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张志和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和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张志和的生平简介和主要作品
张志和的生平简介:
张志和743年在会嵇山阴出生。字子同,道号玄贞子,唐肃宗年间,张志和离开了养育他的婺城到京城游太学,取得国子学士资格。
不久明经及第,此时年仅16岁,因张志和才华出众,受肃宗李亨赏识,特加奖掖,任命为待诏翰林,授予左金吾录事参军,肃宗同时还赐名志和与他,自此志和即为其名。
正当他少年春风,荣宠之际,却不慎因事得罪朝廷,被贬为南浦为尉官。虽然被贬时间不长,中途即量移他郡。
不久又遇赦回到京城长安,但却在他心灵上留下一道深痕,他似乎看破官场,泯灭仕念。于是趁家亲亡故之机,以奔丧为由请求辞官返金华。
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在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幸溺水身亡,张志和的一生有代表作《玄真子》、《大易》和《渔夫词》等著作。
扩展资料:
张志和曾经进士及第。不过他志不在官,只是守持真元,葆养神气,已有卧在雪地上不怕冷,进入水中不沾湿的功夫。
又喜欢游览,几乎走遍天下名山。著名大臣、鲁国公颜真卿和他是好朋友。真卿做湖州刺史时,每天和宾客们一起饮酒赋诗,志和善饮酒,连喝三斗也不会醉。
颜真卿一次出题《渔父词》,让大家共作,首作便是张志和的那首。真卿和别的宾客对此诗激赏不已,各有诗唱和,共赋成二十余首。
张志和又裁纸,依大家的诗意画成山水花鸟五幅,俱栩栩如生,又将大家做的诗词题在画面上,真卿等人无不表示叹服。
这些时间,颜真卿、张志和一行游览至平望,张志和酒酣高兴,玩起水戏来:铺张席子在水面上漂来漂去,人们只听到阵阵撑船声,又有白云和仙鹤飘飞在他头上。
真卿及其属官见到没有不惊异的。玩了—阵,张志和在水上向颜真卿挥手致谢,一边就冉冉上升,消失在云霄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志和
张志和简介不多于30字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概述图参考资料“祁门《张氏宗谱》张志和像”[1]
本名
张志和
别称
张龟龄
字号
字子同
号烟波钓徒,玄真子
所处时代
唐代
民族族群
汉族
人物生平
少年成名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一,张志和在京城长安行馆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龟龄。
张志和童年聪明伶俐,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就能做文章,且过目成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志和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翰林院宋学士以锦林文集戏之,张志和过目成诵,传为佳话。唐玄宗听说后亲自出题试考,张志和对答如流,玄宗甚感奇异,赐优养翰林院。
天宝六年(747年),16岁的张志和因在道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被李亨赏重,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2]
平步青云
天宝十年(751年)张志和弱冠之年,太学结业,太子李亨为张志和亲赐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以其之聪明能干,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事,留在翰林待用,供奉东宫,享受八品(上)待遇,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张志和坐像
天宝十一年(752年),张志和恩准回家省亲时,协助地方官吏除奸灭盗,功绩显著,誉为“神张”。
天宝十二年(753年),张志和外擢杭州,候补杭州刺史,除土豪恶霸李保。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陷洛阳。张志和随太子李享转战灵武一带,擢除朔方招讨使。
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享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张志和与舅李泌时常献计于肃宗,征调回纥兵,谋“三地禁四将计”,败安禄山于河上,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性胜利。擢授张志和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享正三品待遇。[2]
归隐田园
至德二年(757年),张志和由外官擢至内官,奉上皇还西京,封(吏部)金紫光禄大夫,仍享正三品待遇。然而肃宗为了急于收复京师,掌控内外局势主动力,答应了回纥苛刻的条件,张志和力谏肃宗收回成命,纳陈时事,于是,张志和“坐事贬南浦尉”。同年,张志和父张游朝卒。
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年),张志和以“亲丧”为由脱离官场。
张志和虽受贬任南浦尉的处分,但肃宗为了树立自己的亲信,笼络人才,加上张志和母新丧,经量移后,赦张志和无罪,并赠奴、婢各一个给张志和,同时敕加赠张志和母亲为秦国贤德夫人,赐表白四段、白银二千四百两,以荣葬之资,意欲让张志和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朝廷效力,暂回原籍,以资待用。张志和回老家后,葬母于祁门赤山镇西五里之润田,亲自负土崇圹,并结庐于墓侧,植柏成林,朝夕拜哭,克尽孝道。
