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李纲简介,以及李纲无锡哪里人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李纲墓的李纲简介
墓在闽侯县荆溪镇大嘉山南麓,砖石结构,三面围以短垣,下宽上窄,呈喇叭形,造型古朴、尊严。坟砖砌,圆形,隆高,宝顶,具有宋制风格。坟前墓碑“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之茔”。墓前石阶十三级。祭坛旁有碑,高一丈,宽三尺,碑记载李纲生平事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立。墓道两旁分立翁仲、石兽及华表。墓道前有石牌坊,上饰泻水檐,正中额“奉旨重建”,背书“恩荣”,额下横幅“古社稷臣”四字,旁题刻“大清乾隆丁卯建,嘉庆庚午重修”。1961年5月被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
宋朝大臣李刚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扩展资料:
北宋后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攻灭契丹族建立的辽国,随即举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统治者节节败退,人民惨遭蹂躏。
北宋朝廷中主降派虽多,但广大汉族人民却纷纷举起抗金大旗,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反侵略斗争。
面临着国破家亡的险恶局面,宋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官员激于民族义愤与爱国之情,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行列中。李纲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钦宗继位时,宋朝的形势危在旦夕,一方面是金兵已攻取汤阴、濬州,前锋直抵宋朝都城东京(今开封)。
另一方面是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勔为六贼,要求“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为了缓和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靖康元年正月,钦宗下诏亲征,命兵部侍郎李纲兼任行营参谋官。
李纲早就怀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决心,当他获悉钦宗与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准备弃城逃跑的消息时,上殿劝说钦宗应该固守。
当钦宗问他谁可以带兵时,他回答说:白时中、李邦彦。
但是,钦宗与白时中、李邦彦等仍然准备弃城出逃。正当他们率领禁卫六军即将离城时,李纲赶来了,他声色俱厉地对禁卫军士说:“你们愿意以死守城吗”。
军士们为李纲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异口同声地回答:“愿以死守!”于是,李纲入见钦宗,劝说道:六军的父母妻子都在都城,愿以死守。
万一中途散归,谁能保护陛下?再说敌兵已逼近,他们知道你们乘舆未远,如以快马急追,又将如何抵御呢?李纲的一番话说得钦宗无言以对,不得不暂时留下。
这时,李纲就传旨:“上意已定,敢复有言去者斩。”禁卫六军闻讯欢欣鼓舞。
李纲受命后,积极进行京师的防卫迎敌工作。每面城墙上布置守兵一万二千人,另外又设前后左右军四万人,中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并备有火炮、弩、砖石、擂木、火油等各种防守器械。
三天之内,战守设施基本准备完毕。这时,金将完颜宗望已兵临城下,李纲便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斩金兵小头目十余人,杀金兵数千人。
宗望见京城有备,便引兵退去。李纲和坚持抗金的军民保卫了京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纲
李纲的简介
1987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医学系(六年制)本科,获医学学士学位,1990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0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获外科学博士学位。1990年起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助教、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等。任江苏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肾移植学组委员,苏州市男科学会委员,擅长泌尿外科肿瘤、结石和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对肾脏肿瘤、膀胱肿瘤和肾输尿管结石等疾病有较深的研究。1996年和2001年先后二年赴日本学习和研究。30余篇学术论文先后刊登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泌尿外科杂志、Anticancer Research、中华肿瘤杂志、癌症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等国内外核心杂志上。膀胱肿瘤的研究先后获得苏州市科技进步奖,苏州市攻关杯奖和苏州大学科技进步奖。参加了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大型专著《实用外科学》和2009年《实用泌尿外科学》的编写工作。
