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三不粘用什么淀粉和三不粘淀粉能用什么代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老北京三不沾怎么做都有什么才料
配料:主料:鲜鸡蛋300克,白糖100克。
调料:干淀粉50克,熟猪油150克,麻油5克,清水200克。
操作:
1、将鸡蛋打破,蛋清,蛋黄分离各装入碗中。在装蛋黄的碗中加入白糖、湿淀粉,用筷子搅拌均匀,过细罗。
2、炒锅洗净置中火上,烧至起烟放入少量猪油划锅。炒锅置中火上,倒入熟猪油100克待烧至60-90度时,倒入蛋黄液,同时迅速用手勺搅动。当锅中蛋黄液呈糊状时,随即一边锅壁慢慢加入熟猪油,一边用手勺不停地搅炒约10-12分钟,视蛋黄糊由稀变稠时,柔软有劲,色泽亮黄时,淋入香油,装盘即成。
制作流程
[主料辅料]
鸡蛋黄......12个
白糖......250克
干淀粉......150克
熟猪油......100克
[烹制方法]
1.将鸡蛋黄放入大碗中,加入干淀粉、白糖和温水600克,用筷子打匀,过细箩。
2.将炒锅置于中火上,放入40克熟猪油烧热,倒入调好的蛋黄液,迅速搅动。待蛋黄液呈糊状时,随即一边往锅内徐徐加入熟猪油60克,一边用手勺不停地推搅。约炒10多分钟至蛋黄糊变得柔软有劲,色泽黄亮,不粘炒锅时即成。
[工艺关键]
1.用新鲜鸡蛋,不能有一点蛋清。绿豆淀粉洁白、劲大适作此菜。
2.顺一个方向调打,不然蛋白质分子排列混乱,菜不易成功。
3.此菜火候要求掌握好,要做到大火熬至糊状,中小火推搅炒,双手并用,一手搅炒,一手淋油,一刻不闲,至少要搅炒四五百下。颜色由淡黄至浅黄转成土黄色,蛋黄与猪油、淀粉溶为一体,一般炒8至9分钟才算成功。
4.炒此菜易粘锅,要随时用炊帚擦净粘在锅边的蛋液,还可熬至糊状时,换锅炒。
[风味特点]
1.“三不粘”即不粘牙、不粘盘、不粘勺。
2.“三不粘”所用主料鸡蛋黄,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病。鸡蛋黄性甘平、无毒,有祛热、温胃、镇静、消炎等作用。《本草纲目》曰:“鸡子黄补阴血,解热毒,治下痢甚验。”
3.“三不粘”如今是北京同和居独家名菜。相传,此菜最早是清代皇宫御膳房名菜,有一百五十多年历史。后来广和居有位姓牟的厨师结识了一位清宫御膳房里的厨师,学到制作此菜技艺并稍加改进,成为广和居名菜。广和居倒闭后,牟师傅又将此菜带到同和居。“三不粘”其色之美、质之纯、味之香。堪称妙品。许多国际友人到京,都纷纷慕名而至,每次必尝此菜,他们说:“三不粘,是世界最好的美味!”
4.此菜黄艳润泽,呈软稠流体,似糕非糕,似粥非粥,绵软柔润,滋味香甜。
对“三不粘”的质量,您记住有“四不”、“三看”,讲究一个“滑嫩”。
四不:不紧、不、不出油、不汪水。
三看:一看色二看形三看味。
色:金黄带亮,火色均匀,不生不煳。
形:外形饱满有张力,无结块,无疙瘩。用勺一舀,不流不散不板。
味:味道浓香沙甜,油而不腻,口感爽滑细嫩,略有咬劲。吃完之后只剩下一个空盘和满口甜香便是好手艺。
什么叫“三不粘”,是什么好吃的美食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汉族传统名点之一,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成的。它不仅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色泽金黄,蛋嫩沙甜,美味可口,富有营养,尤宜于老人、幼童食用。
出处:据说是乾隆爷下江南的时候,路经华彰德府,当地官员因为这道菜菜色金黄,就献给乾隆爷品尝。没想到乾隆爷用后龙颜大悦,立马让管事问这道菜的做法,带回宫去。而后“三不沾”就在宫廷、府衙、市肆等广为流传。那么同和居又是怎么将这道做出名堂?老北京人都知道,同和居最早坐落在西四牌楼一带。开业之初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饭馆,店主是山东福山人。为了把生意做火,就想着法儿在菜上搞出点名堂。后来,认识了一位清宫御厨,学了几手绝活儿。有一回,一位王爷到同和居转悠转悠。店主现学现卖,炒了一道“三不沾”。这位王爷食后也是大加赞赏。自此,同和居的“三不沾”才开始名噪京城。
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的日本首相海部俊树访华,就跟同和居吃过一回饭。结果,“三不沾”给海部先生留下极深的印象。这印象深到什么程度呢?海部回到日本后,派人坐飞机专程到同和居灌了一暖瓶“三不沾”带回日本,专门孝敬给日本皇室。
说起来,同和居的“三不沾”已经有百余年历史。眼下,同和居在保持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把“三不沾”的口味进行了改良,不但有蛋黄口味三不沾,还加入果珍、水果等炒出了果味三不沾,酸甜口的柠檬味三不沾。
