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水稻育苗技术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水稻干籽育苗技术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目前水稻育秧方式主要有哪几种
目前水稻生产上常用的育秧方式主要有湿润育秧、旱育秧、薄膜保温育秧、两段育秧,软盘(塑盘)育秧和工厂化育秧等。
(1)湿润育秧。也叫半旱秧田育秧,是介于传统的水育秧和现代的旱育秧方式之间的一种育秧方法。主要采取秧田水,开沟作畦,湿润播种,扎根立苗前保持秧田湿润通气,扎根立苗后间歇灌苗整齐,不易发生生理性立枯病.N秧留生长。它是目前最常用的基本育秧方法。这种育秧方式主要应用于早春育秧,对秧田增温,保温,保湿,预防低温冷害,防止烂芽、烂秧和提高成秧率十分有效,有利于适时早播和培育壮秧。在我国南方采用薄膜保温育秧可提早播种期10~15天,北方可提早播种期20~30天。它是我国北方稻区和南方早稻高产栽培的主要育秧方式之一。
(2)旱育秧。是将水稻种子播种在肥沃、松软、深厚的旱地苗床上,在整个育秧过程中,采用适量浇水,只保持土壤湿润,不建立秧田水层的育秧方法。目前推广的旱育秧技术,是将秧田土壤培肥、旱耕旱整,覆膜增温保温,床土调节秧苗化控和病虫害防治等多项技术成果集成,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省工省时和省种,省地、节水的优势,能大幅度提早播种期和提升秧苗素质。它是我国寒冷地区水稻和南方双季早稻培育壮秧和实行抗寒,抗旱、节水栽培的重要育秧方法。
(3)两段育秧。就是将整个育秧过程分两段进行的一种育秧方法。第一阶段是采用密播孕有秧雷带土或不带土按一定密度寄栽到经过耕耙施肥的寄秧田中,待培育成多个分禁的大壮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这是一种适用于多茬迟栽的育秧技术。其主要优点是成秧率高、用种量少、早发性强,可调节茬口矛盾,易获高产,可解决早播与迟栽的矛盾,提早抽穗期,以避开花期高温或灌浆期低温等不利影响,尤其适用于麦茬迟栽中稻、双季晚稻和杂交稻制种的长生育期父本秧;其缺点是增加了第二段的寄秧工序,需大幅度增加用工投入。
(4)塑料软盘育秧。是在旱育秧床或湿润秧床的基础上,利用水稻育秧专用的塑料软盘,通过人工分穴点播、种土混播或播种器精播等方式播种,按照旱育秧或湿润育秧方式管理的一种育秧方式。这种育秧方式能大幅度减少秧田面积,降低育秧成本,能够育出可以手工栽插、更利于抛栽的秧苗。缺点是难以培育长秧龄大壮秧。目前,软盘育秧抛栽是我国水稻轻型栽培的主要方式之一,正在多数地区推广应用。
(5)工厂化育秧。是指整个过程在温室或塑料大棚等设施内,由机械或人工完成育秧程序的育秧方法。它适用于寒冷地区和南方早稻。优势是能人为提供秧苗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避免自然灾害,提高种子出苗率,成秧率和秧苗整齐度,具有省工、省肥,省水、省种的效果,适合水稻育秧产业化发展和水稻生产的标准化与机械化生产相配套;缺点是设施投入较大,适宜的秧龄较短。
什么是水稻生物炭育苗基质其育苗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有哪些
