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道光帝简介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咸丰帝个人简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清朝道光帝的简介
道光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嘉庆帝病重,宣布嘉庆四年的时候的诏书,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后,旻宁在太和殿登基。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鸦片战争战败后,前方将帅还不断谎报战绩,掩败为功,责任重大的指挥官靖逆将军奕山竟被钦命“交部优叙”,赏白玉翎管。
礼部右侍郎曾国藩批评道光时代:“九卿无一人陈时政之得失,司道无一折言地方之利病,相率缄默。以畏葸为慎,以柔靡为恭。“京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退缩、曰琐屑”。外官之办事通病有二:曰敷衍、曰颟顸。”乃至太平天国兵起,地方官仍互相隐讳,不敢上报。
旻宁在鸦片战争中立场动摇,指挥失败,使中国蒙受耻辱,与英军签订清朝第一个屈辱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步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从此由古代步入近代,旻宁也就成为惟一的跨古代和近代的皇帝。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扩展资料
后人评价:道光是中国两千年帝制史上,第一个同西方殖民者签订丧权辱国条约的皇帝。鸦片战争的失败,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的签订,道光皇帝应负主要历史责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光帝
道光第六子简介
爱新觉罗·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兄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1853年到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1861年,咸丰帝过世,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奕欣于公元1833年1月11日(道光十三年)丑时出生。
幼年奕欣与母亲孝静成皇后
公元1837年(道光十七年),入上书房读书,幼年师从卓秉恬、贾桢,聪明好学,与四皇兄奕詝同往来,关系密切。功课为满蒙汉三种语言文字,儒家经典,诗文,武功骑射。
道光帝立储时,曾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欣之间犹豫不决。但于道光二十六年下定决心由皇四子继位,写下遗诏,并于道光二十九年下令在妃园寝内为恭王之母静贵妃修墓,亲令静贵妃死后必须葬于妃园寝,不得更改,变相暗示恭王争储失败。
公元1850年(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卯刻,道光帝召十重臣公启锦匣,内有御笔两谕,一为“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一为“封皇六子奕欣为亲王”。公元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奕欣奉道光帝命,迎娶热河都统桂良之女为嫡福晋。这往往被认为是道光属意恭王之举,而实际上,这个指婚发生在道光下定决心写下遗诏之后,最多只能视为对恭王的补偿,况且恭王福晋并非桂良爱女,而仅为侧室所生的庶女之一。
宦海沉浮
公元1851年(咸丰元年)四月,咸丰帝授奕欣为十五善射大臣。
公元1852年(咸丰二年)四月,咸丰帝将指原庆郡王府给奕欣为府邸。此府原为乾隆年间大学士和珅的府邸。八月十五日,咸丰帝驾幸奕欣海淀别墅“朗润园”,为之题园名,山、水、亭、轩之名,并赐诗一首,极示关切之意。奕欣有答诗一首。是月,奉旨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
公元1853年(咸丰三年)正月,奉旨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九月九日,命奕欣署理领侍卫内大臣,参与京城巡防事宜。十月初七日,奉旨在军机处行走,从此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
公元1854年(咸丰四年)二月初二日,长女生,嫡福晋瓜尔佳氏所出。是月,奉旨添派管理三库事务,并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四月,奉旨补授宗人府右宗正。六月,奉旨调补镶黄旗汉军都统。九月,奉旨升授宗人府宗令。又授为阅兵大臣,调补为正黄旗满洲都统。
公元1855年(咸丰五年),奉旨总理行营事务。二月,奉旨赏穿黄马褂。七月初一日,其母孝静成皇后(即静太妃)病重,奕欣为之请求咸丰帝晋封皇太后,咸丰帝含糊答应,奕欣即传旨册封,咸丰帝不满。二十一日,即葬生母康慈太后之次日,奉旨罢免一切职务,回上书房读书,仍令内廷行走,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
公元1857年(咸丰七年)五月,奉旨补授镶红旗蒙古都统;又命管理镶红旗新旧营房事务。
公元1858年(咸丰八年)四月二十五日,单衔具折反对咸丰帝派耆英去天津参予议和;主张天津谈判不要一味示弱,联军如敢登岸,应令“兵勇合击”;建议密令粤绅罗惇衍激励乡兵攻广州,廉兆纶捣香港。五月初五日,奉旨与惠亲王、惇郡王及军机大臣等处理擅自回京的耆英。十三日,单衔具折,反对钦差大臣桂良和花沙纳与英法所议条约中关於开放长江口岸诸埠的条款;重申以战迫和之议。是月,奉旨管理雍和宫事务,又奉旨补授阅兵大臣。八月初四日,得长子,咸丰帝赐名载澄。
公元1859年(咸丰九年)四月,奉旨补授为内大臣(侍卫处次长官)。十二月,奉旨补授为管宴大臣。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承德,奕欣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两日,奕欣分别与英使、法使签订《中英北京条约》与《中法北京条约》,挽救了清王朝的命运。他主持议和以及进行的大量的善后事宜赢得了西方对他的好感,为他以后外交活动创造了条件。在议和期间他笼络文祥(户部侍郎)、桂良(文华殿大学士)、宝鋆(总管内务府大臣)、胜保(副都统),形成了一个新的政治集团。这是他通过议和捞到的政治资本。
亲王议政
