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景公出游翻译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晏子春秋景公出游,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景公出游翻译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景公游于寿宫文言文翻译
景公游于寿宫文言文翻译如下:
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是执掌国家的根本。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的人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
《景公游于寿宫》简介
出自《景公游于寿宫》一文选自《晏子春秋》,相传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晏子春秋》是记述春秋末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部著作,分内篇、外篇两部分,内篇分谏上、谏下、问上、问下、杂上、杂下六篇,外篇分上、下二篇。
谏上、谏下主要记叙晏婴劝谏齐君的言行,问上、问下主要记叙君臣之间、卿士之间以及外交活动中的问答,杂上、杂下主要记叙晏婴其他各种各样的事件。外篇两篇内容较为驳杂,与内篇六篇相通而又相别。各篇之间的内容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互有联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景公游于寿宫》
晏子春秋翻译
出自【景公游公阜一日有三过言晏子谏第十八】
【译文】景公出外游览到了公阜,向北眺望齐国都城说:“呜呼!假若自古人无死,会怎么样?”晏子说:“从前上帝认为人死是善事,仁者得到安息,不仁者屈服于死亡。假若自古人无死,丁公、太公将拥有齐国,桓公、襄公、文公、武公都只能作为辅相,君主您将戴着斗笠披着短衣,拿着锄头蹲在田间劳动,哪有闲暇来担忧死亡问题。”景公气呼呼变了脸色,很不高兴。没有多久梁丘据驾御着六马高车而来,景公说:“这是谁呀?”晏子说:“是梁丘据。”景公说:你怎么知道?“晏子说:“大热天驾车而疾驰,严重的要累死马,轻的也会累伤,不是梁丘据谁敢这样作为。”景公说:“梁丘据与我很相和。”晏子说:“这只能说是相同,所谓的和,是指国君甜那么臣子就酸,国君淡那么臣子就咸。如今梁丘据甜而君主亦甜,就是所谓的同,怎么能称为和呢?”景公气呼呼变了脸色,很不高兴。没有多久,夜幕降临,景公向西眺望看见了彗星,就召见伯常骞,让他举行消灾祭祀除去彗星。晏子说:“不可以!这是上天在教诲。日月的云气,风雨的不定期,彗星的出现,都是上天为民间的纷乱而显现出来的,所以昭告于妖祥之象,以警戒不敬重天的人。如今君主如果设置文教而接受劝谏,拜谒圣贤之人,虽然不祈祷除去彗星,彗星也会自行消亡。如今君主酷好饮酒而放纵享乐,政事不修治而宽容小人,亲近谗谄喜好艺人,厌恶文教而疏远圣贤之人,岂止彗星?茀星也将出现。”景公气呼呼变了脸色,很不高兴。等到晏子死后,景公上朝而出,私下里哭泣说:“从前随着晏子去游览公阜,先生一天三次谏责我,如今有谁能谏责我啊!”
【原文】景公出游于公阜,北面望睹齐国曰:“呜呼!使古而无死,何如?”晏子曰:“昔者上帝以人之殁为善,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若使古而无死,丁公、太公将有齐国,桓、襄、文、武将皆相之,君将戴笠衣褐,执铫耨以蹲行畎亩之中,孰暇患死!”公忿然作色,不说。无几何而梁丘据御六马而来,公曰:“是谁也?”晏子曰:“据也。”公曰:“何如?”曰:“大暑而疾驰,甚者马死,薄者马伤,非据孰敢为之!”公曰:“据与我和者夫!”晏子曰:“此所谓同也,所谓和者,君甘则臣酸,君淡则臣咸。今据也甘君亦甘,所谓同也,安得为和!”公忿然作色,不说。无几何,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伯常骞,使禳去之。晏子曰:“不可!此天教也。日月之气,风雨不时,彗星之出,天为民之乱见之,故诏之妖祥,以戒不敬。今君若设文而受谏,谒圣贤人,虽不去彗,星将自亡。今君嗜酒而并于乐,政不饰而宽于小人,近谗好优,恶文而疏圣贤人,何暇在彗!茀又将见矣。”公忿然作色,不说。及晏子卒,公出,背而泣曰:“呜呼!昔者从夫子而游公阜,夫子一日而三责我,今谁责寡人哉!”
