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唐朝李温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李温的父皇是谁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唐朝李温和李温的父皇是谁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历史上唐朝皇帝李温真的是薛平贵吗
1、历史上没有李温这个人物。是历史剧虚构的。
2、薛平贵也是影视剧虚构的人物,原型是唐朝名将薛仁贵。
3、历史上国号为唐的皇帝有三个:李世民的唐朝和五代十国的后唐和南唐。
4、学历史还是要读史书。
薛平贵真的是历史上的唐朝皇帝李温
不是。历史上没有李温这个人物。是历史剧虚构的。薛平贵也是影视剧虚构的人物,原型是唐朝名将薛仁贵。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于贞观末年投军,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服高句丽,击破突厥,功勋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典故。
唐高宗时,薛仁贵累官至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封平阳郡公。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贵去世,年七十。册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著有《周易新注本义》十四卷,今已佚。
扩展资料
薛礼,字仁贵,生于614年,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据说是北魏期间名将薛安都的六世孙。但传到薛仁贵时家境早已中落,年老时他只能以耕田为生。
不甘心贫苦一生的薛仁贵突发奇想,居然想用为祖先迁坟的方法来改动本身运气。幸亏她有一位贤慧的老婆柳氏,阻止了他,并劝他去参军。
645年,32岁的薛仁贵投入东征高句丽雄师将领张士贵的麾下,不过这人并不像小说中那样多次谗谄薛仁贵,此时薛仁贵不太或许是一位庖丁军,最次也是一位马队。
在安地之战中薛仁贵崭露锋芒,他单人独骑,“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将被敌军包抄的郎将刘君邛救出。
不久以后,唐军与高句丽的十五万救兵在安市城外打开决斗。李世民站在土山上亲身督战,这时候他瞥见乱军当中,一员将领身穿一身出格显眼红色衣甲,手持方天画戟,腰间挂着两张弓,身先士卒,大呼一声,突入敌阵,所向无敌,唐军大胜。
李世民赶紧命人讯问“前锋白衣者谁?”,方得知是薛仁贵。战后李世民亲身召见薛仁贵,加封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这是属于六品官,将他调入禁军。
唐军撤退后,李世民对薛仁贵言道:“朕旧将并老,不胜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不久薛仁贵升为四品右领军中郎将,仍然担任担当皇宫保镳任务。
649年,李世民病死,李治即位,唐代堕入武则天与长孙无忌的外部政治斗争当中。而薛仁贵则仍然担任看守着他的玄武门。
654年,一夜暴雨骤降,洪水直冲玄武门而来,其他保卫四散奔逃,薛仁贵则拍门高呼,向宫里报警,李治得以平安转移。直到28年后,李治还曾对薛仁贵谈起这件事,“薛卿,我且为鱼。”
658年,已45岁的薛仁贵从头踏上征程,他以副将身份出征高句丽,“破高丽于贵端城,斩首三千级”。第二年唐军与高句丽在横山交兵,“仁贵匹马先入,莫不应弦而倒”。不久以后,薛仁贵又率军擒获契丹王还有诸部领袖。
而薛仁贵终身最为传奇的战役莫过于“三箭定天山”。话说661年天山地域的“九姓突厥”反叛,薛仁贵受命征讨。九姓突厥派出十几个骁勇善战的在阵前应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上马请降”。因而军中传诵“将军三箭定天山,勇士长歌入汉关。”,但薛仁贵战后命令杀降。
668年高句丽发作内哄,李治调遣几路雄师征伐,薛仁贵乘胜带领两千精兵突袭扶余城,杀死敌军万余人。一时间威震辽海,“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送款,”高句丽沦亡。尔后薛仁贵带领2万人留守平壤,他“抚孤存老,检制响马,随才任职,褒崇节义”,在外地深得民意。
670年薛仁贵从人生的高峰跌落到了谷底。昔时薛仁贵带领10万人与吐蕃40万雄师在大非川打开决斗。因为副将郭待封不听控制,唐军惨败,简直旗开得胜。