公元1860年(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奕欣、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列强之国的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政府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折子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总理衙门取代理藩院,成为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咸丰帝去世后,奕欣成为实力派人物。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同治元年开始,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全部免职,换成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欣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欣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欣获得“贤王”美称。
奕欣媚外,亲近列强,是洋务派领袖。但他为清流派所鄙视,被呼为“鬼子六”。
奕欣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奕欣办洋务,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由于奕欣权力受限,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
慈禧太后利用了奕欣,也给予了奕欣巨大权力。但随着奕欣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欣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欣一直浮浮沉沉。
几起几落
公元1865(同治四年)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欣,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欣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公元1869年(同治八年),奕欣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为慈禧太后所恨。
公元1872年(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日,奉懿旨与户部尚书宝鋆办理同治帝大婚筹备事宜。九月十九日,奉懿旨加恩亲王世袭罔替。
1872年恭亲王奕欣
公元1874年(同治十三年)七月十八日,奕欣等十重臣当面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同治帝大怒,斥奕欣:“此位让尔,何如?”二十九日,再力谏同治帝,同治帝发朱谕革其亲王世袭罔替,为郡王,仍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次日发布。八月初一日,两宫太后干预,赏还亲王世袭罔替。
公元1875年(光绪元年)十二月,奉上谕署理宗人府宗令。
公元1876年(光绪二年),二月,奉上谕暂署宗人府银库印钥。九月,奉旨派充玉牒馆总裁。
公元1879年(光绪五年)四月初,晤见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请出面调解中日琉球争端。九月,奉旨管理正白旗满洲新旧营房并城内官房事务。
公元1880年(光绪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对来访的英国的公使阿礼国说:“中国人非不知电报、铁路、轮船、开矿之利,然主权不能自操,与中国无益,虽有不若无也。”
公元1881年(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欣更为孤立。反复的浮沉磨平了奕欣往日的棱角,挫败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欣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
公元1884(光绪十年)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欣“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欣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公元1886年(光绪十二年)十月,奉懿旨赏还亲王双俸。
公元1889年(光绪十五年)正月,奉懿旨,赏添头等、二等护卫各一员,三等护卫二员。
公元1891年(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在王府中庆祝六十寿辰,请京中著名戏班演戏。
公元1894年(光绪二十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
去世
恭亲王墓石牌坊
公元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奉懿旨,此次恭亲王承办庆辰典礼“妥慎周详”,赏给御书“锡福宣猷”匾额一方,御书长寿字一张等。
公元1898(光绪二十四年),奕欣一病不起,四月初十日病逝。终年66岁。谥“忠”,加恩进贤良祠,并入皇家太庙。其孙溥伟袭爵恭亲王。
道光皇帝简介
道光帝
道光皇帝
姓名
爱新觉罗旻宁
年号
道光
庙号
清宣宗
谥号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在世
1782年-1850年
在位
1821年-1850年
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名爱新觉罗旻宁,是清朝唯一一位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的皇帝.嘉庆病死后继位,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道光共生有9子10女.
先皇帝:
父亲嘉庆帝
中国皇帝
即位者:
四子咸丰帝
道光帝旻宁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9月16日),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于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道光".