李纲简介(李纲是哪个)哪里人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李纲简介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纲是哪个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宋代著名词人李纲的简介
李纲(547年——631年)字文纪,初名李瑗,隋唐时名臣,观州_(今河北景县)人。祖父李元则,为北魏清河太守。父李制,为北周车骑大将军。北周时,李纲为齐王宇文宪参军,拒绝北周宣帝宇文_诬陷宇文宪的命令,并为宇文宪收尸。隋朝时,李纲为太子洗马,屡次规谏杨勇。杨素弄权时,李纲不肯逢迎,屡遭陷害,后隐居。隋末,遇李渊,被重用授丞相府司录,封新昌县公,专掌选。唐高祖李渊登基后,拜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典选如故。李纲屡次规谏太子李建成。后以建成愈骄纵,辞职。贞观五年逝世,有子李少植,孙李安仁。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意思是什么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的意思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应当拼死捍卫,不能让人分毫。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意思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出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解释:祖先们打下来的江山,应当拼死保卫,哪怕是一尺一寸的土地也不能让给他人。这是李纲听到对金朝割地求和的奏议后奏言宋钦宗的三句话。
总结:三句话表现了李纲对祖国山河的深挚的热爱和可贵的民族气节。
李纲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宋史》简介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
《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南宋李纲简介
李纲,字伯纪,别号梁溪先生、梁溪居士、梁溪病叟,祖
籍福建邵武,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生于无锡。父李夔,官至
中大夫、右文殿修撰。大观二年(l108年),李纲参加贡生考试,
名列榜首,任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法参军。政和二年(ll12年)
中进士,任镇江府学教授。3年后升为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
史。因得罪权贵被降职为员外郎。政和八年四月起用为太常少
卿、国史编修。宣和元年(1119年)开封大水成灾,他上书徽宗
要求采取紧急措施,拯救灾民,同时鉴于北方女真族势力深入
国土,建议整修军备,防止外患。徽宗不纳忠柬,将其贬滴到
边远的南剑州(今福建)沙县充当一名监税小官。李纲痛感皇帝
昏庸、国事日非,顿萌退志,遂在无锡梁溪河畔营造庭院,以
备归隐。宣和三年闰五月,其父病故,葬于无锡惠山北面的湛
岘山麓。在庐墓3年期间,他亲手种植了大量松柏,故后人将
湛岘山称为大松坡。
宣和六年,李纲被任为秀州知州。第二年复被任命为太常
少卿。这年冬,金兵大举南侵。他冒死上血书,请宋徽宗赵佶
禅让帝位,使太子赵桓能以皇帝名义号令军队,得到宋徽宗的
同意。宋钦宗赵桓即位后,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丞兼亲征行营使,
委以防卫京都的重任。他发动军民严密布防,于靖康元年(1126
年)正月打退金兵对京城的围攻。二月,因其反对议和被免职。
陈东等于余名太学生上书,京都数万军民集会要求李纲复职,
宋钦宗被迫复用李纲,封为开国伯,赐无锡惠山寺作为他奉把
父母的功德院。后将他调出京城,任河北宣抚使,旋以“专主
战议,丧师费财”之罪,贬为毫州明道宫提举。是年秋,金兵
又大举南下,宋钦宗急忙下诏起用李纲。他奉诏立即率军北上
勤王,但京城已经沦陷。次年五月,宋高宗赵构在应天府(今商
丘)即位,用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李纲为相后,积极
改革弊政,充实国库,整军备战,宋朝国力为之一振。由于其
主张北伐、坚决反对迁都江南,触犯了一心偏安的宋高宗,在
相位77天就被免职。以后李纲屡遭诬陷,自南宋建炎元年(l127
年)起,先后被放逐到鄂州(今武昌)、万安军(今广东万宁)等
地。绍兴元年(1131年),宋高宗再次起用李纲,先后任命他为
荆湖广南路宣抚使兼潭州(今长沙)知州、江西南路安抚制置大
使兼隆兴(今南昌)知府等职。在任期间,他积极招抚流亡,安
定社会,发展生产,整饬军政,募匠建造战舰数十艘以巩固江
防,又一再上书要求宋高宗反省得失,待机北伐,但不为宋高
宗接受。绍兴九年李纲愤而辞职。绍兴十年正月十五日病逝,
终年57岁,葬于福州怀安桐口大家山。赠少师,溢忠定。
南宋四名臣之李纲简介李纲怎么死的
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他和赵鼎、李光、胡铨合称“南宋四名臣”。李刚画像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击退金兵。不久遭主和派所斥。宋室南渡以后,建炎元年五月甲午(五日)宋高宗(赵构)一度起用李纲为相。御史中丞颜岐说:“李纲为金人所恶,不宜为相。”右谏议大夫范宗尹说:“李纲名浮于实,有震主之威,不可以相。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宋朝李纲,出自《宋史李纲列传上》。此书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原文为:李邺使金议割地,纲奏:“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宋朝大臣李刚简介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
