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道家代表人物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道家代表人物,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道家代表人物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道家三大代表人物
道家三大代表人物:老子、张道陵、葛玄。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
老子,“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一切由道生出。关于“道”,《老子》有多种解释。首先,“道”的特征是“无状之状,无象之象”。
《老子》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第十四章又说:“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其次,“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再次,“道”是无。
道家代表人物——张道陵
张道陵,道教创始人,本名张陵,东汉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道书载:为汉留侯子房八世孙。建武十年正月十五夜,生于吴之天目山,七岁读老子道德二篇,即了其义。为太学书生,通晓天文、地理、诸子、五经、从学者千余人。
道家代表人物——葛玄
葛玄是三国时吴国丹阳人。出身宦族名门,生而秀颖,性识英明。自幼好学,经传子史,无不博览,尤性喜老、庄之说,年少即名震江左(江东),十多岁时,俱失怙恃,深感人生无常,乃发心学道。
于是遁迹名山,参访异人,服饵芝术,精勤苦修,遂得成仙,世称“葛仙翁”,又称“太极左仙公”。北宋徽宗封为“冲应真人”,南宋理宗封为“冲应孚佑真君”。
道家,儒家,佛家,法家!分别是哪些人物
一,儒家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
儒家可以是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学派了。儒家以人性本善论和人们恪守传统的精神需求为理论根基,继承发扬了周王道以民为本、礼乐教化、仁爱忠恕等思想。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提出“仁”、“礼”,要求重义轻利;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荀子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提出了具有朴素唯物色彩的天道观,在人性论上与孟子相对抗,提出了“性恶论”。
儒家经典主要有《易》、《诗》、《书》、《礼》、《春秋》五经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等。
二、道家
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
道家主张先观而后执,通过观察,以整个宇宙的本质运转(道)建立起自然主义宇宙观,并推导出清静无为、顺应自然的治世理念。
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庄子主张顺其自然,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
道家经典主要有《道德经》、《黄帝四经》、《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庄子》、《列子》等。
三、法家
代表人物有管仲、商鞅、韩非子、李斯
法家,普遍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战;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严刑峻法进行统治;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据和行动方略。
法家经典主要有《商君书》、《管子》、《韩非子》、《申子》、《慎子》等。
儒家,法家,道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1.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孔子》、《孟子》、《荀子》
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作品:《道德经》、《庄子》
3.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4.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作品:《韩非子》
5.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作品:《公孙龙子》
6.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
7.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
8.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
9.农家,
农家代表:许行
道家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道教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庄子和列子。
1.老子:姓李明儿,字旦,字伯阳,或谥伯阳。春秋末年,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道教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核心是简单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无言教。老子在功力和技术上,讲究的是物极必反的道理。
2.庄子:战国中期的思想家、哲学家、作家。姓庄,姓周,是宋国人。他的祖先是宋代国君宋代公。他创立了中国重要的哲学流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道家的代表人物。他和老子一起被称为老庄。庄子最先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三声”思想与《易经》中的“三才”一致。
3、列子:姓列,名于口,郑国莆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人。古籍亦写烈峪口、烈峪口或子列子,与郑木公同时出生于东周未烈王时期。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道家代表人物。毕生修道,师从关胤子、虎丘子、老上士、知伯高子等。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1、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胡适曾推测老子生于周灵王初年,当公元前570年)。
出生于周朝春秋时期陈国苦县(古县名,史学界普遍认为在今河南省鹿邑县)[2]。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并称之为“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
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2、庄子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
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3、列子
列子(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之间,享年不明),本名列御寇(“列子”是后人对他的尊称),华夏族学者,周朝郑国圃田(今中国河南省郑州市)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道家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先秦天下十豪之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著有《列子》,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扩展资料:
道家无为思想的产生背景:
周朝之前,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国家。自平王东迁,东周开启,实施了分封制,国家最高统治者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并准许其建立诸侯国。
诸侯有权将封地再分封给卿大夫,将任务层层摊派,最后把土地分给百姓耕种。这虽能提高下级加强生产的积极性,但弊端也大。
比如诸侯等下级,通过瞒报产量和偷税漏税等,就可减少上缴比例。因此,诸侯国越来越富、周王室却越来越穷。
随着周室日渐式微,诸侯日益坐大,大国之间互相争权夺利、吞并小国、争当霸主。此时的周天子仅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无实际控制天下的能力。
因此周朝进入了大分裂的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你争我夺、连年征战,导致战火纷飞、人头翻滚,百姓苦不堪言,天下混乱至极。
老子亲眼目睹诸侯争霸、战乱纷起、百姓民不聊生、国家渐趋衰落等乱象。他遵从“得其时而驾,不得其时而隐”的理念,意欲隐去。他认真思考天下大乱问题。
认为根源在于统治者(诸侯)的利欲熏心、胡乱作为,并以妄为常、乐此不疲,此即“有为”;基于此,老子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即:知常不妄,循行天道,顺势而为,而不胡乱作为。期望能以此来缓解社会尖锐的矛盾,将百姓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挽狂澜于既倒,扶社稷于将倾。这就是无为思想产生的缘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家
关于道家代表人物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