制作方法:
主料:鸡蛋12个(约500克)。
配料:山楂糕丁100克、湿淀粉40克。
调料:桂花糖15克、白糖200克、熟猪油150克。
制作工艺
三不沾
一、冼京糕切刻成1.2寸长、6分宽、3分厚的图案花边或小兔型花刀20-30块,够盘边摆一圈即可,下脚料剁成碎丁待用。
二、锅内添水1.2斤,加入白糖,待溶化后加入桂花糖,加温后晾凉过箩。
三、蛋黄加入水粉芡,用筷子搅匀,加一斤凉浓糖水,盐水几滴,再过80目的箩,滤净杂质。
四、锅放火上加油至锅热时将油倒出,打抹干净;而后加好大油1两,倒入五分之一的蛋液,搅炒后,视其软硬,如硬可将剩下的浓糖水倒入蛋液中;然后将蛋液再全部倒入锅中,小火慢慢搅炒。蛋液变稠时,加一次油,用力敲搅,并不断加油,至不沾锅表面光洁无蜂窝时,把剩余大油加入锅内炒几下翻锅,盛入盘中,最后将切好的京糕小兔或图案花边摆成一圈,碎京糕丁撒到三不沾上。
三不沾
望采纳,谢谢!(。・ω・。)ノ
三不沾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三不沾的主要原料就是鸡蛋,因为不粘牙齿,不粘筷子,也不粘盘子而出名,它是一种豫菜,做法特别简单的,用鸡蛋、淀粉、白糖做成的。
金黄的色泽十分的好看,而且口感顺滑,不会有鸡蛋的腥味,十分的好吃,还有的就是甜甜的味道,不仅小孩会喜欢吃,大人也是十分爱吃。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
是汉族传统名点之一,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复搅匀炒成的。它不仅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制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
目前“三不粘”这道菜肴做得最好的大概要数北京的同和居饭店了,他们烹制的“三不粘”色质纯美,香甜宜人,美食也常常会让人日思夜想,那种牵挂的情怀,可以和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情相媲美。
东北菜三不沾是什么
“三不沾”也叫“桂花蛋”其创制人及创制年代已无从查考。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彰德府,知府献膳,其中就有“三不沾”。乾隆食后大悦,立即令人记下此菜的制法。从此“三不沾”传至皇宫,成为宫中名菜。
它是用鸡蛋黄、淀粉、白糖加适量的水搅匀炒成的,不粘盘,不粘牙,不粘筷子,故称“三不沾”。后来北京广和居有位姓牟的厨师结识了一位清宫御厨,学到制作“三不沾”的手艺,稍加改进,供应顾客。由于“三不粘”色泽美观,吃口绝嫩,堪称妙品,很受欢迎。广和居倒闭后,牟师傅到同和居掌厨,“三不粘”又成为同和居传统名菜,许多国际友人慕名而至。
1.将鸡蛋黄、白糖、湿淀粉加清水35克,用筷子搅匀,再加清水125克搅匀。
2.将锅置旺火上,烧热,下猪油,滑锅后倒出余油,随即倒入搅匀的蛋黄,用手勺不断的翻炒两分钟,再把25克猪油用手勺分3-4次陆续淋入锅中。
3.同时不停翻炒,至金黄色不见油迹时,即可出锅装盘。
三不粘的主料是什么 美味做法食谱
三不粘是源自于我国老北京的一种特色美食,也是当地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在当地颇受欢迎。那么,三不粘的主料是什么?三不粘怎么做的?
三不粘的主料是什么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成的。它不仅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
三不粘的做法
原料
主料:鸡蛋12个(约500克)。
配料:山楂糕丁100克,湿淀粉40克。
调料:桂花糖15克,白糖200克,熟猪油150克。
制作过程编辑
1、鸡蛋磕开,用12个蛋黄,4个蛋清,在碗里打开搅暄。
2、锅内添水400克,放入白糖,水沸糖化撇沫,晾凉后滤去杂质,与桂花糖、湿淀粉一起放蛋糊内搅匀。
3、炒锅内下熟猪油(125克),中火烧三成热时,陆续把糊倒入。用小火炒制,并不停搅动,逐渐将余油(25克)加入,至鸡蛋不粘勺,锅起装盘。上面用山楂糕丁撒成“寿”字或“喜”字字样均可。
成品特点
这道菜的特点是软香油润、浓甜不腻;有益智、开胃的功效。“三不粘”金黄,京糕鲜红,红黄相映,鲜艳喜人。“炒三不粘”是安阳烹饪园里的一枝鲜花,也是豫菜中的佼佼者。
食用价值
色泽金黄,蛋嫩沙甜,美味可口,富有营养,尤宜于老人、幼童食用。软香油润、浓甜不腻,有益智、开胃的功效。此菜色金黄,味香甜,炒制时不粘锅、勺,盛时不粘碟、筷,吃时不粘牙,故名“三不粘”。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