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10大问题详解和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祝融号火星车着陆10大问题详解以及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后的难关都有什么
- 美国火星车运行14年,为何祝融号只有90天
- 祝融号火星车为什么着陆过程是“恐怖九分钟”
-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留下中国印迹,背后有哪些重大意义
-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背后有哪些重大意义
“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后的难关都有什么
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祝融号”火星车将履行五大使命,涉及火星空间环境、地表形貌特征、土壤表层结构等研究。火星车也面临能源获取、沙尘暴、地形等挑战。火星上风速可达每秒180米,火星上的沙尘暴相当于地球上12级台风造成影响的6倍。
火星上并不是一片“坦途”,随机出现的尖锐砂石会轻易破坏火星车的动力系统,且这些伤害会逐渐累积,对火星车造成巨大威胁。
还有就是火星表面空气极其稀薄,保温效应有限,直接导致昼夜温差过大,白天可达20摄氏度、夜晚却能低于零下100摄氏度,这对于不少仪器将是巨大挑战。一方面,祝融号必须在夜晚“熄火”休眠;另一方面,它也采用了纳米级气凝胶和正十一烷集热窗等温控技术,确保安全无虞度过漫漫长夜。
给火星“拍照”
“拍照”是祝融号最核心的科学研究目标之一。例如,可拍摄火星高清广角大图的导航地形相机,能带来各种火星“华丽的荒凉”场景。通过多光谱相机,可以详细分析地形、地貌和地质的具体情况,岩石土壤光谱数据也能助力科学家研究火星表面演化的历史和未来。
表面成分探测仪也是个“黑科技”。微成像相机能将砂石放大到头发丝般粗细的微米级,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更能在数米外用激光把岩石成分烧蚀成等离子体,同时利用有“远程显微镜”之称的短波红外光谱显微成像仪进行分析,大幅增加了祝融号的科研范围和能力。
此外,通过次表层探测雷达,能利用“火眼金睛”一探火星土壤和浅层地下的结构,找寻那里暗含的奥秘;火星没有全球覆盖的稳定磁场,但表面却存在支离破碎的偶极磁场,暗含着火星历史演化的痕迹,这些需要表面磁场探测仪大展身手;而气象测量仪,则能为祝融提供各种气象条件,让人们了解这颗神秘行星的“呼吸脉络”。
美国火星车运行14年,为何祝融号只有90天
去年7月下旬,我国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经过将近7个月的飞行,天问一号进入火星轨道。又过了3个月的时间,天问一号的着陆平台和祝融号火星车组合体克服“恐怖9分钟”,成功在火星上着陆。
预计在本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将会下地,正式到火星上“溜达”。虽然祝融号历经千辛万苦才到达火星,但其设计寿命仅为90个火星日(1个火星日约为24.6小时),差不多是92.5个地球日。
相比之下,美国宇航局(NASA)的多架火星车都能在火星上工作很多年,甚至长达十年以上。NASA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在2004年登陆火星,它们的设计寿命都像祝融号那样,只有90个火星日,但勇气号运行了长达2208个火星日,即6.2年(地球年);而机遇号更是运行了创纪录的5110个火星日,长达14.3年。
目前,NASA还有好奇号和毅力号两部火星车在火星上运行。好奇号于2012年8月登陆火星,其设计寿命为1个火星年,即1.88个地球年,目前已经运行了将近9年。毅力号则是先于祝融号3个月登陆火星,其设计寿命也是1个火星年。
我国的祝融号好不容易才去了一趟火星,为什么不让它像NASA的火星车那样,运行几年的时间呢?
