问者的真知灼见。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_》、《送客至灵谷》、《叹_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青玉案·元夕的详细信息
描写箫声词语
1.描写箫声的成语或诗句有哪些
描写箫声的成语有:余音袅袅、婉转悠扬、清耳悦心等。
描写箫声的诗句有:
1.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辛弃疾《青玉案》)
2.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龚自珍《秋心三首·其一》)
详细释义如下:
1.【成语】:余音袅袅
【拼音】: yú yīn niǎo niǎo
【解释】: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举例造句】:他的箫声余音袅袅,让人沉醉。
【近义词】:余音缭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声音悦耳
2.【成语】:婉转悠扬
【拼音】: wǎn zhuǎn yōu yáng
【解释】:婉转:声调温和曲折;悠扬:声音漫长而和谐。委婉曲折,也指声音悠扬动听。
【举例造句】:远处忽然传来了一阵婉转悠扬的箫声,我们不禁侧耳倾听。
3.【成语】:清耳悦心
【拼音】: qīngěr yuè xīn
【解释】:耳朵为之清宁,心情为之欢悦。形容声音美妙动听。
【出处】: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举例造句】:这首曲子清耳悦心,让人喜欢。
4.《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秋心三首·其一》
清代: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是什么节日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写的是“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这句话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青玉案·元夕》。译文: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公元1174年或1175年(南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交织成了这幅元夕求索图。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下一句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下一句是一夜鱼龙舞。
该词出自《青玉案·元夕》,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从极力渲染元宵节绚丽多彩的热闹场面入手,反衬出一个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于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托着作者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词采用对比手法,上阕极写花灯耀眼、乐声盈耳的元夕盛况,下阕着意描写主人公在好女如云之中寻觅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构思精妙,语言精致,含蓄婉转,余味无穷。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洞察形势的辛弃疾,欲补天穹,却恨无路请缨。他怀着满腹的激情、哀伤、怨恨,创作了这首元夕词。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辛弃疾一生以恢复为志,以功业自许,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但他始终没有动摇恢复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典故入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关于凤箫声动,凤箫声动的词语解释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