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什么是丹霞地貌,以及喀斯特丹霞雅丹地貌区别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什么叫丹霞地貌和喀斯特地貌两者有什么区别
一、喀斯特地貌(英语: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等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
喀斯特(Kar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谓,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我国云贵高原、湖南南部郴州等地区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
二、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三、两者区别:
1、从外观上看,丹霞地貌呈红色的的景观。而喀斯特地貌呈白色的景观!
2、发育的母质不一样,丹霞地貌发育在红色的沙砾岩上所以呈现红色,而喀斯特地貌发育在石灰岩上所以呈现白色。
3、分布地区不同:丹霞地貌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域较广,如广西、云南等地。喀斯特地貌主要特征体现在溶洞、天坑等地理现象。
扩展资料:一、喀斯特地貌的地貌分类:
按出露条件,喀斯特地貌可划分为:裸露型喀斯特、覆盖型喀斯特、埋藏型喀斯特这三种。
按气候带分为:热带喀斯特、亚热带喀斯特、温带喀斯特、寒带喀斯特、干旱区喀斯特五种。
按岩性分为:石灰岩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石膏喀斯特、盐喀斯特四种。
二、我国177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就有27处全域或局部由丹霞地貌构成。2005年,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举办的“选美中国”活动中,评选出了“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名称与当时标注的所属地分别如下:(标注双市名的后者为县级市)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喀斯特地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丹霞地貌
什么是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区在哪里
【概念】
丹霞地貌是发育于中上、白垩系红色陆相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
【简介】
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形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形。
【分布】
世界上由红色砂砾构成的、以赤丹崖为特色的一类地貌,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广东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广东韶山丹霞山(名称来源)、金鸡岭、南雄的苍石寨、平远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形成原因】
红层地貌中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水平构造地貌指由铲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组成的平坦高地,受强烈侵蚀分割、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而造成平顶、陡崖、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
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形成外流区。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随着进一步的侵蚀,残峰、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形成缓坡丘陵。在红色砂砾岩层中有不少石灰岩砾石和碳酸钙胶结物,碳酸钙被水溶解后常形成一些溶沟、石芽和溶洞,或者形成薄层的钙化沉积,甚至发育有石钟乳。沿节理交汇处还发育漏斗。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的等。在岩层倾角较大的地区,则侵蚀形成起伏如龙的单斜山脊;多个单斜山脊相邻,称为单斜峰群。岩层沿垂直节理发生大面积崩塌,则形成高大、壮观的陡崖坡;陡崖坡沿某组主要节理的走向发育,形成高大的石墙;石墙的蚀穿形成石窗;石窗进一步扩大,变成石桥。各岩块之间常形成狭陡的巷谷,其岩壁因红色而名为“赤壁”,壁上常发育有沿层面的岩洞。
【地貌特点】
现在悬崖上可以看到的粗细相间的沉积层理,颗粒粗大的岩层叫“砾岩”,细密均匀的岩层叫做“砂岩”。丹霞地貌最突出的物点是“赤壁丹崖”广泛发育,形成了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险的地貌形态,各异的山石形成一种观赏价值很高的风景地貌,是名副其实的“红石公园”。
世界遗产
贵州省赤水丹霞地貌将与湖南省崀山、万佛山,广东省丹霞山,福建省金湖,江西省龙虎山、龟峰,浙江省方岩、江郎山等以丹霞地貌著称的风景名胜区合作,进行丹霞地貌“捆绑申遗”。11月5日,有关部门将在四川省峨眉山召开会议,讨论中国丹霞地貌申遗事宜。
由澳大利亚丹霞地貌专家罗伯特·威雷带领的专家组不久前考察了中国贵州赤水丹霞地貌后认为,赤水拥有目前中国最大的赤水丹霞地貌面积,其自然景观独特,资源组合完美,景观具有唯一性、独特性,是目前中国此地貌发育最成熟、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区,赤水与中国广东等5省丹霞地貌一起,已达到世界自然遗产标准,可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专家组在赤水杨家岩、狮子岩、马鹿原始森林、峡谷、十丈洞瀑布、五柱峰和中国桫椤自然保护区等地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考察。新西兰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教授、世界砂岩地貌研究著名专家罗伯特·威雷说,在这里,他不仅仅看到了这么大面积的丹霞地貌和保护得如此完美的生态环境,还看到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崇高的保护自然的举措。这里有一望无边的竹海,成片的桫椤林,连状的瀑布群,大量濒危的动植物,他为世界上有这么美丽的地方而感到震惊。他表示,他将与中国专家一起为赤水力争列入丹霞地貌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地而作出努力。
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
第1名:丹霞山(广东韶关)
第2名:武夷山(福建南平)
第3名:大金湖(福建泰宁)