水稻生物炭育苗基质是以生物炭为核心的碳基水稻育苗基质。生物炭具有微孔结构和表面官能团丰富,保水透气性强,吸光增温效果好等特点。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含碳量≥30%,富含水稻秧苗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有利于促进早生快发,培育高素质秧苗,专门用于水稻机械化大棚旱育苗,直接装盘,日常管理简易,大大节省育苗程序和费用。其技术环节和注意事项如下:
(1)品种选择
选用经审定的适合当地机械化栽插的高产、多抗、优质水稻品种,种子纯度不小于99.5%,发芽势不小于85.0%,发芽率不小于95.0%,水分不大于14.5%。
(2)种子处理
晒种,可使种子的干燥度一致,增强种子吸水力,提高种子发芽势,还能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除虫,对成熟不良和贮藏中受潮的种子效果更为明显。选晴朗天气,在背风向阳处将种子摊开至3厘米~4厘米厚,每天
翻动3次~6次,晒种1天~3天。操作时不要擦伤谷壳。
选种,采用盐水选择饱满程度一致的成熟种子。用食盐或硫铵配置成比重为 1.08~1.13的溶液,稻种放入其中不断搅拌,去除空瘪稻种,成粒种子再用清水洗2遍~3遍,以种子表面无盐分为准。
浸种,使用相关浸种药剂浸种,用量用法参照药剂说明。浸种时间长短视气温、品种而定,以种子吸足水分为宜,即达到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易折断无响声。
催芽,可利用催芽设备将吸足水分的种子在 30℃~32℃下进行保湿催芽到破胸,必要时应翻拌补水。经1天~2天种子就开始破胸露白,露白后要降低温度,温度保持在25℃,当95.0%的种子破胸时应停止催芽。
晾芽:催好芽的种子在大棚或室内常温条件下晾芽,抑制芽长,提高芽种抗寒性,散去芽种表面多余水分,保证播种均匀一致。晾芽不能在阳光直射条件下进行,温度不能过高,晾芽不能过度,严防芽干。晾芽时间以3小时~6小时为宜。
(3)播种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安全齐穗期及茬口确定播期。一般根据适宜移栽期,当外界气温稳定通过5℃时即可播种。为防止温度过低诱发病害,不可过于提前播种。要抢晴播种,禁忌在寒流和阴天播种。播期的早晚首先要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而定,生育期长应适当提早播种,
生育期短可适当推迟播期。“晚育早插”是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的特点之一,可适当推迟播期。沈阳地区以4月中旬播种为宜。每盘播种湿籽95克~105克。播种方法,采取机械自动化流水线播种,作业前调好设备,平整填装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基质厚度1.5厘米~2.5厘米,上平面比盘低0.5厘米~0.8厘米;浇水时,做到盘内育苗基质全部润透,盘底部稍有渗水,上面不积水。覆盖厚度0.4厘米~0.7厘米,要将种子盖严,没有露种现象。播种好的秧盘整齐摆放在运输工具上运至温室大棚内,将秧盘整齐平铺至地面上,覆盖农用覆膜或无纺布,保温、保湿。
(4)苗期管理
适时撒覆盖物,当秧苗出苗达到80%以上时,及时将覆膜或无纺布撤掉。
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维持基质温度25℃~30℃;一叶一心时维持在22℃~25℃;从2片半叶开始温度降到16℃~22℃,夜间温度能够保证在12℃~15℃以上最好。移栽前3天~4天,外界温度不低于11℃~12℃的情况下,夜间大通风。