天问一号任务的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祝融号这样的设计其实是最为合理的安排。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迈的步伐非常大,很多方面需要精打细算,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天问一号一次任务就要实现绕、落、巡三大任务,这个难度非常大。要知道,NASA早在1971年就成功把水手9号送入火星轨道,到了1976年海盗1号着陆器登陆火星,直到1997年才把首辆火星车旅居者号送到火星上。而旅居者号的设计寿命仅为一周(实际运行85天),相比之下,祝融号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
由于火星离地球很远,祝融号没有能力把探测到的大量数据直接传送回地球,这需要携带着增益天线的轨道器进行中继通信。由于目前我国只有一个环绕器绕着火星飞行,它在未来两年内还要承担对火星全球进行详细探测的艰巨任务,所以它能为祝融号进行中继通信的时间很有限。
因此,祝融号只能在未来3个月内,开启全部科学设备,对火星表面进行全方位探测,抓紧时间把数据通过轨道器传回地球,以完成预定的探测任务。相比之下,NASA目前有多个探测器绕着火星运行,它们可以随时为火星车提供中继通信。
但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设计寿命不能直接等价于实际能够运行的时间。此前我国登陆月球正面的玉兔号月球车和登陆月球背面的玉兔二号月球车已经证明,我国航天产品的质量非常可靠,它们的实际运行时间都大幅超过了设计寿命。玉兔号和玉兔二号的设计寿命与祝融号相近,都只有3个月,但玉兔号运行了两年八个月,玉兔二号已经运行了865天,目前还在正常工作。
因此,我们应该对祝融号火星车的可靠性要有信心。只要不出什么大的意外,祝融号也会像玉兔号和玉兔二号,或者NASA的勇气号和机遇号那样,长时间在火星上运行。
祝融号在火星上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它携带着几块太阳能电池板用于发电。而NASA的好奇号和毅力号都携带了放射性同位素热电机,用核能作为能量来源。那么,这是不是祝融号不能长时间运行的原因呢?
其实不然。NASA的机遇号和勇气号也都是采用太阳能,它们都能在火星上运行多年。利用太阳能最怕火星上的大规模沙尘暴,一旦沙尘遮天蔽日,并且沙子覆盖太阳能电池板,将会导致火星车失去电能而报废。但火星上时不时还会刮起大风,这又会吹走电池板上的沙尘,所以机遇号和勇气号可以长时间运行。相信我们的祝融号也能克服重重困难,超额完成任务。
祝融号火星车为什么着陆过程是“恐怖九分钟”
火星着陆持续时间受一系列因素影响,如冲入火星大气的速度、角度、地点和时间,着陆地点的地形地貌特点(尤其是高度),着陆期间的气象条件,具体着陆技术方案和细节等,总体着陆时间在7-10分钟不等。祝融号选择的着陆区是高度较低的乌托邦平原,总着陆时间在9分钟左右,也被叫做“恐怖九分钟”。
这是因为:火星虽是近邻,但与地球的距离在5500万千米到4亿千米之间变化,远超月球。这不仅意味着一次火星探测任务动辄需要飞行7-11个月,还意味着从地球上发出信号与火星通信,至少需要6-45分钟的双向通信时延。
火星大气稀薄,引力较小,整体着陆过程仅持续数分钟,期间根本不可能在地球上进行控制,这个过程必须依靠着陆组合体独立自主完成。
此外,火星半径为3400千米左右,约为地球的一半,表面引力约为地球的38%,表面空气密度不足地球海平面的1%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着陆火星难度低。实际上,着陆火星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了月球。
虽然大气可以给着陆巡视组合体带来一定的气动减速能力,但密度太低不可能减速到理想的着陆状态,最后一定需要反冲火箭工作悬停降落。为应对不可避免的大气冲击、摩擦和积累的热量,着陆巡视组合体还必须增加气动、隔热、避震等防护结构,重量、复杂度和成本等大幅度上升,风险系数也大大增加了。
因此,当地球上的航天人通过精确计算得知祝融号正在火星独立完成各项着陆操作、却不得不耐心等待信号回传时,这种焦急的体验不可谓不“恐怖”。
湖南南岳衡山开展“带我上火星!祝融号火星展主题活动”
5月15日7时许,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圆满成功。
得知这一振兴人心的好消息后,“祝融”驻地、封地、墓地的湖南南岳衡山一片沸腾,他们兴高采烈地开展“带我上火星!祝融号火星展主题活动”
开园不久的南岳区祝融火文化园内,一只硕大的红色“火星球”格外抢眼,吸引市民及游客纷纷拍照打卡。“大眼睛”“蓝色翅膀”……祝融号火星体验馆内,“祝融号”火星车模型吸引了众多航天兴趣爱好者的眼球。祝融号”火星车模型按照1:1等比还原我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该模型为金色外观镀金工艺,银色合金材质车轮支架,模型火星车双后轮可以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动角度。
体验馆采用中国首辆火星车“祝融号”发展历程科普、沉浸式火星场景体验、宇航服穿戴体验、播放火星题材户外电影等多种形式,向市民及游客宣传普及“祝融号”、火星以及祝融火文化的相关知识。其中,宇航服、颜色各异的星球等则深受众小朋友们的喜爱。某小学听到“祝融号”火星体验馆开馆的消息后,迅速组织学生前来体验打卡,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
“庆祝‘祝融号’成功着陆火星,向民众普及祝融文化知识,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谈及“祝融号”火星体验馆成立的初衷,祝融火文化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来南岳旅游听到了‘祝融号’成功着陆的消息,我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高兴;今天又参观了‘祝融号’火星体验馆,更增强了我的民族自豪感。”带着小孩来南岳爬山的长沙游客刘女士参观体验馆后感言。
