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人质外交是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人质外交是什么意思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有说卡扎菲有“人质外交”的说法
2000年4月,在马来西亚一个休假胜地度假的21名西方国家游客被菲律宾的阿布沙耶夫伊斯兰武装组织劫持到了衫敏菲南部的霍洛岛作为人质。卡扎菲受德国和陪迟法国之托,利用他在穆斯林中的影响积极进行斡旋,据说利比芦塌李亚还交纳了1000万美元的赎金,才使这些人质全部获释。
冷战是指什么时期,为什么叫冷战
1、冷战时期及原因:
冷战(英语:Cold War,俄语:ХолоднаяВойна)是指1947年至1991年之间,美国、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主的资本主义阵营,与苏联、华沙条约组织为主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斗争。
1946年3月5日,英国时任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正式拉开了冷战序幕。1947年3月12日,美国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开始。
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败芹着两极格局的形成。1991年华约解散,之后苏联解体,说明了苏联模式的失败,标志着冷战结束,同时也标志两极格局结束,前后共44年。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格局变为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一超多强”。
2、“冷战”名称来历: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同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两国及其盟国展开了数十年的斗争。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扩展资料:
一、历史背景:
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首,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社会主义国家以苏联为首,苏联是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国家。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雅尔塔体系形成。
1945年春,联合国成立。随着二战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1947年,美国以希腊、土耳其受到威胁为由,对以苏联为察罩毕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二、后来的发展:
1949年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1955年苏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
1、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简称北约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
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闷谨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曾被称为北大西洋联盟或北大西洋集团。北约的最高决策机构是北约理事会。
理事会由成员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组成,常设理事会由全体成员国大使组成。总部设在布鲁塞尔。希腊和土耳其于1952年、联邦德国和西班牙分别于1955年和1982年加入该组织。
2、华沙条约组织
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
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又称苏东条约)。
该条约由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在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在亚洲方面,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之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华约组织观察员国。
成员国包括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冷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华约
人质外交什么意思
人质外交意思是皇帝、军阀将自己的子女、妻子等亲近家属送到国外,主要是敌对国家,在战略上形成外交妥协。
人质外交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外交策略,起源于春秋时期。一般多见于小国表示对大国的臣服,从此外交上处处受制于敌国。春秋初年,郑伯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权于虢公,郑伯怨王,因此周郑交质,质子之事,大概由此发端。
扩展资料:
“质子”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纳质为押”,到两汉时期基本形成一种制度,其实质是中央王朝向竖饥与之建立藩属关系的少数民族索取穗圆人质,双方是一种宗猜纤塌主国与附属的关系。“质子”又称为“侍子”,大多以民族首领或部落酋长的儿子或兄弟、王室成员或权贵充当。
两汉时期,“入侍为质”和“纳质为臣”的现象十分普遍,质子制度就成为两汉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的政治制度,也是中国传统羁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子身份是什么意思,一种被逼无奈的外交政策
说到“质子”可能有不少的人都比较的陌生了,但是我们也会经常性的听到这个东西,其实我第一次看到质子的时候,就把它看成了人质了,其实这个质子和人质也还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但是也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话说人质是被慎悔动的,但是质子就是主动的了,那么这话到底要怎么解释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其实质子这个说法是在中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存在的,但是在卖历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搞法得到了空前的使用频率,那么这个质子到底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话说在中国古代,国家于国家之间常年的战争,有的国家就熬不住了,打不过了,这个时候要怎么办呢?要么选择投降俯首称臣灭国,要么通过外交手段,让自己喘息一下,慢慢发展再次续集力量反中孝搜扑。那么这个外交手段有哪些呢?其实无非就是和亲啊这样的,但是如果和亲都没有办法实现呢?其实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敌国去当然“质子”了。所以简单的来说就是主动意义上的把自己的儿子送给敌国当人质,这就是所谓的质子。
质子其实不仅仅是送儿子,还可以送女儿,也能送妻子等等非常亲近的家属,其实就是自己国家小,打不过大国,你要臣服就得有表示啊,这个时候质子就显得十分的好用了,其实也是一种被逼无奈的外交政策罢了。
其实质子这个政策不是由来已久的,它只是在春秋时期才出现的,话说当时郑伯为周平王的卿士,周平王知道自己不是虢公的对手,害怕被吞并,就想委曲求全,那么要怎么办呢?郑伯却非常的怨恨周平王,所以为了保平安,周平王和郑伯就互相交换了质子,所以从这个时候起,就形成了质子的情况了。当时春秋时期这样的事情前前后后出现的情况也很多,所以当时流行一句话叫:“盖在霸主盛世,王纲虽解,信义尤存,霸者以信义相号召,故不以威力胁人”。
所以我们仔细的分析看看的话,会发现如果把质子放在现代那无非就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入虎口啊。所以说在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人于人之间,国家和国家之间还是很有道义的,从上面的“霸者以信义相号召,故不以威力胁人”可以看出。
奇货可居什么意思
奇货可居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qí huò kě jū,意思是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
常比喻凭借某种独特的技能或事物谋利。
奇货,稀少的货物;居,储存。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吕不韦贾邯郸,见(子楚)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扩展资料:近义词:待价而沽
出自《论语·子罕态搭》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解释为释义待:等待。沽:卖,等待高价才出卖。
旧时比喻等待时机出来做官,现多比喻等待有凳含好的待遇、条件才答应任职或做事。
用在证券术语上,就是在低位买进股票枣闭笑,等待比较高的价位卖出,从中获利。
反义词:宝货难售
解释:售:销售,卖出去。珍贵的货物难以销售。用来比喻奇才不容易被录用。
汉·王充《论衡·状留》:“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
关于人质外交是什么意思和人质外交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