水分管理,水分管理是使用生物炭水稻育苗基质时的关键注意事项。播种时浇透水,播后至1叶1心保持湿润,1叶1心后应控水,避免秧苗过快生长,控水标准为不卷叶不补水,如发现基质干燥,补水应以喷淋方式进行,切忌大水冲淋。如果秧盘下午缺水适当少补,在第二天早上加大补水量。补水时间宜在日出前或日落后,
以减少气温与水温的温度差,避免温度忽高忽低造成病苗。移栽前2天~3天断水炼苗。
肥料管理,根据实际情况,秧苗生长正常、叶色浓绿的可免施肥料;如需补充肥料,以适时适量为原则,用微喷设备喷浇,酌情及时追肥然后用清水冲洗。插秧前3天~7天,适时适量补充送嫁肥。
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防治为辅,主要预防青枯病和立枯病发生。科学管水,合理施肥,调整温度防止秧苗徒长,提高秧苗素质,增强对病害的免疫能力。适时适量喷施药剂,预防病害,防治稻水象甲和潜叶蝇等病虫害。
(5)秧苗要求:秧龄25天~35天,叶龄3.0叶~3.5叶,株高13厘米~15厘米,百株鲜重12克~15克,百株干重3.0克以上,秧苗整齐一致,个体间差异小,无枯叶,无病害,成苗率高,单位面积苗数均匀,根白、根粗、根量大,起秧时不散落。
水稻育苗基本技术方法 水稻怎么育苗
1、适温催芽:把浸足水的谷种用袋子套好,要保证谷种萌发所需的空气,晚间室内保温,催芽适温为30℃,过低出芽慢,过高会烧芽,待种子露白(谷种发芽)即可播种。
2、常规湿润育秧:出叶前,畦面不上水,以湿润为度;出叶后,浅水勤灌,做到以水调温、调肥、促萌。
3、用大棚或小拱棚育秧,从播种到1叶1心期以盖膜保温为主,膜内温度为26-31℃,晴天中午时应揭开两头薄膜通气,避免温度过高烧苗,早晚再密封保温。1叶1心后逐渐炼苗。3叶1心后,当气温稳定在13℃以上时,可选择晴天上午揭开薄膜,揭膜前一定要灌水护苗,谨防温度变化大影响秧苗。
水稻育苗的方式有哪些
按灌溉水的管理方式不同,水稻育苗可分为三种方式,即水育苗、湿润育苗和旱育苗。
水育苗:水整地水作床,带水播种,育苗全过程除防治绵腐病、坏种烂秧及露田扎根外,一直都建立水层。
湿润育苗:水整地水作床湿播种,出苗后根据秧田缺水程度,间歇灌水,以湿为主。
旱育苗: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种,人工浇水补水,整个育苗过程不建立水层,秧田后期可以沟灌润水或视情况灌跑马水。
按育苗方法不同,有裸地育苗和塑料薄膜保温育苗。保温育苗因栽培方法和地区不同,又有塑料大棚、中棚和隧道式拱棚育苗或平铺育苗。按播种下垫不同,有无土育苗和有土育苗,有露地播种育苗和隔离层育苗(软盘、钵盘、有孔地膜及其他物质)。有旱田、园田、庭院、大地高台及本田育苗。按保温材料不同,有塑料薄膜有孔、无孔薄膜覆盖、无纺布覆盖和地膜双层覆盖等育苗方式。有宽床、窄床育苗及开闭式上通风和下通风等育苗方式,具体应用哪种方式则应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运用。
杂交水稻如何育苗
(一)育秧阶段主攻目标培育适龄壮秧。措施内容晒种、选种、浸种、催芽、精做秧板,适期适量播种,合理管水,追肥拔草,防治病虫。措施要求 1、晒种播种前将种子摊薄晒2一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 2、选种盐水、粘泥水或其它溶液进行比重选种,清除杂质和秕谷,杂交水稻可分半壮谷和壮谷粒播种。选液浓度,籼稻和有芒粳稻用比重1.05一1.08左右,无芒粳稻用 1.08一1.10左右。前者以新鲜鸡蛋露出水面有一分硬币大小,后者要露出水面2分硬币大小为准。一般每100斤水加泥30一40斤或盐25一30斤。选种后种谷需用清水冲洗干净,以免影响发芽率。 