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李苦禅擅长画什么这个问题,李若禅爱画什么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画 李苦禅的绘画风格
1.李苦禅擅长画花鸟鹰。在他的晚年,他经常通过屏幕制作巨大的电影。
2.李苦禅继承了国画传统,吸收了石涛、八山、扬州画派、吴昌硕、齐白石等人的技法,在写意花鸟方面有特色。其风格豪放、雄浑、生动,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新风格。李苦禅以自己的审美观和表现手法创造了许多艺术形象。李苦禅的花鸟画有一定的写实元素,不是对自然物体的客观描述,而是浓缩的创作。随意中有单纯,自然中有男子气概。李苦禅的画幅越大,传播就越自由。李苦禅晚年的作品达到了“笔简意繁”的艺术境界。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画
李苦禅擅长国画,画鹰
李苦禅(1899~1983)是当代花鸟画宗师级人物,李苦禅擅长画什么?李苦禅的艺术思想是什么?弄明白这些,我们欣赏李苦禅作品就很容易理解了。
李苦禅擅长画什么?李苦禅的艺术思想是什么?这要从李苦禅的个人经历来讲起,李苦禅山东省高唐县人,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喜爱传统书画,师从徐悲鸿学习西画,师从齐白石学习传统国画,擅长花鸟画,尤其擅长画鹰,是中国历史上与比肩齐白石的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级人物。
李苦禅是一位书画家,还是美术教育家,不但自己书画技术高超,对中国传统书画教育事业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大写意花鸟画方面有很多理论,对后人学习大写意花鸟画的有专业的指导意义。李苦禅的艺术思想是什么?
李苦禅注意观察自然,他的绘画取法自然,又高于自然,融入人心,留墨纸上,画中花鸟景物仿佛回到了“自然造化”的自然状态,达到形异神似的地步。李苦禅主张“书画同源的原则”。因此,他的笔触是强劲有力,以书法的线条入画,画出的大写意特别有气势,尤其是李苦禅画的鹰,骨骼雄健,神俊无匹,观之鹰视狼顾之感扑面而来。
戴嵩,李苦禅,齐白石,徐悲鸿,他们爱画什么
戴嵩爱画牛、李苦禅爱画鹰、齐白石爱画虾、徐悲鸿爱画马。
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
李苦禅,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
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
徐悲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他常画的奔马、雄狮、晨鸡等,给人以生机和力量,表现了令人振奋的积极精神。尤其他的奔马,更是驰誉世界,几近成了“现代中国画”的“象征”和“标志”。
扩展资料:
徐悲鸿画作的的特点:
徐悲鸿是辛亥革命以后中国向现代社会转型期间最早的接受和建立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
徐悲鸿对美术素描教学留下许多经典原则,包括“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宁方毋圆,宁脏毋净,宁拙毋巧”等。
靳尚谊指出,徐悲鸿运用的恰恰是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思想来解读西方的素描教学,“不仅是准确、生动、深刻理解的造型体系,而且其中具有中国文化精髓和哲学。”
徐悲鸿还让那些富有创造个性的艺术家也成为美术教育的薪火传人。上世纪20年代徐悲鸿曾聘请民间画家齐白石到大学任教;40年代徐悲鸿不畏反动政治势力,在重庆撰文介绍解放区的木刻,推崇共产党的木刻家古元。
在教育中,徐悲鸿注重吸收西方美术教育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在其从事美术教育期间建立了西画专业,即油画专业。
参考资料:人民网-这才是你应该了解的徐悲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李苦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齐白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戴嵩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悲鸿
李苦禅、戴嵩他们各自擅长画什么动物
李苦禅擅长画鹰,戴嵩擅长画牛。
1、李苦禅(1899- 1983),男,出身贫寒。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原名李英杰,改名英,字励公。山东高唐人。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
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美术教育家李苦禅(1899—1983)原名李英杰、李英,字超三、励公。生于山东省高唐县贫苦农家,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
其代表画作《李苦禅松鹰图》创作于1973年,画面上五只威猛的大鹰栖息在高耸的崖石之上,周围挺立的苍松郁郁葱葱。
2、戴嵩,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韩滉弟子,韩滉镇守浙西时,嵩为巡官。擅画田家、川原之景,画水牛尤为著名。相传曾画饮水之牛,水中倒影,唇鼻相连,可见之观察之精微。弟戴峄,擅画水牛。与韩干之画马,并称“韩马戴牛”。