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虽然嘉庆皇帝很早就决定传位给旻宁,但嘉庆十八年发生的一件事,更坚定了他的决心.当时反清复明的组织天理教在京畿非常活跃,一部分义军准备趁嘉庆皇帝出宫之际,拿下北京,他们的主攻目标是紫禁城,而且已经买通了几个太监做内应,义军按计划混入城中,准备从东,西华门冲入紫禁城.但东华门的义军过早暴露了身份,不得已总攻提前开始.义军在太监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宫中,此时嘉庆皇帝正在避暑山庄,宫内一切由旻宁掌管,正在乾清宫上书房读书的旻宁得到报告后,带着另两位亲王冲了出去,当时内宫的大门已经关上,但还是有几个义军爬上了墙头.旻宁临危不乱,当场击毙了两个义军,这时援兵到了,冲进紫禁城的义军被全部杀死.由于旻宁的机智勇敢,保住了内宫女眷没有受到伤害.事后,得到了嘉庆皇帝的高度评价,并封他为智亲王,旻宁嗣皇帝的位子也就更加稳固了.
道光即位之初,中国正面临最重的内外危机.在内清王朝经"康乾盛世"后已经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他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
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箱,2119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销毒数量最多的一次.
虎门销烟也引发了中英之间的紧张关系.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六月,英国远征军到达中国海面,鸦片战争爆发.战争伊始,道光帝认为英军不堪一击,但随着战事的发展,英军围困珠江口,攻占浙江定海,直逼天津大沽,使得道光帝大为震惊,忙派琦善等人与英军谈判.最后对外妥协,将林则徐,邓廷桢,杨芳等抗战派查办,重用穆彰阿,琦善,奕山等投降派,重新开放广州.然而,英军并不满足于此,他们继续对虎门,宁波,厦门等地进行攻击,并于一八四二年攻占吴淞.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八月二十九日清政府与英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赔偿英国共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等等.此后,清政府又与法美等国签定了中法《黄埔条约》和中美《望夏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正月丙午日,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载铨,大臣载恒,端华,僧格林沁,军机大臣穆彰阿,赛尚阿,何汝霖,内务府大臣文庆等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
道光死后庙号为宣宗成皇帝,史称道光皇帝.
道光皇帝的名字叫什么
道光皇帝一般指爱新觉罗·旻宁。
清朝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努尔哈赤算起),1820-1850年在位,在位期间正值清朝衰落,他为挽救清朝颓势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道光帝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此后十年道光帝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举措。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道光三十年(1850)正月崩于圆明园,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成皇帝”,葬于清西陵慕陵。
扩展资料:
道光皇帝的为政举措:
1、政治
改组军机:
旻宁继承大统后,此时的首席军机大臣托津已经66岁,戴均元已有75岁高龄。旻宁即位39岁。君臣之间年龄悬殊,而且这样一班人能力不大,经常倚老卖老,对新皇帝也没做到毕恭毕敬。所以,旻宁将要撤换军机大臣。
在登基大典举行完的第十天,嘉庆二十五年(1825年)九月初七,旻宁就抓住了“遗诏事件”,以此大做文章,从而成功撤换领班军机大臣。旻宁令托津、戴均元退出军机处之时,命曹振镛在军机处行走。
整顿吏治:
旻宁对于吏治整顿也有所行动。嘉道时期,官吏贪污之道除漕运和盐政外就是河防。为堵塞这一途,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旻宁要求禁止河工费让过往的官员、贡生、监生染指。这年四月,他还处分了一批贪污的河工官员。
清查陋规:
旻宁执政仅半月,即于九月十道光帝与孝全成皇后一日下诏清查陋规,诏书中称:“箕敛盘剥之风日甚一日,而民间之储藏概耗于官司之朘削,因此民生困极。与其私取,不如明给。”
“各省的陋规,如舟车行户、火耗平余、杂税存剩、盐当规礼,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无者,有彼处可以裁革而此处断不能裁者。虽然明令禁止,照样巧取豪夺,上司借此恐吓属员,小民为此控告官吏。不如明立章程,加以限制。只是各省情形不同,令各地督抚将所属地区陋规逐一清查,应存者存,应革者革。”
此后再有搜刮者,一经查出,即从重治罪。然而只是说出了其致弊之由,而无切实整顿办法,未免徒托空言。凡臣工建言,必须有关于国计民生之大,补偏救弊之实,才能于事有益。若只泛言空论,而无具体办法。
2、文化
