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国际不再恐同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国际不再恐同日百科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世界不再恐同日是哪一天设立这个节日的目的是什么
5月17日是一个特殊的节日,这一天是国际不再恐同日,全称为国际不再恐惧同性恋,跨性别与双性恋日,这个节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这个节日的设立是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
因为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以及精神上的暴力与不公平对待,在全球上的多个国家,同性恋者会受到歧视和不公平的待遇,“国际不再恐同日冲带指”可以让其他人知道同性恋者可以健康,快乐的生活,从而令人不再恐惧同性恋者。
世界上有7个国家散配对同性恋者处以死刑,有80多个国家把同性恋视为犯罪,在绝大多数国家,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跨性别者等少数人群被相关国际公约所承认的基本人权并未得到实际保障。
这个节日的创立是为了团结积极分子和热心民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社会性别身份,实现性的自主。5月17日这一天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医学界恐同的终结。
在每年的5月17日,很多国家都会开展为性少数社群争取合法权益的公众教育和社会倡导活动,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把同性恋从公认的精神病名单中去掉,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公开声明反对同性恋转变治疗。
很多人以为同性恋会有基因或者生物学的基础,虽然同性恋倾向的成因依然有争议,但是已有科学证明性倾向是天生的,不是遗传的,同性恋的子女中具有同性倾向的人行余并不多。所以呼吁大家不要歧视同性恋。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来历是什么
引言:国际不再恐同日是5月17日,这个节日的出现是源自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移除出去。为了让大家同等的看凯孝待同性恋、跨性别恋与双性恋,让大家对这一群体放弃偏见。
一、国际不再恐同日国际不再恐同日,源自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彻底的从精神病名册中移除出去。因为一部分人群对于同性恋这种不常见的性向有偏见和恐惧,而出现了这一个让大家都正在同等地位上的节日,恐同也就是对于非异性恋而产生的排斥、辱骂、仇视等情绪。由于许多人对于同性恋抱有的是返坦一种非常不好的态度,国际不再恐同日,也是为了让其他人知道同性恋也是可以非常健康快乐的生活,让大家对于同性恋不再那么的恐惧与排斥。
二、同性恋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是产生在同性之间的爱情,像这种感情不仅仅会出现在人的身上,许多动物的身上也是会出现的。在1990年以前,同性恋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精神疾病,在1990年之后才彻底将同性恋移除精神病名册。到2021年,许多国家都已经发布了同性婚姻合盯世稿法的法律,也让同性恋人群获得了肯定,可以正大光明的出现在街上。
三、可以不爱但是不要伤害虽然随着时代慢慢的进步,我们对于同性恋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对于许多小众事物的包容度也越来越高。但是仍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对于这种性向是有很大偏见的,这也是所谓的恐同,但是我想说同性恋并不是一种疾病,也不是变态。这只是一种爱的表现方式,就像有人喜欢吃苹果而有人喜欢吃梨一样,每个人对于事物的喜爱都是不同的。也没有必要因为别人与我们的不同,而将别人归为异类。对于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爱,但是也不要伤害,因为大家都是平等的。
5月17日:为何是“国际不再恐同日”
挑选5月17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世界卫生组织在1990年5月17日决定不再将“同性恋”归类为精神疾病。
国际不再恐同日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行纳念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由于全球还有多个档困国家,同性恋者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国际不再恐同日”令其他人可以知道同性恋者可以健康,快乐生活,从而令人不再恐惧同性恋者。
国际不再恐同日彩虹旗的含义
作为代表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和跨性别者(性少数,又称同志)骄傲和同志社会运动的彩虹旗,有时候又称为骄傲旗或同性恋骄傲旗,在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使用。
彩虹旗的多种颜色代表了同志社群的多元茄凯性,在同志权利运动中也被用于作为同志骄傲的标志,诞生于加利福尼亚的它在世界广为使用。它由旧金山的艺术家GilbertBaker在1978年设计。最初的版本因为要适合广泛可用的面料而几经颜色的增减。
到2008年,最为普遍的版本有六个不同颜色的条纹——红、橙、黄、绿、蓝和紫。彩虹旗水平飞扬时一般是红色条纹在最顶端,就像自然的彩虹一样。
红色Red:生命Life
橙色Orange:治愈Healing
黄色Yellow:阳光Sunlight
绿色Green:自然Natural
蓝色Blue:和谐Serenity/Harmony
紫色Violet:精神Spirit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国际不再恐同日
国际不再恐同日是哪一天
国际不再恐同日是哪一天,是5月17号。国际不再恐同日顾名思义,就是反对歧视,提倡多元性别平等。为什么定在5.17号呢,这个日子意义非凡哦,因为在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同性恋从《国际疾病分类》中除去,也就是说,从那一蠢慎天起同性恋不可以再被称之为精神疾病,那只是人类生而应有的权利~为了纪念这历史性的日子,它被定为国际不再恐同日。
5月17号介绍
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大会决议将同性恋自疾病列表删除。
2005年,加拿大大学教授和社会活动家路易斯-乔治·汀发起倡议,将每年的5月17日设立为国际不再恐同日。这一纪念日旨在呼吁人们关注山贺因为恐惧同性恋、歧视性倾向而产生的一切带唯敬生理和精神暴力以及不公平对待。
2020年5月17日,也就是今天,包含同性恋在内的性少数平权风潮在全世界许多地方仍然如火如荼,在另一些地方则似乎已经阶段性胜利。新观念搭建起新制度,向曾经饱受歧视、很难全然以真面目示人的性少数人群承诺出一种新生活。
世界不再恐同日,是哪一天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日期为1990年5月17日,源于1990年5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同性恋”从精神病名册中除名。
希望唤醒世人关注对同性恋的恐惧、因性倾向及性别认同而产生一切加在肉体上及精神上的暴力及不公平对待。
扩展资料:
设立目的:
国际不再恐同日的设立,正是为了创造一个没有同性恋恐惧、也没有跨性别恐惧的世界,为了团结积极分子和热心民众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共同奋斗,为了让所有人都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社会性别身份、实现性的自主。
这一天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它标志着一个多世纪以来医学界恐同的终结。性倾向和性别认同的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正在向国际认可迈进。
发展历史:
2012年“国际不再恐同日”的主题是“通过教育来抗击教育体系内的恐同现象”。每天世界上都有不计其数的学生因为其不同的性倾向和性别身份,或者由于别人对其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判断,而不能享受其最基本的受教育权。
调查显示,中国有77%的LGBT学生曾经遭受过基于其性倾向和性别身份的欺凌,包括言语和身体的攻击,冷暴力,以及性搔扰,侵犯隐私和敲诈勒索等。
2013年国际不再恐同日,由来自北京、香港、广东、重庆、湖北、浙江等地的100余名同性恋组成的队伍在长沙河西大学城沿江风光带游行,争取权益反扮歼歧视。
2015年4月27日,日本东京,大约3000人在涩谷街头参加彩虹骄傲大游行。彩虹旗是代表“同性恋骄傲”的旗帜。
第一面同性恋自豪日旗帜是1978年由旧金山的艺术家吉尔伯特·贝克手工染色做成的。“彩厅衫冲虹旗”已成为美国乃塌慎至当今世界诸国LGBT运动(LGBT,指女同性恋者Lesbian、男同性恋者Gay、双恋者Bisexual及跨性别者Transgender,是四类人群的英文首字母缩写)的标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际不再恐同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同性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