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吴昌硕简介的一些知识点,和吴昌硕简介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吴昌硕的生平简介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集有《缶庐集》。
扩展资料:
吴昌硕对后辈的诗文书画,往往只说好,不加评语。但他给潘天寿的对联,不仅仅是奖励后进,也是对潘艺术才情的概述。
好一个“天惊地怪见落笔”,从中可以看到潘天寿早期画作的气魄,笔不惊人画不休。当时,潘天寿收到对联,受宠若惊,虽然这副对联在抗战时遗失,但一直记得吴先生的篆字,“如锥划沙”之笔,“渴骥奔泉”之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昌硕
吴昌硕的篆刻弟子都有谁。。。
他的弟子有很多,比如王个簃、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等。
吴昌硕简介:
吴昌硕(1844.8.1—1927.11.29),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浙江湖州安吉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
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画法,并博采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和扬州八怪诸家之长,兼用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其作品重整体,尚气势,主张“奔放处不离法度,精微处照顾气魄”,富有金石气。讲求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的疏密轻重,配合得宜。
吴昌硕热心提携后进,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赵云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吴昌硕作品集有《吴昌硕画集》、《吴昌硕作品集》、《苦铁碎金》《缶庐近墨》、《吴苍石印谱》、《缶庐印存》等,诗作有《缶庐集》。
为什么专家叫吴昌石
吴昌硕,是我最崇敬的晚清篆刻家。因为我的老师也很崇敬他,吴昌硕在世时南方人都称他为吴昌石,不读“硕,”所以为了表示对他的崇敬就都叫吴昌石。吴昌石以卖艺为生,所以他的作品带有程式化,有习气,不象赵之谦那样以玩的心态。这是他唯一的弱处。除此之外他的书画印都特别精彩。吴昌石的印非常有写意度,晚年的时候更接近于写,很多技巧都不做了,更自信了。他把艺术的过程当做生命状态的表达,更加炉火纯青。边款有咄咄逼人之气,给我的印象是山中砍柴的老农夫,遇到熟人还开玩笑。他有两句写枇杷的诗“早发不如图晚翠,故将墨汁写枇杷”。颇有深意。
谁知道吴硕昌啊,有简介么
是吴昌硕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吴昌硕与虚谷、蒲华、任伯年齐名的“清末海派四杰”。1844年甲辰 1岁 9月12日(农历八月初一)出生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村(当时隶属孝丰县)。吴昌硕是晚清著名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为“后海派”中的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
他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于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于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老辣,力透纸背,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艳。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对吴昌硕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拍案叫绝,并预言其必将成为画坛的中流砥柱。吴昌硕作画用“草篆书”以书法入画;线条功力异常深厚。虽然从状物绘形的角度看其线条的质感似乎不够丰富、切实,但恰恰是舍弃了形的羁绊,吴昌硕的绘画才步入了“意”的厅堂,从而形成了影响近现代中国画坛的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表现形式。
吴昌硕绘画的题材以花卉为主,学画较晚,40岁以后方将画示人。前期得到任颐指点,后又参用赵之谦的画法,服膺于徐渭、朱耷、扬州八怪诸画家的画艺,从中受惠甚多。他酷爱梅花,常以梅花入画,用写大篆和草书的笔法为之,墨梅、红梅兼有,画红梅水分及色彩调和恰到好处,红紫相间,笔墨酣畅,富有情趣,曾有“苦铁道人梅知己”的诗句,借梅花抒发愤世疾俗的心情。又喜作兰花,为突出兰花洁净孤高的性格,作画时喜以或浓或淡的墨色和用篆书笔法画成,显得刚劲有力。画竹竿以淡墨轻抹,叶以浓墨点出,疏密相间,富有变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为“双清”或“三友”,以寄托感情。菊花也是他经常入画的题材。他画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与菊花情状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黄色,亦或作墨菊和红菊。墨菊以焦墨画出,菊叶以大笔泼洒,浓淡相间,层次分明。晚年较多画牡丹,花开烂漫,以鲜艳的胭脂红设色,含有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叶相衬,显得生气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经常入画的题材。菜蔬果品如竹笋、青菜、葫芦、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画,极富生活气息。作品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真趣盎然的诗文和洒脱不凡的书法,并加盖上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于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
