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乾隆皇帝简介这个问题,乾隆皇帝尸骨照片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雍正皇帝简介,雍正皇帝简介
雍正皇帝简介雍正皇帝简介雍正的妃子有几个,雍正怎么死的
雍正的妃子有5个,分别是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雍正皇帝是因病去世的。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年号雍正。蒙古尊称为纳伊拉尔图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封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为和硕雍亲王。在二废太子胤礽之后,胤禛积极经营争夺储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他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农历八月二十三日驾崩,终年58岁。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
扩展资料
雍正帝批示奏折很认真,有的还很睿智幽默,读来令人发笑。如有个官员犯了罪,在狱中给雍正写悔过书,以期得到赦免,内有“辜负天恩,羞惧交并”两句话,雍正在一旁批道:“知道你害怕得要死,不过羞愧与否倒不一定(知汝惧死实甚,然羞则未也)。”
有次宫里邀请了个戏班子,欲在宫中搭台唱戏,有个御史认为此举有失体统,力谏不可以,而且还很固执地一连上了三次奏折,最后雍正不耐烦了,在奏折上批道:“你想沽名钓誉,有这三个折子就够了,如果再敢啰嗦,要你的小命(尔欲沽名,三摺足矣。若再琐渎,必杀尔)。”
还有一个揭老底的批示,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你以为朕是好骗的吗?你别忘了朕登基时都四十多岁了,你们每个官吏的情况我都知道,你也不例外,我没当皇帝时就知道你曾经弹劾过我,你还给我送礼物,希望我在先皇面前替你美言。
告诉你,你以后给我小心着点,你的一举一动,是逃不过朕的眼睛的(汝以朕为可欺乎?汝忘朕即位之时,已年过四十矣,官吏情伪朕尽知之。朕在藩邸时,即知汝名曾列弹章,汝又送朕礼物,冀朕在大行皇帝前转圜。汝此后其小心谨慎,一举一动,不能逃朕之洞鉴也)。”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雍正皇帝奏折中的冷幽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皇帝的妃子有哪些1、敦肃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一等公、湖广巡抚年遐龄之女,年羹尧之妹。康熙年间嫁入雍亲王府,为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十二日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二十五日生皇七子福宜。
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九日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十日生皇九子福沛。从她首次生育直至她逝世的十一年间,雍正帝的子女无旁出。雍正帝登位,册为贵妃。
雍正三年十一月,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是雍正帝最受宠的妃子,但其一生命运坎坷,三个儿子一个女儿皆夭折。死后一个月,年羮尧就被降罪。
2、纯懿皇贵妃
纯懿皇贵妃,耿氏,管领耿德金的女儿,雍正帝之妃嫔。康熙年间入侍雍亲王府为妾,号格格,雍正年间,初封裕嫔,后进裕妃。乾隆时,初尊为皇考裕贵妃。耿氏与皇太后钮祜禄氏的关系很好,情如姐妹。
3、齐妃
齐妃,李氏,知府李文烨的女儿。于藩邸侍雍亲王,为侧福晋。康熙三十四年七月生皇二女和硕怀恪公主,此女是雍正唯一活至成年的女儿。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皇子弘昐。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皇子弘昀。
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皇子弘时。四名子女只有弘时一人活至雍正登基。雍正初,封为齐妃,地位高于乾隆生母熹妃。但后来儿子弘时得罪雍正而被削宗籍,李氏身为其母,也难免受累,一直没再得到晋封。齐妃薨于乾隆二年四月。
4、谦妃
谦妃,刘氏,管领刘满女。康熙五十三年生雍正七年入宫,初为刘答应,雍正八年晋为刘贵人,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生皇六子圆明园阿哥弘曕,封谦嫔。乾隆二年九月晋尊皇考谦妃。三十二年丁亥五月二十一日薨,年五十四。子一,皇六子弘曕。葬泰陵妃园寝。
5、懋嫔
懋(mào)嫔,宋氏,主事金柱女。康熙年间入宫,号格格。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日丑时为刚17岁的雍正生了皇长女。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皇三女,二女皆未逾月殇。雍正元年二月十四日封为懋嫔,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举行册封礼,卒于雍正八年九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雍正妃嫔