3、浸种浸种有利种谷均匀地吸足水分,当种谷吸收水量达到其种子重的30一40%左右时,达饱和吸水量,米粒上的腹白和胚已清晰可见,其时最利于萌发,种谷吸水分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低吸水速度慢,温度高吸水速度快。一般早稻浸种3一4天,晚稻浸种2一3天,外界温度高要勤换水,早春温度低也可用温水浸种,以缩短浸种时间。如用 1%的石灰水浸种,不可将水面的石灰水膜搞破,以免影响杀菌效果,或用杀菌剂浸种。用石灰水或杀菌剂浸种的种子应选净后催芽,以免影响催芽整齐度。 4、催芽掌握种堆湿润、高温(35一40℃)破胸,适温(30℃左右)长芽,根芽齐长,芽长为种谷的一半,根长与种谷相等,整齐粗壮,双季早稻播种时气温低,根与芽的长度要长些,中稻气温高,根与芽的长度可短些,晚稻和后季稻,种谷只要破胸就可以。早、中稻可采用地窖催芽,位置应选择避风向阳,地势高爽,排水方便的地方,开宽3尺、深 2.5尺、长10一12尺(每100斤种谷3尺长)的地窖,窖底中间挖深、宽各3寸的排水沟通到窖外,沟面架空,上铺无病稻草和芦席,窖顶以弓形竹架覆盖塑料薄膜,种谷在45一 50℃的温水中淘浴几分钟后上堆(堆高0.8一1尺),破胸露白前保温在35一40℃左右,露白到齐芽,保温25一30℃左右,保持湿润,根与芽长度达到要求时,摊开晾芽后播种。晚稻播种时,外界气温高,可把种谷装人口袋(布、麻、蒲席等)白天置于流水中,日浸夜露,2一3天后,破胸露白即可播种。 5、精做秧板秧田与大田面积的比例要根据季节、品种和不同叶龄移栽而定。适龄移栽条件下,早稻为1:8一10,中稻为l:6一8,杂交水稻为1:10,晚稻和后季稻为1:4一 5,后季稻二段育秧,秧田、寄秧田和大田的面积比例为1:3:10左右。秧田要选择土质松软肥沃,田平草少,避风向阳,排灌便利的田块。要耕翻晒垡,施足腐熟基肥,耙平耙细,秧板要干整水平,上虚下实,软硬适度。秧板宽4.5~5尺,沟宽6寸,周围沟深 6寸。 6.适期适量播种根据温度、品种、茬口、栽插期及移栽时叶龄确定播种期、播种量,分批播种。播种量大小还必须以移栽时,秧苗茎部光照充足,生长健壮为标准,移栽时叶龄小,播量要大,移栽时叶龄大,播量要少。一般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时即可开始播种,在江苏省沿江地区为4月10日左右。早稻和双季早稻如用塑料薄膜育秧或室内温室育秧,可在3月底一4月初播种,秧龄35天左右,播量每亩200斤左右;露地育秧, 4月中旬开始播种,秧龄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亩200一250斤左右,三熟早稻4月下旬播种,秧龄25一30天左右,播量每亩200一250斤左右;中籼中粳(包括杂交稻)播种期要考虑抽穗扬花时避免8月上旬的高温,宜在8月中下旬抽穗,中籼稻约在4月底播种,秧龄30天左右,播量每亩200斤左右,中粳稻秧龄35天左右,播量每亩150斤左右,杂交水稻5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5天左右,播量每亩25一30斤左右;单季晚稻5月中旬播种,秧龄35一40天,播量每亩120斤左右,后季稻的播种期、秧龄和播种量主要根据“安全齐穗期”和品种生育期的长短来决定。品种生育期长,要早播,播量少,秧龄长,品种生育期短,要迟播,播量多,秧龄短。一般6月15日一6月下旬播种,秧龄25一45天左右,播量每亩150一200斤左右,播量每亩约300一400斤左右。后季稻两段育秧的秧田(第一段)用晚粳或早熟晚粳品种,播期6月上中旬,秧龄25一30天,播量每亩约300斤左右,寄秧田(第二段)寄秧田7月中旬左右,秧龄20一25天,1亩秧日的秧可栽寄秧田 3亩左右。