传世作品有《斗牛图》。该画为册页,绢本水墨,纵44厘米,横40.8厘,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扩展资料:
李苦禅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代表作品:《盛荷》《群鹰图》《松鹰图》《兰竹》《晴雪图》《水禽图》。1978年出版《李苦禅画辑》。
李苦禅的书法与画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推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李苦禅认为,中国写意画是写出来的,西洋画是画出来的,在这方面,中国比西方高出一筹。这表现在“融结果美”与“手段美”于一体,“融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于一体的变革。
而书法与绘画相结合恰是这一变革的契机与关键。李苦禅说:“不懂书法艺术,不练书法,就不懂大写意和写意美学”。因而李苦禅在中国书法艺术之“画家字”方面独树一帜。李苦禅在数十年觅碑访帖之中自成朴雅、浑厚、风神、婉转的行草艺术。
戴嵩所画《斗牛图》《三牛图》《归牧图》等作品,被视为绝世佳作。其中,《斗牛图》被杜处士所收藏。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李苦禅
百度百科-戴嵩
李苦禅、齐白石、徐悲鸿、戴嵩、郑板桥擅长画什么
李苦禅擅画花鸟和鹰,齐白石擅长画虾,徐悲鸿擅长画马,戴嵩擅长画牛,郑板桥擅长画竹。
1、李苦禅
出身贫寒,自幼受到家乡传统文化之熏陶,走上了艺术征途。1923年拜齐白石为师。曾任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擅画花鸟和鹰,晚年常作巨幅通屏。
1899年,1月11日(农历戊戌年十一月三十日),诞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苦农家,取名英杰,字超三。1916年,入山东聊城省立二中,从国画家孙占群习画,首先学画荷花。同年作中国画《猫》《鸡》和《鹤》。
1922年,考入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西画系,靠夜间拉人力车维持生计。同学林一尽眼见李苦禅的困苦,赠李苦禅“苦禅”二字。“苦”取自佛门四谛之第一字,“禅”乃李苦禅擅长之大写意画。李苦禅欣然接受。
2、齐白石
齐白石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著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3、徐悲鸿
徐悲鸿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全部捐献给国家。
4、戴嵩
戴嵩向来以画牛著称。他的画牛和韩干的画马同样著名。合称“韩马戴牛”。戴嵩有一幅“斗牛图”被宋朝的大臣马知节所收藏。马知节非常珍视这幅图。有一天,天气晴朗干燥,马知节把这幅“斗牛图”从箱底拿出来,放在大厅前晒太阳。
一个农夫前来撽租税,看见这幅图。他看著看著,不禁笑了出来。马知节在旁觉得很奇怪,便问农夫:“你懂得画吗?这张图有什么可笑啊?”农夫回答说:“我只是个种田人,并不懂得画,但是却很了解活生生的牛。
牛打架的时候,一定把尾巴紧紧地夹在大腿中间,力气再大的人也没有办法把它拉出来。可是你看这张‘斗牛图’,两只牛气冲冲地在打斗,而它们的尾巴却举得高高的。这根本和实际情形不一样嘛!”马知节听了,对这农夫的见识非常佩服。
5、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扩展资料郑板桥的书法艺术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由他23岁写的《小楷欧阳修《秋声赋》和30岁写的《小楷范质诗》推知,板桥早年学书从欧阳询人手。其字体工整秀劲,但略显拘谨:这与当时书坛盛行匀整秀媚的馆阁体,并以此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字体有关。
对此,郑板桥曾说:“蝇头小楷太匀停,长恐工书损性灵。”在他40岁中进士以后就很少再写了。郑板桥书法最被称道的是“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的“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隶书,但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行书曹操诗》轴(如同,现藏扬州博物馆)可视为“六分半”体的代表作。
此件写曹操《观沧海》诗,幅面很大,平均每宇有10平方厘米以上,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
拙朴扩悍,恰与曹诗雄伟阔大的风格相似。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
大意是说苏东坡喜用宣城诸葛氏齐锋笔,写起来十分如意,后来改用别的笔,就手心不相应。板桥自己喜用泰州邓氏羊毫笔,写起来婉转飞动,无不如意。于是把泰州邓氏羊毫比作宣城诸葛齐锋,最后说:“予何敢妄拟东坡?
而用笔作书皆爱肥不爱瘦,亦坡之意也。”整幅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苦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悲鸿(现代画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戴嵩(唐代画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板桥
关于李苦禅擅长画什么和李若禅爱画什么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