雍正皇帝一生介绍详细的在公元1678年,胤禛出生。生母为德嫔乌雅氏(即后孝恭仁皇后)。出生后,就由贵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代养。
青年时期的雍正(雍亲王)公元1683年,师从顾八代、张英、徐元梦等人学习多年。公元1686年,胤禛与胤禔、胤礽、胤祉随驾巡行塞外。公元1691年,奉父命与内大臣费扬古女乌拉那拉氏成婚。公元1696年,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禛与胤祺、胤佑、胤禩分掌八旗十营。公元1698年,胤禛受封多罗贝勒。公元1699年,康熙为成婚皇子建府分居,初为四贝勒府后扩大为雍亲王府、雍正年间改为雍和宫。公元1702年,胤禛与胤礽、胤祥随驾巡行五台山并南行。公元1708年,康熙一废太子。胤禛与胤禔、胤礽、胤祺、胤祥一起被拘禁。公元1709年,胤禛被封雍亲王。公元1711年,钮钴禄氏生弘历。公元1718年,康熙命胤禛与胤祉率文武百官送大将王胤禵(一名胤祯)于德胜门。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大庆。胤禛被特意派往盛京祭祖。公元1722年,十月,前往通州查勘粮仓发放屯结情况,共28天;十一月九日,单招胤禛前往畅春园;十一月初十,胤禛代康熙前去天坛祭天;十一月十三,康熙驾崩。胤禛借《康熙遗诏》,登上帝位。公元1723年,四月,送先帝往遵化东陵,事毕将十四阿哥胤禵(原胤祯)囚之汤山;五月,太后猝死;八月,秘密立储弘历。公元1724年,十月,十阿哥胤礻我被革职圈禁;十二月,废太子胤礽病故,追为理密亲王。公元1725年,四月,将年羹尧发往杭州,降为杭州将军;十二月,以92条罪名令年羹尧自裁。公元1726年,正月,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除宗籍;三月,将胤禩改名阿其那;五月,胤禵囚于景山观德殿;六月,定胤禩罪状40条,胤禟罪28条,胤禵罪14条;八月,赛思黑死于保定禁所;九月,阿其那死于禁所。公元1727年,隆科多与沙俄谈判边境问题,即将成功,但由于结党营私,并私藏玉牒,故不顾失去隆将给大清此次谈判带来多少损失,抓到罪证立即谴其回京逮捕、抄家;十月,定隆科多41条大罪。公元1728年,六月,岳钟琪举奏曾静案,株连吕留良,吕留良被鞭尸、满门抄斩;同月,隆科多死于禁所。公元1729年,十月,免曾静死,颁《大义觉迷录》。公元1730年,五月,胤祥病逝,雍正亲临丧所。以三哥胤祉并不哀痛为由(一说是在雍正的爱子八阿哥福惠夭折时),削爵圈禁景山。公元1733年,二月,封弘历为宝亲王、弘昼为和亲王。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雍正皇帝第三个儿子介绍爱新觉罗·弘时,满族,1704年3月18日出生,清朝雍正帝第三子,乾隆帝的异母哥哥。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时生。
母齐妃李氏。雍正四年二月十八日,命为允禩之子。据载他年少放纵,行事不谨慎而在雍正五年(1727年)被削除宗籍。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时卒,年二十四岁。雍正十三年(1735年)10月,清高宗(乾隆帝)即位之后,追复弘时的宗籍。
弘时嫡福晋姓董鄂氏,是尚书席尔达的女儿。有两个妾,一是钟氏,是钟达的女儿,一是田氏,有一子永珅,3岁夭。《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七》: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扩展资料:削籍详情
节选自杨珍《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第五章第一节:雍正帝与三阿哥弘时的关系,反映出在公开实施秘密建储初期,清帝家庭因皇权传承问题,仍旧引发出父子间的激烈冲突。
它与康熙晚期储位之争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是我们考察康雍之际清朝皇位继承制度的嬗变时,不可忽略处。
近年的文学影视作品中,雍正帝杀子的情节往往被加以渲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这种说法其来有自。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时
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是谁清朝雍正皇帝的儿子是:
爱新觉罗·弘晖、爱新觉罗·弘昐、爱新觉罗·弘昀、爱新觉罗·弘时、爱新觉罗·弘历、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福宜、爱新觉罗·福惠、爱新觉罗·福沛、爱新觉罗·弘曕。
在雍正的十个儿子中有四个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只存活下来了五个儿子,其中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爱新觉罗·弘历在雍正皇帝死后继承了皇位,成为了清朝历史上最长寿也是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乾隆帝。
扩展资料:
雍正共有十个儿子,活到成年的有弘时、弘历、弘昼、弘曕四个人。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生母李氏是一个知府的女儿,在雍正即位前一直没有什么地位,即位后才封为妃。