【说明】一天三次谏责,其核心还是针对齐景公不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的思想、言论。晏子的目的就是希望齐景公懂得规律,按规律办事。宇宙有宇宙的道路和规律,天地有天地的道路和规律,人类有人类的道路和规律,执政有执政的道路和规律,驾车有驾车的道路和规律,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道路和规律。遵从道路,遵循规律,也就是有“德”了。
景公出游文言文翻译
景公出游文言文是选自《晏子春秋》的,那么,以下是我给大家分享的景公出游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原文: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公矍然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注】①胔(zī):腐尸。
翻译:
一年冬天景公到郊外巡游,在路上看到有没掩埋的饿殍,却漠不关心,不闻不问。晏子劝谏说:“从前我们的先君桓公出游时,看到饥饿的人就给他们食物,看到贫病的人就给他们钱财(帮助他们治疗),并下令不要他们服劳役,也不要向他们征税。因此每当桓公将要出游时,老百姓都高兴地说:‘君王应当能到我们乡里来巡游吧!’如今君主您冬日郊游,住在都城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而君王却不闻不问,这就失去做国君德行了。财穷力尽,百姓凭什么拥戴国君;骄奢淫佚,国君谈不上爱护人民。上下离心,君臣不亲,这是夏、商、周三代衰亡的原因啊!如今您重蹈三代的覆辙,我担心君王的公族就要危亡,君位将被异姓代替了。”景公说:“是啊!国君只顾自已享乐而忘了百姓的疾苦,只知横征暴敛而不顾人民的死活,我的罪过太大了。”于是下令埋葬饿殍,拿出公粮来救济贫民,并令周围四十里内的百姓,一年之内不服劳役。景公三个月没出去游览。
景公让马夫饲养他所心爱的一匹马,那马突然暴病死了。景公大怒,令人拿刀去支解养马的人。这时晏子正赔侍在景公身旁。左右拿刀上前,晏子阻止了他们,然后问景公道:“尧舜支解人,从谁开始的?”景公很惊恐地脱口而出:“从我开始。”就没支解养马人。景公说:“把他投入监狱治罪。”晏子说。“这人不知他犯了什么罪而死,我请为君王教训他一番,叫他知道自已的罪过,然后再送进监狱治罪。”景公说:“可以。”晏子就历数其罪道:“你有三大罪状:君王命你养马,你却让马死了,这是第一条死罪;你养死的.又是君王最心爱的马,这是第二条死罪;你让君王因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听说这件事必然怨恨我们的君王,诸侯听到这件事必然要轻视我们的国家。你杀了君王的马,使老百姓对君王积下了怨恨,我们的军队也要被邻国打败,这是第三条死罪。现在把你投入监狱治罪。”景公听后长叹一声说:“请您释放了他吧!请您释放了他吧!不要因此损伤了我仁爱的德行。”
景公的猎狗死了,他命令朝外给它治办棺材,宫内给它准备祭品。晏子听说这事,前来劝阻。景公说;“也不过区区小事,只是借此和近侍们取乐罢了。”晏子说:“您错了!向百姓横征暴敛的财物不把它用到百姓身上,而浪费钱财以博得左右一笑,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没有什么希望了。何况孤苦的老人受冻挨饿,而一条死狗却享受祭祀,鳏寡无靠的人得不到救济,而一条死狗还占用棺材,行为荒唐到这样,百姓如果知道这事,一定会怨恨自己的国君,诸侯如果知道这件事,一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老百姓积满怨恨,诸侯卑视我们的政权,您竟然认为这是区区小事!您还是再好好考虑考虑吧!”景公说:“您说的对。”赶紧催促厨师杀狗烹肉,拿来和群臣会餐。
齐景公出猎原文及翻译,齐景公出猎原文及翻译
选自刘向《说苑》。
【原文】
景公出猎,上山见虎,下泽见蛇。归召晏子而问之,曰:”今日寡人出猎,上山则见虎,下泽则见蛇,殆①所谓之不祥也?”晏子曰:“国有三不祥,是不与②焉。夫有贤③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也。今上山见虎,虎之室也;下泽见蛇,蛇之穴也。如④虎之室,如蛇之穴而见之,⑤曷为不祥也?”
《晏子春秋》卷二
【注释】
①殆:大概,恐怕。
②与:在其中。
③贤:贤能的人。
④如:到,往。
⑤曷:同“何”,什么
⑥是:这
⑦知:明白
⑧任:信任
【译文】
齐景公出外打猎,在山上看见了老虎,在沼泽又看见了蛇。心情很不好,回去之后,他询问晏子:“今天我去打猎,上山看见老虎,下沼泽又看见了蛇,这大概就是一般人所说的不吉利的预兆吧!”晏子回答说:“一个国家有三种不吉利,而你刚才说的都不在其内。国家的不祥是:有贤人却不知道,这是第一不吉利;知道了却不能任用,这是第二不吉利;任用了却不能信任,这是第三不吉利。所谓不吉利,就是像这样的事情。今天大王上山看见老虎,山本来就是老虎的窝呀;下沼泽看见蛇,沼泽本来就是蛇的洞穴呀!到老虎窝看到老虎,到蛇穴看到蛇,这是很正常的,怎么说是不吉利呢?”
【启发】
晏子借齐景公迷信所说的不祥来阐述真正的不祥:一是国家有贤能的人却不知道;二是知道有贤能的人却不用;三是用了有贤能的人却不信任。这种本不是什么不祥的事情却认为是不祥.指出一个国家的治理者都应目光远大
景公游于寿宫的翻译
齐景公在寿宫游玩,看见一个老年人背着柴,脸上也有长期受饿的颜色。齐景公就很为他的境遇感到可怜,感慨地说:“让当地的官员养活他!”晏子说:“我听人说,喜好贤良的人而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现在君主怜惜老者,那么您的恩泽没有不达到的了,这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齐景公笑了,脸上也有了喜悦的神色。晏子说:“圣贤的君王遇到贤良就喜好贤良,遇到不幸就怜悯不幸。现在我请求老弱而没有人养活、丧妻丧夫却没有房屋的人,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齐景公说:“很好!”于是,老弱的人有人养活,丧妻丧夫也有了可以居住的屋子。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