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红翅绿鸠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红翅绿鸠以及纹胸黑翅萤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红翅绿鸠介绍 红翅绿鸠简介
1、红翅绿鸠(学名:Treron sieboldii)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体枣基长约28-33厘米,体重旦弯约200-340克。红翅绿鸠为留鸟,仅有少部分迁徙。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有时也见于林缘耕地。常成小群或单独活动,主要以山樱桃、草莓等浆果为食。繁殖期为5-6月。营巢于山沟或河谷边的树上,巢呈平盆状,甚为简陋,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每窝产卵2枚。分布于日本、越南、菲律宾和中国。
2、红翅绿鸠是中型鸟类,雄鸟的前额和眼先为亮橄榄黄色,头顶橄榄色,微缀橙棕色。头侧和后颈为灰黄绿色,颈部较灰,常形成一个带状斑。其余上体和翅膀的内侧模岩闷为橄榄绿色。有的个体的上背更沾有栗红色。翅膀上上的飞羽和大覆羽黑色,并有大块的紫红栗色斑,而且大覆羽和次级飞羽的黄色羽缘较宽,在形成二道翅斑。中央一对尾羽为橄榄绿色,其余两侧尾羽从内向外由灰绿色至灰黑色,并具有黑色次端斑和窄的灰绿色端斑,在尾羽的两侧形成黑边。
3、额部、喉部为亮黄色,胸部为黄色而沾棕橙色,两胁具灰绿色条纹,腹部和其余下体为乳白色或淡棕黄色,比其他绿鸠类腹部的颜色淡,是它与其他绿鸠的明显不同之一。腋羽和翼下覆羽灰色,覆腿羽黄褐色或棕白色,而缀有灰绿色。
红翅绿鸠的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等级:二级生效年代: 1989。列入中国濒危猜弊晌动物红皮书等级:稀有生效年卜橡代: 1996。列入《世界自穗锋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楔尾绿鸠跟红翅绿鸠区别
外观不同,分布地顷逗兄区不同。
1、外观不同,楔尾绿鸠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鸟类,体长28-30厘米,羽毛主要呈深绿色,头部有一些淡蓝色的斑点,尾部呈楔形,中央羽毛较长。红翅绿鸠体型较大,体长40-45厘米,雄鸟的羽毛呈亮绿色指灶,颈部有一圈红色的羽毛,翅膀上有鲜艳的红色羽毛,雌鸟的羽毛则呈深绿色。
2、分布地区不同,楔尾绿鸠分布于东南亚地区,包雀袭括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地,红翅绿鸠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包括马来西亚,印度,缅甸,泰国等地。
斑鸠有几种
斑如物鸠袭橡核有三种:火斑鸠、山斑鸠、珠颈斑鸠。
1、火斑鸠
主要特征火斑鸠在地面急切地边走边寻找食物,体长约30cm,叫声深沉并连续重复数次,重音在第一音节。体小,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颈部黑色半领圈,前端白色。
雄鸟头部偏灰、下体偏粉,翼覆羽棕黄,初级飞羽近黑、青灰色的尾羽羽像及外侧尾端白色,雌鸟较浅且暗,头暗棕色,体羽红色较少。虹膜褐色,嘴呈灰色,脚为红色。
2、山斑鸠
形态特征山斑鸠在中国为常见种,体中型,体长27~35cm,两翅无金属羽色,第2和第3枚飞羽最长,脚短而强壮,跗跖较中趾为长。
上体羽以褐色为主,头颈灰褐,染以葡萄酒色;额部和头顶灰色或蓝灰色,后颈基两侧各有一块具蓝灰色羽缘的黑羽,肩羽的羽缘为红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至腰部为蓝灰色,尾的端部蓝灰色,中央尾羽褐色,颏和喉粉红色,下体为红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3、珠颈斑鸠
形态特征雌雄同色,尾略显长,外侧尾羽前端的白色甚宽,飞羽较体羽色深,体羽大多为灰褐色。明显特征为颈侧满是白点的黑色块斑,虹膜为橘黄,嘴为暗黑褐色,脚为紫红色。叫声为轻柔悦耳的“咕-咕咕-咕咕”反复重复,最后一音为加重。
扩展资料:
繁殖方式:
山斑鸠的繁殖时间在4-7月。年产2窝,通常在迁来时多已成对。营巢于森林中树上,也在宅旁竹林、孤树或灌木丛中营巢。通常置巢于靠主干的枝桠上,距地高多在1.5-8m。巢甚简陋,主要由枯的细树枝交错堆集而成,呈盘状,结构甚为松散,从下面可看到巢中的卵或雏鸟。巢的大小为外径14-18cm×16-20cm,内径8-10cm×8-11cm,高4-8cm,深3-5cm。
巢内无内垫,或仅垫有少许树叶、苔藓和羽毛。每窝产卵2枚,卵白色,椭圆形,光滑无斑,大小为28-37mm×21-27mm,重7-12g。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卵期间甚为恋巢,有时人在巢下走动或停留亦不离巢飞走,孵卵期18-19天。
雏鸟晚成性,刚出壳时雏鸟裸露无羽,身上仅有稀疏几根黄色毛状绒羽。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雏鸟将嘴伸入亲鸟口中取食亲鸟从嗦囊中吐出的半消化乳状食物‘鸽乳拍掘’。经过18-20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飞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斑鸠(鸽形目斑鸠属鸟类的统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斑鸠
红翅绿鸠的繁殖方式
繁殖期为5-6月。营巢于山沟或河谷边的树上。巢呈平盆状,甚为简陋,主要由枯枝堆集而成,每窝产卵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光滑无斑。鸽子嗉囊是食管在进入体腔前,食管壁中段向一侧膨大所形成的球形袋囊粗伏。位于前食管与后食管之间。其内腔可分左右两个侧囊,囊壁较薄怛稍厚于前食管,位于罩陪胸前由两根鸟喙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内,后缘紧贴于胸肌前缘。前面与皮肤真皮层下的皮肌紧贴。物凳蠢皮肌能起到持续压缩嗉囊的功能,将嗉囊内饲料呕雏。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