雍正一直不太喜欢弘时,康熙晚年,康熙要给亲王的儿子册封世子,应该要征求亲王们的意见。当时雍正不愿意让弘时做世子,所以导致没有册封他,倒不是因为弘时做了出格的事情。
因为雍正管教子女向来很严格,如果弘时当时做了出格的事情,雍正当时就会处罚他,而不仅仅不让他当世子那么简单。
当时雍正年满十五岁的儿子只有弘时,他就是不喜欢他,觉得弘时各方面都不行,所以不愿意让他做世子。
尽管已经成年的弘时,也没有得到和他同龄的皇孙的同等待遇。雍正即位以后,在雍正元年八月,宣布秘密建储。
这一年十一月,是康熙逝世周年忌辰,在景陵举行了隆重的祭礼,雍正没有亲自致祭,而是让年仅十三岁的弘历前去主持。
第二年同样的忌辰,雍正第二次派弘历去主持景陵祭礼。雍正的这些安排,让周围的人都能看出来,他已经选定弘历做继承人了。弘时不可能继位,由此,弘时心生记恨,就走向雍正的对立面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亲属成员)
雍正皇帝一生的功与过有哪些???雍正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
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
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
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
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
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畅春园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
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
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密折奏事早在康熙年间已试行,只是在雍正一朝广泛使用),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雍正皇帝读书像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亩”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这是封建统治者的局限性)。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修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允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
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疍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
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雍正书房画册(2张)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
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
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
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宪皇帝。
雍正皇帝在位多少年啊?他是怎么死的?雍正从1723年(雍正元年)至1735年(雍正十三年),前后共在位十三年。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
离奇去世:
雍正十三年(1735年)五月,贵州古州、台拱的苗匪在边境滋事,雍正帝命哈元生为扬威将军,统领四省官兵征讨。
又命果亲王胤礼、皇四子弘历、皇五子弘昼,大学士鄂尔泰、张廷玉等协同办理苗疆事务。命刑部尚书张照、副都御史德希寿帮办苗疆事务。不久哈元生平定了贵州的苗民叛乱。
雍正帝在位时期经营了圆明园宫苑,常在圆明园与大内两处居住。他青年时中过暑,以后就怕炎热,故以较凉爽的圆明园为栖身之所,住在冬暖夏凉的九洲清宴、四宜书屋、万方安和等处。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帝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一日得病,“仍照常办事”,至二十三日子时就驾崩了。
雍正帝死后,根据他的秘密立储方法,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泰陵。
扩展资料:
关于雍正之死,史书记载非常简单,只是说,前一天,雍正在圆明园行宫病重,第二日下午病危,急召大臣,当晚即死掉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雍正的死亡,史料没有记载。
张廷玉的私人记录,当时雍正七窍流血,令他“惊骇欲绝”。雍正暴卒,官书不记载其原因,这自然就引起人们的疑惑,再加上当时关于他为人的传说和评论颇多,就更容易引起人们的猜疑,于是就产生了各种说法。
雍正的故事:
雍正以严厉闻名,在他手下,且不说贪官,就是平庸无为的人也难以混下去。有个叫王云锦的大臣上朝之后回到家中,百无聊赖,就约了几个朋友到家里来打叶子牌。