上元二年(761年),张志和在祁门润田守孝三周年期满,妻程氏又卒,遂无复宦意。为了逃避唐肃宗的寻访,只带了渔童、樵青,告别亲朋好友,游黄山、绩溪等地。然后复游吴楚山水,最后来到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自称烟波钓徒。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词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简介100字左右
张志和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
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
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扩展资料: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源于吴地吴歌中的渔歌,他的五首《渔父》词、
特别是第一首,词调与意境完全相符,再衬之以美好的自然山水,境高韵远,很有艺术魅力,因此广为传诵。
晚唐释德成39首《渔父拨棹子》中,有36首的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亦有《渔父》词十八首,不仅其句式格律全依张志和《渔父》,并直接运用到道教的术语中。
此后的和凝、欧阳炯、李珣、李煜所作《渔父》,其内容大同小异。均受张志和《渔父》词的影响,对后世的词人影响很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志和
张志和的生平简介
张志和简介:
张志和732年出生,字子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
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唐大历九年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
扩展资料:
张志和将自己修炼的心得辑为一部十二卷三万言的《玄真子》。《玄真子》模仿《庄子》、《列子》,以假设寓言问答,以论述天地造化,有无、方圆、大小等哲理问题、
是《道德经》的深入和补充,或者说是对《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其大旨是在吸收唐代道教重玄思想的基础上,解释道家虚无玄妙之说。
所以《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志和
张志和的个人简介
烟波钓徒”张志和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初名龟龄,后由唐肃宗赐名“志和”,自称“烟波钓徒”,又号“玄真子”,唐代著名词人和诗人〔2〕。其词多描写隐逸生活,写景明丽生动,是早期文人词中的著名作品。特别是《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质朴、清新、淡泊而又寄意高远,以极其自然的手法把诗与画的美融为一体,使人读后只感到自然的美给人带来的愉悦,却连美本身的存在都忘了,不愧为千古传诵的词中精品。除诗词外,他对书画、音乐也无一不精。唐代朱景玄编撰《唐朝名画录》时,把他和另外两个人的画定为“逸品”。按照明代董其昌《画旨》的说法,“昔人以逸品置神品之上”,可见“逸品”比“神品”还高,是至高无上的极品了。但董其昌认为“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把“逸品”画家定为只有张志和一个人。〔5〕
张志和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曾经有过一个梦,梦见一棵松树长在自己腹部,后来生下张志和〔3〕。张志和十六岁时“游大学”,以“明经”耀第,向肃宗献策,深受赏识和重用,任命为待诏翰林,并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又赐名“志和”。后来因事贬官为南浦尉。但他并没有去上任,而是托词亲丧回到了老家,并且从此以后不再作官,长期过着隐逸的生活,悠然徜佯于太湖一带的山水之间。因常以扁舟垂钓,超然不在尘世中,自称“烟波钓徒”。后世称其“兴趣高远,人不能及”。〔2〕〔3〕〔5〕《全唐诗》中存有他五首《渔父》词,都是写他隐居生活的优秀作品,但因为第一首(见上引)写得太好,其余四首便被它的光辉所掩盖,显得不那样突出了。〔1〕
张志和的哥哥张鹤龄怕他遁世而去,便在越州东城外给他修了几间茅草房,周围花竹掩映,环境优美,让他在那里沿溪垂钓。当时的观察使陈少游经常前往问候他。皇上还曾经赐给他一奴一婢,专门侍候他,供他驱遣。而他却把他们配为夫妻,取名“渔童”和“憔青”。鲁国公颜真卿(唐代大书法家、诗人)在湖州作刺史时,他和隐逸诗人陆羽是颜家的常客。颜真卿初来时看到他的船破旧了,想给他换一只,他谢绝了,说是“愿为浮家泛宅,往来苕、〔雨言〕间足矣”。〔2〕
一次,颜真卿与众门客会饮,以渔父为题互相唱和。首唱的便是张志和的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起共和了二十五首。他们传递欣赏并互相赞美。张志和则让人拿来丹青、剪下白绢,为词配画。不一会儿就画了五本。花木禽鱼,山水景象,古今奇绝,无与伦比。画在颜真卿和客人们之间传观、欣赏,大家都叹为观止。〔5〕《唐才子传》称其“善画山水,酒酣或击鼓吹笛,舐笔辄就,曲尽天真”〔2〕。可见其不但“酒酣”以后有作画的兴致,“击鼓吹笛”也能激起他施展作画的绝技,并且他作起画来非常神速,所画景物饱含天真自然的神态。
唐宪宗听到了这些传闻之后,下诏书让人画了他的画像,拿着画像“访之江湖间”,到处找他,但是没找到,最后人们只好把他的诗歌收集起来呈献给皇上。〔2〕〔3〕他的另一个哥哥张松龄怕他“放浪而不返”,会惹麻烦,特地针对他的《渔父》词写了一首和作《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1〕〔3〕