播种时要按畦称种,均匀落谷,播后及时塌谷,减少露子,早稻抓住“冷尾暖头”,抢晴播种。后季稻播种后防止暴雨冲刷。室内无土育秧用种量每平方尺0.2一0.3斤左右,一般早稻品种在栽前15天左右播种。 7、科学管水早、中稻播种后,保持秧板湿润,土壤通气性强,以利促进扎根立苗,一般掌握晴天满沟水,阴天半沟水,寒潮来临前(二叶期前,日最低温度在4一5℃以下,三叶期后,在6一7℃以下)夜间灌露心叶水,清晨立即排干水,二叶期后开始保持浅水层。塑料薄膜育秧,一叶期前密封保温,二叶期上水通风炼苗后再揭膜。后季稻半旱秧扎根期也应保持湿润,防止浅水层,高温烫死秧苗,室内无土育秧,出苗现青期要求适温35一 38℃,保持高度湿润,从不完全叶在芽鞘中伸出时开始压种,防止种谷芽与根抬起,不完全叶到第一完全叶展开,温度保持28一32℃,供水适量及时,达到叶尖吐水,根部不积水为宜,以促进盘根,从第一叶到第二叶壮苗,温度保持25℃左右,及时供水和喷施肥液,经常检查,防止转绿不均匀。 8、追肥拔草播前一星期可撒施除草剂,每亩一般用25%除草醚0.5一0.8斤拌细土撒均匀,并保持一星期左右薄水层,使之杂草萌发,提高药效,出苗后要经常拔除稗草和杂草,齐苗后施用苗肥,每亩稀人粪尿10一15担泼浇或硫酸铵8一10斤撒施。一叶一心期适量施用断奶肥,每亩用硫酸铵20斤左右,以后看苗分次施用接力肥,移栽前2一4天左右,根据秧龄,移栽时天气,拔秧或铲秧形式施好起身肥,用量硫酸铵每亩20一30斤左右。后季稻秧田应控制用肥,以免疯长。 9、防治病虫要及时防治绵腐病,立枯病(青枯、黄矮),稻瘟病,稻蓟马,稻螟虫,叶蝉。(二)分蘖阶段主攻目标足苗,早发,争足穗措施内容平整大田,施足基肥。合理密植,适时移栽,浅水勤灌,及时追肥,中耕除草,防治病虫。措施要求 1、平整大田耕耙必须做到土层深、松、平、软。为水稻根系创造一个水、肥、气、热状况良好的上层。深耕必须根据土壤肥力,理化性状和水分状况等综合考虑,一般深4一6寸为宜,耕深增加还要增施有机肥料和速效肥料,精细整日,田面高低在半寸以内,以利浅水勤灌和烤田,绿肥田地上部分不宜直接耕翻入土壤,而用作配制草塘泥,绿肥田耕翻时间既要保证适时移栽,又要兼顾提高鲜草产量和质量。一般在移栽前10天左右耕翻,三麦(小麦、大麦、元麦),油菜田整田要尽力争取耕翻晒垡,后季稻田,必须合理组织、畜力、边收边施肥,边耕耙,做到及时栽插。 2、施足基肥基肥不仅能改良土壤,促使土壤熟土层加厚,保肥保水,而且利于水稻根系和分蘖生长。基肥要施足,肥料要腐熟,氮、磷、钾的比例为2:1:2一4,一般用草塘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作基肥,单季中、晚稻,要适当深施,前季稻和后季稻要适当浅施,还要增施人畜肥和化肥等速效肥料,江苏沿江地区大面积千斤以上高产田施肥总量需氮素 25一30斤,早稻基肥用量占总施量的60一70%,晚稻基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40一50%左右,中稻则介于两者之间。若用化肥作基肥,应在耕地时耕翻入土,以减少脱氮损失,延长供肥时间,保证秧苗早生快发。缺磷的板浆白土和冷浸土,每亩增施过磷酸钙30一60斤。 3、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必须保证获得适宜的穗数和提高光能利用率为原则,并根据茬口、品种特性、气候、土质、施肥水平和秧龄长短确定栽插密度,早稻分蘖期短、分蘖期气温低,密度宜高一些,一般每亩4一5万穴,基本苗30一35万左右,后季稻有效分蘖期极短,每亩4一5万穴,基本苗35一40万左右;单季晚稻分蘖期气温高,有效分蘖期时间较长,每亩3万穴左右,基本苗以20万左右为宜,中稻介于早、晚稻之间,每亩3一4万穴,基本苗以25万左右为宜;中稻晚栽每亩4万穴,基本苗25一30万苗;单季杂交水稻,一般每亩2一2.5万穴左右,每穴2苗左右,基本苗每亩5一7万左右。