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这个问题,1860年12月24日八国联军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八国联军是什么时候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1860年,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英法联军的影响:
1、从文化角度看,圆明园的毁灭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空前惨剧。
2、从历史的进程看,这一落后挨打的惨祸震惊了有识的中国人。
3、圆明园浩劫后出现洋务运动,惨祸引来了民族觉醒和进步。灾难发生后的第二年即1861年,学习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便开始兴办,只是因阻力重重,国家“自强”的目标迟迟未达到,圆明园本身乃至整个北京、整个中国继续劫难不止。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那年那月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3500人火烧了圆明园。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赐给四皇子的园子。1722年雍正即位后,在原址上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值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了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如此,圆明园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勒特上尉的信》一文中写道,“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可见,圆明园的辉煌。圆明园规模宏伟,经过了200多年的建设。,建成了这“万园之园”。这座建筑面积达3.5平方千米的园林中,珍藏着上至先秦,下至明清历朝历代的珍宝玉器,文献典籍。
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火烧圆明园呢?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第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_---《南京条约》。西方列强在中国攫取了众多利益,赔款、关税、开放五口通商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待遇。但是西方列强并不满足于此,为了更大的利益,当时,英、法、美等联合起来想要清政府修改以前签订的条约,企图进一步扩大在华的势力范围和权益。咸丰皇帝拒绝了不平等的要求。英法美等殖民主义者恼羞成怒,决定发动新的侵略战争。
1856年,英国和法国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无能,开始派人前去议和。1860年,议和过程中发生剧烈争议,清政府拒绝英国的要求。并将其一行39人扣押到北京做人质。1860年8月,清政府归还人质18人,剩余的全部杀害。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了人质关押地—圆明园。开始了大肆的破坏和抢劫。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1860年10月18日,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英军名义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由,火烧了圆明园。熊熊烈火燃烧了三天三夜。举世无双的圆明园被付诸一炬。广义被焚烧的范围及程度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其中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150万件。
有“万园之园”美誉的圆明园不复存在了,不仅仅是我国的损失,更是世界文明的损失。
八国联军什么时间火烧圆明园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火烧圆明园。
提到火烧圆明园,很多人会说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的恶行。实际上,早在1860年,英法联军就将圆明园烧毁殆尽。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天三夜不灭,烟云笼罩北京城,久久不散。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被一齐付之一炬。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西郊诸园再遭劫掠。这一次,清政府对圆明园已完全失去控制,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已不再满足于抢劫洋人劫余的财富,他们把园内火劫之余的零星分散的建筑、木桥的柱子、桩子锯断,用大绳拉倒,园内大小树木也被滥伐殆尽。
当时清河镇上木材堆积如山,交易繁忙,而园内则炭厂林立,树枝、树根全被烧成木炭。[20]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扩展资料
从当时的史实来看,英法联军烧毁的不只是圆明园一处,还包括三山五园的其他园林。
