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成都杜甫草堂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到杜甫草堂坐几号地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杜甫草堂历史背景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辗转来到成都。公元760年春,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
公元761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他在这里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因曾被授“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衔,而又被称做杜工部。
民国后期,地方军阀混战,草堂成为军队马厩和伤病者医疗的病院,这段时期对杜甫草堂的破坏很大,祠宇门窗、亭台水榭均被拆毁,所悬挂楹联匾额损失殆尽,多被官兵取下当柴禾烧了;工部祠内的杜甫塑像遭到风吹雨淋,不得已,草堂寺的僧人给雕像戴上斗笠。
扩展资料:
文物价值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内珍藏有各类资料3万余册,文物2000余件。包括宋、元、明、清历代杜诗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种铅印本,还有15种文字的外译本和朝鲜、日本出版的汉刻本120多种,是有关杜甫平生创作馆藏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地方。
杜甫草堂收藏的“杜甫诗意画”在中国画坛成为一个专题画类,全国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现代大家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潘天寿、刘海粟、吴作人、李苦禅、王雪涛等也多以杜诗画意为题材创作出风格各异的精品。
杜甫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简介资料大全 成都杜甫草堂在哪里
1、成都杜甫草堂在哪里?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7号。
2、杜甫草堂简介资料大全,除了四川省成都市的杜甫草堂外,在其它的地方还有好几处杜甫草堂,只不过是成都的杜甫草堂更为出名一些。
3、同谷草堂,杜甫在同谷的生活艰苦,于是杜甫在同谷只住了一个月,后人在旧址上建立了祠堂纪念杜甫,这便是同谷,子美草堂,也叫诗圣祠”。
4、杜甫草堂还建立了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在杜甫草堂这段时间留下了不少诗,四年时间共作诗240多首,是杜甫的创作高峰时段。
5、杜甫草堂为成都著名历史文化景点,位于风景秀丽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于成都时的故居。
杜甫草堂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堂内建筑典雅,亭台楼阁错落精致,小桥流水,竹树成荫。茅屋景致别具一格,其间绿树溪流环绕,竹篱柴扉,菜圃青翠,一派浓浓的田园景象。游人置身于此,仿佛置身于古代,仿佛能看见诗人杜甫一家人当时在这里恬然自得的生活场景,令人浮想联翩。
除了典雅清秀的园林区,还有文化气息浓郁的文物景点区,内藏史书三万余册,文物两千多件。包括历代杜诗精刻本,手抄本,铅印本等等。走进这里,仿佛走进了一座宏伟的史诗殿堂,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日江风半入云。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果你也是位杜迷,一定要去杜甫草堂。
对于真正喜欢诗词的人而言,相当于儒生眼里的孔祠,相当于僧人眼中的那一颗菩提树。相当于道教人士眼里的函谷关,相当于基督,犹大,伊斯兰教徒眼中的圣城耶路撒冷。
诗家圣地,浣花草堂!
一个只用平仄和格律就让无数后代文人顶礼膜拜的老人,当年就在这坐破落的草堂中实现了诗歌的集大成。而这个集大成”在杜甫身上是代词,在别人身上仅仅是过誉的形容词。
杜甫就是在这个草堂中,一步一步地走上了唐诗的巅峰,并且成圣。
如果圣人有悟道的传说,那么草堂就是杜甫成圣之地。
十分唐诗,杜甫一人便可独占七分。而这七分大多都与这草堂息息相关。
没有体会到杜诗之美的人,绝不会了解杜诗的力量有多么恐怖,绝不会知道杜诗的魅力有多么动人,绝不会知道杜诗的美好有多么绝伦。而这些杜诗基本上都是在草堂期间完成的!
草堂不是某个地方的名字,而是唐诗的名字!
从唐之后,越是大诗人大词人越了解杜诗的庞大渊博和深不可测,太多太多的典故都是从草堂开始。而草堂本身,也变成了一个典故。
在草堂之后的每一首诗,都几乎压得后人喘不过气来。从此之后的所有岁月,或许有人质疑杜甫,但绝无一人否定杜诗。每一个技巧,每一套组合,每一种结构,每一处典故,甚至每一个字句都会被后代诗人词人巧妙地化在自己的诗里。当年小可读稼轩词,看到正仰看、飞鸟却应人,回头错”,马上心里就软了一下,这不正是杜诗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的呆痴之气么?像这样的例子太多,某一个人在诗词里的痴总会和草堂里另一个人的痴融在一起。
那不是草堂,
那是诗的圣殿!
杜甫草堂的简介
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在成都营建茅屋而居,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流传至今的有240余首。其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现已成为不少地区学生必学课。草堂故居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杜甫当年来到成都时,觉得成都景色宜人,便在此定居,自己建立了杜甫草堂,由于当时贫穷,他还写了不少诗来向当地的社会名流索要一些花草树木,自己亲手栽培,他看上了浣花溪旁的一块宝地,便依溪建。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成都
1、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的浣花溪畔,是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草堂完整保留着清代嘉庆重建时的格局,总面积近300亩。园林是非常独特的“混“少陵草堂”碑亭合式”中国古典园林。其中大廨、诗史堂、工部祠3座主要纪念性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幽深宁静。
3、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和清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
杜甫草堂简介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在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入蜀辗转来到成都。第二年春天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
唐末时期,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草堂占地面积近300亩,完整保留着弘治十三年和嘉庆十六年修葺扩建时的建筑格局。
1955年成立杜甫纪念馆,1985年更名为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杜甫草堂博物馆是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GJ一级博物馆,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是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知名度最高且最具特色的杜甫行踪遗迹地。
OK,关于成都杜甫草堂简介和到杜甫草堂坐几号地铁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