施肥水平高的栽插苗数可适当少些;反之,多些。 4、适时移栽掌握季节,适时移栽,增加大田生长期,常年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5℃以上早籼稻即可移栽。如江苏省沿江地区最早移栽始期约在5月上旬。后季稻的栽插期一般应保证移栽本田后到幼穗分化还能抽出2片叶以上,再迟栽影响生殖生长。以江苏省的双季稻为例,最迟栽插期不能迟于立秋。用两段育秧栽期也不宜超过8月10日;中籼稻栽插期不过6月15日;晚粳稻栽插期在6月20日前;中粳稻晚栽应在6月底7月初;单季杂交水稻栽插期约在6月中旬。栽时要做到浅栽匀栽,栽插深度掌握在1寸左右,早稻气温低,苗小浅一些,晚稻气温高,苗大深一些。浅插秧苗分蘖节位在1寸左右的土层内,通气良好,土温较高,返青活棵快,分蘖早;栽插过深,分蘖节位在通气不良,营养状况差、温度低的土壤中,不仅返青活棵慢,分蘖迟,而且要在地下生节,生出“两段根”或“三段根”,影响分蘖发生。要实行浅栽,必须做到田平,水浅,采用“蟹钳法”栽秧法。每穴苗数要均匀,穴行距也要正确均一,并防止浮苗缺穴。 5、浅水勤灌薄水栽秧,寸水活棵,浅水勤灌,提高土壤温度和通气条件,促根长蘖,每次灌水后,自然落干,田面水层耗尽时再上第二次水,对于通气不良,温度不易上升的冷性土,要争取晴天排水落干,通气增温,促进分蘖,对于大量施用未腐熟有机肥或低温患赤枯病的田要坚决排水烤田,排除硫化氢等有毒物质,以利通气扎根;对于早春移栽的双季早稻,如遇低温或昼夜温差大时,应夜间短期上深水保温。 6、早施分蘖肥分蘖肥要早施、足施。有效分蘖期越短,越要早施,如早稻和后季稻有效分蘖期短,应掌握栽后就施,“一轰头”的原则,以保证在栽后短期内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分蘖肥的用量应占追肥量的60一70%,一般施用硫酸铵每亩30斤左右或人畜粪 20一30担,有效分蘖期长的中晚稻,分蘖肥可在栽后10天左右施用。施肥次数和用量要根据苗情、地力而定,对于地力薄,基肥不足的弱苗要早施重施;肥田,基肥足的壮苗要轻些,以便在有效分蘖期内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一般用量占追肥量的50%左右,大约每亩施用硫酸铵15一20斤。缺磷不发的僵苗,要配合施用磷钾肥,保蘖肥以“捉黄塘”为主。生产上把在有效分蘖期施用,用于分蘖增加的一次肥料称为促蘖肥,而在无效分蘖期施用,防止分蘖过分减少的一次肥料称为保蘖肥。 7、中耕除草栽后10天左右,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耘稻要早,要棵棵耘到,才能把草除净,追肥中耕后待自然落干再上水,以提高追肥中耕效果。稗草,牛毛草和鸭舌草等杂草危害严重的田块,栽后3一5天,秧苗返青,杂草萌发时,可使用除草剂,如25%除草醚0.8一1斤拌细土30一40斤,于露水干后撒施,施药要均匀,并保持一星期2寸左右的水层。 8、防治病虫此期应当注意防治稻蓟马、稻纵卷叶螟、稻螟虫、黄矮病等病虫害。(三)长穗阶段主攻目标叶片挺秀,根系发达,壮秆大秆大穗,穗多粒饱,结实率高。措施内容适时烤田,浅水勤灌,施好穗肥,防治病虫。 1、适时适度烤田适时烤田有抑制无效分蘖,促使根系生长,控制中上部叶片和茎秆基部节间过度伸长,达到适期封行,提高光能利用,达到根强,壮秆,提高结实率的作用。