不多时,朋友们都如约而至,大家一起玩起来。玩了几局,不知怎地忽然发现少了一张牌,大家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
既然玩不成了,王云锦就喊来家人收拾了牌局安排酒菜,和朋友们喝起酒来。第二天,王云锦又像往常一样入朝,散朝的时候,雍正皇帝叫住王云锦。
问他说:"昨天散朝干什么啦?"王云锦如实回答一番。雍正见他还算诚实,就没再说什么,从袖子里抽出一张纸牌递给王云锦说:"是它吗?还给你,去玩完你那局牌吧。"
王云锦接过来一看,果然正是昨天丢的那一张。雍正说,当官的若是不干事或干不了事,人品再好,也不过像个"木偶"摆设,起不到治世安民的作用。
雍正曾把守国法无过错的官员分为两类,一种是听话顺从但平庸无为之辈,另一种是有才干有主见但不免常有不同意见的人。在这两者之间,雍正的态度十分明确:去庸人而用才干。
湖南巡抚王国栋,为官虽然清廉谨慎,但在地方无所作为,于是被雍正调换。直隶吴桥知县常三乐,廉洁安分,没有什么过错,也没什么起色。
为此,直隶巡抚李维钧要把常三乐从县令职位上调开,吏部却认为常三乐没有什么劣迹而不予批准。雍正得知这件事,毫不含糊地指出:常三乐实属失职,应当免去官职。
还有,山东曹县知县王锡玠,在到任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对二十多起命盗案件没有一件审完,也没有拿获一名人犯。
虽然没有什么贪赃枉法之事,但雍正认为不干事本身就是失职犯罪,不仅摘掉了这个知县的乌纱帽,还让他坐了五年的大牢。
清朝乾隆帝的生平简介
乾隆帝名为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第四位皇帝,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的第四个儿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乾隆帝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乾隆帝的生平简介
乾隆原名叫爱新觉罗·弘历,弘历于1711年出生在雍亲王府,他的父亲是雍正皇帝,生母是钮祜禄氏。弘历从小十分聪明,五岁就开始上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因为弘历从小天资过人,康熙皇帝看见孙子弘历这么优秀,就直接把他接到了宫中念书。能被康熙接到身边亲自教导的孙子本就不多,可见弘历确实才气过人。雍正一登基就秘密将弘历立为皇位继承人,后来又将名门之女富察氏赐婚给弘历。雍正去世后,弘历顺利登基成为乾隆皇帝,并将嫡长子永琏立为皇太子。
乾隆上位后缓和了雍正在位时紧张的政治气氛,使朝廷各方面的关系得到改善;乾隆还十分注重官员的选拔,并且实行了严格的考察制度。除了政治方面的贡献之外,乾隆在军事上的建设更为突出,乾隆派兵平定了瞻对、苗疆、金川、西藏、准噶尔等各部的动乱,扩大了清朝疆域。可以说乾隆在位期间,为清朝统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乾隆为大清做了什么贡献
乾隆在25岁的时候登基,成了第六个接手清朝的皇帝,在位60年,中国古代有很多皇帝,他掌握最高权力的时间最长。他执政期间,清朝自康乾盛世后又一次达到了最高峰,由此可见乾隆皇帝位清朝做出了很多的贡献。据史料记载他曾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了伟绩:
政治:乾隆的父亲雍执政的时候政治上的气氛十分的紧张,乾隆登基后最先的举措就是缓解这种气氛,同时他还对雍正的政策做出了调整。
作为一个君主,重视官员的素质是很重要的,乾隆十分注重这一点,登基后他立刻把雍正年间的贪官进行了严惩。乾隆这样的举措是很不易的,因为这必将会掀起朝廷的动荡,可是乾隆还是公正地将贪官一一地揪出来,大多直接被处死。严惩了贪官后,乾隆在选拔官员上十分用心,甚至亲自筛选,这极大地提高了官员的质量。
乾隆招收的官员大多都很有本事,因此乾隆很看重对他们的约束,所以雍正善于对人才的驾驭。在朝廷上他整治着自己的官吏,与此同时他严以律己,每天很早便上朝,从不懈怠,因此他还是一位值得人民安心的皇帝。
2.军事:国家的守护难免少不了战争,身为一国之君乾隆深知战争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因此乾隆十分重视对士兵的培养。在他的功绩中,关于军事的功绩赫赫,多民族的国家在乾隆的手中得到了统一。
3.经济:乾隆深知天下是百姓的,因此他注重农业的发展。在他的鼓励下,南北两方互相学习,增加了种植的技术。除此之外,很多荒地被利用了起来,农业的发展得到了提高。
4.文化:清朝的皇帝中,雍正对文化最重视,在他的鼓励下很多古书被编辑出来,成了后人重要的财富。
乾隆皇帝是一位著名的皇帝也是一位受到争议的皇帝,毕竟皇帝虽然视为龙体,但其实也是凡人。他一生为清朝做出的贡献造就了清朝的繁荣,他的父亲雍正本来就是一位优秀的皇帝,他还是能找到父亲的不足并予以改正,这些都将被视为后人值得学习的典范。
乾隆皇帝亲生母亲是谁
对于乾隆的亲生母亲是谁的这个问题,一直是历史上的一大谜团。在清朝12位皇帝中,只有乾隆皇帝的生母是一个谜,所以这个情况在历史很罕见。
对于乾隆的母亲到底是谁,正史中记载的是孝圣宪皇后,但是这个问题在野史中是一个遭到热议的问题,主要有以下的几种说法:
1.南方傻姐说:曾担任民国总理的熊希龄偶然从一个人口中听到乾隆是由一个南方的女人所生,这个女人被人称为“傻大姐”。
2.承德贫女说:这种说法的由来出自王闿运的文献中,他曾在《湘绮楼集·今列女传》里记载到乾隆的母亲是一位身份卑微的奴婢,她在13岁的时候进入了宫里。