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
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扩展资料:
北宋后期,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崛起,建立金国,攻灭契丹族建立的辽国,随即举兵南侵,腐朽的宋朝统治者节节败退,人民惨遭蹂躏。
北宋朝廷中主降派虽多,但广大汉族人民却纷纷举起抗金大旗,展开了英勇壮烈的反侵略斗争。
面临着国破家亡的险恶局面,宋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官员激于民族义愤与爱国之情,也投入到轰轰烈烈的抗金斗争行列中。李纲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钦宗继位时,宋朝的形势危在旦夕,一方面是金兵已攻取汤阴、_州,前锋直抵宋朝都城东京(今开封)。
另一方面是太学生陈东等上书,指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李彦、朱_为六贼,要求“传首四方,以谢天下”。
为了缓和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靖康元年正月,钦宗下诏亲征,命兵部侍郎李纲兼任行营参谋官。
李纲早就怀着“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的决心,当他获悉钦宗与宰相白时中、李邦彦等准备弃城逃跑的消息时,上殿劝说钦宗应该固守。
当钦宗问他谁可以带兵时,他回答说:白时中、李邦彦。
但是,钦宗与白时中、李邦彦等仍然准备弃城出逃。正当他们率领禁卫六军即将离城时,李纲赶来了,他声色俱厉地对禁卫军士说:“你们愿意以死守城吗”。
军士们为李纲的爱国热情所感染,异口同声地回答:“愿以死守!”于是,李纲入见钦宗,劝说道:六军的父母妻子都在都城,愿以死守。
万一中途散归,谁能保护陛下?再说敌兵已逼近,他们知道你们乘舆未远,如以快马急追,又将如何抵御呢?李纲的一番话说得钦宗无言以对,不得不暂时留下。
这时,李纲就传旨:“上意已定,敢复有言去者斩。”禁卫六军闻讯欢欣鼓舞。
李纲受命后,积极进行京师的防卫迎敌工作。每面城墙上布置守兵一万二千人,另外又设前后左右军四万人,中军八千人,分置将官统领;并备有火炮、弩、砖石、擂木、火油等各种防守器械。
三天之内,战守设施基本准备完毕。这时,金将完颜宗望已兵临城下,李纲便亲自登城指挥作战,斩金兵小头目十余人,杀金兵数千人。
宗望见京城有备,便引兵退去。李纲和坚持抗金的军民保卫了京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纲
李纲简介_李纲宋朝_北宋李纲
更新时间:2018-09-10 10:24
李纲(547年—631年),字文纪,初名李瑗,隋唐时名臣,观州蓨(今河北景县)人。隋唐名臣,曾当过隋唐两朝三个太子的师傅,李渊建唐称帝后,拜李纲为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后李纲多次进言都因与太子李建成心意相悖而不被接受,李纲感到郁郁不得志,于是提出辞职。李渊解除了他的尚书职务,仍担任太子少保。贞观四年(630年),李纲又出山担任李承乾的老师,备受李承乾崇重。贞观五年(631年)逝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为贞,李承乾亲自为他立碑。有子李少植、李立言,孙李安仁。
中文名:李纲
别名:李文纪,李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观州蓨
出生日期:547年
逝世日期:631年
主要成就:当任隋唐两朝三个太子的师傅
官职:礼部尚书,太子詹事,太子少师
追赠:开府仪同三司
谥号:贞
李纲年时代意气风发,崇尚高风亮节。在北周任齐王宇文宪的参军。周宣帝宇文赟准备杀宇文宪,召来他的僚属诬陷编造罪名,李纲誓死没有屈从的言辞。
等到宇文宪被杀后,李纲用没有帏盖的车子载着宇文宪的尸体。宇文宪生前的属吏都躲得远远的,李纲扶着棺材嚎啕恸哭,为他安葬之后才离开。
隋朝建立后,李纲担任太子洗马。太子杨勇宴请东宫臣子,左庶子唐令则弹奏琵琶。李纲说:“唐令则甚微***辅佐太子的官员李纲简介,却将自己当作歌伎,进献淫声,惑乱太子的耳目,如果让陛下知道了,岂不是要连累殿下吗?臣请求对他治罪。”
杨勇说:“你别管这事,是我自己想听音乐而已!”后来杨勇被废黜,隋文帝杨坚严词谴责,东宫里的官吏僚属没人敢插话,惟独李纲说:“陛下平常不教育太子,所以才到了今天这种地步。太子的天资跟普通人无异李纲简介,如果让贤良的人辅佐他就能从善,如果让不正派的人诱导他就会向恶,为什么只是太子一个人的罪过呢?”杨坚说:“是朕的过失啊!”提拔李纲为尚
李渊:①今我有公,遂使刑罚不滥。②朕拨乱反正,志在安人,平乱任武臣,守成委文吏,庶得各展器能,以匡不逮。比每虚心接待,冀闻谠言。然惟李纲善尽忠款,孙伏伽可谓诚直,余人犹踵弊风,俯首而已,岂朕所望哉!
刘昫:孔子云,“邦有道,危言危行。”如李纲直道事人,执心不回。始对隋文,慷慨获免;终忤杨素,屈辱尤深。及高祖临朝,谏舞胡鸣玉,怀不吐不茹之节,存有始有卒之规,可谓危矣。非逢有道,焉能免诸?《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李纲有焉。
曾巩:当房、杜之时,所与共事则长孙无忌、岑文本,主谏诤则魏郑公、王珪,振纲维则戴胄、刘洎,持宪法则张元(玄)素、孙伏伽,用兵征伐则李勣、李靖,长民守土则李大亮。其余为卿大夫,各任其事,则马周、温彦博、杜正伦、张行成、李纲、虞世南、褚遂良之徒,不可胜数。
祖父:李元则,为北魏清河太守;
父亲:李制,为北周车骑大将军。
儿子:李少植、李立言;
孙子:李安仁
《旧唐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二·列传第二十四》
OK,关于李纲简介和李纲无锡哪里人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