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二拜高堂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中式婚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二拜高堂和中式婚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主持词是什么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完整的主持词如下:
1、一拜天地——
一鞠躬,敬苍天,佳偶天成;
二鞠躬,敬黄土,喜结连理;
三鞠躬,敬天地,地久天长。
2、二拜高堂——
一鞠躬,敬父母,骨肉情,情如东海;
二鞠躬,谢父母,养育恩,恩重如山;
三鞠躬,祝父母,享天伦,长寿百年。
3、三拜来宾——
一鞠躬,谢贵宾,大驾光临;
二鞠躬,谢亲朋,登堂贺庆;
三鞠躬,谢乡邻,捧场助兴。
4、夫妻对拜——
一鞠躬,男女平等,相敬如宾;
二鞠躬,永浴爱河,永结同心;
三鞠躬,红花并蒂,心心相印。
二拜高堂指的是什么
二拜高堂指的是拜双方的父母。
通常讲究三拜。一拜天地是指感恩天地守护养育;二拜高堂是指感恩双方父母的养育之恩;三拜夫妻对拜是指感谢余生多多指教。高堂指房屋的正室厅堂;称谓,对父母的敬称。见《后汉书·马融传》“常坐高堂,施绛纱帐,前授生徒,后列女乐”。
相关介绍。
《说文解字》中曾提到堂,殿也,显然堂和殿是一个意思,都代表着一种房屋住所的雅称。不过殿通常都是帝王专用的词语,而老百姓只能用堂来雅称自己的住所,堂屋是指的正房,直到现在很多地方口语中仍然有着这个词汇。
由于整个跪拜仪式都是在男方住所正房中完成,因此就加一个高字指当时进行仪式的处所,是一种雅称。
古人结婚拜父母时,为何说是“二拜高堂”
因为我们都知道古代为了尊重自己的父母,所以很多时候都将自己的父母称为高堂,因为有一些父母年纪已经非常的大,并且还有比父母年纪更大的人,为了尊重他们,所以这样说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高堂指的是什么
古代新人成亲的时候,都会一拜天地,二拜高堂。拜高堂就是拜父母,那么为什么要用到“高堂”这个词呢?《说文解字》曰:“堂,殿也。”也就是说,堂和殿是一回事儿。但唐代之后,“殿”专指帝王的居所,和“堂”就区别开了。老百姓住的屋子,有堂屋的,就是正房。“高堂”的“堂”,指的是内堂,是父母的居所。过去的习惯,是要到父母的居处去问安,问候尊长的起居。至于这个“高”字,有一种解释说,是因为要在高大的厅堂里拜见父母;而另一种说法认为,“高”字表示尊敬之意。不管怎么解释,“高堂”本来是指一种处所,是显示父母之尊的地方,所以就引申为父母的代称了。“堂”这个字,还经常被引申为母亲的代称。比如内堂,有时就专门指代母亲。还有一种文雅的称呼“萱堂”,也是对母亲的敬称。这个词出自《诗经·卫风》“北堂幽暗,可以种萱”。古时,母亲居屋门前往往种有萱草,人们便雅称母亲所居为“萱堂”,于是“萱堂”便引申为母亲的代称。
二拜高堂的高堂指的是谁
高堂指的是双方父母,拜高堂则是指拜双方父母,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在唐代之后,"殿"被用来专指帝王的居所,跟"堂"就区分开来了。而在古代,平民老百姓住的屋子,有堂屋的,就是正房,"高堂"的"堂",指的就是内堂,是父母的居所。
在古时的有一个礼仪习惯,就是逢时要到父母的居处去问安,问候尊长的起居。"高堂"本来是指一种处所,是显示父母之尊的地方,所以慢慢就被引申为父母的代称了。
父亲母亲称呼
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亲,称为家父,介绍自己的母亲,称为家母,而站在自己的角度称呼交流对象的父亲为“令尊”,称呼交流对象的母亲为“令堂”。“令”当作敬辞,是从美和善良的本义引申而来的,用于赞美与对方有关的人。
以“令”来敬称的称谓都比较容易理解,比如“令尊”是敬称对方的父亲,“令慈”是敬称对方的母亲,“令兄”是敬称对方的兄长,“令弟”是敬称对方的弟弟,“令郎”是敬称对方的儿子,“令爱”是敬称对方的女儿,等等。
关于本次二拜高堂和中式婚礼一拜天地二拜高堂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