3.海宁陈家说:这种说法出自《清代外史》,当时的故事是这样的,海宁陈家和雍亲王在同一时刻生下了孩子,于是雍亲命陈家把孩子抱到他那看看,不想明明抱进去的是一个男孩,出来的竟然是一个女孩,这让陈家人十分困惑,但是也不敢询问。
4.汉女李氏说:曾经有一位学者说乾隆的父亲雍正出去打猎时喝了鹿血后临幸了一位相貌很丑的宫女,没想到这位宫女却在第二年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孩子就是之后的乾隆皇帝。
对于乾隆的生母是谁的这个问题就在人们的讨论与猜测中越来越扑朔迷离。
猜你喜欢:
1.清朝历史资料
2.三阿哥爱新觉罗·胤祉简介
3.清朝宰相阎敬铭生平简介
4.乾隆皇帝简介
5.清朝文人张英的生平简介
乾隆皇帝生平简介
乾隆皇帝生平简介: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当了三年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六次下江南,文治武功兼修。并且当时文化、经济、手工业在有清一代算是比较繁荣。
但主要物品产量还是没有赶上明代,但在位后期奢靡,使清朝统治出现了危机,发生白莲教起义,文字狱之风比康熙时更严酷,束服了人民的思想,闭关锁国,骄傲自大的思想,使清朝国力日益衰败。庙号"清高宗",葬于清东陵-裕陵。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扩展资料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
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
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乾隆帝即位后首先缓和雍正时期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乾隆初年,为了缓和紧张的政治气氛,调节矛盾,改善各方面的关系,还对雍正的政策做了较大的改变和调整。
乾隆初年,弘历不讳言自己“赋性宽缓”,但又说不能宽大无边,要济之以严。有时候,他公开说“政尚宽大”,宽比严好。他在经筵讲章中发挥这个思想,“宽、信、敏、公,乃圣王治世之大本,而必以宽居首“”,圣王出治,舍宽其何以为敷政宁人之本哉”。
乾隆帝晚年的诗句中也说“政实宜宽弗宜猛”但在绝大多数场合,总是宽严并提,把两者看做因时而异,相辅相成的“,宽以济猛,严以济宽,政是以和”,这是乾隆认定进行统治的不二法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历
谁有康熙.雍正.乾隆的简介啊
资料来自百度百科
1.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1月13日),满族,全名爱新觉罗·玄烨,庙号清圣祖,“康熙”为其年号,明清两朝习惯以年号称呼皇帝。康熙系满清入关后第一皇帝顺治帝的第三子,母为孝康章皇后,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5月4日),卒于1722年11月13日,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执政长达61年。康熙稳固了满清开国时的统治,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封建统治,并大大加强了君主集权,以文字狱等方式大大降低了士大夫自宋、明以来的地位。
康熙8岁即位,14岁时亲政,16岁时铲除了权臣鳌拜,。
康熙执政期间,撤除吴三桂等三藩势力(1673年),从郑成功的孙子郑克爽手中夺取台湾(1684年),平定准噶尔汗噶尔丹叛乱(1688年-1697年),并抵抗了当时沙俄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签定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中国东北边界。他在承德修建了避暑山庄,作为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的基地,从此建立会盟制度和避暑山庄外藩朝觐制等,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从社会经济的角度考察,康熙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政策:积极鼓励垦荒,废止满清初年残酷的圈地令,实施更名田;整修黄河、淮河、运河的水利工程。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决定“新增人丁永不加赋”,想取消新增人口的人头税,但实际根本无法操作,不到十年就演变成“摊丁入亩”制度,彻底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变成了一句没有意义的空话。大蠲赋税。最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表现为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与粮食产量的提高、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奠定了“康乾盛世”的基础;文化上他曾多次举办博学鸿儒科,创建了南书房制度,并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康熙帝还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同时他对西学也有浓厚的造诣,在天文学、数学(特别是几何学)、物理学、化学、药学(曾在宫中推行可治疗疟疾的金鸡纳(现书籍多记载为金鸡纳霜,误,金鸡纳霜到十九世纪才被提取出来))、医学(曾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种痘,以预防天花)等方面都毕生的学习,但是这一对西学的爱好仅限于其个人,汉族士大夫阶层独尊儒术的传统不可动摇,康熙并未采取推动西学的措施。康熙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数学修养最高的帝王,我们至今沿用的“根”、“次”、“方”等数学名词就是他亲自命名翻译的。
