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解放战争史这个问题,抗日战争歌曲大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解放战争的四个阶段要详细解释!!!
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
1947年7月起,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全面进攻,战略决战。
1949年12月至1955年2月,追歼。
中国共产党根据全国人民和平建国的迫切愿望,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代表前往重庆,同国民党统治集团进行和平谈判,努力避免内战,实现国内和平,并试图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中国的社会改革。
在谈判过程中,尽管中共顾全大局,在许多问题上作了让步,但是蒋介石在涉及国家政权的重大问题上则借口统一军令、政令寸步不让。经过四十三天复杂而艰苦的谈判,国共双方于10月10日正式签署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国民党当局表示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等。
但双方在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两个根本问题上未能达成协议。双十协定是以国共两党协商的方式产生的一个正式文件。这个文件的签订是人民力量的胜利。国民党再要发动内战,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
扩展资料: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勾结封建统治者剥削压迫中国各族人民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不单是中国从古未有的大胜利,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中最重大的事件。
它在一个人口占全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里,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从而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支持。
解放战争的主要历史进程及其基本史实。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http://baike.baidu.com/view/50582.htm
解放战争时期 重大事件
1、重庆谈判
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国共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重庆谈判及达成的《双十协定》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和平、民主、团结以及和平建国希望和曙光。后来国民党撕毁协定,内战爆发。
1946年1月10日签订了《停战协定》。
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以30万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全国解放战争由此正式开始。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解放军处于战略防御阶段。战争主要在解放区进行。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
2、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是中国近代史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
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中国共产党称之为辽沈战役,中国国民党称之为辽西会战,又作”辽沈会战“。
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民党军。
3、淮海战役
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淮海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
4、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5、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三野战军和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强渡长江,对国民党军汤恩伯、白崇禧两集团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1949年2月11日,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张菜园村成立。
1949年3月23日,刘伯承司令员在商丘先后起草了《渡江作战之研究》、《敌前渡河战术指导》两本渡江教材后,又下达了《关于渡江战术注意事项》的指导性文件,对实施渡江作战规定了十项重要的战术原则,对渡江部队提出了具体的、详尽的要求。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1949年4月20日晚和21日,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和总前委的《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先后发起渡江。在炮兵、工兵的支持配合下,在西起湖口、东至靖江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迅速突破国民党军的江防,占领贵池、铜陵、芜湖和常州、江阴、镇江等城市,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
4月23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了南京,南京政府垮台。接着,各路大军向南挺进,5月3日解放杭州、5月22日解放南昌。1949年5月27日,第三野战军主力攻占上海,上海就此解放。在此期间,第四野战军于5月14日南渡长江,16日解放汉口,17日解放武昌和汉阳。
1949年6月2日,第三野战军一部解放崇明岛,至此,渡江战役结束。
渡江战役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南进,解放南方各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重庆谈判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辽沈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津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渡江战役
解放战争大概过程
1、序幕(1945年9月—1946年6月)
1945年下半年,国共两方军队围绕受降问题发生了激烈冲突,在山西上党、绥远、察哈尔等地,北上的国民党军队与当地或先到达的中共军队之间发生激战。10月,接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乘美国运输舰到达大连时被苏联军队拒绝登陆,后转到葫芦岛仍无法登陆只得转在秦皇岛登陆。
2、第一阶段——战略防御(1946年6月—1947年6月)
1946年6月26日,停战有效期刚过,国、共两党的军队在中原地区(湖北、河南交界)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长达三年多的全国内战就此开始。国民党军队仍称国民革命军,共产党军队则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一时期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战略防御时期。
3、第二阶段——战略反攻(1947年6月—1948年9月)
国民政府的8个月的全面进攻并没有收到预想中的效果,解放军主力依然存在。这样国民政府便做出新的战略方案:重点进攻陕北与山东共产党根据地。
4、第三阶段——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2月)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辽西会战)、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和平津战役(平津会战)。至此,解放战争的大规模作战行动结束。中国大陆几乎全部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国民党政权经广州、重庆、成都直至于12月7日迁往台北,解放军开始集结东南沿海,预备进攻台湾。
5、第四阶段——战略追歼(1949年12月—1955年2月)
随着国共内战大势底定,大规模的军事会战已经不可能再出现,战争的规模趋于中小型。略重大的战役只有西昌战役和昌都战役。
西南地区部分,由于中国国民党在中国大陆西南方残余的军事力量很难再有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进入成都后,便继续一路追击这些已经无法大规模组织战斗的军队。1950年10月解放西康后解放军挺近西藏地方,围歼昌都地区的藏军主力,为西藏和平解放奠定基础。
扩展资料
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
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日本败局已经注定。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进军中国东北,日本天皇8月15日宣布无条件停战。所以苏联红军未经大规模抵抗,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全境、日本北方四岛和朝鲜半岛北部。9月2日日本正式向盟军投降。
中共中央指挥河北、山东所属小股部队于8月下旬向关内进发,9月下旬才分别开始从晋冀鲁豫等地或陆路,或水路,或武装,或徒手,陆续动身赶往热、察和东北,先后抵达十几万人。
蒋介石一方面以中国战区统帅的名义命令日军就地集中并固守待降,命令八路军等中共所属武装力量就地待命不得受降,同时命令其他国民党军队日夜兼程向日军占领区后方进军;另一方面又接连发出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虽然中共中央政治局派主席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首先提出谈判的程序、议案,双方并于1945年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就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政治民主化、国民大会、党派合作、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阐明了国共双方的见解。
虽然国民党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中共中央以扩张势力与地盘为首要考量,从未遵守国民党控制的中国战区统帅部的命令,反命令所指挥的八路军等中共武装力量积极向日军进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解放战争
关于解放战争的资料
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国民党方面称为“动员戡乱”,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国共内战第二阶段。
1947年7月,解放军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1949年4月,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
到1950年6月,残存在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战场上的国民党军被全部歼灭,仅有少量逃往台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至此,解放军完成了解放全国大陆和近海岛屿的任务,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第二次国共内战胜利,统一了中国大陆。
扩展资料:
解放战争重大战役介绍:
1、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2、平津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将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抑留于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予以各个歼灭的战略决战性战役。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4天。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关于解放战争史和抗日战争歌曲大全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