他修炼的情况在《续仙传》中有零星的披露,说他是个“守真养气”的人,可以“饮酒三斗不醉”,“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游览”。在常人看来,躺在雪中不冷、跳进水里不湿,已经很了不起了,但那还只是道家修炼中显现出来的某些术类功夫而已。〔5〕
张志和的修炼方法很特别。他经常“沿溪垂钓”,但却“每不投饵”,因其“志不在鱼也”〔2〕。那他坐在那里干甚么呢?借垂钓之名、行修炼之实!溪流在他面前就像一面镜子,他从那里面看到世间万物,看到超越世间的诸神并与之勾通交流,再一直看到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及其构成万物的运动方式。他长期“阅读”这面镜子,而镜中景像则随着他修炼层次的提高而一层层地深化,没完没了。他将自己的修炼心得记录下来,辑为一书,取名《玄真子》,并且把“玄真子”作为自己的道号。该书原有十二卷,总共三万言,但在南宋时已残缺不全,只剩下三卷,被收入《道藏》“太玄部”〔6〕〔7〕。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5〕
就从这残存的三卷来看,其内容也是相当丰富的。但因其义理深奥,不但常人难懂,就是修炼人,不到某一层次,也是很难明白的。《全唐诗》中所存张志和的《空洞歌》即是该书第一卷中的一小段〔1〕。其中“反尔之视,绝尔之思,可以观”,就隐含了全部读懂《玄真子》的关键:你首先得打通自己的天眼!因为他是在记录自己从另外时空中看到的现象和法理,你如果甚么也看不见,就不明白他在说甚么,就会越读越糊涂。对于道家理论,特别是《道德经》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模糊地懂得其中一些内容,但会感到和《道德经》一样地不可捉摸。其实,《道德经》和《玄真子》的关系,也就一个是纲领、一个是细则;一个是抽象、一个是具体而已。如果把《玄真子》当作《道德经》的一个具体释例,则对两书都能获得更深的理解。
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为大家表演水上游戏:他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酒、谈笑和吟唱。那张坐席在水上一来一去、时快时慢,发出水上行舟一样的声音。接着又有云中飞来仙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一个不惊异的。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5〕另一说法则称“后传一旦忽乘云鹤而去”,说他是乘着云鹤飞走了。〔2〕
历来修成“白日飞升”的人就少之又少,因此才不被人们普遍地承认。像他这样当着许多人的面,其中包括像颜真卿这种颇有名望的一代名臣、历代的大书法家,就悠悠然飞升而去,实在是古往今来历史上罕见的奇观!
参考文献
〔1〕《全唐诗》卷308;
〔2〕《唐才子传》,〔元〕辛文房撰,卷三;
〔3〕《唐诗纪事》卷第四十六;
〔4〕《唐诗别裁》卷第十四;
〔5〕《续仙传》,以及《太平广记》第二十七卷,神仙二十七;
〔6〕《直斋书录解题》,〔南宋〕陈振孙着;
〔7〕《玄真子外篇(三卷)》,参见《道藏ܫ太玄部》,《正统道藏》第242册,艺文印书馆印行;另外,《四库提要》中也有收录。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初名龟龄,兰溪人。十六岁游大学,以明经耀第,献策肃宗,深蒙赏重,任翰林待诏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并赐名“志和”。后因事贬为南浦尉,未到任,还本籍,亲丧不复仕。扁舟垂纶,祭三江,泛五湖,自称“烟波钧徒”,著《玄真子》十二卷三万言,因以为号。兄鹤龄,恐志和遁世不归,为之在越州(今绍兴)城东筑茅屋一所。志和居之,尝有吏人派志和为淘河夫,即亲自执蕾劳作,毫无怨色。观察使陈少游闻而谒之,坐必终日,题其所居为馆真坊。。又因草堂椽拄,皮节犹存。全无斧斤之痕,门巷更为漱隘,门隔流水,十年无桥,乃出资稍扩其居,“并造桥,时称回轩巷、大夫桥。肃宗赏赐奴婢各一,志和使结为夫妇,取名“渔童”、“樵青”。人间其故,答道:渔童使捧钧收纶,芦中鼓泄,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陆羽、裴休问有何人往来?答称:“太虚作室而共居,夜月为灯以同照。与四海诸公未尝离别,何有往来?!”颜真卿为淤州刺史,张志和乘敝舟往访,颜欲为他造新船,张道:“搅惠渔舟,愿以为浮家泛宅,诉讼江湖之上,往来茗冒之间,即野夫之幸矣!”其诙谐辩捷,类皆如此。
张志和博学多才,歌、词、诗、画俱佳。酒酣耳热,或击鼓吹笛,或吟诗作画顷刻即成。尝于颜真卿席间与众客唱和渔夫词,张志和首唱:“西塞山前白鸯飞,桃花流水阙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颜真卿、陆羽、徐士衡、李成矩等共和二十五首。志和复剪素写景,须臾五本。随句赋象、人物、舟船、鸟兽,烟波凤月,皆依文章,曲尽其妙。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唐朱景玄撰《唐朝名画录》,定逸品三人,张志和居其一。明董其昌《画旨》云:“昔人以逸品置神品至上,历代唯张志和可无愧色。”
张志和既为山川隐逸,著作玄妙,故后世传为神仙中人。如《续仙传》云,玄真子“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唐李德裕评张志和:“隐而有名,显而无事,不穷不达,严光之比。”可谓恰到其分。
关于张志和简介,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诗人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