康熙为了孤立台湾,实行海禁,进行迁界禁海给沿海百姓造成苦难,也首开闭关锁国之始。他崇尚儒学,尤其是朱熹理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文件专制达到了顶峰。晚年因选择继承人失误,两度废立皇太子,造成长达20余年的诸皇子为夺储位的结党争斗,致使吏治懈怠,朝中党派林立,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康熙61年11月13日病死于畅春园。谥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葬于今河北遵化的清东陵“景陵”。
2.乾隆帝 Qianlong Emperor(1711—1799)
姓:爱新觉罗(Aixīn-Juéluó/Aisin-Gioro)
名:弘历(Hónglì/Hung Li)
统治时期: 1735年10月18日–1796年02月08日
年号:乾隆(Qiánlóng/Ch'ien-lung)
年号(满文):abakai wehiyehei
年号起讫: 1736年02月12日–1796年02月08日
庙号:高宗(Gāozōng/Gaodzung)
谥号:
简称:纯皇帝(Emperor Chún)
全称: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Emperor Fǎtiān Lóngyùn Zhìchéng Xiānjué Tǐyuán Lìjí Fūwén
Fènwǔ Qīnmíng Xiàocí Shénshèng Chún)
备注:姓名分别以汉语拼音和满文注音(不包括谥号)
日期使用阳历
“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曰外患,曰权臣,曰外威,曰女倡,曰宦寺,曰奸臣,曰佞幸,令皆无一仿佛者——乾隆自评我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本不需外夷货物,……朕体谅西洋各国的难处,所以准许在澳门开设洋行,满足夷人所需。……天朝法制森严,每一尽土地都开于版图,不容分制,英人请求赏给土地一事,断不可行,……尔国王惟当善体朕意,益励款诚,永矢恭顺,以保全尔有邦,共享太平之福”——乾隆答外国通商使臣
清高宗乾隆帝,姓名爱新觉罗·弘历,谥号“高宗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是清朝第五任皇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他是雍正帝第四子,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于雍亲王府。雍正元年(1723年),弘历被立为太子,十一年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他站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89岁。他60年的稳定统治,维持了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个盛世,他的时代,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经过漫长沉淀之后的集大成的时代。
乾隆帝执政60年后,虽禅位与其子颙琰(嘉庆),但又以太上皇的身份进行了3年统治(一说乾隆的实际统治期持续至其逝世)。所以,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
乾隆皇帝简介 乾隆皇帝简单介绍
1、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2、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在位期间,实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汉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开博学鸿词科,修《四库全书》;同时民间艺术有很大发展,如京剧就开始形成于乾隆年间。但是后期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严格抵制英国、俄国的侵略性行为,但闭关锁国政策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中国正处于近代的前夜。
3、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禅位于第十五子颙琰。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享年89岁。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关于本次乾隆皇帝简介和乾隆皇帝尸骨照片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