第4名:龙虎山(江西鹰潭)
第5名:资江——八角寨——茛山丹霞地貌
第6名:张掖丹霞地貌(甘肃临泽、肃南)
第7名:赤水丹霞地貌
黄河丹霞风貌
县境黄河段两岸小积石山一段红色山恋,山体为鲜红的岩石,峥嵘挺拔,姿态不凡。距省会西宁153公里,属旅游地景。这种红色岩体,在地理学上称为“丹霞地貌”,是一种水蚀地貌,在河湟地带在拉水峡、积石峡的狐跳峡一带犹为突出,丹霞地貌形态奇特,奇峰、高山、洞穴、峭壁相辉相映,山岩有的象宝塔,有的象堡垒,有的象挺立的雄鸡,有的象奔驰的骏马,还有的象婷婷玉立的美人……。在数千万年前,由于造山运动,并在长期炎热的气候影响下,在重压之间通过胶结作用而结成各种岩石,这种地层含有红色氧化铁,多由坚硬而厚的砾石、砂石组成,水流沿断痕和节理侵蚀形成。
丹霞地貌是什么意思
丹霞地貌通常是指: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的统称,这种地貌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砂砾岩层巨厚,垂直节理发育。
世界分布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同时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也是具有代表性的)、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到2008年1月31日为止,中国已发现丹霞地貌790处,分布在26个省区。
扩展资料:
丹霞地貌成因:
(1)现在所说的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在此次运动中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并使红色盆地抬升,从而形成了外流区。
一些自然界的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称为巷谷。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
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而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形成堡状残峰、石墙或石柱等地貌。而这就是这类地貌的基本成因,简单来说是一种地形的形成,而丹霞只不过是这类岩层的颜色普遍为红色的原因。
(2)在砂岩中,因有交错层理所形成锦绣般的地形,称为锦石。河流深切的岩层,可形成顶部平齐、四壁陡峭的方山,或被切割成各种各样的奇峰,有直立的、堡垒状的、宝塔状型的,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广东那个丹霞山去一览风采,那些无论是构造还是颜色都是很典型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什么(详细点)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所谓“红层”是指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一般称为“红色砂砾岩”。丹霞地貌是上世纪30年代以丹霞山为代表而命名的一类地貌类型。形成丹霞地貌的岩层是一种在内陆盆地沉积的红色屑岩,后来地壳抬升,岩石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以崩塌过程为主而后退,保留下来的岩层就构成了红色山块。
世界上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我国分布最广,其中又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面积最大,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风景最优美。我国著名地理学家曾昭璇在比较了国内外的丹霞地貌之后,认为丹霞山“无论在规模上、景色上,皆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一”。
丹霞山位于湘、赣、粤三省交界处的仁化县境内,距广东省韶关市45千米。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地貌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方圆290平方千米的红色山群“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故称丹霞山。丹霞山由红色沙砾岩构成,以赤壁丹崖为特色,地质学上以丹霞山为名,将同类地貌命名为“丹霞地貌”,丹霞山使之成为世界上同类特殊地貌的命名地和同类风景名山的典型代表。
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以中国分布最广。除广东丹霞山以外,福建泰宁风景区、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鹰潭、弋阳、上饶、瑞金、宁都,青海坎布拉,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江油的窦山、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是中国丹霞地貌的典型地质地貌。
什么是丹霞地貌,通俗一点说
1、丹霞地貌的意思是指: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以中国广东省北部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叫丹霞地貌。
2、丹霞地貌(Danxia landform)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不限制红层年代)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目前该定义被大多数学者们接受,也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
3、丹霞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目前已查明丹霞地貌1005处,分布于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其中四川的蜀南竹海和七洞沟属于幼年期丹霞,贵州赤水丹霞属于青年期丹霞,广东丹霞山属于壮年期丹霞,江西龙虎山则属于老年期丹霞,丹霞地貌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均有分布;最低海拔可以形成于东部的海岸带,最高海拔可以出现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上。
4、但相对集中分布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除中国外,在中欧和澳大利亚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中国分布最广。1928年,冯景兰等将构成丹霞山的红色地层及粤北相应地层命名为“丹霞层”。1938年陈国达首次提出“丹霞山地形”的概念。1939年陈国达正式使用“丹霞地形”这一分类学名词,以后丹霞层、丹霞地形(地形即地貌)的概念便被沿用下来。
好了,关于什么是丹霞地貌和喀斯特丹霞雅丹地貌区别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