旻宁与嘉庆帝一样都算是因循守旧的帝王,但旻宁毕竟比嘉庆帝多点改革精神。这里不妨举个小例子。《康熙字典》,恭维者说无一错误,直到乾隆王锡侯在《字贯》指出一部分,但惨遭文字狱。嘉庆一朝都是维护包庇。但道光七年(1827年),旻宁就冲破传统观念,让王引之作《字典考证》20卷,纠正它的错误。
3、军事
鸦片战争:
道光二十年(1840年)十二月,琦善与义律在广东开始谈判。由于英国提出的条件过于苛刻以及琦善擅自签订,使旻宁大为不满,旻宁便把琦善抄家革职,派奕山、隆文和杨芳赴广东指挥作战。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一月七日,英军也不满谈判的进展,义律先下手为强,发起虎门之战。
旻宁闻讯下令对英宣战,派侍卫内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并从各地调兵万余人赴粤。二月二十三日进攻虎门炮台,虽然部队英勇抵抗,但不敌英军,虎门炮台最终失陷。二月二十六日,英军又出动海陆军,攻破虎门横档一线各炮台和大虎山炮台,溯珠江直逼广州。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国。
平定回部:
道光六年(1826年)六月,乾隆年间处死的大和卓波罗尼敦的孙子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朝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及其宗教影响,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兵500多人在英国的支持下侵入新疆,煽动叛乱,纠集起数万人攻占了喀什噶尔(今喀什)、英吉沙尔、叶尔羌(今莎车)、和阗四城,企图复辟和卓家族统治。
旻宁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清军3万余人以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为统帅入疆平叛,在新疆人民的帮助下终于在道光七年(1827年)三月击败张格尔,收复四城。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张格尔被解送京师,旻宁亲临午门受俘,并颁发谕旨,历数张格尔煽动、组织武装叛乱和背叛祖国的种种罪行。
平定张格尔叛乱这对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很有意义,这是旻宁一生最大的功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旻宁
道光皇帝简介 清朝皇帝道光帝生平事迹及个人解析
道光皇帝,清朝的第八位皇帝,值得一提的是,道光皇帝是清朝历代皇帝中唯一一个以嫡子之身继承皇位的,道光帝在位期间正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之时,这一时期中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南京条约》,或许是与先辈历经了九龙夺嫡相比道光帝的皇位来得太过容易以至于不知道珍惜,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道光是怎么做皇帝的,一起来看道光皇帝简介。
道光皇帝简介道光帝清宣宗道光(成)皇帝(1782-1850年),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据记载,道光皇帝是嘉庆病死后继位,他是清入关后的第六个皇帝,在位30年。病死,终年69岁,葬于慕陵(今河北省易县西)。
清朝皇帝道光帝生平事迹及个人解析道光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即位的皇帝。虽然嘉庆皇帝很早就决定传位给宁,但嘉庆十八年发生的一件事,更坚定了他的决心。
道光帝即位之前起义军攻入北京城当时反清复明的组织天理教在京畿非常活跃,一部分义军准备趁嘉庆皇帝出宫之际,拿下北京,他们的主攻目标是紫禁城,而且已经买通了几个太监做内应,义军按计划混入城中,准备从东,西华门冲入紫禁城。但东华门的义军过早暴露了身份,不得已总攻提前开始。
义军在太监的带领下迅速冲进了宫中,此时嘉庆皇帝正在避暑山庄,宫内一切由宁掌管,正在乾清宫上书房读书的宁得到报告后,带着另两位亲王冲了出去,当时内宫的大门已经关上,但还是有几个义军爬上了墙头。绵宁用鸟枪当场射杀了两个义军,其中一个因为找不到弹药,把黄金做的纽扣给扯下来当炮弹。
这时清军援兵到了,冲进紫禁城的义军被全部杀害。由于绵宁的行动,保住了内宫女眷没有受到伤害。事后,得到了嘉庆皇帝的赞许,并封他为智亲王,宁嗣皇帝的位子也就更加稳固了。
道光帝即位之初史称“嘉道中衰”道光即位之初,中国正面临最严重的内外危机。清王朝已经开始走下坡,史称“嘉道中衰”,其突出表现在吏治腐败,武备张弛,国库空虚,民众反清斗争频频;在外,西方列强势力东侵,鸦片荼毒国民。道光颇想有一番作为,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企图中兴。他虽然朝纲独断,事必躬亲,以俭德著称。但内政事物,如吏治,河工,漕运,禁烟等均无起色。勤政图治而鲜有作为。
虎门销烟之后鸦片战争爆发道光处于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守其常而不知其变”。来自东南海上的鸦片流毒使他寝食不安。最后下决心严厉禁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初,道光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共19179箱、2119袋,总计2376254斤,在虎门当众销毁。是历史上规模最大、销毒数量最多的一次。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