李治一怒之下将薛仁贵削职为民。尔后薛仁贵人生起起落落,跌跌撞撞,直到681年,唐高宗念及昔日功绩,因而召见薛仁贵,录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军卫将军。
682年薛仁贵发挥了他军事生涯中的又一奇观,不战而胜!两军对阵之时,当突厥人发现唐军主将是薛仁贵时,“相视失色,上马罗拜,稍稍遁去”,薛仁贵趁机率军追杀,“斩首万级,获生口三万”。此时薛仁贵69岁。第二年薛仁贵病死,时年70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薛仁贵
李温是唐朝的哪位皇帝
李温是唐懿宗李漼,是唐朝第21任皇帝。
唐懿宗是唐朝最后一个以长子即位而且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安度过帝王生涯的皇帝。然而,懿宗在位14年,骄奢淫逸侏儒俑,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扩展资料大中十三年(859年)八月,唐宣宗病逝,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副使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次年二月,安葬了宣宗,十一月改元为咸通。,正式即位。
使用这一年号,据说是出自唐宣宗所作的一首曲子中有“海岳晏咸通”的句子。懿宗改元时记得他的父皇,但君临天下以来的言行举止却几乎看不到唐宣宗的影子。咸通之政与大中之政相比也是相距遥遥,不可以道里计。
懿宗在位期间,沉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出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懿宗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奇珍异宝,花样繁多。
除了饮酒,就是观看乐工优伶演出,他一天也不能不听音乐,就是外出到四周游幸,也会带上这些人。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兴时,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
统治后期,游宴无度、骄奢淫逸、任人不能、奉迎佛骨,导致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内部政治腐败,民不聊生,丧失了“大中之治”的成果。
咸通十四年,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一,谥号昭圣恭惠孝皇帝,庙号懿宗,葬于简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漼
唐朝李温是谁的儿子
唐宣宗李忱
李渊第一个皇帝李世民李渊的儿子李治李世民的儿子李显李治的儿子武则天的儿子李旦李治的儿子李显的弟弟武则天的儿子武则天李治的老婆李显李治的儿子武则天的儿子李旦李治的儿子李显的弟弟武则天的儿子李隆基李旦的儿子李显的侄子李亨李隆基的儿子李豫李亨的儿子李适李豫的儿子李诵李适的儿子李纯李诵的儿子李恒李纯的儿子李湛李恒的儿子李昂李湛的儿子李炎李昂的儿子李忱李炎的儿子李漼李忱的儿子李儇李漼的儿子李晔李儇的儿子李祝李晔的儿子
李温是唐朝第几位
李温是唐朝第十八位君主。
唐懿宗李漼,本名李温,京兆府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唐宣宗李忱长子,母为元昭皇后晁氏。大和七年,生于光王府,初封郓王。大中十三年八月,唐宣宗驾崩后,在宦官王宗实拥立下监国,八月即位。次年十一月,改元咸通。
唐懿宗在位期间,沉湎游乐,对宴会、乐舞和游玩的兴致远远高出国家政事,对上朝的热情明显不如饮酒作乐。懿宗在宫中,每日一小宴,三日一大宴,每个月在宫里总要大摆宴席十几次,奇珍异宝,花样繁多。
人物评价
懿宗宫中供养的乐工有500人之多,只要他高兴时,就会对这些人大加赏赐,动不动就是上千贯钱。他在宫中腻烦了,就随时到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由于他来去不定,行宫负责接待的官员随时都要备好食宿,音乐自然也不能缺少。那些需要陪同出行的亲王,也常常要备好坐骑,以备懿宗随时可能招呼他们外出,搞得大家苦不堪言。
唐懿宗是一个极端爱慕虚荣、好大喜功的皇帝,这从他尊号的字数之多就可以看出。尊号,就是为了表功名德,每逢皇帝加尊号,一定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要向全国颁布诏书,同时举行大赦。咸通三年正月群臣给懿宗上了“睿文明圣孝德皇帝”的尊号,但是他感觉还不满足,到咸通十二年正月,再上了12字的尊号。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