以上内容参考海峡网-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印迹!有关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火星的10大问题详解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留下中国印迹,背后有哪些重大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在逐步提高。我国又有一件事震惊了全世界,那就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祝融号成功登陆了火星,可以说这件事不仅是我国综合实力的展现,同时也是我国逐渐强大的标志。
在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号,55岁的张荣桥总设计师也是倍感激动,因为这不仅是他与团队的胜利,同时也是我国的成功。
『祝融号』取名的深层含义
关于祝融号登陆火星,很多事情也被网友们发现。首先祝融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也就是“火神”,而祝融号登陆火星也就预示着火神降临,可以说祝融号完美契合了火星。除了与神话传说有关外,祝融好的祝融也表达了两方面的意思,祝表示了人类对航天梦的追求,融则代表协作融合,所以祝融号传承了传统意义,也代表了新一代人的追求。
当祝融号登陆火星的那一刻,很多国家都投来了祝福话语,国人们都认为这是值得庆幸的一件事,但是对于祝融号而言,登陆火星的那一刻才是使命的开始。因为祝融号不仅搭载了我国人民和科学家的心愿,同时也代表了世界人民对宇宙的期待,所以希望祝融号接下来的工作会一直顺利。
『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对我国到底意味着什么?
关于航天事业,很多人的理解是比较片面的,有一部分人认为航天事业就是人类探索外太空的主要方式。但其实航天事业无论对于国家还是人民,其中都包含了很深层的含义。首先,航天事业代表了科技力量,同时也展现了国家最高科技水平。航天事业包括近代力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的相关内容,所以航天事业是科技的方向,也是国家的代表。
航天事业除了能够表达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外,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因为航天事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财力,物力等相关资源的支持,并且在战略上也是以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的。当一个国家航天事业足够发达,能对外太空进行探索时,除了能表达国家综合实力的强大,同时也会让人民心生自豪感。
除了展现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外,很多人认为航天事业的发展会消耗国家资源,是一种单纯的消耗,并不会有明显的回报。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欧美国家以前研究过,根据调查,发现航天领域每投入一元钱,就会得到七元到12元的回报,这个数字如果放到金融领域,那会是相当暴利的。
因为从1987年开始,航天事业发达的国家都会通过在外太空获取的资源和技术投入生活中,比如太空育种、新药品、新材料的制作等等。所以说对太空的探索并不只是消耗,更多的是扩展着人类的视野和发展的多样化。那些看起来昂贵的航天飞船,不只是单纯的探索宇宙,因为它还改变了人类的认知,并带来回报。
天问一号携“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背后有哪些重大意义
天问一号是中国向火星发射的第一枚卫星,天问一号携带者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登陆火星表面,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个能在火星上登陆火星车的国家。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几代航空人的努力。同时祝融号火星车背负着重大的科研使命。
首先火星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太阳系行星,有望成为人类未来新的家园。所以中国这次在火星上的勘探是了解火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天问一号总设计师这样回答,祝融号火星车能够成功登陆火星表面,是无数个机缘巧合贯穿在一起,是一个难度极其巨大的工程。在几十年前的前苏联,向火星发射过十几枚卫星和火星车,无一例外,都以失败告终。其中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我国之所以要在火星表面上登陆火星车,是为了能好的在火星上进行勘探任务。因为火星与地球极其相似,了解火星的演化过程,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地球未来演化的方向。因为科学家认为,火星是过去的地球。在很多年以前,火星也拥有着厚重的大气层。但是由于后来的各种演化,导致现在大气稀薄。所以我国对火星费尽心思的大力探索,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地球,也是为了我们人类的未来。
中国人从来不缺乏信心,从古代开始,我们就不断地探索自然,改造自然,从大禹治水到如今的三峡大坝,我们不断的探索前进,哪怕过去了2000年,我们依旧对对抗洪水抱有信心。这就是我们中国人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我们才能不断的向太空探索,不怕失败,勇往直前。
当然,我国在火星上登陆火星车的消息。并不是所有人都说愿意听到的,比如说美国并不希望中国有如此超前的能力,这会影响到他们的国际地位,但是我们的初衷是为了人类的科学探索,而并不是为了权力斗争,愿祖国更加伟大!
关于本次祝融号火星车着陆10大问题详解和祝融号火星车着陆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