烤田的适期应根据群体总茎蘖数和个体发育进程两个方面,即“苗到不等时,时到不等苗”的原则来确定,烤田应在倒四叶出现时,即是烤田适期。另外,全田总茎蘖数大约超过预期成穗三分之一时(双三熟制早稻50一55万,单季中晚稻35一45万,中粳晚栽45一50万,单季杂交水稻28一30万,后季稻45一55万)就应烤田。不管全田总茎蘖数到达的时期和倒四叶的出现是否相同,只要茎蘖数达到或倒四叶露尖即应开始烤田,烤田最迟应在倒三叶出现期。烤田适度,要达到叶片挺直,叶色褪淡,白根出现,田中不陷脚,田边细裂缝。田肥、苗足或泥土烂,排水不良的低洼田要适当重烤、早烤分次烤,对于地力差,生长量不够的田,可以适当轻烤,对于渗漏性强的田,为避免肥力脱劲或断水不发可不烤。为便于烤田,田边四周要挖田边沟,田中间要挖十字沟。 2、施好穗肥穗肥包括促花肥和保花肥二种情况,在幼穗分化开始时(即叶龄余数 3.5)施用氮肥,以增加颖花数,称为促花肥,对于群体小,生长差,叶色偏淡,可适当使用促花肥,群体发展适宜,生长健壮,叶色较深,一般不宜使用。在雌雄蕊分化后期,即叶龄余数为1.5一1.2施用,以防止颖花退化增加结实粒数,故称为保花肥,此期追肥以氮肥为主,结合磷、钾肥更好,在高产栽培中应特别重视保花肥的施用,保花肥的施用还应根据品种类型和当时长势长相而定,中、晚稻要施得重些,早稻要施得少些,后季稻谨慎使用,早熟早稻不用以免延迟抽穗。叶色偏深,长势较旺的则可轻施或不施,叶色偏淡,长势较差的则可重施,保花肥的用量一般硫酸铵每亩15斤上下,施用过少了不能达到保花增粒增重的效果,施用过多了,会增加抽穗期病虫害的危害。保花肥施用不宜过早,以免颖花分化过多,退化颖花也增加,空秕粒增加,同时,还会使节间伸长,中间叶片增长,增加倒伏危害,不利于安全齐穗,另外还会促使无效分蘖增多,封行过早,田间郁闭,光线不足,基部叶片落黄,易遭纹枯病等危害,千粒重降低。 3、防治病虫此期防治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纹枯病,白叶枯病和稻瘟病。(四)结实阶段主攻目标养根保叶,提高结实率及粒重。措施内容巧施粒肥,湿润灌溉,选种留种,适时收获,防治病虫措施要求 1、巧施粒肥抽穗后要努力保护叶片,延长其寿命,防止叶面积迅速下降,提高其光合效率,施用粒肥,提高叶片含氮量是结实期保叶的关键措施之一,粒肥施用量一般硫酸铵5一10斤。抽穗后叶片落黄有早衰趋势的中、晚稻田,齐穗后重施粒肥,般施用硫酸铵10一15斤,叶色偏深的田块,粒肥可少施或不施。施用粒肥要搭配少量磷。钾肥,还可结合生长调节剂采用根外喷施,效果更显著。 2、湿润灌溉抽穗扬花期要保持一定的水层,灌浆成熟期间要间歇灌溉以利清水硬板,以提高根系活力,直至蜡熟后期,切忌断水过早,养根保叶,防止早衰,保证灌浆结实饱满,减少空秕率。一般收割前3一5天左右开始排水落于,便于收割。中稻抽穗期遇高温,后季稻抽穗期遇低温和徒长贪青苗,要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早熟活熟。 3、选种留种留种田收获前要严格去杂。单收单脱,严防混杂,一级种子田选择生长清秀,株形反映本品种特性单株留种,为下一年留种田提供种子。 4、适时收获做到收清脱净,晒干扬净,颗粒归仓。双、三熟制早籼稻,掌握8一9成熟, 10成收,熟一块,收一块,以利后季稻及时栽插。 5、防治病虫此期要注意防治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白叶枯病等。
OK,关于水稻育苗技术和水稻干籽育苗技术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