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女史箴图作者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女史箴图名词解释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女史箴图》是谁的作品是什么
《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女史是宫中女官,经常在皇后左右,随时记载言行并制定宫廷中嫔妃应遵守的规章制度。西晋惠帝无能,皇后贾南风生性妒忌,操柄弄权,且荒淫放荡。
张华为此作《女史箴》,以韵文形式,拟女史口气,写宫廷规箴既讽刺放荡暴戾的贾后,也规劝教育宫廷妇女应遵循的封建道德。
顾恺之依据《女史箴》画成一分段长卷。但是他的原作早已失传,现见到的《女史箴图》有两个摹本,一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是南宋人所摹。另一本藏英国伦敦大英博物馆,传为唐代人所摹,现在诸家著录磨神好多采用此摹本。
画作价值
《女史箴图》比较成瞎野熟地奠定了传统国画人物造型的基本技法特征,所绘人物形象、姿态具有非常匀和的节奏感和个性特征。图卷所运用的线描技法,精细绵密而有韧性,画史上称为“春蚕吐丝”或“春云浮空,流水行地”,不但精确地刻画人物的神情形态,而且在衣纹服饰的处理上,赋予丝绸以轻软流动的质感。
画面中出现的曳地长裙和风吹的飘带,能够在掩瞎铅盖着的足步上表现出款款而行的动向,充分发挥了线描造型的表现力。以致远自宋代米芾,近至明清诸家,都称赞此图卷高古端丽,笔彩生动,气韵绝伦。
女史箴图的作者
女史箴图作键卜者是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顾恺之是东晋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州镇诗赋、书法,尤善绘画。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的画线条连绵流畅,如春蚕吐丝,画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稿迹穗《斫琴图》等堪称珍品。
在绘画理论方面,顾恺之也提出了传神写照以形写神迁想妙得等观点,重视体验观察,主张通过绘画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状态,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女史箴图作者是谁
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
原作已佚,现存有唐液戚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羡埋毕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兄芹。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著名的《女史箴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女史箴图【名称】:女史箴图
【类别】:字画
【年代】:东晋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藏
【文物现状】:
1860年“火烧圆明园”后被掠夺并流失海外,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简介】:
中国东晋绘画作品。作者顾恺之。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为女史箴图(局部)绢本,设色,纵物纯24.8厘米、横348.2厘米。此图依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作,原文十二节,所画亦为十二段,现存自“冯媛挡熊”至“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共9段。作品注重人物神态的表现,用笔细劲联绵,色彩典丽、秀润。故宫博物院另藏有宋代摹本,水平稍逊,而多出樊姬、卫女2段,亦有研究价值。
【相关资料】:
画名简释
“女史”是女官名,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箴”是规劝、劝戒的意思。西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弱智,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被当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流传甚广。后来顾恺之就根据文女史箴图(局部)
章的内容分段为画,每段有箴文(除第一段外),各段画面形象地揭示了箴文的含义,故称《女史箴图》。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画品现状
《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为大英博物馆收藏。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女史箴图》是中国唐代的摹本,神韵最接近顾恺之的原画,因而被后人奉为经典摹本。它曾被许多女史箴图(局部)文人墨客收藏过,画面上我们可以看到项子京题记,唐弘文馆“弘文之印”,还有宋徽宗赵佶瘦金书《女史箴》词句11行。画本身及装裱部分压有宋、金、明、清内府藏印,及明清历代收藏者的私人鉴藏印。
唐本的《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
画品逸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为感谢中国军队在缅甸解除日军之围,曾有意把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归还中国,与前手赠女史箴图(局部)送中国一艘潜水艇二择一,做为谢礼。中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
作者简介
顾恺之,(346-407)〔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兴宁中在建康(今江苏南京)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为之当众点睛,观者如堵,施舍钱顷刻超过百万,轰动一时。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又通画理,著《论画》一篇,对后人颇有启迪。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大禹治水图》等。传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女史”指宫廷妇女,“箴”则为规劝之意。晋初惠帝时,贾后专权,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文人张华便以历代贤记事迹撰文《女史箴》以为鉴戒,被当罩悔咐时奉为“苦口陈箴、庄言警世”的名篇。才华横溢的画家顾恺之便将此名篇分段,一段一段画成画,并将相在箴文题于画侧,中国历史上的旷世名作《女史箴图》由此问世。
《女史箴图》现有两个绢本,一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专家认为是南宋摹本,艺术性较差;另一本艺术性较强,更能体现顾恺之画风与《女史箴图》原貌,专家认为可能为唐人摹本。
唐本的《女史箴图》于1900年,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之际被英军大尉基勇松盗往英国,后存大英博物馆。
于此《女史箴图》高24.8厘米,长348.2厘米,横卷。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女史箴图》仅剩9段。
《女史箴图》是谁的代表作
《女史箴图》是东晋画家顾恺的代表作。
顾恺之,(公元345—406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东晋画家,他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父顾悦之官位系从州别驾至尚书右丞。
顾恺之从师卫协,被尊为“画家四祖”之一。他也擅长壁画,青年时期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曾作《维嫌雀摩岁清诘》壁画,轰动画坛。
介绍: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画作品。原作已佚,现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段,因年代久远,现存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虽然作品蕴涵了妇女应当遵芹雀早守的道德信条,但是对上层妇女梳妆妆扮等日常生活的描绘,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贵族妇女的娇柔、矜持,无论身姿、仪态、服饰都合乎她们的身份和个性。《女史箴图》成功地塑造了不同身份的宫廷妇女形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妇女生活情景。
女史箴图作者和女史箴图名词解释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