绘画作品《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花卉十二屏风》、《梅花》、《花卉四屏》、《牡丹》、《兰石图》、《松石图》、《花卉》2幅、《紫藤图》、《杂画册(之—、二)》、《依样》、《天香露图》、《杞菊延年》、《泥盆菊草图》、《牡丹图》、《牡丹水仙图》、《大富贵》、《佛像图》、《富贵神仙图》、《红梅图》2幅、《蔷薇芦桔图》、《秋艳图》、《三千年结实》、《人物》、《三千年结实之桃》、《神仙福寿》、《石梅》、《石竹图》、《松梅图》、《岁寒交图》、《桃实图》、《瓜果》、《灯下观书》、《姑苏丝画图》等。
1865年乙丑 22岁是年中秀才。
1866年丙寅 23岁与父迁安吉城内居住。
1869年己巳 26岁赴杭州,就学于诂经精舍,从名儒俞樾习小学及辞章。本年编成《朴巢印存》。
1872年壬申 29岁赴上海,得识高邕之。
1873年癸酉 30岁在安吉从县教谕潘芝畦学画梅。再赴杭投诂经精舍。在杭识吴伯滔。
1874年甲戌 31岁秋,赴嘉兴客杜筱航(文澜)曼陀罗馆,识铁老金树本,与谈诗及识古器之法。
1875年己亥 32岁赴试武林。
1879年己卯 36岁集拓所作印成《篆云轩印存》。携往杭州就教于俞樾,俞极赞许,为之署端并题辞。
1880年庚辰 37岁寓吴云(平斋)两礨轩,以《篆云楼印存》请教,吴云为之删削,更名为《削觚庐印存》。识吴秋农、金心兰、顾茶村、胡三桥、方子昕等。与杨岘(见山)订交。
1882年壬午 39岁居苏州。友人荐作小吏以维持生计。与虞山沈石友订交。
1883年癸未 40岁因公赴津沽,在沪识任伯年。在析津(今河北大兴县)识杨香吟。由析津回沪,与虚谷、任阜长缔交。任伯年为作《芜菁亭长小像》。是年在苏州由潘瘦羊之介,与收藏家潘祖荫纳交。
1887年丁亥 44岁至沪,任伯年为作《棕荫纳凉图》。
1889年己丑 46岁在苏州。时伯年来访,为之作《酸寒尉像》,自题诗。施旭臣、谭复堂为《缶庐诗》作序。
1890年庚寅 47岁居上海。识吴大澄。
1891年辛卯 48岁日本国书法家日下部鸣鹤(名东,字子暘,江州人,1838--1922)来华,与先生纳交。
1892年壬辰 49岁任伯年又为作《蕉荫纳凉图》。
1893年癸巳 50岁在上海编选壬辰以前所作诗三卷刊行,题名《缶庐诗》。
1894年甲午 51岁在北京以诗及印谱赠翁同龢。中日战争爆发,参佐吴大澄戎幕,北上抗日。
1895年乙未 52岁任伯年为作《棕荫忆旧图》、《山海关从军图》。十一月,任伯年病殁沪上,作诗哭之并撰联。
1899年己亥 56岁十一月,得同里丁葆元保举,任安东县令,一月即辞去。
1900年庚子 57岁日本河井仙郎投先生门下。
1903年癸卯 60岁自订润格。编选壬寅以前所作诗为《缶庐诗》第四卷,连同前刊三卷,又《别存》一卷合为一册。
1904年甲辰 61岁移居桂和坊19号,名其斋曰“癖斯堂”。赵子云投入门下。
1909年己酉 66岁在沪与高邕之、杨东山发起成立上海豫园书画善会。
1912年壬子 69岁至杭州与西泠诸友宴集。本年始以字行。
1913年癸丑 70岁西泠印社成立,任社长。秋,梅兰芳来会。重订润格。王一亭投拜门下。迁住北山西路吉庆里923号。
1914年甲寅 71岁参入九老会。上海书画协会成立,任会长。
1915年乙卯 72岁上海“题襟馆书画会”推先生为名誉会长。
1920年庚申 77岁日本长崎首次展出其书画,东京文求堂继刊《吴昌硕画谱》,长崎双树园刊行《吴昌硕画帖》。诸乐三列为门弟子。
1921年辛酉 78岁赴杭西泠印社宴集。《汉三老碑》被日商购去,与西泠同仁奔走呼吁,作画义卖,终募款八千大洋将碑赎回。日本朝仓文夫为范铜像。
1923年癸亥 80岁潘天寿由诸闻韵引见来谒,撰联以赠。门弟子陈师曾卒。
1925年乙丑 82岁沙文若(孟海)由王贤引列为门弟子。
1927年丁卯 84岁 11月29日逝于沪寓。
吴昌硕书法作品
吴昌硕书法作品如下:
人物简介: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石尊者等。我国近代金石、书、画大师。著有《缶庐集》、《缶庐印存》。传世作品有《天竹花卉》、《紫藤图》、《墨荷图》、《杏花图》等。
内容:
吴昌硕最擅长写意花卉,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由於他书法篆刻功底深厚,他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
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自己说:〝我平生得力之处在於能以作书之法作画。〞他常常用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
所作花卉木石,笔力得厚老辣,力透根背,又纵横恣肆,气势雄强,布局新颖,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喜取〝之〞字和〝女〞的格局,或作对角斜势,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用色上似赵之谦,喜用浓丽对比的颜色,尤善用西洋红,色泽强烈鲜豔。
拓展:
吴昌硕书法中篆书最为著名,他所临石鼓文,参以两周金文及秦代石刻,融合篆刻用笔。他的书法凝炼遒劲,貌拙气酣,极富金石气息。
日本人称赞吴昌硕为唐之後第一人,他 30岁时求教於名重当时的画家任伯年,以石鼓文的篆法入画,任伯年拍案叫绝,并预言吴昌硕必将成画坛的中流砥柱。
关于吴昌硕简介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