咸丰十年(1860)的9月21日,英法联军在北京通州的八里桥,与僧格林沁、胜保等人带领的清军大战三四个小时。清军战败后,英法联军也进行了几天的休整。
10月3日,英法联军向北京城里进发,当得知清军主力部署在圆明园一带时,联军便尾随而来。10月6日,英法联军包抄了驻扎在德胜门和安定门的僧格林沁和瑞麟部,晚上9时许,法军准备侵入圆明园,遭到首领太监任亮率领的二十多个太监的拼命抵抗。
10月7日上午,法国军队闯进圆明园,开始了疯狂地抢劫,下午到达的英国士兵也加入了抢劫的行列,圆明园内最珍贵的东西被洗劫一空。时人赘漫野叟在《庚申夷氛纪略》中记载,圆明园“御内陈设珍宝、书籍、字画,御用服物,尽被搜括全空”。
英国首席谈判代表额尔金把洗劫圆明园的责任推卸给法军,他在《额尔金勋爵的信件和日记》中描述了圆明园被抢掠的惨象:“劫掠和蹂躏这样一个地方,已够坏了,但更坏得多的是破毁。
原来总值一百万镑的财产,我敢说五万镑也不值了。法国兵用尽一切方法撕毁最美丽的丝绸,打碎碧玉饰物和瓷器等等。”
然而,侵略者并未到此为止。根据法国人皮埃尔·马蒂埃的《从巴黎到八里桥》、埃利松的《翻译官手记》和帕吕的《远征中国纪行》等资料记载,10月7日下午,英法联军开始放火,圆明园大宫门外朝房被焚烧,时值西北风起,火势越发旺盛。
10月9日,英法联军撤出圆明园后,清军才将大火扑灭,此次大火连续烧了三天。11月8日(农历九月二十五日),内务府大臣明善、内务府总管王春庆两人亲往圆明园详查情况。
根据随后奏报的《明善奏查得圆明园内外被抢被焚情形折》记载,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英法联军焚烧了圆明园的九洲清晏各殿、长春仙馆、上下天光、山高水长、同乐园、大东门等处。
与此同时,其他皇家园林的境遇又是怎样的呢?咸丰十年九月初三(10月16日),内务府大臣宝鋆在《宝鋆奏禁园被抢印信遗失折》中说,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有200名侵略军闯入万寿山清漪园,“将各殿陈设抢掠,大件多有伤损,小件尽行抢去。”
第二天,侵略军又冲进玉泉山静明园,抢掠一番。在这封奏折上,宝鋆还说:“静宜园(即香山),夷人并未前往,各殿陈设,照旧封锁。”
可见,英法联军第一次侵入三山五园后,主要烧毁了圆明园,清漪园和静明园遭受了抢劫,但没有被焚烧。香山静宜园也许是距离的原因,英法联军没有到达那里。
1860年10月17日,英国人额尔金以清政府“不讲道义,不顾国际法”将抓获的18名英法“侨民”虐待致死为借口,发誓要焚毁圆明园,“作为对中国皇帝背信弃义的惩罚”。
10月18日,额尔金下令火烧圆明园。于是,英国米启尔中将率领3500名英军蜂拥而入,圆明园第二次遭受大火。这次大火,火势猛烈,给圆明园带来极大损失。
英军步兵中校沃尔斯利在《1860年对华战争录》回忆录中说,到了10月19日晚上,圆明园只剩下断壁残垣。令人发指的是,安佑宫内没有来得及逃跑的宫女、太监、工匠等300多人,竟然被活活烧死,实在是惨无人道。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英法联军两次火烧圆明园时,还烧毁了哪些园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圆明园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什么时候
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在1900年,即清光绪二十六年。
一、圆明园第一次被烧。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不是八国联军,而是英法联军。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国军队首领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烧毁圆明园。3500名英军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大火连烧3天3夜,成为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暴行。
二、圆明园的重修。
圆明园被毁后,仍为皇家禁园。同治年间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下,曾试图择要重修。当时拟修范围为20余处共3,000多间殿宇,主要集中在圆明园前朝区、后湖区和西部、北部一带,以及万春园宫门区、敷春堂口清夏堂等处。但开工不到10个月因财力枯竭被迫停修。此后,慈禧太后虽然修了颐和园,但并未完全放弃修复圆明园,直至光绪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还曾修葺过圆明园双鹤斋、课农轩等景群。
三、园明园再次被烧。
1900(光绪二十六年)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国联军烧杀抢略,圆明园再次被焚。八旗兵丁、土匪地痞趁火打劫,把园内残存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园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
八国联军是哪一年几月几日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是在1900年8月14日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京畿秩序大乱,八国联军烧杀抢略,圆明园再次被焚,把园内残存建筑物皆拆抢一空。
第一次火烧圆明园的不是八国联军,而是英法联军。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
关于本次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哪一年和1860年12月24日八国联军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